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8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永萍 田海燕 +3 位作者 葛朝红 孙辉 燕建召 师树新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343-344,共2页
笔者从选种、苗床准备、育苗、整地与种植、定型与采收、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八个方面介绍了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术,最后对辣木的食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辣木 冀中南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豆干法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志敏 高飞 关中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大豆全身是宝,为了使大豆能得到100%利用,最大程度的保留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微量元素,研究用干法生产豆制品。利用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大豆干法生产线,通过对大豆清选、榨油、磨粉、调粉、成型等一系列加... 大豆全身是宝,为了使大豆能得到100%利用,最大程度的保留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微量元素,研究用干法生产豆制品。利用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大豆干法生产线,通过对大豆清选、榨油、磨粉、调粉、成型等一系列加工过程,确定影响成品率的因素。对大豆的干法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提高产品成品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大豆干法加工技术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原豆含水率为14%-16%、豆饼含油率为7%、混料时料水比为10:6时,产品的成品率最高。利用干法生产豆制品,除了豆皮之外其他部位都得到利用,不但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法 加工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化小麦及其表达 被引量:106
3
作者 郭北海 张艳敏 +5 位作者 李洪杰 杜立群 李银心 张劲松 陈受宜 朱至清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采用基因枪法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导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 ,并且得以表达。该基因由玉米Ubi1启动子控制。在盐胁迫条件下 ,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BADH活性比受体亲本提高 1~ 3倍 ,部分植株相对电导率比亲本... 采用基因枪法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导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 ,并且得以表达。该基因由玉米Ubi1启动子控制。在盐胁迫条件下 ,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BADH活性比受体亲本提高 1~ 3倍 ,部分植株相对电导率比亲本明显低 ,表明转基因植株的细胞膜在胁迫时有受损较轻倾向。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BADH基因已插入小麦基因组 ,平均转化频率为 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H基因 转基因 基因枪 小麦
下载PDF
瓜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4
4
作者 刘金娜 温春秀 +3 位作者 刘铭 贾东升 杨太新 谢晓亮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3-848,共6页
瓜蒌类中药含有油脂类、甾醇类、三萜类、黄酮苷类及蛋白质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祛痰止咳、抗菌、抗溃疡、抗肿瘤及泻下等药理活性。本文对瓜蒌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瓜蒌研究中的一些... 瓜蒌类中药含有油脂类、甾醇类、三萜类、黄酮苷类及蛋白质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祛痰止咳、抗菌、抗溃疡、抗肿瘤及泻下等药理活性。本文对瓜蒌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瓜蒌研究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瓜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豆瓣菜的耐盐性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银心 常凤启 +5 位作者 杜立群 郭北海 李洪杰 张劲松 陈受宜 朱至清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5期480-484,共5页
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经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AGL1介导转入豆瓣菜 (NasturtiumofficinaleR .Br.) ,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呈阳性的再生植株有 46株 ;对 6株再生植株的BADH... 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经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AGL1介导转入豆瓣菜 (NasturtiumofficinaleR .Br.) ,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呈阳性的再生植株有 46株 ;对 6株再生植株的BADH活性和Northernblotting检测发现 ,有 5株BADH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 ;膜的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说明 ,在盐胁迫下转基因豆瓣菜的膜结构所受损伤小于对照。转基因植株能够在 0 .5 %NaCl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而对照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生根困难且生长缓慢。在 0 .8%NaCl的培养基上 ,部分转基因植株虽然生长减慢 ,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 ,且对照植株在相同培养基上培养 2 0d到 1个月左右后 ,叶片变黄并最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植株 耐盐性 豆瓣菜
下载PDF
供水深度与冬小麦根系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59
6
作者 马瑞昆 蹇家利 +1 位作者 贾秀领 刘淑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0,共10页
用冀84-5418小麦在温室条件硬塑料管内种植,研究供水深度、对其根系及冠层发育影响的结果表明:根系向纵深伸展较快,且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根系总干重(初生根和次生根)挑旗前略呈指数增长,开花期出现低谷而后以较快速度增长,成熟期达最... 用冀84-5418小麦在温室条件硬塑料管内种植,研究供水深度、对其根系及冠层发育影响的结果表明:根系向纵深伸展较快,且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根系总干重(初生根和次生根)挑旗前略呈指数增长,开花期出现低谷而后以较快速度增长,成熟期达最大。初生根重挑旗期达到峰值而后减少。主要发生在0~100cm土层,100cm以下土层内根重变化甚微。供水深度影响根系和冠层生物量的增长。供水深度对根的层次分布影响较大,地表和20cm层供水处理的100cm以上土层根系发育较多;40cm层供水对40cm以上土层中根系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后期较明显,80cm层供水抑制次生根发育,上层根重显著降低,对深层根重影响较小。冠层生物量80cm处理增长明显减慢,开花前其它三处理差异不明显。最终单株生物量、单株穗数和单株粒重以浅层地下供水(20和40cm)表现较好。冠层和根系生长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抑制。挑旗前二者是同步的,挑旗至开花阶段地上部生长抑制了根系发育,开花至成熟阶段除80cm供水外,地上下部均快速增长。浅层地下根冠比较适宜,有利于籽粒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 发育 灌水深度 生物量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Ⅰ .播期、密度、行株距 (配置方式 )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7
作者 赵双进 张孟臣 +1 位作者 杨春燕 王文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共4页
