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兵团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安巧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139,共4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解放和新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于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兵团精神不仅是兵团人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新疆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兵团精神是新疆独特土壤的精神产物,是革命精神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解放和新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于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兵团精神不仅是兵团人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新疆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兵团精神是新疆独特土壤的精神产物,是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诠释,是"一带一路"建设在新疆实施的不竭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疆兵团 兵团精神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精神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志军 《党建》 CSSCI 2016年第6期24-26,共3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继承发扬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两个务必"和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关键词 红色基因 理想信念 实事求是 “两个务必” 群众路线
原文传递
论“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安巧珍 王爱兰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79,98,共4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是一代代兵团人实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结果。"兵团精神"是对祖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兵团固守边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是一代代兵团人实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结果。"兵团精神"是对祖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兵团固守边防、维护稳定的精神动力;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思想资源;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精神” 时代价值 屯垦戍边 中国梦
下载PDF
西柏坡时期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的形成
4
作者 张志永 《乡音》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筹备和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筹备和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心 建立新中国 使命与责任 担当
原文传递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民心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5
作者 姚志军 姚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西柏坡这一段历史时期,是第四次人民大革命的高潮期。作为这场人民大革命浪潮的领航人,毛泽东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民心动向,深刻洞察民心规律,不断引导和推动“民心向我”转化,以丰富的民心思想、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举措... 西柏坡这一段历史时期,是第四次人民大革命的高潮期。作为这场人民大革命浪潮的领航人,毛泽东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民心动向,深刻洞察民心规律,不断引导和推动“民心向我”转化,以丰富的民心思想、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推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实现重大转折。毛泽东民心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民心动向、揭示民心向背规律、引领民心方略;历史作用表现为把握历史大势、制定施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主要特征包含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国际性、辩证性、动态性、实践性。深入研究探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民心思想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毛泽东 民心思想 人民大革命 历史进程
下载PDF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玉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共4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曲折而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中国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西柏坡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曲折而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中国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西柏坡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以传承与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催生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共产党 七届二中全会 近代中国 西柏坡时期 革命历史 封建制度
原文传递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7
作者 刘建民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M0004,共12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关头,已放眼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逐步思考现代化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建设、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西柏坡时期...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关头,已放眼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逐步思考现代化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建设、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情境赋予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问题更多的主动性,反映出日渐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砥砺前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为日后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武装穿越封锁线
8
作者 吴乾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47-48,共2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派遣抗日人员进入华北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建立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作为敌后抗战的最前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日军大量兵力,因此,日军建立了严密封锁线,使华北根据地受到分...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派遣抗日人员进入华北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建立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作为敌后抗战的最前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日军大量兵力,因此,日军建立了严密封锁线,使华北根据地受到分割,给根据地的交通联系与工作指导带来困难,尤其是冀中区,尽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处于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的围绕之中,封锁更为严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 抗日武装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华北根据地 卢沟桥事变 冀中区 华北地区 石家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以毛泽东的思考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刘建民 王钰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运动、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对现代化的独特思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孕育者、见证者和推进者。进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中,坚持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运动、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对现代化的独特思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孕育者、见证者和推进者。进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中,坚持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和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与逻辑,探索出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此后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口述史方法论探究
10
作者 王玉平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159,共9页
唯物史观是口述史研究的根本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其根本方法。遵循这一根本方法,必须坚持群众史观,潜入历史情境,对口述史料进行联系、分析、综合的历史考量;必须把握口述史的基本矛盾,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真实与建构、微观与宏... 唯物史观是口述史研究的根本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其根本方法。遵循这一根本方法,必须坚持群众史观,潜入历史情境,对口述史料进行联系、分析、综合的历史考量;必须把握口述史的基本矛盾,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真实与建构、微观与宏观的矛盾;恪守做口述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即主体性、主体间性、真实性及细节性原则。依据唯物史观来研究口述史才是真正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方法论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关于“五一口号”协商民主意蕴的理论思考
11
作者 刘建民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转折年代,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新中国的筹建发出的历史性口号。抚今追昔,从实践、历史、理论三个维度加以审视,有益于更深刻理解“五一口号”的内涵与价值。实践维度,民主党派纷纷响应,集聚在中国共产党身边...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转折年代,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新中国的筹建发出的历史性口号。抚今追昔,从实践、历史、理论三个维度加以审视,有益于更深刻理解“五一口号”的内涵与价值。实践维度,民主党派纷纷响应,集聚在中国共产党身边为筹建新中国共同策进。历史维度,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奋斗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维度,其蕴含着深刻的协商民主意蕴,对新时代协商民主建设工作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一口号 协商民主 党的领导
