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红艳 张少华 +5 位作者 赵莲英 牛文辉 张磊 徐会志 李洪健 芮冬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2782-278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6例因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中均行腰麻、鞍麻、单纯骶麻等...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6例因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中均行腰麻、鞍麻、单纯骶麻等非联合麻醉方法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麻醉,监测并记录2组阻滞前10 min、阻滞后10、20、30 min各时段无创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主诉对2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综合评定,采用VAS评分法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前后SpO2、HR、MAP稳定性更佳,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毕肛门收缩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直肠牵拉反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轻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传统的腰麻、鞍麻、单纯骶麻等麻醉方式,临床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能为临床肛肠手术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其不仅起效平稳,术后患者恢复快,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骶管麻醉 两点扇形麻醉 肛肠手术
下载PDF
帽状腱膜下筋膜瓣加植皮Ⅰ期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 被引量:9
2
作者 袁好军 安静 +3 位作者 孙宇航 卓雷 胡振峰 郭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526-528,共3页
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头皮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修复始终是整形外科难点之一。我科于2013年12月采用帽状腱膜下筋膜瓣加植皮成功Ⅰ期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头皮大面积缺损 颅骨外露 Ⅰ期修复 帽状腱膜 筋膜瓣 植皮 整形外科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牙周植骨法修复联合烤瓷夹板式联冠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常谨 刘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白介素1Β 夹板式固定义齿 牙周夹板 牙周植骨 口腔材料
下载PDF
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常谨 刘国林 +2 位作者 刘硕 石培凯 董福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70-1773,共4页
目的:探讨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的表达与扩张皮瓣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建立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的皮肤扩张方式。方法:选用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大组,随机将动物按不同扩张方式分为5组:A组(反复快速扩张组)、B组(快速扩张组)、C... 目的:探讨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的表达与扩张皮瓣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建立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的皮肤扩张方式。方法:选用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大组,随机将动物按不同扩张方式分为5组:A组(反复快速扩张组)、B组(快速扩张组)、C组(常规扩张组)、D组(植入不扩组)、E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瓣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维持1周,A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维持2、3、4周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6周,A组的VEGF表达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6周的A组和B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维持4周的C组(P<0.05)。结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明显提高扩张皮瓣中VEGF的合成与分泌,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席爱萍 桂艳红 +1 位作者 李欣 王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10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0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ASCVD分为发生组(n=344)和未...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10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0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ASCVD分为发生组(n=344)和未发生组(n=65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年龄、BMI、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有无高脂血症、饮酒史、吸烟史、SBP、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钙、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骨密度〕。采用ROC曲线确定FSH、E_(2)、骨密度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FSH、E_(2)、骨密度低于未发生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SH、E_(2)、骨密度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32μg/L、128.42 pmol/L、-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及FSH<4.32μg/L、E_(2)<128.42 pmol/L、骨密度<-1.48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35.466+1.294×糖尿病+0.860×高血压+0.936×高脂血症+0.546×吸烟史+1.425×FSH+1.332×E_(2)+1.490×骨密度。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AUC为0.932〔95%CI(0.892,0.973)〕,最佳截断值为78.090,灵敏度为0.903,特异度为0.860。结论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及FSH<4.32μg/L、E_(2)<128.42 pmol/L、骨密度<-1.48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ASCVD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围绝经期 骨密度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携带“F-5”基因片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政 常谨 +1 位作者 樊勇乐 陈振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携带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功能片段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本实验将携带"F-5"基因的hUC-MSCs通过点状注射的方式应用于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携带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功能片段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本实验将携带"F-5"基因的hUC-MSCs通过点状注射的方式应用于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携带"F-5"基因组、空载病毒组、未转染组和未注射处理组。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模型皮瓣的坏死面积、颜色、毛发生长及皮瓣血管周边CD31的含量。结果携带"F-5"基因组皮瓣颜色和毛发生长情况均优于其他实验组,皮瓣坏死面积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携带"F-5"基因组皮瓣血管周边CD31含量远高于空载病毒组、未转染组和未注射处理组。