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血尿酸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一项体检人群的10年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琳 谷永胜 +9 位作者 秦璐 何伟亮 范红珍 张凯华 孙莹茹 赵万年 牛小莉 魏慈 李俐涛 王贺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6-2843,共8页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纳入基线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且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并进行至少2次体检的7 074例受试者。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 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19年12月随访结束。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组(n=1 794)、Q2组(n=1 752)、Q3组(n=1 785)、Q4组(n=1 743)。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SU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 7 074例受试者中,1 476例(20.86%)受试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Q1组、Q2组、Q3组、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分别为17.50%(314/1 794)、21.12%(370/1 752)、21.79%(389/1 785)、23.12%(403/1 743),随着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逐渐升高(χ^(2)_(趋势)=3.58,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46,95%CI(1.06,2.0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体质指数(BMI)≤24.0 kg/m^(2)的受试者中,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68,95%CI(1.15,2.45),P<0.05;HR=1.52,95%CI(1.04,2.22),P<0.05;HR=2.12,95%CI(1.21,3.71),P<0.05;HR=1.78,95%CI(1.13,2.79),P<0.05;HR=1.51,95%CI(1.02,2.23),P<0.05;HR=1.75,95%CI(1.09,2.81),P<0.05〕。结论 SUA水平在参考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尿酸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颈动脉狭窄 队列研究 体格检查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6
2
作者 任艳艳 李小旋 +1 位作者 安金 吕佩源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03-20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可影响认知功能。房颤导致血栓形成及脱落造成脑卒中,可影响认知功能。近年有研究证明,房颤还可能通过大脑低灌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无症状性脑梗死、脑白质损害及大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机制影响认知功能。治... 心房颤动(房颤)可影响认知功能。房颤导致血栓形成及脱落造成脑卒中,可影响认知功能。近年有研究证明,房颤还可能通过大脑低灌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无症状性脑梗死、脑白质损害及大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机制影响认知功能。治疗房颤的抗凝药物、射频消融术也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认知 无症状性脑梗死 抗凝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神经结构影像学在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睿 刘扬 +1 位作者 陈伟红 吕佩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3-777,共5页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认知障碍的患病人数、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通过神经结构影像学方法探讨认知障碍更为直接客观的形态学改变,这对早期诊断认知障碍,早期干预并推迟甚至阻止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认知障碍的患病人数、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通过神经结构影像学方法探讨认知障碍更为直接客观的形态学改变,这对早期诊断认知障碍,早期干预并推迟甚至阻止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脑萎缩、血管损伤、皮质下核变性及脑室增宽等神经结构影像学在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神经结构影像学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路易体痴呆 额颞叶变性 轻度认知障碍
下载PDF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致颅内多发钙化误诊为癫痫发作 被引量:3
4
作者 任艳艳 李小旋 +2 位作者 安金 董艳红 吕佩源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甲旁减)致颅内多发钙化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甲旁减致颅内多发钙化误诊为癫痫发作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头痛发作20余年,再次发作3个月就诊。...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甲旁减)致颅内多发钙化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甲旁减致颅内多发钙化误诊为癫痫发作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头痛发作20余年,再次发作3个月就诊。有癫痫病史20余年。曾误诊为癫痫发作,予相关治疗后头痛稍缓解,但仍间断发作。查血磷1.90 mmol/L,钙1.22 mmol/L;甲状旁腺激素0.32 pmol/L。行头颅MRI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的尾状核头部、壳核、双侧小脑半球及双侧额叶异常信号影。诊断为特发性甲旁减,予对症治疗,1月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血钙2.14 mmol/L,血磷1.03 mmol/L,带药出院。结论临床接诊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时,要考虑到特发性甲旁减的可能,常规检测血钙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颅内钙化 误诊 癫痫
下载PDF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皓缘 周婉茹 +1 位作者 秦璐 王贺波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07-912,共6页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是一组以单侧头痛、通常伴有显著同侧头面部副交感自主神经症状的原发性头痛。丛集性头痛(CH)是TACs中最常见的头痛亚型。《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是我国第一部关于CH的临床实践指导,详细阐述...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是一组以单侧头痛、通常伴有显著同侧头面部副交感自主神经症状的原发性头痛。丛集性头痛(CH)是TACs中最常见的头痛亚型。《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是我国第一部关于CH的临床实践指导,详细阐述了C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本文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指导头痛诊疗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诊治 指南 解读
原文传递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莹茹 王皓缘 +1 位作者 周婉茹 王贺波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13-920,共8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中列第二位,疾病负担重,我国偏头痛诊治情况亦不乐观,存在较多需要规范之处。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偏头痛机制的研究深入开展,防治手段日益更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头面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中列第二位,疾病负担重,我国偏头痛诊治情况亦不乐观,存在较多需要规范之处。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偏头痛机制的研究深入开展,防治手段日益更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更新颁布了《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促进对指南的理解,以提高偏头痛诊治效能和临床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诊断 治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异同
7
作者 王贺波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83-884,共2页
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均为原发性头痛,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药物等多个方面存在部分重叠和相似之处,亦有显著不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诊断标准,尤其要抓住头痛发作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关键词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诊断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以典型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1例报道
8
作者 牛会丛 李美锡 刘惠卿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4期538-539,共2页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是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血钙下降、血磷升高,可对大脑、肌肉、骨骼、心脏、肾脏、胃肠道等多系统造成损害,其中2/3的患者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常因某一系统或器官的症状更加突出而就...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是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血钙下降、血磷升高,可对大脑、肌肉、骨骼、心脏、肾脏、胃肠道等多系统造成损害,其中2/3的患者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常因某一系统或器官的症状更加突出而就诊于其他专科,从而误诊。国内数据显示误诊最长时间长达14年,误诊疾病居于首位的为癫痫(65.79%)。误诊为癫痫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口服抗癫痫药物,并增加患者及整个家庭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分泌不足 甲状旁腺激素 误诊疾病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癫痫发作 数据显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