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分离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牛浩 宋连新 +2 位作者 武富明 李江涛 彭阿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72-2174,共3页
目的 比较两孔锁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是否比传统螺钉固定更具生物力学优势.方法 选用12具防腐处理的小腿标本,模拟制造不稳定Maisonneuve骨折,随机分为两孔锁定钢板组和螺钉组.进行模拟步态的循环试验以及扭转失败的生物力学测试,测量... 目的 比较两孔锁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是否比传统螺钉固定更具生物力学优势.方法 选用12具防腐处理的小腿标本,模拟制造不稳定Maisonneuve骨折,随机分为两孔锁定钢板组和螺钉组.进行模拟步态的循环试验以及扭转失败的生物力学测试,测量下胫腓联合增宽、扭矩和角度.结果 两组内固定方法均能较好控制下胫腓联合增宽,钢板组稍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7 mm比0.06 mm,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扭矩测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扭矩分别为40.48、20.17 Nm(P <0.05).结论两孔锁定钢板比两枚3.5mm四皮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胫腓联合 锁定钢板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 张书超 +2 位作者 董梁 王帅 张中斌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743-2746,2751,共5页
目的构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预测工具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3家医院骨科2019年接诊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骨折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完成数据预处理后,所有因素均进入单因... 目的构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预测工具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3家医院骨科2019年接诊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骨折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完成数据预处理后,所有因素均进入单因素及多元COX风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展示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calibrationplot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纳入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发生骨折和未发生骨折患组患者骨密度、吸烟、过度饮酒、安眠药用药史、高血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指标年龄、骨折、体质量指数、皮质激素应用、跌倒、饮食因素、饮食异常、缺乏运动、药物、饮茶、牛奶、咖啡、血脂异常、低钠血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因素纳入本COX风险预测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家族脆性骨折史、体重指数、皮质激素应用、饮食因素(钙/维生素D缺乏)、饮食异常(神经性厌食症)、药物(免疫抑制剂、双磷酸盐药物)、饮茶、牛奶、血脂异常、低钠血症等指标与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密切相关。采用ROC曲线展示模型的区分度。本次构建的COX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95%CI为0.9514~0.9672。COX风险模型校准曲线提示本模型构建的准确度较好。结论本次构建的中老年常见病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新诊断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的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避免或降低患者并发骨折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老年男性 骨折 风险预测模型 COX回归
下载PDF
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早期软骨下骨板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潭 张柳 +1 位作者 赵小林 李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观察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板与关节软骨之间联系,同时探讨应用降钙素手段干预软骨下骨板对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动物暴露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而不予切断;模型组与实验... 目的观察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板与关节软骨之间联系,同时探讨应用降钙素手段干预软骨下骨板对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动物暴露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而不予切断;模型组与实验组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实验组给予5 IU/(kg.d)降钙素皮下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并取材。关节软骨采用HE染色及Mankin评分、Von Gieson染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下骨板采用Von Kossa染色方法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软骨组织形态学HE及Von Gie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关节软骨明显损伤,Mankin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表明,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模型组软骨下骨板形态被破坏,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切断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板组织结构同时被破坏,软骨下骨板与关节软骨间存在紧密关系,降钙素早期干预软骨下骨板,能够保护软骨下骨板组织形态结构,对关节软骨起到部分保护作用,延缓骨性关节炎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切断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板 降钙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蔡金生 张柳 +3 位作者 王文雅 骆阳 田发明 程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卵巢切除+甲状旁腺素(1-34)组(甲状旁腺组)。卵巢切除术后8周...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卵巢切除+甲状旁腺素(1-34)组(甲状旁腺组)。卵巢切除术后8周,甲状旁腺组大鼠皮下注射PTH(1-34),生理盐水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卵巢切除术后20周处死大鼠并收集标本。对第2-3腰椎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对第4-5腰椎及椎间盘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根据组织学评分系统对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3腰椎椎体骨密度低于甲状旁腺组及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3腰椎椎间盘组织学评分高于甲状旁腺组及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甲状旁腺组与假手组大鼠椎间盘Ⅰ、Ⅱ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每周注射甲状旁腺素(1-34)20μg/kg能减轻去势大鼠椎间盘的退变,使椎体骨密度增加,Ⅰ、Ⅱ胶原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 椎间盘退变 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遗传性骨病致病基因及相关miRNA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青山 陈莉 +3 位作者 索艳晖 李渊深 谢延平 张桂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9期3789-3793,共5页