结论携带"F-5"基因片段的hUC-MSCs能有效改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缺血 热休克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修复方式下颌磨牙根纵裂半切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硕 常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磨牙不同方式半切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半切术治疗的122例患者(134颗)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单端全冠组(26颗)、单端固定桥组(50颗)和双端固定桥组(58颗),对3种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分析下颌磨牙不同方式半切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半切术治疗的122例患者(134颗)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单端全冠组(26颗)、单端固定桥组(50颗)和双端固定桥组(58颗),对3种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修复后对患者实施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显示3种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24个月的随访发现,单端固定桥组和双端固定桥组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单端全冠组(P〈0.01).3组实施半切术后患者牙周袋的深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单端全冠组术后24个月和单端固定桥组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根分叉牙槽嵴比均高于术前(P〈0.05~P〈0.01),而双端固定桥组根分叉牙槽嵴比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半切术前,需对牙纵裂及尖周炎、牙周炎及根折、器械分离等进行判断,当病变仅涉及到一个根时,可将牙根及相连部分的牙体冠部一并切除,当病变为根分叉以及患牙出现髓室底穿,确定牙根周组织仍呈健康状态,可实施半切牙体,将近远中根予以保留,并依据2个双尖牙的形状实施单冠以及联冠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切除术 修复方式 单端全冠 固定桥
下载PDF
不同扩张方式对皮肤组织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常谨 刘硕 +2 位作者 徐殿国 董福生 杨健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单纯快速扩张及常规张对皮肤组织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皮肤扩张方式。方法用兔制备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组)... 目的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单纯快速扩张及常规张对皮肤组织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皮肤扩张方式。方法用兔制备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扩张后分别维持1周、2周、3周、4周和6周,光镜下观察扩张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格测量法计算回缩率。结果 A、C两组在不同维持期的组织学表现较接近,表现为表皮层厚度增加,胶原纤维断裂较少。B组在维持2周过程中有大量胶原纤维断裂,且表皮层厚度增加不明显。A、B及C组维持4周时,组织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D组与E组的组织学表现近似。A、B、C及D组在相同扩张维持期,回缩率均高于E组。A、B、C组回缩率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A、C组与B组比较,维持1、2、3和4周,回缩率均下降。A组与C组比较,维持1和2周,回缩率增加。结论采用反复快速扩张方式,能获取与常规扩张相同回缩率及质量的皮肤,并可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光镜 回缩率
下载PDF
不同皮肤扩张方式对皮瓣的超微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常谨 刘硕 +3 位作者 徐殿国 董福生 任贵云 杨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单纯快速扩张及常规扩张对皮瓣的超微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皮肤扩张方式。方法用兔制备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 目的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单纯快速扩张及常规扩张对皮瓣的超微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皮肤扩张方式。方法用兔制备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扩张后分别维持1周、2周、3周、4周以及6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扩张皮瓣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格测量法计算回缩率。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维持扩张1周后,A、B、C三组的基底细胞胞质可见少量的表面张力细丝,基底膜部分断裂,成纤维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A组的细胞功能最为活跃;维持扩张4周后,A、B、C三组基底膜基本恢复,成纤维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大部分嵴或膜融合。回缩率比较:A、B、C及D组在相同扩张维持期,回缩率均高于E组;A、B、C组回缩率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A、C组与B组比较,维持1、2、3和4周,回缩率均下降;A组与C组比较,维持1和2周,回缩率增加。结论采用反复快速扩张方式,能获取回缩率及质量相同的皮瓣,并可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皮肤扩张术 透射电镜 回缩率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联合中药热敷及激光照射改善白癜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莲英 刘文利 +2 位作者 程征涛 刘冬青 呼金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观察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与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显示中药热敷与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能改善他克莫司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并且可提高患者血清CD_4^+,CD_(25)^+,Treg,CD_4^... 观察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与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显示中药热敷与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能改善他克莫司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并且可提高患者血清CD_4^+,CD_(25)^+,Treg,CD_4^+CD_(25)^+FOXP_3^+Treg浓度。表明他克莫司联合中药热敷、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白癜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CD_4^+CD_(25)^+FOXP_3^+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 他克莫司
下载PDF
大光斑1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莲英 程征涛 +2 位作者 刘冬青 王荣荣 杨小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光斑1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3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氨甲环酸口服),激光组(1064 nm调Q激光)31例,联合组(1064 nm调Q激光... 目的:探讨大光斑1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3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氨甲环酸口服),激光组(1064 nm调Q激光)31例,联合组(1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口服)31例,记录各组患者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皮损情况、MASI评分,随访2年,记录治疗后炎性反应色素沉着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51.61%,激光组总有效74.19%,联合组总有效率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MDA、α-MSH水平均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SOD水平高于激光组和药物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MASI评分均低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随访2年,联合组炎性反应色素沉着仅1例(3.23%),激光组炎性反应色素沉着3例(9.68%),药物组无炎性反应色素沉着情况,药物组黄褐斑复发率15例(48.38%),联合组和激光组黄褐斑复发率分别为5例(16.13%)和7例(22.58%,P<0.05)。