通过5年10项次的系列试验,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栽培因子的单因素、多因素对大豆器官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栽培因子的实施效应。播期、密度、行株距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夏大豆品种较早播种,生长稳健,分枝、有效荚数和... 通过5年10项次的系列试验,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栽培因子的单因素、多因素对大豆器官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栽培因子的实施效应。播期、密度、行株距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夏大豆品种较早播种,生长稳健,分枝、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增加,有利于高产;不同株型类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有显著差异,主茎型>分枝紧凑型>分枝松散型,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均可达到较高产量水平;缩小行距,有利于增加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加;适当增加株距,有利于改善单株生育状况和后期透光条件,提高单株生产力。因此,夏大豆产区实现田间最佳分布措施是缩小行距,扩大株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大豆 生长发育 群体产量 播期 密度 行株距 配置方式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的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李杏普 侯红军 +2 位作者 刘玉平 兰素缺 祝玉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 ,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 ,结果证明 ,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 ,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 ,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 ...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 ,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 ,结果证明 ,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 ,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 ,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 ,这些蓝紫粒材料不仅可用于小麦优质育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色素基因 子粒品质 遗传差异 蓝粒品种 紫粒品种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志勇 孙其信 +5 位作者 李洪杰 倪中福 杨作民 唐伯让 杨爱东 贾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73-682,共10页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OPH17(1400))、SCAR标记(SCAR(1400)和SCAR(1265))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随机引物OPH17进行RAPD分析结...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OPH17(1400))、SCAR标记(SCAR(1400)和SCAR(1265))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随机引物OPH17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3~5次重复共372次RAPD扩增中,有28次(7.53%)未获得扩增产物,有21次(5.64%)扩增结果难以判断目标片段OPH17(1400)的有无,说明RAPD标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较差,在育种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而在利用SCAR标记共488次PCR扩增中,均可以扩增出与Pm21基因连锁的多态性SCAR(1400)或SCAR(1265)目标片段,说明SCAR标记是稳定、准确、可靠的DNA分子标记,可应用于育种群体中Pm21基因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RAPD和SCAR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抗白粉病育种群体中抗病基因Pm21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DNA分子标记与植株的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标记辅助的向农艺亲本的回交转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经多代回文改良,未发现簇毛麦6VS染色体臂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1 RAPD SCAR 小麦抗病育种 FISH DNA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多倍体麦类作物Wx蛋白检测的SDS-PAGE方法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2 位作者 李洪杰 张艳敏 温之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小麦蜡质蛋白的实验和研究 ,详细论述了蜡质蛋白的特性、提取原理、电泳原理和检验原理。对多倍体麦类作物Wx蛋白亚基的检测 ,提出了应用效果良好的电泳系统 ,并就提取方法、凝胶配方和操作步骤进行了描述。本文还列出了部分... 本文通过对小麦蜡质蛋白的实验和研究 ,详细论述了蜡质蛋白的特性、提取原理、电泳原理和检验原理。对多倍体麦类作物Wx蛋白亚基的检测 ,提出了应用效果良好的电泳系统 ,并就提取方法、凝胶配方和操作步骤进行了描述。本文还列出了部分麦类作物蜡质蛋白亚基基本模式示意图和实验例证 ,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麦类 WX蛋白 检测 SDS-PAGE
下载PDF
国际小麦育种研究趋势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5 位作者 罗晶 辛志勇 孔秀英 景蕊莲 吴振录 李杏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国际小麦育种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通过保护性耕作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成为常规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慢病性利用是抗病研究的主流方向;四是品质研究更注重营养特性。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慢病性 分子标记 常规育种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刘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紫粒小麦 籽粒色素 生理生化特性 蓝粒小麦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13
作者 程增书 徐桂真 +1 位作者 王延兵 李玉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190-193,共4页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播种期 密度 品质
下载PDF
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艳敏 李晋生 +1 位作者 钱维朴 黄德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8,共5页
1987~1989年分别在江苏沐阳和南京卫岗进行了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高度及叶倾角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反映叶面积和光的空间分布... 1987~1989年分别在江苏沐阳和南京卫岗进行了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高度及叶倾角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反映叶面积和光的空间分布状况。低产群体的最高叶面积指数小于4.0,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低,消光系数分布均匀,但漏光严重,光能利用率低;过旺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过大,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高,消光系数呈上大、中小分布,光在冠层上部递减迅速,中下部光环境差,叶片早衰,净同化率低;高产群体叶面积及其垂直分布合理,孕穗期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在相对高度0.60~0.65处,冠层中下部消光系数较大,上部较小,利于光向冠层深处透射,冠层50cm处透光率40%~60%,地面透光率2.5%~3.0%,净同化率较高,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叶倾角
下载PDF
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吕丽华 董志强 +4 位作者 张经廷 张丽华 梁双波 贾秀领 姚海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839-3849,共11页
