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5 位作者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度小,耐密性好;先玉335和中单909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回归斜率小于郑单958,先玉335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中单909的适密范围在8.56万株/hm2左右。因此,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光合特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玉米 产量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高丹草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源 谢楠 +1 位作者 赵海明 刘贵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6,共6页
采用全生育期田间模拟干旱法,设置"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从生长发育特性、品质以及产量性状方面研究了自育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新品种(冀草1号、冀草2号)与生产中主推品种(皖草3号... 采用全生育期田间模拟干旱法,设置"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从生长发育特性、品质以及产量性状方面研究了自育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新品种(冀草1号、冀草2号)与生产中主推品种(皖草3号、乐食、健宝)在抗旱性上的差异,借鉴小麦抗旱鉴定技术规范中的抗旱指数(Drought index,DI)对参试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各单项指标的性状抗旱系数(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DRC)显示干旱胁迫降低了植株株高、草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增加了主茎糖锤度含量,对茎叶比影响较小;相同指标的性状抗旱系数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性表现不同。运用DI得出,鲜草产量下各品种抗旱性排序为冀草1号>冀草2号>乐食>健宝>皖草3号,干草产量下各品种抗旱性排序为冀草1号>皖草3号>冀草2号>乐食>健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抗旱性 评价
下载PDF
缩节胺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化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丽英 戴茂华 吴振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3期38-42,共5页
为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 为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 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 cm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机采棉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及年际间生产性能的动态规律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海明 武瑞鑫 +4 位作者 李源 游永亮 刘贵波 翟兰菊 杨建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在海河平原区,先后选取22个、14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雨养条件下通过7年和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干草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每年刈割4次:第1茬〉第2、3茬〉第4茬;刈割5次:第1茬〉第2茬〉第4茬〉第3茬〉第5茬;前2... 在海河平原区,先后选取22个、14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雨养条件下通过7年和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干草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每年刈割4次:第1茬〉第2、3茬〉第4茬;刈割5次:第1茬〉第2茬〉第4茬〉第3茬〉第5茬;前2茬苜蓿年平均干草产量均占全年总产量的52%以上,第3茬干草占全年总产量的25%以下;随茬次的增加,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茬草的叶茎比极显著高于第3、4茬(P〈0.01),第4茬草的叶茎比最低;粗蛋白含量为第2、3茬〉第1、4茬,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在海河平原区存在明显的"夏眠"现象,造成了光、温、水资源的浪费。7年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适宜的利用年限为4~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不同茬次 年际间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游永亮 李源 +2 位作者 赵海明 武瑞鑫 刘贵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地区饲用小黑麦的合理施肥量,于2014-2016年连续两年以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磷肥单因素试验,氮肥(N)试验处理为:0、60、120、180、240、300 ...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地区饲用小黑麦的合理施肥量,于2014-2016年连续两年以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磷肥单因素试验,氮肥(N)试验处理为:0、60、120、180、240、300 kg·hm^-2,磷肥(P2O5)试验处理为:0、45、90、135、180、225 kg·hm^-2,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氮、磷肥处理下饲用小黑麦产草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处理下饲用小黑麦两年平均干草产量、ADF和NDF含量和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全株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故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在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在海河平原区肥力较差土壤上种植饲用小黑麦需施肥,建议施氮肥120~180 kg·hm^-2,磷肥90~135 kg·hm^-2。肥力较好的土壤种植饲用小黑麦可以不施肥或隔年施一次,施肥量同土壤肥力较差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饲用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长期咸水灌溉对小麦光合特性与土壤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丽 郑春莲 +3 位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李科江 马俊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190,共8页
于2013—2015年研究了不同咸水利用方式(CK,淡水;T1,咸水与淡水混配为1.8 g/L的混合水灌溉;T2,3.6 g/L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T3,3.6 g/L咸水灌溉;T4,无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特征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的株高、叶面积指数、... 于2013—2015年研究了不同咸水利用方式(CK,淡水;T1,咸水与淡水混配为1.8 g/L的混合水灌溉;T2,3.6 g/L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T3,3.6 g/L咸水灌溉;T4,无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特征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量子效率(φ)、暗呼吸速率(Rd)和产量较淡水处理显著下降,且连续灌溉3.6 g/L的咸水导致土壤发生积盐,不宜连续灌溉。T1和T2处理与CK的株高、光合特性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虽有一定积累,但未影响作物的生长。可见,T1(咸淡混溉)和T2(咸淡水交替灌溉)处理的咸水利用方式对冬小麦生长无负调控效应。从土壤生态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角度考虑,混灌和轮灌既能保证作物产量较淡水灌溉不减产,土壤未发生次生盐渍化,同时节约淡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咸水灌溉 光合特性 土壤盐分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艺乔 郑春莲 +5 位作者 李科江 党红凯 曹彩云 马俊永 吴雨晴 张俊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探索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调控效应,在麦玉两熟制农田咸水灌溉(1,2,4,6 g/L)配施有机肥(OF)和未施有机肥(NOF)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2018—2019年不同处理对农田耕层0—20 cm土壤盐度(EC_(1∶5))、... 为探索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调控效应,在麦玉两熟制农田咸水灌溉(1,2,4,6 g/L)配施有机肥(OF)和未施有机肥(NOF)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2018—2019年不同处理对农田耕层0—20 cm土壤盐度(EC_(1∶5))、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有增加耕层土壤盐度,降低SOM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趋势,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SOM含量、>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分数(W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逐渐减小,土壤EC_(1∶5)和分形维数(D_(m))逐渐增大,其中4,6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咸水灌溉农田0—20 cm土壤EC_(1∶5),当灌溉水矿化度≥2 g/L时,OF处理的耕层土壤EC_(1∶5)较NOF处理降低4.64%~48.29%;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农田SOM含量、WR_(0.25)、MWD和GMD,各灌水处理的提高幅度分别为80.75%~127.32%,10.36%~90.44%,12.90%~129.11%和11.88%~81.57%。在该研究条件下,≥4 g/L咸水灌溉会显著增加土壤盐度,降低有机质含量,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应谨慎使用;施用有机肥能促进耕层土壤盐分淋洗,降低盐分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实现咸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有机肥 土壤盐分 有机质 水稳性团聚体
