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振继 杨兵 邱长茂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估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3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6±12.9)岁,均行外固定架治疗。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常规随访,包括测量腕关... 目的评估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3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6±12.9)岁,均行外固定架治疗。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常规随访,包括测量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影像学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尺骨变异、关节面塌陷)。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用以对功能恢复进行综合评估。记录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6±1.8)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屈曲(63.2±7.3)°,背伸(59.3±9.3)°,旋前(68.6±8.8)°,旋后(64.2±7.4)°;桡侧倾斜(19.3±5.7)°,尺侧倾斜(28.6±6.2)°;握力(24.2±2.5)kg。掌倾角(5.3±3.3)°,尺偏角(20.7±3.9)°,桡骨高度(10.3±1.9)mm,尺骨变异(1.5±1.3)mm,关节面塌陷(1.1±1.3)mm。总体功能评分:DASH评分平均(11.5±5.3)分,Gartland-Werley评分平均(3.3±2.9)分。37例患者中8例出现并发症,钉道感染3例,慢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2例,桡神经感觉支受损1例,固定失败、需要重新调整再固定1例,术后僵硬1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有利于恢复关节面平整,纠正短缩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仍然较多,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不稳定性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于本院行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n=31)进行动力型支具训... 目的探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于本院行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n=31)进行动力型支具训练,研究组(n=31)在此基础上进行玩具球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主活动度评分、手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总主活动度评分为(159.67±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138.76±1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侧捏力、三点捏力、握力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健康调查简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采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能较好地提升手功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具球 动力型支具训练 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 手功能 肌腱粘连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