目的:筛选遗传性骨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其相关的mi RNA,并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遗传性骨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先应用mirwalk和《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分析遗传性骨病的致病基因,根据筛选出来的致病... 目的:筛选遗传性骨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其相关的mi RNA,并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遗传性骨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先应用mirwalk和《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分析遗传性骨病的致病基因,根据筛选出来的致病基因利用mirwalk的10个预测mirna搜索引擎功能,搜索致病基因的相关mi RNA,并应用excel工作表统计分析mirna的靶向致病基因;再应用Cytoscape软件分析致病基因和相关m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本研究中与遗传性骨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成骨不全类基因COL1A1、COL1A2等;第二类为骨密度降低类基因如ACVR1、ALX1等;第三类为骨密度增加类基因如CASR、DMTF1等;第四类为通过作用骨干参与骨密度增加的基因如TGFBR1、MYCN等。其中与成骨不全关系最为密切的mirna是hsa-miR-26b、hsa-miR-19、hsa-miR-200c;与骨密度降低关系最为密切的mirna是hsa-miR-138、hsa-miR-505;与骨密度增加关系最为密切的mirna是hsa-miR-196a、hsa-miR-200b、hsa-miR-19b。结论:mirna可通过调控遗传性骨病致病基因在其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提示上述mirna可能是成为遗传性骨病产前筛查和临床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骨病 致病基因 MIRNA 成骨不全 骨密度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全辉 雷冰 +10 位作者 袁鸿儒 马剑楠 刘兆基 张郡 刘倚博 张冰 张爱红 郑爱华 张颖 李会婷 田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小鼠,每种小鼠各取3~5只,分离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肝脏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对iNKT细胞数量和发育表型的变化,实验至少重复3次。采用HDAC3KO小鼠及其同系B6.SJL小鼠,每种小鼠各取4~6只;提取以上2种小鼠骨髓细胞,混合后经尾静脉注入经γ射线照射的B6.SJL小鼠,以制备骨髓混合嵌合体模型,8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骨髓来源iNKT细胞在胸腺的产生和发育,实验重复3次。选取HDAC3KO和WT小鼠,每种各取小鼠3~5只;采用iNKT细胞特异激活剂半乳糖神经酰胺腹腔注射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采用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HDAC3作用下iNKT细胞因子水平,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中iNKT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HDAC3KO小鼠胸腺iNKT细胞中CD44-NK1.1-和CD44+NK1.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44+NK1.1+、CD122+、CD69+和DX5+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骨髓混合嵌合体实验,与正常B6.SJL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比较,来源于HDAC3KO小鼠的骨髓细胞产生的i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iNKT细胞中CD44+NK1.1+细胞比例也明显降低(P<0.05)。细胞因子胞内染色和ELISA法检测,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iNKT细胞和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DAC3缺失通过内源性机制导致iNK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发育成熟受阻;同时HDAC3缺失导致iNKT细胞因子产生功能明显降低。提示HDAC3在iNK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 细胞发育 细胞功能
下载PDF
慢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孙鲁 张英泽 +1 位作者 马维 王庆贤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形成原因。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即 1天、4月、8月造模组及相应对照组 ,造模组使用自制捆绑法固定兔于腰椎弯曲位来模仿人类的弯腰运动 ,通过体感皮层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等技术进行动...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形成原因。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即 1天、4月、8月造模组及相应对照组 ,造模组使用自制捆绑法固定兔于腰椎弯曲位来模仿人类的弯腰运动 ,通过体感皮层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等技术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4、8月组造模动物白质出现了髓鞘变薄、水肿 ,粗大轴突的数量减少 ,细小的轴突相对增多 ,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等慢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病理形态学 牵张性损伤
下载PDF
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7
8
作者 何丽英 赵金彩 +1 位作者 魏杰 韩向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训练 病人康复 早期 髓核摘除术 神经根粘连 2000年 治疗方法 评价标准 手术疗效 康复训练 术后病人 多发病 常见病
原文传递
我国大陆地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Meta分析 被引量:91
9
作者 霍立双 刘丰雨 +3 位作者 高琛 杨晓燕 袁胜芳 赵占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8-141,205,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大陆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亚组分... 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大陆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68个研究,研究总样本量为560 8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90 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2%[95%CI 30%~3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女性患病率为39%。结论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的总检出率偏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越高,不同省份中河北、辽宁、北京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偏高。尿碘水平较低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肥胖、糖代谢异常也与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患病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赵民 田德虎 +9 位作者 邵新中 李大村 李建锋 刘井达 赵亮 李海雷 王晓磊 张文桐 吴金英 袁作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目的对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采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38只,男22只,女16只;年龄26~72岁,平均36岁。左侧19只,右侧19只。各取2只标本分别制备动脉铸型... 目的对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采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38只,男22只,女16只;年龄26~72岁,平均36岁。左侧19只,右侧19只。各取2只标本分别制备动脉铸型标本及红色乳胶灌注标本,观察桡动脉掌浅支及其分支情况,为在龙胆紫灌注标本上显微解剖桡动脉掌浅支提供依据。34只标本于桡动脉掌浅支灌注1%龙胆紫溶液,并于腕部掌侧以远侧腕横纹为轴心线,设计一横行椭圆形皮瓣,解剖观测桡动脉掌浅支分支情况及皮肤皮下组织染色情况。结果 34只标本均存在腕部桡动脉掌浅支,距离桡骨茎突近端1.09~3.60 cm处自桡动脉主干桡侧发出后,斜向舟骨结节尺侧缘走行,其间发出2~5支皮支营养腕部掌侧皮肤。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直径为1.00~3.00 mm,舟骨结节处直径为1.00~2.90 mm。皮瓣静脉回流有桡动脉掌浅支伴行静脉及真皮下浅静脉2套系统,神经支配以正中神经掌皮支为主,皮瓣可切取范围为4 cm×2 cm~6 cm×2 cm。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起始与走行恒定,直径与指动脉直径相似,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带正中神经掌皮支及掌长肌腱的腕部掌侧横行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及肌腱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 腕部掌侧横行皮瓣 游离移植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被引量:56
11
作者 李文平 郭跃先 +5 位作者 王伟 魏志其 杨士杰 郭铁 马建国 李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男127例,女53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中段64例,下段98例。结石直径0.5~2.3cm,平均0.7cm。合并...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男127例,女53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中段64例,下段98例。结石直径0.5~2.3cm,平均0.7cm。合并患侧肾积水89例,其中1例女性双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梗阻、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结果180例输尿管结石粉碎率98.3%(177例),1次彻底清除率91.7%(165例),3例结石移至肾盂者未完成手术,12例术终输尿管壁残留结石粉末,术后4周IVU复查,残石已排空。67例(37.0%)术后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多于1~2d内消失。180例均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清除彻底、并发症少,可作为输尿管中段和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下段结石 肾功能不全 输尿管中段 碎石治疗 双肾积水 残留结石 镜下血尿 组织损伤 治疗方法 并发症 清除率 IVU 直视下 平均 术后