下载PDF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海河平原区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柴岳平 刘贵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7,共10页
2013~2017年在海河平原区对35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越冬率、枝条数、冬前株高、株高、茎叶比、草产量、饲用品质等方面开展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随着苜蓿秋眠级数的降低,有返青期提前的趋势,秋眠级越高... 2013~2017年在海河平原区对35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越冬率、枝条数、冬前株高、株高、茎叶比、草产量、饲用品质等方面开展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随着苜蓿秋眠级数的降低,有返青期提前的趋势,秋眠级越高,返青期越晚;大多数品种第4~6茬开花现象不明显。高秋眠级品种越冬率、单位面积枝条数、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株高和冬前株高表现相反:秋眠级8级以上苜蓿品种秋播第1年越冬率仅有40%左右,这类品种越冬存在较大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冬前株高、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枝条数、CP、RFV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越冬率和冬前株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6,相关性最强。综合分析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秋眠级为3~5级,该试验中适应性较好的苜蓿品种为甘农3号、甘农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级 越冬率 产草量 饲用品质
下载PDF
甲亚胺法测定土壤有效硼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淑萍 王雪征 +1 位作者 茜晓哲 李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并且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由于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很低,而作物对于硼的丰缺极限很窄。,所以对分析精确度要求很高。目前国际上采用ICP-MS/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方法和比色分析法... 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并且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由于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很低,而作物对于硼的丰缺极限很窄。,所以对分析精确度要求很高。目前国际上采用ICP-MS/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方法和比色分析法进行硼的测定,由于ICP方法仪器昂贵,国内应用还不够广泛。硼的测定一般采用甲亚胺比色法和姜黄素比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硼 甲亚胺 样品底色 显色时间 显色温度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海明 李源 +5 位作者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游永亮 王洪举 王桂峰 《草学》 2017年第5期7-15,共9页
在海河平原区,相对雨养条件下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从草产量、利用年限、饲用品质、适应性方面进行了8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和中苜1号干草产量较高、返青期较早、适应性较强、持续生产能力强,更适合海河平原区种植。全年刈割4... 在海河平原区,相对雨养条件下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从草产量、利用年限、饲用品质、适应性方面进行了8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和中苜1号干草产量较高、返青期较早、适应性较强、持续生产能力强,更适合海河平原区种植。全年刈割4茬前提下,前2茬占全年产量的60%左右,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干草产量逐年降低,第1~3年龄干草产量占8年干草总产量的47%,第6~8年龄(3年)干草产量仅为8年干草总产量的27%,因此生产利用年限以3~5年为宜。研究比较苜蓿品种间生产性能差异,试验进行3年即可作出科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草产量 饲用品质 利用年限 适应性
下载PDF
咸水灌溉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雨晴 郑春莲 +4 位作者 李科江 党红凯 李全起 李树宁 张俊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294,308,共8页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麦—玉两熟轮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效应,在长期定位咸水灌溉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连续灌溉第13~14年农田土壤盐分(EC e)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矿化...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麦—玉两熟轮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效应,在长期定位咸水灌溉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连续灌溉第13~14年农田土壤盐分(EC e)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矿化度处理,分别为1,2,4,6,8 g/L。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土壤EC e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4,6,8 g/L灌水处理与1 g/L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咸水灌溉改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级分布,灌溉水矿化度≤4 g/L时,0—4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优势粒级,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大团聚体质量分数降低,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团聚体(<0.053 mm)质量分数增大,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6 g/L时,粉+黏团聚体占比最大。咸水灌溉降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大,但2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该研究灌溉制度下,≥4 g/L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分,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麦—玉轮作 土壤盐分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
下载PDF
刈割制度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2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5,共9页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制度 饲草产量 饲用品质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丽 郑春莲 +3 位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马俊永 李科江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2a不施肥,T_2—1a不施肥,T_3—3a施NPK肥,T_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_3〉T_2〉T_1〉T_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_2〉T_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土壤容重
下载PDF
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瑞鑫 李源 +2 位作者 游永亮 刘贵波 赵海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4-1453,共10页
