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硒灵芝菌丝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8
1
作者 石玉娥 李素敏 +5 位作者 牛丽颖 王鑫国 王润彪 宋晓宋 王菊素 徐晖 《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中药灵芝自古被誉为延年益寿之佳品,长生不老之仙药,具有补气益血、养血安神、五脏俱归、使气充血行,现代医学已证实其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1,2〕。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 中药灵芝自古被誉为延年益寿之佳品,长生不老之仙药,具有补气益血、养血安神、五脏俱归、使气充血行,现代医学已证实其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1,2〕。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富硒灵芝 菌丝培养
下载PDF
试论中医的“脾”与微量元素锌、铜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焦君良 要丽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0-13,共4页
根据近年来对微量元素锌、铜等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从脾主运化、脾旺不受邪、脾主肌肉等六个方面探讨,认为中医的脾与微量元素有密切联系,微量元素锌、铜可能是中医脾学说的重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脾主运化
下载PDF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澎涛 王新月 何路军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18,共2页
将73例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毫针深刺和浅刺大椎穴的退热效应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椎穴深刺法与浅刺法的退热效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深刺法比浅刺法降温退热速度快,达到降温最大值的时间短,降温... 将73例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毫针深刺和浅刺大椎穴的退热效应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椎穴深刺法与浅刺法的退热效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深刺法比浅刺法降温退热速度快,达到降温最大值的时间短,降温幅度大,作用持久。深刺法在改善微血管灌流上明显优于浅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穴 深刺 浅刺 退热效应
下载PDF
中药复合多糖的免疫调变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慧贤 吴敬敏 +2 位作者 赵瑞景 冯惠东 朱谨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4年第1期26-28,共3页
将中药黄芪、黄精、银耳、枸杞子、香菇、猪苓分别提取多糖成分,配成复合多糖注射液。给DBA小鼠连续注射7d,与同条件注射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另给注射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的小鼠加用中药复合多糖,与同条件只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相比,观察... 将中药黄芪、黄精、银耳、枸杞子、香菇、猪苓分别提取多糖成分,配成复合多糖注射液。给DBA小鼠连续注射7d,与同条件注射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另给注射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的小鼠加用中药复合多糖,与同条件只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相比,观察中药复合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与白细胞介素—2(IL—1、IL—2)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复合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具有较好的免疫调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多糖 白细胞介素1 免疫学
下载PDF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澎涛 王新月 何路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1,共3页
大椎穴位属督脉,为诸阳脉之会,具有通阳解热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证实针刺大椎穴具有明显的退热效应,但在针刺方法对这种效应强度影响的规律性上未见报导。
关键词 大椎穴 深浅刺法 退热效应
下载PDF
广义、狭义温病论 被引量:4
6
作者 曹东义 《国医论坛》 1990年第4期15-18,共4页
历来寒温论争皆先分广义、狭义伤寒,不曾分广义、狭义温病。其实,温病之名古今含义不同,所包括的证候、治法也有所区别。古今温病含义的区别,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寒温之争之所以旷日持久,久而未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温病概念... 历来寒温论争皆先分广义、狭义伤寒,不曾分广义、狭义温病。其实,温病之名古今含义不同,所包括的证候、治法也有所区别。古今温病含义的区别,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寒温之争之所以旷日持久,久而未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温病概念在古今、广狭方面的区别,以及由于温病概念变迁所导致的伤寒与温病关系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病理 病因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在男性生殖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曲锡萍 林宏益 《河北中医》 1987年第5期47-48,共2页
本文就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男科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一精索静脉曲张 1978年 Dubin 统计分析精索静脉曲张在男子不育的病因分类中占第一位。我们治疗的540例不育夫妇中因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103例,占19.07%,这与有人统计445对不育夫... 本文就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男科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一精索静脉曲张 1978年 Dubin 统计分析精索静脉曲张在男子不育的病因分类中占第一位。我们治疗的540例不育夫妇中因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103例,占19.07%,这与有人统计445对不育夫妇该病因引起约占23.7%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男性生殖疾病 精索静脉曲张 统计分析 不育夫妇 男科疾病 男子不育 病因
