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检测对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时京 孔垂泽 +7 位作者 冯宗承 刘金秀 刘贤奎 刘涛 崔军 张辉 郑伟 李付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检测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家医院107例PCa患者和319例BPH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检测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家医院107例PCa患者和319例BPH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GPSA/t-PSA和c-PSA/t-PSA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Ca和BPH患者中,血清t-PSA处于4~20μg/L区间者分别达到68.2%和32.9%。血清t-PSA、f-PSA和c-PSA以及GPSA/t-PSA和c-PSA/t-PSA在PCa组和BPH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f-PSA/t-PSA和c-PSA/t-PSA在PCa和BPH组内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相对稳定。血清t-PSA在4—20μg/L区间时,以f-PSA/t-PSA〈0.16作为诊断PCa的指标,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0%、78.0%、60.7%和94.6%,以c-PSA/t-PSA〉0.84作为诊断PCa的指标时,分别是91.8%、81.3%、66.3%和96.1%。结论PCa和BPH患者血清t-PSA在4—20μg/L区间存在较大重叠。在此区间,GPSA/t-PSA〈0.16和c-PSA/t-PSA〉0.84可作为诊断PCa较为理想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抗原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f-PSA/t-PSA和c-PSA/t-PSA比值对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意义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时京 刘贤奎 +6 位作者 孔垂泽 冯宗承 刘涛 崔军 张辉 郑伟 李付彪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f-PSA/t-PSA和c-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家医院107例PCa患者和319例BPH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 目的探讨f-PSA/t-PSA和c-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家医院107例PCa患者和319例BPH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进行检测,计算f-PSA/t-PSA和c-PSA/t-PSA,对f-PSA/t-PSA和c-PSA/t-PSA在鉴别PCa和BPH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血清t-PSA处于4~20ng/ml区间时,以f-PSA/t-PSA<0.16作为诊断PCa的标准,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0%、78.0%、60.7%和94.6%,以c-PSA/t-PSA>0.84作为诊断PCa的标准时,分别是91.8%、81.3%、66.3%和96.1%。f-PSA/t-PSA<0.16和c-PSA/t-PSA>0.84两项标准诊断PCa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PSA/ t-PSA>0.84诊断PCa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f-PSA/t-PSA<0.16的标准(P<0.05)。结论血清t-PSA在4~20ng/ml区间时,f-PSA/t-PSA<0.16和c-PSA/t-PSA>0.84都可以为PCa的诊断提供帮助,但c-PSA/ t-PSA>0.84诊断PCa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好于f-PSA/t-PSA<0.16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成人Ⅰ期原发睾丸畸胎瘤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复发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朱识淼 裴琼 +5 位作者 汤洋 谢林国 代晓飞 孙光 韩瑞发 王建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回顾Ⅰ期睾丸畸胎瘤(包括纯畸胎瘤)的预后,并对其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9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27例Ⅰ期畸胎瘤患者(不包括表皮样囊肿),统计与治疗方法和临床病理相关的复发结果。结果:27例... 目的:回顾Ⅰ期睾丸畸胎瘤(包括纯畸胎瘤)的预后,并对其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9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27例Ⅰ期畸胎瘤患者(不包括表皮样囊肿),统计与治疗方法和临床病理相关的复发结果。结果:27例患者共4例复发,复发均发生在腹膜后,无死亡病例。手术组复发4例,3例伴复发危险因素,1例不伴危险因素;手术联合BEP化疗组未见复发病例。纯畸胎瘤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不予辅助化疗的复发率为11.1%。行辅助化疗的9例患者均能耐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发危险因素可以增加I期睾丸畸胎瘤的复发概率。尽管现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单纯监测的观念占据上峰,但术后予辅助化疗确实可以降低复发率,即使是单纯的畸胎瘤,也应行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畸胎瘤 纯畸胎瘤 监测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Revolix 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0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才胜勇 裴琼 阎成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01-3402,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Revolix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年龄56~83岁,平均72岁。其中伴尿潴留28例、膀胱结石14例、腹股沟疝2例、肾积水2例、肾功能不全3例。术前B超测得前列腺体积32~12... 目的:分析应用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Revolix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年龄56~83岁,平均72岁。其中伴尿潴留28例、膀胱结石14例、腹股沟疝2例、肾积水2例、肾功能不全3例。术前B超测得前列腺体积32~122mL,平均54mL。残余尿量30~150mL,平均103mL。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术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冲洗液。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排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35~150min,平均55min,无输血病例。术后留置尿管2~5d,平均3.4d。术后冲洗时间0.5~2d,平均1.6d。120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继发出血发生。