本试验选取苗期抗旱性表现不同的12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采用防雨棚田间模拟干旱法,开展了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中干旱环境的设置、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选取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从苗期开始进入胁迫状态,胁迫周期... 本试验选取苗期抗旱性表现不同的12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采用防雨棚田间模拟干旱法,开展了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中干旱环境的设置、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选取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从苗期开始进入胁迫状态,胁迫周期为全年生长季;筛选出适宜的鉴定指标为:生物量、株高和分枝数;采用抗旱指数法对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苗期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全生育期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苗期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苗期抗旱性鉴定周期短,便于操作,适合大量材料的抗旱性鉴定,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全生育期鉴定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可靠性强,可用于苜蓿实际抗旱能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全生育期 抗旱性鉴定 评价方法
下载PDF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4 位作者 党红凯 王雪征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9,17,共5页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喷剂 抗干热风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产量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综合评价黄淮海青贮玉米品种 被引量:5
16
作者 岳海旺 魏建伟 +3 位作者 王广才 刘朋程 陈淑萍 卜俊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8,共19页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分,依据品种-性状(GT)双标图和品种-产量×性状(GYT)双标图对15个参试品种的生物干重、干物质含量、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13个农艺性状以及全株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性主效应和积性互作效应(AMMI)方差分析被测的13个农艺性状中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位高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省份的12个试点被划分为4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间气象因子呈较大的变化趋势。生物干重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倒折率呈极显著负相关。GYT双标图与生态区结合,可以鉴别出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品种。参试品种中渝单805在划定的4个生态区中均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好的特征,属于丰产稳产型品种。皖农科青贮8号、成单3601、正大511和衡玉1996等品种在ME2、ME3和ME4中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安科青2号和KNX2202等品种在ME1和ME4中丰产性较差,金诚6在ME2和ME3中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差。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和GYT双标图相结合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以实现品种推广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种 生态区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气候因子 GYT双标图
下载PDF
抗逆高产国审‘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9
17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2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5-1152,共8页
基于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缺乏科学规范操作方法的现实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创建形成了一套饲用小黑麦杂交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明确了亲本选择依据、田间种植布局以及各世代的群体数量、种植密度、田间选择时期和选择依据... 基于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缺乏科学规范操作方法的现实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创建形成了一套饲用小黑麦杂交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明确了亲本选择依据、田间种植布局以及各世代的群体数量、种植密度、田间选择时期和选择依据。按照创建形成的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方法,本试验于2006—2017年经亲本杂交组配、6个世代选择、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了‘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2018年该品种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冀饲3号’平均干草产量为13943.8 kg·hm-2,较对照‘中饲828’和‘石大1号’分别增产5.2%和7.0%,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该品种乳熟期全株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含量19.9%,均高于‘中饲82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低于‘中饲828’,具有饲草品质较好、抗倒性强、抽穗期较早等优点。本试验选育出的‘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可与其它春播作物进行复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杂交育种 农艺性状 产草量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戴茂华 刘丽英 吴振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4-78,共5页
以6个转Bt基因陆地棉作为亲本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 4)设计,从16个性状指标上对其品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明显的优势,测试的16个性状中有13个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5个性状具有正向超高优势,14个... 以6个转Bt基因陆地棉作为亲本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 4)设计,从16个性状指标上对其品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明显的优势,测试的16个性状中有13个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5个性状具有正向超高优势,14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通径分析表明:在增产因素中,株高、单铃重和衣分所起的作用大。配合力分析表明:1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产生于基因的加性效应,而籽棉产量、皮棉重、果枝数、单铃重、衣分、烂铃率、比强度和纤维长度的非加性效应也很强;冀棉616(P5)和衡棉4号(P1)是优良的高产亲本,冀棉228(P6)是良好的优质亲本;筛选出8个高优势组合,其中3个为丰产组合P1×P2、P4×P5、P1×P4,3个为优质组合P5×P6、P2×P5、P3×P4,2个为高产优质组合P2×P6、P3×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4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高洪文 王赞 王洪举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对24份盆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在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试验,调查了地上、地下生物量、株高、分蘖数、根冠比5个形态学指标,通过存活率、抗旱指数、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5种方法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年... 对24份盆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在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试验,调查了地上、地下生物量、株高、分蘖数、根冠比5个形态学指标,通过存活率、抗旱指数、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5种方法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所有形态指标的抗旱系数DRC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评价指标,除根冠比外均与抗旱性正相关。5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抗旱指数法为单指标评价,简单快捷;隶属函数法为综合评价法,应用面广。根据隶属函数法可将供试多年生黑麦草材料分为4类:抗旱性强的有7623,7905和7932,抗旱性较强的7406、7722、7095、7252、7484、7454,抗旱性中等的为7814、7253、7544、7431、7101、7053,抗旱性较差的有7847、7288、7530、7054、7151、7192、7840、7261、7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苗期 反复干旱法 抗旱性 评价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6,共11页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