下载PDF
慢性胃病脾胃虚寒证病人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焦君良 要丽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43,共2页
为了有助子阐明脾胃虚寒证的实质,我们就慢性胃病中的脾胃虚寒证与血清锌、铜、硅、钼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脾胃虚寒证病人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为18~66岁。其中包括慢性胃炎病人13例,十二指肠球部... 为了有助子阐明脾胃虚寒证的实质,我们就慢性胃病中的脾胃虚寒证与血清锌、铜、硅、钼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脾胃虚寒证病人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为18~66岁。其中包括慢性胃炎病人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33例,胃溃疡病人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证 血清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之漳 刘泽英 +1 位作者 阎艳丽 宋国英 《河北医药》 CAS 1990年第1期60-61,共2页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为儿科常见出血性疾病,在1986~1987年中我们对60例 ITP 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步表明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情况:本组临床情况均符合杭州...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为儿科常见出血性疾病,在1986~1987年中我们对60例 ITP 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步表明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情况:本组临床情况均符合杭州会议所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分布如下:4~12个月6例,1~6岁38例,7~13岁16例。二、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出血(出血点或瘀斑),50%有鼻衄,部分有便血和尿血。三、实验室资料:(一)血小板数:全部低于1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沙性 紫癜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辨证治疗男性不育39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宏益 曲锡萍 《河北中医》 1986年第3期10-12,共3页
夫妇婚后同居三年以上,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我们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从1978年4月至1984年底共治疗男性不育患者398例,对治疗效果观察如下。一、一般资料分析年龄:20~25岁37例,26~30岁219例,31~35岁193例... 夫妇婚后同居三年以上,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我们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从1978年4月至1984年底共治疗男性不育患者398例,对治疗效果观察如下。一、一般资料分析年龄:20~25岁37例,26~30岁219例,31~35岁193例,36~40岁18例,40岁以上1例。不育时间:3年196例,4年6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辨证治疗 疗效观察 男性不育患者 辨证施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分析
11
作者 王国三 刘玉洁 +2 位作者 王淑青 刘秀芬 张国恩 《河北中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分析王国三,刘玉洁,王淑青(唐山市中医院063000)刘秀芬(河北省医院050000)张国恩(河北省中医研究所050000)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分析王国三,刘玉洁,王淑青(唐山市中医院063000)刘秀芬(河北省医院050000)张国恩(河北省中医研究所050000)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慢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创建中医男科学是发展中医专科战略的需要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宏益 曲锡萍 《河北中医》 1987年第1期1-2,共2页
自然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学科的分化与深化是其理论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现代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成为与其它自然科学同步前进的前提。过去固有的理论框架和分科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创... 自然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学科的分化与深化是其理论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现代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成为与其它自然科学同步前进的前提。过去固有的理论框架和分科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创建新的学科,是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性需要,也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丰富中医学术内容的要求,下面我们仅就中医男科学创建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略述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男科学 中医专科 自然科学史 中医学术发展 中医现代化 中医学发展 学术内容
下载PDF
对温邪首先犯肺的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元勋 《河北中医》 1984年第4期38-39,共2页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而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和体会,而提出的。这对进一步认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影响极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于太阳”。...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而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和体会,而提出的。这对进一步认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影响极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于太阳”。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温病发病的一种形式,不能做为温病发生的必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邪 《温病条辨》 发生发展机理 《温疫论》 临床实践 吴又可 叶天士