术后随访3~9个月,IPSS评分由术前(26±3.5)分到术后(7.1±2.7)分(P<0.05);生存质量评分由术前(4.6±0.4)分到术后(1.3±0.3)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2±2.6)mL/s到术后(22±2.8)mL/s(P<0.05),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症状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岩 宋月霞 王存龙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BPH和EH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BPH合并EH患者48例,BPH患者53例,男性EH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的血浆内皮素1(ET-1)、...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BPH和EH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BPH合并EH患者48例,BPH患者53例,男性EH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对其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H合并EH组、BPH组和EH组ET-1、NO、vWF和FMD水平均有差异(P<0.01);BPH组和EH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H合并EH组分别与BPH组和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H合并EH、BPH、EH3组患者均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BPH及EH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慧民 裴琼 +3 位作者 才胜勇 高希民 高彬 陈沛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7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为Ⅰ期取石,2例因穿刺后为脓肾...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7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为Ⅰ期取石,2例因穿刺后为脓肾改为Ⅱ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手术时间35min~60min,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住院5d~7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的取石效果,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镜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下载PDF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17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民 裴琼 +3 位作者 才胜勇 高希民 高彬 陈沛林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063-1064,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尿路结石 皮肾通道
下载PDF
ESWL前后肾内血管阻力指数和尿中GAL与NAG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福元 王存龙 +3 位作者 张廷继 张志宏 王立明 孙云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肾内血管阻力指数 ( RI)和尿液中 β- D半乳糖苷酶 ( GAL)、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 NAG)三者与 ESWL所致肾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关系。方法 :检测 5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 ESWL前后肾内血管 RI和尿液中 GAL与 NAG。结果 :E... 目的 :探讨肾内血管阻力指数 ( RI)和尿液中 β- D半乳糖苷酶 ( GAL)、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 NAG)三者与 ESWL所致肾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关系。方法 :检测 5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 ESWL前后肾内血管 RI和尿液中 GAL与 NAG。结果 :ESWL后肾内血管 RI显著升高 ( P<0 .0 1 ) ,尿中 NAG水平明显上升 ( P <0 .0 5) ,而 ESWL后 1~ 2周时尿中 GAL水平才开始升高 ,且 GAL/NAG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 :ESWL所致肾损伤与肾内血管 RI和尿中 NAG水平相关 ,肾损伤修复时限长短与尿中 GAL水平的变化相关 ,GAL/NAG值的变化可能是肾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最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ESWL 肾血管阻力 GAL NAG
下载PDF
ESWL前后肾内血管阻力和尿中GAL与NAG活性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福元 王存龙 +3 位作者 张廷继 张志宏 王立明 孙云才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96-198,共3页
观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50例单侧肾结石病人过程中,肾内血管阻力指数(RI)和尿液中β-D半乳糖苷醇(GAL)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醇(NAG)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与ESWL所致肾脏损伤及修复过程的关系。结果ESWL后较ESWL前肾内血管RI... 观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50例单侧肾结石病人过程中,肾内血管阻力指数(RI)和尿液中β-D半乳糖苷醇(GAL)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醇(NAG)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与ESWL所致肾脏损伤及修复过程的关系。结果ESWL后较ESWL前肾内血管RI显著升高(P<0.01);伴尿中NAG水平也明显上升(P<0.05)。而ESWL后1~2周时尿中GAL水平开始升高,且GAL/NAG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示ESWL后所致肾损伤程度与肾内血管RI和尿中NAG水平呈正相关;肾修复时限长短与尿中GAL水平的变化相关,GAL/NAG值的变化可能是肾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最有效的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 肾损伤 尿酶 肾内血管阻力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岩 马爱武 +3 位作者 王存龙 冯宗承 刘逸飞 王晔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BPH合并EH患者,口服非洛地平5mg,qd,治疗6wk,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血...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BPH合并EH患者,口服非洛地平5mg,qd,治疗6wk,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7名健康男性)ET-1、NO、vWF及FM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ET-1、NO、vWF及FMD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T-1、NO、vWF及FMD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I-PS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非洛地平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非洛地平
原文传递
小儿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廷继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40-241,共2页
