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56,共34页
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的甘肃、宁夏、青海是一个农业、牧业和农牧交错的地区 ,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由于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 ,农村市场的构成也不同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以集市... 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的甘肃、宁夏、青海是一个农业、牧业和农牧交错的地区 ,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由于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 ,农村市场的构成也不同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以集市贸易为主 ,而以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则利用寺院会集进行贸易 ,庙会、花儿会作为农村市场的补充形式而存在。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 ,在市场构成、专业市场的形成等方面 ,既有全国农村市场的共性 ,也有西北区域市场的特性。晚清以来 ,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 ,以及地方军阀的横征暴敛 ,造成人口锐减 ,农村经济凋敝 ,农民日益贫困 ,购买力低下 ,农村市场衰退。同时 ,由于鸦片的大量种植 ,导致了西北农村市场畸形发展 ,出现了专门的鸦片市场。这些现象直到解放前夕也没有多大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宁夏 青海 农村市场 商业经济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 被引量:31
2
作者 黄正林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99,共25页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领导下模范的、民主的、进步的农村抗日根据地。为了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 ,边区对妇女工作十分重视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 ,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边区妇女工作的重点在乡村 ,使乡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领导下模范的、民主的、进步的农村抗日根据地。为了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 ,边区对妇女工作十分重视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 ,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边区妇女工作的重点在乡村 ,使乡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上 ,边区妇女取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妇女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经济上 ,妇女成为边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生活方面 ,摧残妇女心身健康的缠足陋习彻底废除了 ;妇女的婚姻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 ,妇女组织在各种各样的识字组中 ,接受识字教育的同时 ,接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 ,使她们的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妇女运动 文化教育 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阎永增 池子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灾荒史 研究综述 近代 中国 学术价值 现实意义 灾害原因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经济交易的中保人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金铮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38,共34页
20世纪上半期的资料表明,在乡村经济交易中,中保人仍然非常普遍,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交易契约可以看出,其名称多达40余种,人数大多为1人,但也有多人的情况。中保人多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关系广泛,有人缘、有面子,懂交易规则,能... 20世纪上半期的资料表明,在乡村经济交易中,中保人仍然非常普遍,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交易契约可以看出,其名称多达40余种,人数大多为1人,但也有多人的情况。中保人多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关系广泛,有人缘、有面子,懂交易规则,能言善辩者。其社会责任和功能,主要是为交易双方介绍、撮合、担保和调解纠纷,收取佣金则体现了承担这一责任的报酬。中保人制度为交易契约的履行提供了基本保证,降低了交易风险,减少了法律诉讼,有利于经济交易秩序和社会关系的稳定。但在三四十年代,由于天灾人祸频繁、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恶化以及革命风雨的到来,中保人制度遇到了困难和危机,给民间经济交易带来了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经济交易 中保人制度 交易秩序 社会责任
原文传递
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金铮 邓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合作社是20世纪20~30年代华北乡村经济组织的新现象,它的产生是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近代化的标志。合作社借贷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其活动也有严重的缺陷。
关键词 二三十年代 华北乡村 合作社 借贷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正林 文月琴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65,共32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皖南事变前,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超额完成公粮任务,曾侵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交纳救国公粮一度产生了抵触情绪。皖南事变后,一方面,边区不断地修正公粮征收条例,改革征收办法,使各阶层的负担趋于公平合理。另一方面,为了彻底解决救国公粮征收中的一些弊端,从1943年开始边区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没有在边区完全推行开来。农业税的征收是一个与农民负担休戚相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农业税 抗日战争时期 皖南事变 统一累进税 1943年 农业收益 征收标准 征收过程 政治动员 基层干部 抵触情绪 征收办法 公平合理 农民负担 公粮 根据地
原文传递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正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50-55,共6页
