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冬莲 石洪凌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污染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钼(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红 张辉 +3 位作者 李德玲 张杨 李嫱 李书存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2-1074,共3页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钼(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产生游离碘,并进一步与吖啶橙反应导致其荧光猝灭,据此提出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钼(Ⅵ)的一种灵敏的方法。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得在446 nm(λ_(ex))及505 nm(λ_(em))波长处反应体系的△F(即F_...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钼(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产生游离碘,并进一步与吖啶橙反应导致其荧光猝灭,据此提出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钼(Ⅵ)的一种灵敏的方法。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得在446 nm(λ_(ex))及505 nm(λ_(em))波长处反应体系的△F(即F_0与F值之差)与钼(Ⅵ)的质量浓度在0.16~2.4μg·L^(-1)范围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10μg·L^(-1)。该方法应用于绿豆、茶叶和矿泉水中钼的测定,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3%~9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催化作用 钼(Ⅵ) 吖啶橙 荧光猝灭效应
下载PDF
黄芪中痕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冬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09,316,共4页
对不同产地中药黄芪中铁、锰、铜及锌4种痕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文中叙述了分离各种形态的方法及其试液,包括样品中测定痕量元素总量的试液,水煎液的可溶态和悬浮态的试液,可溶态试液中有机形态、无机形态、稳定形态和不... 对不同产地中药黄芪中铁、锰、铜及锌4种痕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文中叙述了分离各种形态的方法及其试液,包括样品中测定痕量元素总量的试液,水煎液的可溶态和悬浮态的试液,可溶态试液中有机形态、无机形态、稳定形态和不稳定形态的试液,以及水煎药渣中4种元素测定溶液等8种试液的制备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各试液中4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以可溶无机形态的试液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4种元素的回收率在97.6%~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黄芪 形态分析 痕量元素
下载PDF
《涂料化学》教学体系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和芹 苏桂仙 李德玲 《高分子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6,共3页
针对课程和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涂料化学教学中浅析探索式、案例式教学在主要教学内容引入与讲解中的应用。通过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案例式教学则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变得更... 针对课程和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涂料化学教学中浅析探索式、案例式教学在主要教学内容引入与讲解中的应用。通过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案例式教学则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变得更为简单、直观。进一步讨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作用;通过教学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消化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化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原文传递
8-羟基喹啉螯合Cu^(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和芹 苏桂仙 +1 位作者 李光辉 魏金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而顺式配体作用最弱;同时,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配位所得产物LCu^(2+)与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降低.轨道分析表明金属离子主要以3d轨道与配体的2p轨道重叠,且以σ成键作用为主.静电势计算结果显示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静电势最负,导致配位能力明显高于中性配体;且金属离子与配体配位后,正的静电势显著降低,由此导致与配体配位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CU2+ B3LYP 分子轨道 静电势
下载PDF
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配位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和芹 张青 +1 位作者 赵帅 舒世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7-90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的配位特点.计算结果显示,ad-L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高于中性配体L,其中SN配位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443.8kJ/mol,且N2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336.8 kJ/mol;而p-L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的配位特点.计算结果显示,ad-L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高于中性配体L,其中SN配位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443.8kJ/mol,且N2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336.8 kJ/mol;而p-L配体相互作用能和稳定化能均为负值.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配体与Ag(I)间存在较强轨道作用.静电势分析发现,L配体最负静电势出现在N1、N2原子周围,因此N1、N2位点更易与Ag(I)配位; ad-L配体静电势为负,因此与Ag(I)作用增强,而质子化的配体p-L静电势为正,因此不易与Ag(I)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5-巯基-1 2 4-三唑 AG(I) B3LYP NBO 静电势
下载PDF
高斯计算应用于杂环亲电取代活性位点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和芹 冯桂荣 +1 位作者 王秀阁 蔡明建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2,共3页
应用筒缩福井函数预测亲电取代活性位点,结果显示对于五元杂环化合物均能很好预测,对六元杂环的预测存在一定偏差。进一步应用前线轨道理论最高占据轨道电子分布特点预测活性位点,得到由最高占据轨道中Pz轨道在各位点附近电子密度分... 应用筒缩福井函数预测亲电取代活性位点,结果显示对于五元杂环化合物均能很好预测,对六元杂环的预测存在一定偏差。进一步应用前线轨道理论最高占据轨道电子分布特点预测活性位点,得到由最高占据轨道中Pz轨道在各位点附近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可以准确预测亲电反应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亲电取代 前线轨道 简缩福井函数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和芹 李德玲 苏桂仙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3,共2页
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在新的专业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鼓励学生阅读、分析、整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如何制订合理的实验方... 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在新的专业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鼓励学生阅读、分析、整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如何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其次,制定新的实验考核方案,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实践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设计实验 考核方案
原文传递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历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闯航 王秀阁 安杨娟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8年第7期88-91,共4页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历程,使用p H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得相应的数据及其曲线变化图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该反应三个阶段的微观变化实质。
关键词 手持技术 PH 压强 反应历程
下载PDF
差热分析法对食盐加碘剂碘酸钾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会媛 沈天骄 曹文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考察碘酸钾固体的热稳定性及其在氯化钠、维生素E、维生素C和亚铁氰化钾中的热稳定性。方法利用HER-2型差热仪对碘酸钾及其在氯化钠、维生素E、维生素C和亚铁氰化钾中的稳定性进行差热研究,得到差热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碘酸钾固... 目的考察碘酸钾固体的热稳定性及其在氯化钠、维生素E、维生素C和亚铁氰化钾中的热稳定性。方法利用HER-2型差热仪对碘酸钾及其在氯化钠、维生素E、维生素C和亚铁氰化钾中的稳定性进行差热研究,得到差热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碘酸钾固体的分解温度为525℃;碘酸钾氯化钠混合时在300℃以下稳定;维生素C在170~200℃时不稳定,发生化学变化;碘酸钾和维生素C混合在145-160℃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酸钾与维生素E混合,在300℃内稳定;亚铁氰化钾在300℃内稳定;加碘食盐在烹饪过程中,在温度范围内(300℃内)稳定。结论碘酸钾在525℃以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碘酸钾碘盐在烹饪过程中易与蔬菜中的维生素C发生反应而造成碘损失,所以在烹饪时应该在饭菜出锅前加入食用碘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钾 差热法 热稳定性 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