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胆管癌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肝脏切除、异体肝移植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附视频)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宇 窦剑 +6 位作者 刘军桂 曹经琳 刘翔 金奎 雷磊 赵文利 段伟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故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故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有效治疗方式,但对肝胆外科医生而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仍然是最为困难的挑战之一。笔者报告1例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胃、十二指肠、胰腺的患者施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全肝脏切除、异体肝移植术的治疗经过,以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完成治疗的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有乙型肝炎病史,因腹腔积液就诊。剖腹探查(肿块为涉及肝脏、胰头、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一个完整无法分离的区域)与PET/CT检查(肝右叶稍低密度伴FDG代谢增高,伴门静脉主干及右支累及可能,未见明显远处转移)均考虑恶性肿瘤,但术前穿刺活检未能诊断。经讨论后对患者实施了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肝脏切除与异体肝移植术(术前CT提示门静脉、肝动脉已闭塞或肿瘤侵犯,因此,术中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与供体门静脉吻合,用脾动脉翻转后与供体的肝固有动脉吻合)。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示:肝门部中-高分化胆管癌,侵犯十二指肠及胃组织,侵犯胰腺,多处神经侵犯,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切缘未见癌累及。术后8个月因消化道出血、感染死亡。结论: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是一个可以实现R0切除,提供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切除术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