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一是扫除文盲,二是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由于传统的文化背景、民众对识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社教中强化政治教育而... 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一是扫除文盲,二是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由于传统的文化背景、民众对识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社教中强化政治教育而弱化识字教育以及边区的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使扫盲的实际效果与扫盲理想相差甚远。边区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比较彻底的社会动员,后者显得更重要、更突出。民众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共在乡村政权的认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共实现了在边区乡村权力主角的转换,并通过社会教育控制了全部乡村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社会教育 乡村政权
下载PDF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金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当时现代农村金融运作方式的实行已取得了显著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现代农村 金融 运作方式 高利贷 长江中下游 现代农贷
下载PDF
旧中国高利贷与农家关系新解——以长江中下游乡村为中心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金铮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33-40,共8页
以往学术界对高利贷特别强调其恶劣影响的一面 ,而否定其对金融调剂的作用。从旧中国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高利贷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由于高利贷的金融调剂作用 ,农村社会经济才得以运... 以往学术界对高利贷特别强调其恶劣影响的一面 ,而否定其对金融调剂的作用。从旧中国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高利贷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由于高利贷的金融调剂作用 ,农村社会经济才得以运转 ,农民生命也才得以延续。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金融枯竭和高利贷危机恰恰给农民带来借贷无门的痛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暴力革命虽然暂时缓解了农民的高利贷负担 ,但也使农民陷入借贷无门的僵局。这说明 ,在现代农村金融尚处于落后之时 ,应当允许传统高利贷的存在 ,传统与现代并非全是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经济 农家经济 旧中国 高利贷 农民 长江中下游乡村
下载PDF
辜鸿铭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史敏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辜鸿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对深化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乃至近代思想史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辜鸿铭研究状况进行了...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辜鸿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对深化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乃至近代思想史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辜鸿铭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 近代思想史 研究概况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红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乞丐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职业乞丐众多,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的。乞丐行乞方式多样,社会危害很大,近代出现了一些防范和控制乞丐的思想及措施,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社会问题 职业乞丐 历史背景
全文增补中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问题的治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正林 文月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共6页
土匪、种植鸦片和二流子是旧制度给陕甘宁边区乡村留下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和整顿,长期以来困扰边区乡村的土匪问题、鸦片问题、二流子问题都解决了,使边区乡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土匪、种植鸦片和二流子是旧制度给陕甘宁边区乡村留下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和整顿,长期以来困扰边区乡村的土匪问题、鸦片问题、二流子问题都解决了,使边区乡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边区乡村社会问题治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乡村社会基层权力转换和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的完成,说明中共的政治权力沉降到乡村社会,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调控,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和重建乡村政治权力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社会问题
下载PDF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金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4-132,共9页
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 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习俗花样繁多,大致可划分为加大利、先扣利、多算日期、粮钱互折、粮食与粮食及其他实物的互折等六类,由此可见高利贷习俗类型与模式的共性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其所以能够长期延续,主要是因为除了高利贷,农民没有其他更多的融资办法,而高利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剂生活中所遇到的资金或实物的不足。如果不考虑这一社会经济基础,只用政治干预的办法予以取缔,则会导致民间社会秩序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农村 高利贷 习俗 融资办法
下载PDF
试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1925—1927年的政治态度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敬忠 王树才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192 5— 1 92 7年 ,冯玉祥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尽管不大 ,但特殊的政治形势决定其充当了独特的历史角色。当时的中外反动派认为冯及国民军是北方“赤化”的中坚力量而大力围剿。冯玉祥及国民军在政治上一再倒退 ,但最终还是被逼到了国民革... 192 5— 1 92 7年 ,冯玉祥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尽管不大 ,但特殊的政治形势决定其充当了独特的历史角色。当时的中外反动派认为冯及国民军是北方“赤化”的中坚力量而大力围剿。冯玉祥及国民军在政治上一再倒退 ,但最终还是被逼到了国民革命的一方。冯玉祥加入国民党改变了南口大战的性质 ,使其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北方战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大革命的历史中应当有一席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国民军 南口大战 国民革命 大革命 中坚力量 国民党 政治形势 政治态度 应当