结论:大光斑1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显著,有效预防激光术后炎症性色素沉着情况,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斑1064 nm调Q激光 氨甲环酸 黄褐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联合311NB-UVB照射对白癜风患者自体表皮移植术后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莲英 程征涛 +2 位作者 刘文利 呼金田 刘冬青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为了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311NB-UVB)对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后及预后的影响,对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患者,分别术后2周实施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或/和311NB-UVB照射治疗,观察照射后起效时间、皮片痊... 为了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311NB-UVB)对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后及预后的影响,对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患者,分别术后2周实施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或/和311NB-UVB照射治疗,观察照射后起效时间、皮片痊愈率、预后及生存质量(DLQ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与单一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比较,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311NB-UVB照射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皮片痊愈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1年随访复发率低,差异显著(P均<0.05);两种照射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皮肤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DLQI评分,升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且联合照射的效果较单一308 nm准分子激光更显著。提示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311NB-UVB较单一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疗法能显著提高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后患者疗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自体表皮移植术 准分子激光 中波紫外线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腋臭有效率的网状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豆舒乾 杨一飞 +4 位作者 苗晓燕 邓正涛 李浩闯 刘英琦 常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网状荟萃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系统评价八种方法治疗腋臭(Axillary osmidrosis)的有效率。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在计算机上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网状荟萃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系统评价八种方法治疗腋臭(Axillary osmidrosis)的有效率。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在计算机上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全文数据库有关腋臭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6月5日,按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运用STATA 15.1和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网状荟萃分析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本文共纳入25篇相关文献,涉及8种治疗方式,共3011例腋臭患者。网状荟萃分析显示:治疗腋臭有效率的排序为:皮肤梭形切除>小切口剪切法>射频微针>皮下搔刮术>负压抽吸术>肉毒毒素皮下注射>Nd:YAG激光>CO_(2)激光。结论:目前治疗腋臭最可靠的方法为皮肤梭形切除术,其次为小切口剪切法,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普遍更佳,而非手术治疗中射频微针治疗效果最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网状荟萃分析 小切口剪切法 肉毒毒素注射 激光疗法
下载PDF
鸡蛋过敏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14
作者 赵童 杨善平 +4 位作者 陈玲玲 赵莲英 刘冬青 麻微微 周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0-87,共8页
目的:分析鸡蛋过敏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特征及其与血清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20名受试者,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测定并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及组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等食物过敏相关细... 目的:分析鸡蛋过敏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特征及其与血清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20名受试者,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测定并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及组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等食物过敏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肠道菌群结构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鸡蛋过敏组血清IL-4、IL-5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_hallii_group)等丰度在食物过敏组显著富集(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3水平呈负相关。而Burkholderiaceae和uncultured_Parasutterella丰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IL-13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在确定鸡蛋过敏患者特异性肠道菌群,以及在探索肠道菌群在预防或治疗鸡蛋过敏发生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过敏 肠道菌群 细胞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白巴布斯片对面部白癜风患者的美容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莲英 刘冬青 刘文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白巴布斯片对面部白癜风患者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白癜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驱白巴布斯片口...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白巴布斯片对面部白癜风患者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白癜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驱白巴布斯片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损复色时间及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额区、颊区、眼区、鼻区、口区皮损复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CD4+T、CD4+T/CD8+T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白介素-4(IL-4)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白巴布斯片能够更为显著地改善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促进黑素细胞的产生,促进患处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激光 驱白巴布斯片 白癜风 免疫功能 黑素细胞
下载PDF
