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喜燕 宁伟 +2 位作者 王谦 胡潺潺 邸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249例,手术治疗前均接受ABV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98例和无ALNM组1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BVS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VS超声参数对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ALNM组相比,ALNM组肿瘤最大径更大,肿瘤距乳头距离更近,肿瘤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冠状面汇聚征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病理分级、分子分型以及肿瘤位置、形态、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05、0.628、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70.68%,特异度为83.04%。结论ABVS超声参数有助于预测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是否发生ALNM,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冠状面汇聚征 距乳头距离
下载PDF
多参数MR为基础的CNN模型预测肝细胞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
2
作者 王谦 王会哲 +2 位作者 卢双动 沈丹平 刘龙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71-778,共8页
目的 采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联合传统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指标,术前预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方法 选择... 目的 采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联合传统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指标,术前预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275例纳入本研究。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n=192)和测试集(n=83)。应用CNN技术,融合二维多参数磁共振肿瘤图像、三维肿瘤的传统影像组学特征标签及临床指标,开发一种HCC的MVI预测分类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比较混合模型(Model^(Com))与卷集神经网络模型(Model^(D))、影像组学模型(Model^(R))和临床模型(Model^(C))的诊断效能。结果 Model^(D)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14和0.842,优于Model^(C)(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32)和Model^(R)(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44)。Model^(Com)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51和0.881,在训练集中优于Model^(D)(P=0.012),在测试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校准曲线显示出了Model^(Com)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test,训练集P=0.402,测试集P=0.689)。决策曲线分析提示Model^(Com)鉴别MVI阳性和MVI阴性的净获益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CNN为基础的混合模型够准确预测HCC的M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卷积神经网络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汪明泉 王会哲 +2 位作者 卢双动 王谦 蔡增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 探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161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 目的 探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161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血清尿酸等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和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收录的158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中,有34例术后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1.52%。发生组的血尿酸水平为(311.79±35.32)μmol/L,高于未发生组的(280.52±31.15)μmol/L,ALB水平为(31.59±5.73)g/L,低于未发生组的(35.63±5.13)g/L,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占38.24%,高于未发生组的2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ALB、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与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有关(OR=0.853、1.035、11.189,95%CI:0.770~0.945、1.018~1.052、3.533~35.43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血清尿酸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57~0.850)。绘制列线图发现,血清尿酸辅助其他主要临床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C-index为0.847(95%CI:0.782~0.913),提示模型一定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在0~1.00范围内,模型临床实际净受益率始终>0,最大净受益率为0.215,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PLC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其术后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辅助临床早期预测肌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肌少症 尿酸
下载PDF
改良加压法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家森 尹新红 +2 位作者 刘海平 陈占雄 刘卫宾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2期2098-2099,共2页
目的:碘海醇属非离子造影剂,通过改良加压法加大剂量注射碘海醇,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和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提高输卵管阻塞再通率和受孕率。方法:选择经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存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263例,在无麻... 目的:碘海醇属非离子造影剂,通过改良加压法加大剂量注射碘海醇,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和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提高输卵管阻塞再通率和受孕率。方法:选择经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存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263例,在无麻醉下常规子宫腔内一次性导尿管插管,使用Zentith-1710自动推注系统,加压加大剂量向子宫腔内注射碘海醇进行子宫输卵管治疗性造影。与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后的受孕率比对分析。结果:经改良加压法注射碘海醇进行子宫输卵管治疗性造影检查,双侧输卵管通畅136例,占51.7%。一年后随访,有128例成功受孕,占48.7%。结论:改良加压、大剂量注射碘海醇检查和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较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治愈率明显提高,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加压法 碘海醇 输卵管阻塞性 不孕症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卫宾 刘海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8期2731-2733,共3页
目的研究MRI、CT等影像学诊断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抗体、炎性反应指标进行检查,评价疾病活动情况,同时实施MRI、SPECT/CT等影像学检查,对MRI... 目的研究MRI、CT等影像学诊断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抗体、炎性反应指标进行检查,评价疾病活动情况,同时实施MRI、SPECT/CT等影像学检查,对MRI图像按RAMRIS系统评分,对骨代谢增加区域行感兴趣区(ROI)分析计算摄取率,并就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DAI与RAMRIS的Spearman相关性:滑膜炎(ρ=0.391,P<0.05),骨髓水肿(ρ=0.402,P<0.05),侵蚀(ρ=0.329,P=0.006)。在SDAI<11(低疾病活动度和缓解患者)和SDAI≥11(中、重度疾病活动患者)组间RAMRIS评分有差异(P=0.002)。但在低疾病活动和缓解患者之间,中度和重度活动患者之间M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CT/CT摄取率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ESR、CRP均有相关性,ESR(ρ=0.343,P<0.05),CRP(ρ=0.431,P<0.05);摄取率与抗炎因子AKA也明显相关(ρ=0.263,P<0.05)。此外,摄取率与疾病活动程度SDAI也明显相关(ρ=0.355,P<0.05)。结论 MRI、CT等影像学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MRI以及SPECT/CT的摄取率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进展、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方法
下载PDF
浅析介入诊疗中的技术配合
6
作者 陈占雄 杨俊华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技术配合 介入诊断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占雄 张玉玲 +5 位作者 肖凤仙 孙玉 尹新红 李延彬 韩冬 刘海平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将血管扩张药、溶栓药及抗凝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动...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将血管扩张药、溶栓药及抗凝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治疗后口服维生素D及钙片。结果 经治疗的35例46髋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占9r7.82%,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细小动脉侧支循环增多。结论 经股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新骨形成及死骨修复起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研究 股骨头无菌坏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插管 药物直接注入 动脉侧支循环 局部血液循环 供血动脉 新骨形成 血管扩张药 改善微循环 旋股外动脉 髋关节功能 临床效果 缺血坏死 闭孔动脉 维生素D
下载PDF
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报告
8
作者 王凡 张自民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6期81-81,共1页
查阅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关于腔静脉后输尿管报道寥寥无几,现将我院被术后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王某,男,58岁,主因右腰区间断疼痛不适1年,于2005年4月入院,泌尿系B超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积水,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7.49... 查阅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关于腔静脉后输尿管报道寥寥无几,现将我院被术后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王某,男,58岁,主因右腰区间断疼痛不适1年,于2005年4月入院,泌尿系B超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积水,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7.49×10^9/L,尿胆原±,胆红素2+,血2+,蛋白质2+,白细胞+,比重1.015,PH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后输尿管 右输尿管积水 血白细胞 实验室检查 疼痛不适 右肾积水 泌尿系 尿胆原 胆红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