青少年泌尿道移行上皮癌发病率低,小儿罹患者十分罕见。笔者近期收治小儿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儿 膀胱移行细胞癌 肿瘤 尿路刺激 生物学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岩 张小民 王存龙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5-756,771,共3页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BPH的内在联系。方法检测100例BPH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与对照组(8...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BPH的内在联系。方法检测100例BPH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与对照组(80名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BPH组VEGF、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O、PGI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vWF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可能参与BPH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RevoLix 2μm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分析
13
作者 才胜勇 裴琼 阎成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探讨RevoLix 2μm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7岁。单发肿瘤21例,多发肿瘤15例,肿瘤直径0.5~3.5 cm,肿瘤病理分级为G1... 目的探讨RevoLix 2μm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7岁。单发肿瘤21例,多发肿瘤15例,肿瘤直径0.5~3.5 cm,肿瘤病理分级为G1~G2,临床分期为T1~T2。手术方法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对肿瘤予以汽化切割。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50 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0~20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尿外渗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尿管留置1~8 d,平均5 d,术后24 h内给予吡柔比星2 0mg膀胱灌注。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3例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应用RevoLix 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术后复发率低,尤其适合高危膀胱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前应用超选择复合式肾动脉栓塞术的体会
14
作者 裴琼 张廷继 +2 位作者 王存龙 高福元 姚绍鑫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为了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前应用超选择复合式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我们对47例肾癌病人均于术前5~7天给予超选择复合式肾动脉栓塞。栓塞后造影发现瘤体靶血管是枯枝样改变,无非靶血管栓塞、术中见瘤体缩小、水肿、部分坏死,根治性切... 为了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前应用超选择复合式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我们对47例肾癌病人均于术前5~7天给予超选择复合式肾动脉栓塞。栓塞后造影发现瘤体靶血管是枯枝样改变,无非靶血管栓塞、术中见瘤体缩小、水肿、部分坏死,根治性切除率达95.7%,手术时间平均2.5小时。该术式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肾癌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 术前 肾癌 肾动脉栓塞术 瘤体 靶血管 根治性 常规方法 发现
全文增补中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林 阎成全 +4 位作者 翟玉普 王贺峰 孟斌 时京 尹素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年间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年间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701例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和前列腺增生组(BPH组),比较不同tPSA水平二组患者tPSA与f/tPSA比值的差异。结果当tPSA≤4ng/ml时,二组患者的tPSA、f/t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4ng/ml<tPSA≤10ng/ml时,二组患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tPSA比值在Pca组明显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10ng/ml,二组患者的tPSA、f/tPSA比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A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测定tPSA的同时联合检测f/tPSA比值,有助于灰区内前列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不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时对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林 阎成全 +3 位作者 翟玉普 王贺峰 孟斌 时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在tPSA4~10、10~20及>20 ng/ml水平时对筛查前列腺疾病确定是否需要穿刺或重复穿刺,提高前列腺癌(PCa)检出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在tPSA4~10、10~20及>20 ng/ml水平时对筛查前列腺疾病确定是否需要穿刺或重复穿刺,提高前列腺癌(PCa)检出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及PCa相关手术,术前血清tPSA≥4 ng/ml且依据前列腺病理学检查报告明确诊断为PCa和非PCa共计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组患者tPSA水平与f/tPSA比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tPSA比值在不同tPSA水平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所纳入的402例患者中,PCa患者146例,非PCa患者256例。在tPSA处于4~10 ng/ml和11~20 ng/ml时,二组的t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的f/tPS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PSA>20 ng/ml时,二组的tPS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组的f/tPS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SA比值在tPSA4~10 ng/ml和10~20 ng/ml区段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和0.743。结论在tPSA处于4~10 ng/ml和11~20 ng/ml时,t/fPSA比值能有效筛查前列腺疾病是否需要穿刺或重复穿刺,提高PCa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原文传递