下载PDF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12
作者 刘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6期73-74,共2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极为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旧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社会经济形态 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理论探索 里程碑意义 生产关系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晋察冀边区的“三三制”村政权建设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同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2-103,共12页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晋察冀边区经1938-1940年村政建设,广大乡村实现了由村长制到村民委员会制的过渡,大批抗日人士走上了村长的岗位。为推进全民族抗战和边区民主建政进程,1941年之后的晋察冀边区村选贯彻了“三三制”思想,...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晋察冀边区经1938-1940年村政建设,广大乡村实现了由村长制到村民委员会制的过渡,大批抗日人士走上了村长的岗位。为推进全民族抗战和边区民主建政进程,1941年之后的晋察冀边区村选贯彻了“三三制”思想,在更加扩大的民主范围和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村政建设。村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权观日渐成熟。它适应了全民族总动员的抗日斗争的客观需要,适应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国情,使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代表进入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行使议政从政的权利,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民众的抗日救国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村政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起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三三制” 村政建设
下载PDF
政治情感与生活压力的冲突与调适——改革开放前一名普通职工的工作与生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永 戴建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9,共10页
梁福出身贫苦,解放后翻了身,对共产党和新中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在部队中积极上进,退伍后成为一名普通职工,虽然在工作中没有做出惊人的成绩,但基本上尽职尽责。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工资和票证供应等原因,梁福家庭经济生... 梁福出身贫苦,解放后翻了身,对共产党和新中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在部队中积极上进,退伍后成为一名普通职工,虽然在工作中没有做出惊人的成绩,但基本上尽职尽责。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工资和票证供应等原因,梁福家庭经济生活出现了暂时性困难,他逐渐蜕去理想主义情怀,多次偷拿公物甚至倒卖粮票;不过,梁福既不是盗窃成瘾的惯犯更不是对社会制度不满,其所为仅仅是自发的生存策略而已。从梁福家庭收支情况中,可以管窥改革开放前职工家庭生活大致呈现"高—低—高"U型曲线状态,除了中年阶段易出现暂时生活困难外,青年和老年阶段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上,并在总体上呈缓慢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前 职工 个人生活史 家庭收支
下载PDF
从新时代高度认识和深化西柏坡精神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洪儒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3期26-28,共3页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七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从新时代高度认识和深化西柏坡精神,需要采取全方位、综合性、...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七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从新时代高度认识和深化西柏坡精神,需要采取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式、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方法,将哲学、政治学、文化学、心理学、党史党建等多学科融合起来,进一步认识和深化西柏坡精神的重点及核心问题。对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历史地位、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特质、内在逻辑、时代价值这六个方面,给以理论回应与深入阐释,这对于加强党的精神建设、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实现"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柏坡精神 赶考精神 "四个伟大"
下载PDF
见面与送礼: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在云南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玲姿 《今日民族》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见面1950年8月6日,46人组成的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在团长夏康农、副团长王连芳率领下抵达昆明。在昆明扩充人员至70余人后,这支肩负"毛主席和党中央"重托的访问团,第一站就到了石林的尾则。(《云南民族调查史料钩沉195... 见面1950年8月6日,46人组成的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在团长夏康农、副团长王连芳率领下抵达昆明。在昆明扩充人员至70余人后,这支肩负"毛主席和党中央"重托的访问团,第一站就到了石林的尾则。(《云南民族调查史料钩沉1950-1965》)王连芳副团长后来回忆说,"那一天,出乎我们意料,当地五万多各族兄弟姐妹身着节日盛装前来欢迎,大家奔走相告:‘毛主席派亲人来看我们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钩沉 云南民族 副团长 夏康农 兄弟姐妹 见面
下载PDF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本领恐慌”问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7-34,共8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到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革命胜利后如何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本领恐慌"新课题,主要包括政策恐慌、队伍恐慌和知识恐慌。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领导重任,中共中央采取在职干...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到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革命胜利后如何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本领恐慌"新课题,主要包括政策恐慌、队伍恐慌和知识恐慌。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领导重任,中共中央采取在职干部教育和脱产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干部政治文化素质,并大批培训新干部和留用新解放区建设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管理国家和经济建设等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建立新中国和全面执政做好了全面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 “本领恐慌”
下载PDF
严明党规党纪的历史鉴戒——以西柏坡时期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平 郭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10,共6页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立规矩的地方。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为从根本上推翻旧政权,破解因长期被包围、被分割造成的难以集中、难以统一的矛盾,为加强党的集中领导、保障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立规矩的地方。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为从根本上推翻旧政权,破解因长期被包围、被分割造成的难以集中、难以统一的矛盾,为加强党的集中领导、保障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奠定了"制度治党"的基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西柏坡经验:以坚持党领导一切为旨归,强化请示报告制度这一党的政治规矩,统一全党意志;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完善党内民主建设,将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落到实处;以健全党内民主为要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竖起制度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 立规矩 强纪律 从严治党
下载PDF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解读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的精神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燕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2期5-9,共5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后关头,军事战争成为国共双方进行较量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整个西柏坡时期的军事历程可归纳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收官四个阶段,在每个战略阶段部署和实践中,中国...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后关头,军事战争成为国共双方进行较量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整个西柏坡时期的军事历程可归纳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收官四个阶段,在每个战略阶段部署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都鲜明地凸显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并最终将中国革命推向属于人民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军事斗争 战略部署 三大战役 战略收官
下载PDF
“西柏坡精神”笔谈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万勇 张同乐 +2 位作者 姚志军 张志永 康彦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4期18-25,84,共9页
西柏坡精神诞生于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除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突出的个性品质,西柏坡精神不是单一的、简约的,而是复合型的、多向度的,具有鲜明的转折性、内涵的丰富性和一以贯之的继承与创新性。在创造践... 西柏坡精神诞生于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除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突出的个性品质,西柏坡精神不是单一的、简约的,而是复合型的、多向度的,具有鲜明的转折性、内涵的丰富性和一以贯之的继承与创新性。在创造践行这些宝贵精神的同时,赢得并巩固了民心,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在新的赶考路要守护好“人民的心”,实现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的民主。从历史经验可以得到宝贵的启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破解本领恐慌提升执政能力、坚持自我革命抵御各种风险、加强作风建设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精神谱系 转折性 赶考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