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丽 张琦 +4 位作者 张亚辉 朱炼 侯志勇 邵德成 王秋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全麻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22 ml,初始浓度为0.50%,... 目的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全麻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22 ml,初始浓度为0.50%,相邻浓度比值为1.1,阳性反应为感觉阻滞,运动未阻滞;阴性反应为感觉和运动均阻滞,若出现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若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186%,95%可信区间为0.155%~0.2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琦 李亚南 +4 位作者 尹春平 张亚辉 朱炼 侯志勇 王秋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原文传递
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家旭 张琦 +5 位作者 尹春平 李亚南 李伟 朱炼 侯志勇 王秋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麻醉+...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麻醉+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组(S+M组)。S组和S+M组小鼠连续3 d吸入3%七氟烷2 h,S+M组于每次吸入七氟烷前1 h腹腔注射盐酸美金刚20 mg/kg,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和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Wes-tern blot法检测NMDA受体亚型GluN2A、GluN2B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S组比较,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下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麻醉药 吸入 老年人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原文传递
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南 张琦 +3 位作者 尹春平 于家旭 侯志勇 王秋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评价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6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对照组(C... 目的评价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6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青年大鼠血浆组(P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P组和LY组尾静脉注射青年大鼠血浆100μl,C组和O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持续4周。O组、P和LY组大鼠在七氟烷麻醉下行单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前LY组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术后3 d时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自发活动能力,然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并记录突触数量。结果4组大鼠运动速度、路程以及旷场中心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O组和LY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p-PI3K、p-Akt、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P<0.05),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比较,P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p-PI3K、p-Akt、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上调,突触数量增加(P<0.05),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LY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p-PI3K、p-Akt、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P<0.05)。结论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青年人 认知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经皮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6
5
作者 彭阿钦 焦振清 +3 位作者 齐向北 王庆贤 潘进社 张英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3年5月应用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5~80岁,平均71岁。先将插入克氏针的瞄准器放在髋关节的前方,在C形臂监测下,使克氏针位于... 目的总结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3年5月应用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5~80岁,平均71岁。先将插入克氏针的瞄准器放在髋关节的前方,在C形臂监测下,使克氏针位于股骨头的中央,且瞄准器的股骨部分紧贴股骨的外缘。另将1枚导针经皮沿克氏针指示的方向打入股骨头。在导针下做一小切口,切口长2.8~3.5cm,拧入拉力螺钉。拔出导针将动力髋接骨板沿肌层插入,将导针穿过接骨板的套轴重新插入拉力螺钉内,并按常规方法将套轴套在螺钉的尾部。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0~200ml,无一例需术中输血。结果2例伤口表浅感染,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无肺栓塞发生。骨折术后3~4个月全部愈合,随访时间9~13个月,3例髋关节伸屈轻度受限,余皆正常。结论经皮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DHS治疗 经皮固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 拉力螺钉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阿钦 张英泽 +2 位作者 潘进社 吴春生 赵昌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1-733,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的方法。 方法 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 ,共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 89例。按Letournel法进行分类 ,后壁骨折 2 7例 ,后柱骨折 5例 ,前柱骨折 3例 ,横断骨折 15例 ,双柱骨折 15例 ,后柱 +后壁骨... 目的 探讨提高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的方法。 方法 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 ,共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 89例。按Letournel法进行分类 ,后壁骨折 2 7例 ,后柱骨折 5例 ,前柱骨折 3例 ,横断骨折 15例 ,双柱骨折 15例 ,后柱 +后壁骨折 13例 ,横断 +后壁骨折 6例 ,“T”形骨折5例。选择Kocher-langenbeck切口 4 6例 ,髂腹股沟切口 2 7例 ,扩大的髂股切口 1例 ,前后联合切口 15例。 结果 根据Matta提出的复位标准及Merled’Aubigne提出的临床评定标准 ,复位优良率为 6 8.5 % (6 1/ 89) ;复位满意组临床评定优良率为 73.8% (45 / 6 1) ,复位不满意组临床评定优良率为 35 .7% (10 / 2 8)。 结论 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把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切口、注意手术顺序、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 ,以及提高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 ,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复位
原文传递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立兴 吴希瑞 赵昌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治疗小儿 单边外固定架 股骨干骨折 近期疗效 钢板内固定 少儿 效果 分析 优点
