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鹤童 马占备 +1 位作者 马良 梁跃闯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4月~2016年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观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施予比较。结果:对... 目的:研究分析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4月~2016年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观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施予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通过软件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尤其是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相对于非手术而言,手术治疗所获复位固定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并发症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治疗 肩胛骨骨折 非手术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冬月 于鹤童 +5 位作者 马战备 马良 粱跃闯 南宠 吴羽 刘少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桡骨干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桡骨干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25例,治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治愈率66.7%,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疗效,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螺钉接骨板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患肢预后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均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接骨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双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1例报告
3
作者 赵欢欢 马战备 +2 位作者 于鹤童 梁跃闯 南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254-25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摔伤致双上臂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5h"入院。查体:双上臂肿胀明显,畸形,伴压痛,可触及骨擦感,活动明显受限。双上臂X线片示:双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见图1)。入院诊断:(1)双侧肱骨近端骨折...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摔伤致双上臂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5h"入院。查体:双上臂肿胀明显,畸形,伴压痛,可触及骨擦感,活动明显受限。双上臂X线片示:双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见图1)。入院诊断:(1)双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2)右肩关节脱位;(3)骨质疏松症;(4)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行双侧尺骨鹰嘴持续骨牵引(见图2),复查X片(见图3),颅脑情况稳定后行双侧肱骨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见图4)。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为:左侧,疼痛1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5分,关节活动度30分,肌力2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干骨折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伟 邢新杰 +3 位作者 张晨峰 宋达 张明 韩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明确自主神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观察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参考价值和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32例)和不稳...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明确自主神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观察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参考价值和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3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47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性。结果 A组心电图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of normal-to-normal R-R intervals,SDNN)、心电图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ANN)及心电图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ce,RMSSD)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差在50 ms的R-R间期的数量占所有R-R间期数量的比例(proportion of number of pairs of adjacent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by more than 50 ms,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应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积极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降低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伟 邢新颖 +3 位作者 张晨峰 宋达 张明 韩刚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探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明确自主神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观察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参考。方法8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用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纳入A组(n=36)、B组(n=28)、C组(n=22),行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明确自主神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观察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参考。方法8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用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纳入A组(n=36)、B组(n=28)、C组(n=22),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各项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在50ms的RR间期的数量占所有RR数量的比例(PNN50)],同时观察3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3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和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境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心功能不全较重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应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积极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从而降低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不全 自主神经功能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质-6及白细胞介质-10水平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解娟 王潇 +5 位作者 张永强 甄利波 赵晨祎 姚海珍 张欣欣 许巧玲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质-6(IL-6)及白细胞介质-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质-6(IL-6)及白细胞介质-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PCI术治疗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6例。A组在PCI术后采取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观察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TNF-α、CRP、IL-6及IL-10水平变化,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TNF-α、CRP、IL-6及IL-10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B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B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48/56),明显高于A组的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0%(5/56),明显低于A组的19.6%(11/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TNF-α、CRP、IL-6及IL-10水平,改善心功能,并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利多卡因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丽杰 苏飞 +4 位作者 冉继朋 陈扬 魏海波 吴丽欣 陈博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1期1282-1284,共3页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能优于较老的局部麻醉药,它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1]。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利多卡因在众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利多卡因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1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利多...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能优于较老的局部麻醉药,它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1]。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利多卡因在众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利多卡因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1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法中的一类,其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表明,利多卡因的不同作用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小于治疗剂量时促进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高于治疗剂量时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传导功能减慢,心肌收缩力被抑制,心排血量下降[2]。目前在临床中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其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应用进展 最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血清hs-CRP、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联合诊断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国敏 李志红 +2 位作者 张学艳 梁洪斌 刘福兴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ACI患者3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ACI患者3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试验组患者根据其是否患有T2DM分为106例T2DM和196例非T2DM,以及1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hs-CRP和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hs-CRP和UA的水平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非T2DM组的hs-CRP和UA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2DM合并ACI患者中,血清hs-CRP、UA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顺铂新辅助化疗对SiewertⅠ型老年贲门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鸿章 陈新 +5 位作者 何明 刘运江 晏峰 李欣慧 张香梅 赵继东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为SiewertⅠ型贲门癌的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SiewertⅠ型贲门癌患者72例,常规化疗(新辅助组)或联合阿帕替尼(apa+新辅助组)2周期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病理... 目的通过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为SiewertⅠ型贲门癌的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SiewertⅠ型贲门癌患者72例,常规化疗(新辅助组)或联合阿帕替尼(apa+新辅助组)2周期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病理退缩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2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接受Ivor-Lewis手术,其中微创腔镜手术73.61%(53/72,apa+新辅助组26例,新辅助组27例)。2组R0切除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反应率优于新辅助组(P=0.034),病理1~2级缓解率apa+新辅助组(n=36,100%)优于新辅助组(n=30,83.33%)(P=0.033);apa+新辅助组术后T分期的T1比例优于新辅助组(P=0.028)。结论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顺铂化疗是SiewertⅠ型贲门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ewertⅠ型贲门癌 新辅助化疗 阿帕替尼 肿瘤退缩 R0切除术