【目的】水肥是作物产量的两大限制因子。当前在作物生产中对水氮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水氮配合措施,在5年水氮定位试验基础上对周年轮作体系产量、氮... 【目的】水肥是作物产量的两大限制因子。当前在作物生产中对水氮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水氮配合措施,在5年水氮定位试验基础上对周年轮作体系产量、氮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方法】试验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置水、氮两因子,裂区试验设计,水分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两个处理,根据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冬小麦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分别为1水(拔节期)和2水(拔节+开花水),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根据不同年型降水量而定(1水为播前水,2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3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开花水)。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kg·hm-2。【结果】在供水量较高和较适宜的条件下(年供水量大于609.5 mm),水分不是氮肥肥效发挥的限制因素,氮肥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而供水量较低的条件下,肥效受较大抑制,供水对产量贡献较大。供水量和施氮量有明显的耦合效应,限水和适水下得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冬小麦分别为134.8和126.4kg·hm-2、夏玉米分别为176.8和127.2 kg·hm-2。限水和适水下单季施氮量分别为300和240 kg·hm-2时,地上部总氮量达较高值,但限水和适水下夏玉米和限水下冬小麦氮量超过60 kg·hm-2、适水下冬小麦施氮量超过120 kg·hm-2时,秸秆残留氮素明显增加,对籽粒氮的贡献变小。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且随年度推移氮肥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尤其是小麦季施氮量60 kg·hm-2处理随年份增加降低尤为迅速。在本试验条件下周年施氮量限水240 kg·hm-2、适水120 kg·hm-2就能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降低。【结论】限水条件下水是限制氮肥肥效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水氮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普通小麦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庆江 张立言 毕桓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籽粒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但不同品种存在着差异。低蛋白品种京花1号对前期营养器官贮存... 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籽粒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但不同品种存在着差异。低蛋白品种京花1号对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再分配的依赖性更强,中蛋白品种冀麦23次之,高蛋白品种京771除依赖于前者外,还依赖于生育后期植株对氮素的继续同化和吸收。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籽粒氮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呈凹形,全糖含量呈凸形,籽粒氮的积累曲线呈“S”形。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籽粒碳氮化合物的积累较为平衡。各品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受供氮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的供氮范围内增施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碳氮积累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利用小麦×玉米获得小麦单倍体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孙敬三 刘辉 +5 位作者 路铁刚 王兴安 任真 王景林 方仁 杨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子,可以有效地延长幼胚在植株上的发育时间,从而获得大量可供培养的幼胚。用2,4-D处理穗子之后10天,从382个小麦子房中解剖出64(16.8%)个幼胚,经胚培养得到47棵绿色植株。而未经2,4-D处理的对照,104个子房中只解剖出1个胚(0.96%)和得到1棵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下载PDF
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50
18
作者 陈四龙 李玉荣 +1 位作者 程增书 徐桂真 《花生学报》 2007年第2期28-34,共7页
应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不同花生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别对10个花生品种(系)的16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把10个品... 应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不同花生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别对10个花生品种(系)的16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把10个品种(系)按生态区分别划分为3类: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系)、综合性状中等品种(系)和综合性状较差品种(系),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主成分分析合并因子不同,综合得分值及排序有较大差异,聚类结果也有所不同。不同花生品种(系)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所有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冀9814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表现也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麦秸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香菊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Blackshaw R E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9期99-102,共4页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7500kg/hm2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49 1%~96 1%,在这样的小区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即使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玉农乐和阿特拉津的用量比常规用药量减少1/4时,小区内除草效果仍可以达到91 8%~9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除草剂 玉米田 杂草控制 室内生物测定 覆盖量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高产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组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贾秀领 蹇家利 +1 位作者 马瑞昆 鲁建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依据8年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了冬小麦基因型、密度和供水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水量变化范围较大时,总耗水(ET)和WUE呈显著线性负相关,ET对WUE的负效应明显大于产量(GY)对WUE的正效应.GY和ET有正相关趋势.当供水量变... 依据8年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了冬小麦基因型、密度和供水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水量变化范围较大时,总耗水(ET)和WUE呈显著线性负相关,ET对WUE的负效应明显大于产量(GY)对WUE的正效应.GY和ET有正相关趋势.当供水量变化范围较小时,GY和WUE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蒸散效率(ETE)和收获指数(HI)都和WUE有正相关关系,ETE对WUE的贡献大于收获指数(HI),ETE和HI不表现稳定相关.密度对WUE的影响较小.基因型间WUE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高WUE基因型的首要条件是高产,低产基因型的WUE也较低.在适宜供水量下,通过拔节前控水,合理密度及高产节水基因型的选用,可实现高产和高WUE的相对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冬小麦 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