腋下多个平行腋皱襞微切口大汗腺及浅层脂肪剪除术治疗腋臭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李孟喜 杨秋雨 +6 位作者 王莉 薛亮 董晓辉 杨杰 安静 袁好军 孙宇航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观察腋下多个平行腋皱襞微切口大汗腺及浅层脂肪剪除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自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48例腋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腋下多个平行腋... 目的 观察腋下多个平行腋皱襞微切口大汗腺及浅层脂肪剪除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自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48例腋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腋下多个平行腋皱襞微切口大汗腺及浅层脂肪剪除术;对照组采用腋下皱襞双切口大汗腺修剪术。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愈合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切口糜烂发生率及切口裂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和表皮坏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时间上,研究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更短(P<0.05);在满意度上,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腋下多个平行腋皱襞微切口大汗腺及浅层脂肪剪除术治疗腋臭,切口糜烂及裂开发生率较小,愈合更快,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多微小切口 手术方式 满意度 皮下血肿
原文传递
父母陪同加视频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围术期儿童和陪同父母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静 孙宇航 袁好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799-1802,共4页
目的 揭示父母陪同和视频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围术期儿童及陪同父母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7名3~6岁局麻下行面部创伤美容缝合手术的儿童随机分为父母陪同加视频组和仅父母陪同组,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分... 目的 揭示父母陪同和视频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围术期儿童及陪同父母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7名3~6岁局麻下行面部创伤美容缝合手术的儿童随机分为父母陪同加视频组和仅父母陪同组,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分别量化儿童和陪同父母的焦虑水平。结果父母陪同加视频较仅父母陪同能明显降低术中术后儿童和陪同父母的焦虑水平。结论 父母陪同加视频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被推广用于降低儿童围术期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陪同 围术期 焦虑 转移注意力
原文传递
骨密度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欣 席爱萍 +4 位作者 桂艳红 尹天露 霍园园 郭俊艳 王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10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例围绝经期女性,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骨密度T值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 目的探讨骨密度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10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例围绝经期女性,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骨密度T值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骨密度T值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361)、骨量减少组(n=380)和骨质疏松组(n=259)。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有冠心病史者占比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有冠心病史者占比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667)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33)。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者占比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密度T值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和骨密度T值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585)和非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415)。颈动脉易损斑块组有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者占比高于非颈动脉易损斑块组,骨密度T值低于非颈动脉易损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和骨密度T值是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伴有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升高,而骨密度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骨密度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微等离子束与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莲英 程征涛 刘冬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微等离子束与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点阵铒激光治疗,实验组采用微等离子束... 目的:探究微等离子束与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点阵铒激光治疗,实验组采用微等离子束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C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实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4.38%,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斑持续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及误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束应用于痤疮后凹陷性瘢痕临床效果更好,ECCA评分更低,色素沉着少,安全性高。通过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及加强术后护理,可缩短误工期,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凹陷性瘢痕 微等离子束 铒激光 痤疮瘢痕权重评分 安全性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联合维生素E对色素沉着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豆舒乾 王云云 +3 位作者 刘英琦 吴泽义 苗国英 苗晓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6-118,I0009,共4页
目的探究水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外用维生素E对豚鼠色素沉着作用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将15只雌性豚鼠311 nm UVB(中波紫外线)照射,建立色素沉着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水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外用维生素E对豚鼠色素沉着作用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将15只雌性豚鼠311 nm UVB(中波紫外线)照射,建立色素沉着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5只):水光注射bFGF+外用维生素E。B组(5只):水光注射透明质酸+外用维生素E。C组(5只):水光注射平衡盐溶液。3组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2周进行皮肤宏观学检测、Masson-Fontana法黑色素染色和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A、B两组注射2周后,皮肤宏观学得分较注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注射前后皮肤宏观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注射2周后较注射前黑色素颗粒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注射2周后A组黑色素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注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水平在注射后2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联合外用维生素E有消除皮肤黑色素、改善肤质、治疗光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黑色素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维生素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