原文传递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少儿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希瑞 马战备 +1 位作者 贾志刚 高乐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 探讨适合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3岁 ,以下称少儿 )股骨干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2 5例少儿股骨干骨折 ,在C臂X线机监视下行闭合或开放复位后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 ,术后 2~ 4周部分负重 ,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 目的 探讨适合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3岁 ,以下称少儿 )股骨干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2 5例少儿股骨干骨折 ,在C臂X线机监视下行闭合或开放复位后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 ,术后 2~ 4周部分负重 ,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经 6~ 15个月随防 ,2 5例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 4~ 13周。下肢无短缩、旋转及畸形愈合 ,无深部感染 ,无再骨折 ,无断钉和螺钉拔出。下肢功能优良率 10 0 %。浅表钉道感染 8例(占 32 % ) ,共 15个钉孔 (占 15 % )。结论 应重视年龄和治疗方法的关系 ,对少儿股骨干骨折应手术治疗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少儿股骨干骨折 ,创伤小 ,固定牢固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衡 任栋 +3 位作者 齐向北 侯志勇 王庆贤 李志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评价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  1993年至 2 0 0 2年在我院治疗的5 60例 5 82个胫骨干骨折 ,其中双胫骨干 2 2例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或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结果  5 18例 5 3 4个胫骨干得到随... 目的 评价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  1993年至 2 0 0 2年在我院治疗的5 60例 5 82个胫骨干骨折 ,其中双胫骨干 2 2例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或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结果  5 18例 5 3 4个胫骨干得到随访 ,随访率 92 .5 % ,随访时间 6~ 2 8个月 ,平均 14个月。外固定架使用时间 3d~ 18个月 ,平均 6个月。随访的 5 18例患者 ,骨折Ⅰ期愈合 462例 ,愈合时间平均 6.5个月 ,延迟愈合 48例 ,行自体骨移植术 ,其中 14例更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6例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1周后截肢。 2例因筋膜室综合征 ,肌肉广泛坏死 ,半年后截肢。 15 5例开放骨折中 8例局部感染。 2 2例针道感染、针道松动 19例。结论 应用单边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简单 ,创伤小 ,感染率低 ,愈合率高 ,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简单。通过加强护理 ,可以避免针道感染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有限切开外固定架 治疗 胫骨干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永峰 任栋 王鹏程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23例;按AO分型,A1型12例,A3型6例,B2型10例,B3型7例,cl型2例,C3型1例。结果:术...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23例;按AO分型,A1型12例,A3型6例,B2型10例,B3型7例,cl型2例,C3型1例。结果:术中骨折复位用时1—10min,平均5.5min;用于复位的切口3.5—6.5cm,平均5cm;复位过程出血量30一80ml,平均55ml。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x片示骨折对线良好。均获随访6.5~18.5月,平均12.5月。37例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20周,邻近关节活动自如,未发生断钉现象,1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切开复位 闭和复位 交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原文传递
成人髋部骨折指南解读 被引量:129
11
作者 张英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髋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01%,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到202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将达600亿美元,到2040年约需2 400亿美元.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常因处置不当,只有30%的... 髋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01%,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到202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将达600亿美元,到2040年约需2 400亿美元.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常因处置不当,只有30%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成人 解读 指南 全身骨折 老龄化社会 医疗费用 处置不当
原文传递
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2
12
作者 杨延江 郑占乐 +1 位作者 李坤 张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4-725,F0002,共3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其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国际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2-3]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后者出现之前,前者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其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国际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2-3]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后者出现之前,前者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我们发现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腓骨高位截骨后,疼痛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甚或消失[4]。因此,我们认为腓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此方法有效的原因,本研究对腓骨高位截骨后的解剖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腓骨截骨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成角改变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7
13
作者 于金河 冯建书 +1 位作者 李增炎 彭阿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0-752,共3页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变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 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cm处截骨去除1cm骨块, 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成角畸形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 随着桡腕关...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变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 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cm处截骨去除1cm骨块, 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成角畸形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 随着桡腕关节面背倾加大, 舟骨和月骨接触面向关节面背侧移位, 随着背倾角度和桡偏角度的加大, 舟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减少(P<0. 01 ), 月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 01)。结论: 桡腕关节面背倾10°以上时, 桡偏10°以上时, 舟骨和月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 影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倾角 尺偏角 腕关节 压敏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6
14
作者 于金河 李增炎 +1 位作者 彭阿钦 张奉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 cm处截骨去除1 cm骨块,使骨块可向近端移动,制作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 cm处截骨去除1 cm骨块,使骨块可向近端移动,制作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桡骨短缩的增加,舟骨的接触面积无显著变化(P>0.01),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月骨的接触面积轻度增加,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桡骨短缩≥4 mm时即有显著变化,桡骨短缩≥4-6 mm造成尺骨撞击三角骨。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短缩4 mm以上时,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短缩 腕关节 压敏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探讨 被引量:64
15
作者 张英泽 李宝俊 +4 位作者 张奇 申勇 丁文元 吴昊天 吴文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且定期随访至少2年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患者625例,男401例,女2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且定期随访至少2年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患者625例,男401例,女2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8岁。植骨融合者389例,未植骨融合者236例。分析62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住院病历,两者结合判断内固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发生情况。结果共21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失败,失败率为3.36%。内固定失败者包括胸腰段14例,腰段7例。其中椎弓根螺钉断裂者15例,连接杆断裂者1例,内固定松动者3例,螺帽脱落者2例。内固定失败平均时间1.97年。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1.03%,未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失败多见于胸腰段骨折者。术中有效植骨可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爆裂骨折内固定应尽量联合椎间和横突间植骨。骨折术后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避免过早重体力劳动对避免内固定失败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 被引量:48