下载PDF
COX-2和Survivi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恶变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柱 李金源 +2 位作者 邹越 张帅 赵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检测COX-2、Survivin在初发、复发和恶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各自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5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初发38例、复发10例,恶变8例腮腺组织和正常腮腺组... 目的检测COX-2、Survivin在初发、复发和恶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各自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5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初发38例、复发10例,恶变8例腮腺组织和正常腮腺组织10例中COX-2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各组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COX-2在正常腮腺组、腮腺多形性腺瘤初发组、复发组及恶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36.84%、80.00%、87.50%,呈逐步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1,P<0.01)。Survivin在正常腮腺组、腮腺多形性腺瘤初发、复发组及恶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各自为:0.00%、44.74%、90.00%、100.00%,也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41,P<0.01)。COX-2和Survivin在四组中的表达关系呈正相关性(r=0.820,P<0.01)。结论 COX-2与Survivi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恶变组织中表达强度增强,且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SURVIVIN 腮腺 多形性腺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锋 马洪庆 +4 位作者 高相鑫 米阳 张振亚 武雪亮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探讨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桥造口38例,常规造口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 目的探讨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桥造口38例,常规造口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还纳手术造口切除时间以及还纳手术造口切除出血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皮桥造口组较常规造口组在造口手术时间、还纳手术造口切除时间及还纳手术造口切除出血量方面均显著减少(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桥造口应用于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相比常规造口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桥造口 预防性回肠造口 吻合口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细胞型4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醒 张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细胞型(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olumnar cell variant, CC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4例CCV-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及...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细胞型(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olumnar cell variant, CC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4例CCV-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及侵袭转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CV-PTC中男性2例,女性2例;镜下瘤细胞呈多级乳头状结构排列,浸润性生长,乳头被覆假复层柱状上皮,可见核上或核下空泡,类似胃肠道或肺转移癌形态。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5%~15%,TG、TTF-1(+),CK(弱+),CK19、降钙素、CgA和Syn均(-)。4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基因。结论 CCV-PTC属于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于老年人,预后较差。免疫表型有助于其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柱状细胞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OX-2、Survivin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柱 邹越 +1 位作者 张帅 赵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X-2和Survivin两种因子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情况,研究COX-2、Survivi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不同分型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X-2和Survivin两种因子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情况,研究COX-2、Survivi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不同分型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9月~2014年6月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18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共84例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设立三个实验组:A组,基质丰富型20例;B组,其它型24例;C组,细胞丰富型22例)和恶性多形性腺瘤(D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8例)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与Survivin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各组中的定量表达IOD值均呈现依次增强的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OX-2、Survivin的表达不同,随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SURVIVIN 腮腺 多形性腺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胃镜引导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辅助治疗不全梗阻型胃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鸿章 张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1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研究胃镜引导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ejunostomy,PEG/J)辅助治疗不全梗阻型胃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及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进展期不... 目的研究胃镜引导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ejunostomy,PEG/J)辅助治疗不全梗阻型胃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及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进展期不全梗阻型胃癌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保守治疗)和观察组47例(经PEG/J辅助治疗),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定患者营养及体力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营养不良逐渐加重而出现衰竭,梗阻症状缓解率为0%;观察组患者给予经PEG/J肠内营养,约4周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可耐受化疗,两组BMI及ECOG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阻症状完全缓解41例(89.36%),其中36例后期行根治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死亡20例(生存期5~20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26例(生存期11~60个月),两组死亡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EG/J可有效改善不能经胃肠摄取营养的患者肠内营养,尤其对于因营养不良而不可耐受化疗的不全梗阻型胃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引导 经皮穿刺 胃/空肠造瘘术 胃癌 不全梗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食管胃交接部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鸿章 葛怡鸣 +1 位作者 张香梅 赵继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为食管胃交接部癌的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食管胃交接部癌患者108例(腺癌72例、鳞癌36例),病理分层后简单随机分为新辅助联合阿帕替尼组(apa+NC组)55... 目的通过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为食管胃交接部癌的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食管胃交接部癌患者108例(腺癌72例、鳞癌36例),病理分层后简单随机分为新辅助联合阿帕替尼组(apa+NC组)55例和新辅助组(NC组)53例,治疗2周期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病理退缩率、R_(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10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并接受了Ivor-Lewis肿瘤切除手术,微创腔镜手术率为82.41%,两组间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合术后病理报告,入组患者R_(0)切除率为100%,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pa+NC组肿瘤病理退缩率及术后T_(1)期比率优于NC组(P=0.018)。分层分析显示,腺癌组apa+NC治疗疗效更明显。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新辅助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提高了替吉奥/顺铂新辅助化疗食管胃交接部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接部癌 新辅助治疗 抗血管生成 肿瘤退缩 R0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