原文传递
PICC原位置换导管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58
12
作者 黄秀红 赵莉 +1 位作者 赵金彩 李洁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PICC 原位置换导管术 神经外科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JOA评分量化诊断系统在腰椎术后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中的意义 被引量:41
13
作者 何丽英 魏洁 刘俊英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640-1641,共2页
关键词 JOA评分 腰椎后路手术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米立新 王彦香 +2 位作者 张仲 杨联平 张克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 (TENS)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健康白兔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将各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白兔左后肢为实验侧 ,术后给予TENS ,每天 1...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 (TENS)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健康白兔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将各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白兔左后肢为实验侧 ,术后给予TENS ,每天 1次 ,右后肢不给予电刺激 ,作为对照侧。 3组白兔分别于术后 3、6、16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透射电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A、B、C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 ,C组实验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波幅均高于相应各组对照侧 (P <0 .0 5 ) ,各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神经刺激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36
15
作者 胡成栋 张伯勋 +5 位作者 邵新中 魏民 梁向党 郭义柱 范恒华 陈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皮瓣移植修复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 方法从1991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8例,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9例,示指近节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修复8例...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皮瓣移植修复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 方法从1991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8例,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9例,示指近节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修复8例,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管修复8例,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临床应用43例,术后4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6个月,虎口宽度成人平均增加35 mm,儿童增加34 mm;虎口角度成人平均增加55°,儿童增加60°. 结论应用外科皮瓣治疗均能够有效开大虎口,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 重度 挛缩 创伤后 治疗 显微外科修复 皮瓣 物理测量 宽度
原文传递
AngioJet血栓抽吸术在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云松 刘向东 +3 位作者 李亮 曹彭凯 张文昌 张彦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术在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机械清栓联合置管溶栓介入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腔导管抽吸+置管溶栓...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术在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机械清栓联合置管溶栓介入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腔导管抽吸+置管溶栓术43例(大腔导管抽栓组),AngioJet血栓抽吸+置管溶栓术40例(AngioJet组)。术中造影结果发现大腔导管抽栓组达到DI级清栓的10例;AngioJet组达到ID级清栓的28例(P <0.05)o大腔导管抽栓组静脉损伤38例,AngioJet组静脉损伤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用于深静脉血栓吸栓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AngioJet
原文传递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3 位作者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张经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机制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再生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分米波辐射 超微结构观 电生理检测 对照组 受损神经 空白对照 潜伏期短 功能恢复 实验组 术后 分析及 恢复率 显著性 轴突
下载PDF
周围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田德虎 赵峰 张英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功能障碍疾病 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营养障碍 解剖基础 临床表现 腕管综合征 常见疾病
下载PDF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超 邵新中 刘德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Ⅰ期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指背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设计的应用轴线为指背中外1/2交界处。其中指背顺行筋膜瓣的旋转点为距指蹼缘以近1 cm处,切取范围最远可达远指间关节水平。远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指背... 目的探讨Ⅰ期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指背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设计的应用轴线为指背中外1/2交界处。其中指背顺行筋膜瓣的旋转点为距指蹼缘以近1 cm处,切取范围最远可达远指间关节水平。远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指背逆行筋膜瓣的旋转点,皮瓣近端可达掌指关节。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97例101指。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5个月到6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结论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手术后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燕 郭伶俐 +1 位作者 赵士鹏 蔡建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0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程均5天。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0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程均5天。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含量变化。并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结果对照组2例在观察期间脱落。结直肠癌患者CD4+CD2+5细胞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化疗后CD4+CD2+5细胞含量两组均降低(P<0.05);TNF-α及IL-12试验组化疗后升高(P<0.05),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3项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化疗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化疗效果,还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2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