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生活——我的作文教学心得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新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8期232-233,共2页
作文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现实中"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普遍现象,这要求教师重视丰富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扩展学生阅读,在课前和课堂上对学生指导,强化矫正。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 丰富生活 指导 观察 扩展
下载PDF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 被引量:1
2
作者 盖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3B期189-190,共2页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组合学习 教学
下载PDF
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作者 赵会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动力、启迪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兴趣 生活
下载PDF
鼓励性评语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4
作者 朱志肖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25期247-247,213,共2页
新课程的实施后,广大教师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鼓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鼓励性评语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肯定优点是鼓励,指出... 新课程的实施后,广大教师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鼓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鼓励性评语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肯定优点是鼓励,指出方向是激励,批评缺点仍是一种积极的激励。鼓励性评语,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扬起自信的风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 鼓励 唤醒 自信
下载PDF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5
作者 高平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3B期75-76,共2页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价值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质量观。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是"可发展的...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价值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质量观。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是"可发展的人和发展中的人",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预习 教学手段 科学设计教学 “自立——合作”教学模式
下载PDF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6
作者 刘树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9期76-76,共1页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只有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才有兴趣,才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关键词 兴趣 课堂教学 学生
下载PDF
浅谈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
7
作者 封会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6期88-88,共1页
教学中学困生不容忽视,应耐心调查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心理辅导,并且在教学中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获得成功,及时鼓励。
关键词 沟通 信任 鼓励
下载PDF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红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9期89-89,共1页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浅谈几点策略。
关键词 有效提问 策略 实效性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佩 《学周刊(中旬)》 2015年第1期153-153,共1页
阅读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彦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6期6-6,共1页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下载PDF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国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9期245-245,共1页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和力度不断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与推广,现代教育设备已出现在学校。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设备,有效应用在教学中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代教育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下载PDF
作文读、说、写、改、评浅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建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25期189-189,共1页
就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谈几点经验:一、指导阅读,搜集素材。二、训练口语,以说促写。三、确定主题,勾勒思路,独立写作。
关键词 读作文 说作文 改作文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谈
13
作者 杜彦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6期91-91,共1页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课堂导入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
下载PDF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
作者 李增琴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10期66-66,共1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真正的教学任务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学生 数学课 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 教学任务 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
下载PDF
谈班级管理
15
作者 陈志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6期20-20,共1页
当今社会是一个凸显人性化的社会,在当今社会教师管理学生也要凸显人性化。坚持以学生为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满... 当今社会是一个凸显人性化的社会,在当今社会教师管理学生也要凸显人性化。坚持以学生为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关心、爱心、耐心浇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爱作桥 以心交流 班级管理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16
作者 李会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6期50-50,共1页
新课稗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组成部分 人类文化 工具性 人文性 课程
下载PDF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
17
作者 盖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6期45-45,共1页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指的是新课程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课堂亮起来了、动起来了、响起来了。缺失又指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创新指的是新课程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课堂亮起来了、动起来了、响起来了。缺失又指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新课程 语文
下载PDF
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创新
18
作者 刘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9期13-13,共1页
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 创新 提高 发展 体验 创造 鼓励 语言 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