下载PDF
清神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锡萍 林宏益 《河北中医》 1986年第6期21-22,共2页
清神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肝病治脾,进行整体治疗的典型方剂,本方不凿执于肝病治肝之常法,亦不拘泥于湿热黄疸又须专事利湿清热的法则,而是着重强调脾胃的健运,体现了东垣重脾胃的一贯指导思想,立方构思巧妙科学,配伍精当贴切... 清神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肝病治脾,进行整体治疗的典型方剂,本方不凿执于肝病治肝之常法,亦不拘泥于湿热黄疸又须专事利湿清热的法则,而是着重强调脾胃的健运,体现了东垣重脾胃的一贯指导思想,立方构思巧妙科学,配伍精当贴切,繁而不杂,主次分明,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神益气汤 临床应用 肝病治脾 《脾胃论》 整体治疗 利湿清热 湿热黄疸 李东垣
下载PDF
微量元素与老年疾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里 岳云林 《天津中医》 1989年第1期21-21,25,共2页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必需的痕迹元素。虽其所占人体比重甚微。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发现并得到公认的人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已有十四种之多;本文仅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就微量元素与老年疾病的关系小结如下:...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必需的痕迹元素。虽其所占人体比重甚微。但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发现并得到公认的人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已有十四种之多;本文仅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就微量元素与老年疾病的关系小结如下: 老年生理变化与微量元素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现象。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衰老的本质在于人体肾气的衰退,而肾气的盛衰又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内在联系。Feiendegen等测定了不同年龄组血清锌的含量,发现从周岁起血清锌迅速增加,20~40岁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这与《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易水学派对男性不育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锡萍 林宏益 《河北中医》 1986年第5期9-12,共4页
易水学派把脏腑虚损病做为研究中心,重视精髓、命门之不足,脾胃的虚衰,阴亏火旺以及肝肾阴亏,气血亏损和气阴两伤造成的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调和脏腑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的男性不育,由于重视精气脏腑虚损的一面,因而各种补益治法也应运而生。... 易水学派把脏腑虚损病做为研究中心,重视精髓、命门之不足,脾胃的虚衰,阴亏火旺以及肝肾阴亏,气血亏损和气阴两伤造成的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调和脏腑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的男性不育,由于重视精气脏腑虚损的一面,因而各种补益治法也应运而生。结合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易水学派 治疗 肝肾阴亏 脏腑功能 阴阳气血 气阴两伤 气血亏损
下载PDF
试述痰病的诊断与治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元勋 《河北中医》 1988年第2期11-12,共2页
痰是脏腑气血病理变化的产物,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凝滞留伏在机体各部位,可产生种种疾病。因此,有“百病多有兼痰者”与“人之为病,有十病九痰”之说。由于痰病症状表现极其复杂,很难辨识,使其治疗也无从下手,据此,笔者... 痰是脏腑气血病理变化的产物,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凝滞留伏在机体各部位,可产生种种疾病。因此,有“百病多有兼痰者”与“人之为病,有十病九痰”之说。由于痰病症状表现极其复杂,很难辨识,使其治疗也无从下手,据此,笔者拟对痰病的诊断与治则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病 治则 诊断 病理变化 脏腑气血 症状表现
下载PDF
试论《脾胃论》治则及用药法度
18
作者 孟元勋 《河北中医》 1987年第F10期15-16,14,共3页
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病,并非固执辛燥升补,是以内伤虚实为纲,将温、清、补、泻、升、降法的有机结合:辨证地制定出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法、方。
关键词 补气升阳泻火 升清降浊 《脾胃论》 治则 用药法度
下载PDF
东垣脾胃升降法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276例总结
19
作者 王其飞 周里 《河北中医》 1987年第F10期53-55,共3页
依据东垣脾胃升降法,用胃金丹【龙珠油、紫兰、元胡、蜂蜜】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276例,总有效率达98%。
关键词 脾胃升降 胃金丹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寒温关系复杂化缘起探究
20
作者 曹东义 《吉林中医药》 1991年第6期4-6,共3页
寒温关系复杂化始于晋唐,宋元之时愈加明显,清代温病学成熟之时,寒温关系复杂化导致了旷日持久的论争,至今余波未息.笔者认为,仲景时代温病与当今温病概念有很大不同,当时的温病系指仅发于春季,初起无恶寒表证的里热外发型热病,即伏气温... 寒温关系复杂化始于晋唐,宋元之时愈加明显,清代温病学成熟之时,寒温关系复杂化导致了旷日持久的论争,至今余波未息.笔者认为,仲景时代温病与当今温病概念有很大不同,当时的温病系指仅发于春季,初起无恶寒表证的里热外发型热病,即伏气温病.而现时温病,则指发于四季的温热病,且初起多有恶寒表证,由表入里,与仲景所云伤寒、中风证候难以区别.前者治当清泄里热,后者则应发汗解表.因此,探明寒温关系复杂化缘起,对于促进寒温关系正常化,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塞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