全文增补中
政府法令与民间惯行:以国民政府颁行“年利20%”为中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金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1-17,共7页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年利率不得超过 2 0 %的法令 ,但这一法令仅在个别地区有些微作用 ,总体来说始终处于“表达”层面 ,而无“实践”意义 ,乡村借贷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传统惯行而非国家法律的支配 ,高利贷横行的格局一直未曾根本改变。也...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年利率不得超过 2 0 %的法令 ,但这一法令仅在个别地区有些微作用 ,总体来说始终处于“表达”层面 ,而无“实践”意义 ,乡村借贷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传统惯行而非国家法律的支配 ,高利贷横行的格局一直未曾根本改变。也就是说 ,在离开高利贷农村社会经济就无法运转的历史条件下 ,仅靠一纸行政命令是不可能消灭高利贷的 ,在现代农村金融建立和健全以前 ,高利贷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年利率 民间惯行 高利贷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私人借贷利率政策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金铮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53,共19页
以往对中共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中的“减息”研究不够 ,对于减息政策缺乏“变”的认识 ,以为减息 1分或 1 5分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实际上 ,除了禁止高利贷以外 ,中共政权对私人借贷利率的规定有一个演变过程 ,即 :1 94 2年以前新债... 以往对中共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中的“减息”研究不够 ,对于减息政策缺乏“变”的认识 ,以为减息 1分或 1 5分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实际上 ,除了禁止高利贷以外 ,中共政权对私人借贷利率的规定有一个演变过程 ,即 :1 94 2年以前新债旧欠一律减息 1分或 1 5分。 1 94 2年以后 ,鉴于民间借贷关系的严重停滞 ,转而采取私人借贷利率自由议定的政策。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由于客观环境不同 ,减租减息斗争开展的程度不同以及对中共中央政策领会深浅的差别 ,各个根据地对于新债旧欠做了相应的带有自己特色的规定。本文以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政权 规定 领会 自由 斗争 禁止 华北抗日根据地 演变过程 高利贷
原文传递
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金铮 张雪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44,共22页
近十年来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史研究无论是综合的还是专题的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颇值得重视和总结。但就总体而言 ,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主题不平衡、专门资料缺乏、理论方法陈旧等不足。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社会史 史料 家庭婚姻 秘密社会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网络的形成考略——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金铮 戴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20世纪20-40年代长江中下游乡村的借贷关系史显示,在政府的推动下,现代农村金融网络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银行、农民借贷所、合作金库、合作社、农业仓库的农贷体系,改变了传统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当然,现代农村金融始终未... 20世纪20-40年代长江中下游乡村的借贷关系史显示,在政府的推动下,现代农村金融网络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银行、农民借贷所、合作金库、合作社、农业仓库的农贷体系,改变了传统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当然,现代农村金融始终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管理机制,农贷机构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金融网络 农贷
下载PDF
苏俄占领外蒙古及对华外交活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敬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7,128,共9页
苏俄 1919年及 192 0年的二次对华宣言 ,主要是为维护自己在远东国家利益而进行宣传的手段。苏俄占领外蒙古 ,是联共 (布 )、第三国际对外输出革命的产物 ,是民族利己主义的典型表现。它为了缓和由此而给中苏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华... 苏俄 1919年及 192 0年的二次对华宣言 ,主要是为维护自己在远东国家利益而进行宣传的手段。苏俄占领外蒙古 ,是联共 (布 )、第三国际对外输出革命的产物 ,是民族利己主义的典型表现。它为了缓和由此而给中苏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华朝野采取了欺骗手法 ,使其相信了苏俄不分裂中国的虚伪许诺 ,从而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了在 2 0世纪最大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加拉罕 越飞 吴佩孚 孙中山
下载PDF
民国乡村私人、店铺借贷的信用方式——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金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4期55-65,共11页
从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私人、店铺借贷的信用方式主要有信用借贷、抵押借贷和预卖赊借三类。信用借贷尤其是保证信用借贷较多 ,抵押借贷仅在个别地区占优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缘、亲情在乡村借贷中的重要作用 ,削弱... 从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私人、店铺借贷的信用方式主要有信用借贷、抵押借贷和预卖赊借三类。信用借贷尤其是保证信用借贷较多 ,抵押借贷仅在个别地区占优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缘、亲情在乡村借贷中的重要作用 ,削弱了债主的苛刻条件 ,但也强化了债户偿还债务的责任和信誉。同信用借贷相比 ,抵押借贷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 ,其中抵押和典当土地是最常见的抵押借贷方式。与以上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方式不同 ,预卖、赊借是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借贷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铺借贷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民国时期 信用方式 农业金融制度 信用借贷 抵押借贷 私人借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