miR-29a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阎成全 才胜勇 +5 位作者 孟斌 王鹏飞 李林 赵超飞 刘逸飞 孟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6-1263,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9a(miR-29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miR-29a过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检测并分析miR-29a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微小RNA-29a(miR-29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miR-29a过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检测并分析miR-29a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4种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LNCa P和Ar Ca P)及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中miR-29a和赖氨酸(K)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B(KDM4B)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 Genesil-1-miR-29a质粒转染上述4种前列腺癌细胞,MTT法、集落形成实验、Annexin V-FITC/PI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率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DM4B的蛋白表达。结果: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miR-29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分别与癌旁组织和RWPE-1细胞比较,miR-29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4种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KDM4B的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阴性对照(p Genesil-1)组比较,miR-29a过表达显著抑制4种前列腺癌细胞活力和集落形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p Genesil-1组比较,miR-29a过表达显著抑制KDM4B的蛋白表达。上调KDM4B的表达后,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9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miR-29a过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DM4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小RNA-29a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恶性表型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时京 刘岩 +1 位作者 王泽新 刘逸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10-4911,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清PSA、临床分期、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及术后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BM...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清PSA、临床分期、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及术后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BMI、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水平,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在不同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中差异显著(P<0.05)。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均呈现正相关(r=0.94和0.83,均P<0.05)。结论 Gleason评分和病理分期与术后切缘阳性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术 切缘阳性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严 时京 +3 位作者 吕燕华 曹亦宾 王海英 柳忠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1期6019-60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每组16只。吸烟组和GRb1组连续吸烟12周制作吸烟大鼠模型,期间每周给予GRb1组和吸烟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每组16只。吸烟组和GRb1组连续吸烟12周制作吸烟大鼠模型,期间每周给予GRb1组和吸烟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mg/kg的GRb1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提取大鼠大脑皮层组织,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TUNEL法检测表明,未经香烟烟雾处理的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自然凋亡率为2.54±0.92个/视窗。连续吸烟12周,吸烟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20.62±2.13个/视窗(q=35.72,P<0.01)。GRb1组细胞凋亡率虽也有增加,为11.48±2.37个/视窗,明显低于吸烟组(q=15.39,P<0.01)。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236.62±12.52ng/L、636.37±18.63 ng/L和353.61±13.72 ng/L,GRb1组Ca2+浓度显著低于吸烟组(q=54.73,P<0.01)。结论:GRb1对吸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的Ca2+超载、降低香烟烟雾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香烟烟雾 凋亡 钙离子
原文传递
肾集合管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京 刘岩 +3 位作者 崔大为 胡月明 阎成全 高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D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分别为男性44岁和女性60岁,分别因间断右腰痛1个月和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周入院。彩超和CT检查发现肾门部位肿物,与周围肾组织界限不清晰...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D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分别为男性44岁和女性60岁,分别因间断右腰痛1个月和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周入院。彩超和CT检查发现肾门部位肿物,与周围肾组织界限不清晰,CT增强扫描肿物仅轻微强化。2例均于全麻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大体标本见肿物位于肾门部位,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无明确分界。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管或腺管乳头状结构,Fuhrman细胞核分级3~4级。免疫组化反应1例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和花生凝集素(PNA)均呈阳性,另1例PNA阴性,但高分子量CK呈阳性。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3个月死亡。结论:CDC发病率低,临床罕见。CT对术前诊断可提供帮助,确定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转移早、预后差是CDC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