16
作者 潘进社 李亚洲 +3 位作者 张英泽 彭阿钦 侯志勇 韩长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抢救、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4 1例重症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选择性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 结果 采用简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后 ,8例及时行动脉造影...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抢救、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4 1例重症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选择性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 结果 采用简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后 ,8例及时行动脉造影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 ,13例择期行骨盆内固定 ,2例患儿行单纯外固定架治疗。 1例死于血流动力学不稳 ,其余平均随访 18个月 ,2例出现腰骶痛 ,余无异常。 结论 骨盆外固定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技术 ,可以在X线透视下迅速固定复位后的骨盆环移位。根据骨盆损伤类型和临床需要 ,骨盆外固定架可以用作抢救复苏时的临时固定装置、骨盆骨折的确切治疗方法或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外同定器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6
17
作者 张英泽 冯和林 李增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骨折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股骨髁上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各60例,髌骨骨折32例。治疗组以术前康复教育及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接...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骨折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股骨髁上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各60例,髌骨骨折32例。治疗组以术前康复教育及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测量。结果: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术前康复教育及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康复训练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Lysholm膝关节评分 膝关节活动范围
下载PDF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陈伟 魏宁 +5 位作者 杜晨光 姬晨妮 朱燕宾 于沂阳 常恒瑞 张英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 目的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2例,Ⅳ型38例。合并慢性疾患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48例)和对照组(应用牵引床复位,46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等变化;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患侧股骨相对胫骨旋转程度;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顺势复位组均获得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15例需于骨折近端经小切口辅助复位(P〈0.05)。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复位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62.9±12.1)min、(6.8±1.5)min和(11.3±5.6)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顺势复位组患侧股骨相对胫骨存在(2.8±1.2)°旋转,显著小于对照组股骨胫骨相对(11.5±4.7)°的旋转(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顺势复位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6.5)(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顺势双反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牵引术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任栋 程培焱 +2 位作者 宋朝晖 刘月驹 王鹏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讨4种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1名6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股骨颈近端DICOM格式的CT图像,通过三维虚拟软件建立PauwelsI、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和4种不同数量及构型的内固定模型... 目的探讨4种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1名6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股骨颈近端DICOM格式的CT图像,通过三维虚拟软件建立PauwelsI、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和4种不同数量及构型的内固定模型(3钉正三角形、3钉倒三角形、4钉矩形、4钉菱形)。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软件中,模拟直立情况下内固定及骨折区域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观测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头侧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和股骨头处位移峰值。结果对于4种不同数量及正三角形、倒三角形、矩形、菱形构型的内固定模型,在Pauwels Ⅰ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46.382,32.159,43.985,24.342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5.840,7.440,3.731,6.311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10,0.608,0.598,0.595mm。在Pauwels1 Ⅰ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46.763,39.979,49.619,25.692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4.971,7.332,3.161,5.734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34,0.635,0.622,0.631mm。在Pauwels Ⅲ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51.432,39.477,51.515,26.949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6.163,10.070,5.257,9.552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62,0.654,0.644,0.644mm。结论4枚菱形排列的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更优的应力分散作用,能够使骨折断端更加稳定且能提供有效的滑动加压作用和抗扭力作用,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从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有限元分析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双向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郑占乐 张飞 +3 位作者 何泽阳 于贤 吴涛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91-492,F0003,共3页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其中Schatzker 分型为Ⅱ~Ⅵ型的骨折占胫骨平台骨折的85.85%[1]。AO 分型41-B2~41-C3占胫骨近端骨折的43.79%[1]。此类骨折多伴有胫骨平台变宽和关节面塌陷,手术是治疗的首选,解剖复...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其中Schatzker 分型为Ⅱ~Ⅵ型的骨折占胫骨平台骨折的85.85%[1]。AO 分型41-B2~41-C3占胫骨近端骨折的43.79%[1]。此类骨折多伴有胫骨平台变宽和关节面塌陷,手术是治疗的首选,解剖复位关节面、复位塌陷骨折、骨缺损区植骨后解剖接骨板固定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2]。既往的手术方法多为切开直视下掀起半月板,显露塌陷关节面,抬高塌陷关节面,然后植骨固定。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易关节粘连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研制了双向牵引复位器和塌陷骨块顶起器,在 O 形臂术中 CT 辅助下完成微创治疗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