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299
1
作者 王丹 翟俊霞 +4 位作者 牟振云 宗红侠 赵晓东 王学义 顾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1115-1118,共4页
介绍Meta分析中异质性研究,包括Meta分析中异质性的定义,并将异质性分为临床异质性、方法学异质性、统计学异质性三类,介绍减少纳入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研究的措施,统计学异质性的五种检验方法(Q统计量、I2统计量、H统计量、Galbra... 介绍Meta分析中异质性研究,包括Meta分析中异质性的定义,并将异质性分为临床异质性、方法学异质性、统计学异质性三类,介绍减少纳入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研究的措施,统计学异质性的五种检验方法(Q统计量、I2统计量、H统计量、Galbraith图法、L’Abbe图)、实例分析及适用情况。根据异质性的有无将Meta分析分为探索型Meta分析和分析型Meta分析,存在异质性时可采取的措施及其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异质性 分类 检验方法 措施
下载PDF
慢性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45
2
作者 顾鑫 顾平 +6 位作者 刘义晗 张洪艳 董慈 刘惠苗 王文婷 付英 李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5-670,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197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197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比较中重度失眠患者(PSQI≥14分)和轻度失眠患者(7分≤PSQI< 14分)HAMA14、HAMD24总得分及各分项得分和SSR异常率.结果 197例慢性失眠患者中女性占74.6%(147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大于男性患者,其中40 ~ 60岁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7.1%,73/1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女性所占比例较高(50.3%,99/197),女性患者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患者.轻度失眠患者104例(52.8%),中重度失眠患者93例(47.2%).中重度失眠患者HAMA14评分明显高于轻度失眠患者[(16.47 ±5.40)分比(12.51 ±4.53)分,t=5.552,P<0.01];其中躯体化焦虑因子得分[(5.90±3.10)分比(4.3l±2.26)分,t=5.600,P<0.01]和精神化焦虑因子得分[(10.57±2.97)分比(8.20±3.00)分,=4.15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失眠组患者HAMD24评分明显高于轻度失眠患者组[(18.04 ±5.91)分比(13.41 ±5.05)分,t=5.928,P<0.01],其中除体重及日夜变化分项外,其余分项焦虑/躯体化得分[(3.56±1.51)分比(2.94±1.28)分,t=3.110,P=0.002]、认知障碍[(2.91±1.68)分比(2.17±1.57)分,t=3.191,P =0.002]、阻滞[(2.33±1.31)分比(1.72±1.22)分,t=3.939,P=0.001]、睡眠障碍[(4.5l±1.54)分比(3.01 ±1.80)分,t=6.228,P<0.01]、绝望感[(2.29±1.46)分比(1.66±1.07)分,t=3.459,P=0.00l]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失眠组患者的SSR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度失眠组患者,其中波形分化不良和波形未引出2种SSR异常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孔祥增 王彦永 +2 位作者 王晓 王铭维 刘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118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脑白质病变(WML)组40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38例,WML+LI...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118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脑白质病变(WML)组40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38例,WML+LI组4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就诊影像学无异常者39例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脑卒中病史,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受试者认知能力,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受试者痴呆严重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MMSE总分及记忆力、回忆能力、注意和计算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ML组MMSE总分及记忆力、回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LI组MMSE总分及回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WML+LI组MMSE总分及记忆力、回忆能力、注意和计算力评分低于对照组、WML组、LI组(P<0.05)。各组Mo CA总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计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ML组Mo CA总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评分低于对照组,LI组Mo CA总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语言评分低于对照组,WML+LI组Mo CA总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语言、计算评分低于对照组、WML组、LI组,记忆评分低于对照组、LI组(P<0.05)。WML组、LI组痴呆程度较对照组严重,WML+LI组痴呆程度较对照组、WML组、LI组严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受教育年限〔OR=0.684,95%CI(0.561,0.835)〕是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高龄〔OR=1.092,95%CI(1.022,1.168)〕、吸烟史〔OR=3.732,95%CI(1.058,13.164)〕、饮酒史〔OR=4.615,95%CI(1.094,19.465)〕、糖尿病〔OR=2.937,95%CI(1.016,8.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中风 腔隙性 脑白质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脑卒中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培芝 代桂宁 +2 位作者 刘丽 李英芝 孟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3期-,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2-4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将2015年5-7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42例纳入试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2组患者...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2-4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将2015年5-7月住院的脑卒中危重患者42例纳入试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不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8%(81/924)、90.9%(229/252),对照组分别为22.5%(183/814)、82.0%(182/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1、8.096,P<0.01或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精细化护理 满意度
原文传递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吴冰洁 郭记宏 +2 位作者 岳崴 曹慧芳 刘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51-2753,2760,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单纯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上午行肢体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组在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下午行高频rTMS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P=0.044)。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60,P=0.02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117);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单纯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389)。治疗前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与单纯康复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20 d后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康复组30例患者在高频rTMS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结论高频rTMS结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MMP-9及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解冰川 李艳敏 +2 位作者 王彦永 孙秀巧 王铭维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均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学说、hs-... 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均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学说、hs-CRP与脑血管病、MMP-9与脑卒中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硬化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7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8
作者 焦俊萍 鲍军强 +1 位作者 王志伟 田书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84-889,共6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替普酶组40例、阿替普酶+依达拉奉右莰醇组55例,主要终点事件为发病后14 d的美国...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替普酶组40例、阿替普酶+依达拉奉右莰醇组55例,主要终点事件为发病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1的患者比例,治疗后36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次要指标:入院时、14 d后采集2组血清,免疫组化定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流式细胞学分析CD4阴性T淋巴细胞(CD4-negative T-lymphocytes,CD4-T)+CD8阴性T淋巴细胞(CD8-negative T-lymphocytes,CD8-T)细胞数及总占比;分析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组的时间、入院的NIHSS评分和卒中病因分型(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Treatment,TOAST)等因素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2组14 d时NIHSS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mRS≤1比例分别为45%和67%,阿替普酶+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SOD、IL-6、TNF-α、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rt-PA+依达拉奉右莰醇组SOD、IL-6、TNF-α、MMP-9水平低于rt-PA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CD4-T+CD8-T的计数及其所占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右莰醇组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终点事件与入院的NIHSS评分、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开始用药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组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炎、保护血脑屏障、调节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下载PDF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中国人血脂及颈动脉斑块长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铭维 李艳敏 +5 位作者 王彦永 樊文峰 王培芝 邓彦东 孔祥增 时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20mg/d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查体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13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20mg/d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查体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13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测定两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观察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脱落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个月起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明显降低,6个月起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1,0.004,0.02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在24个月观察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1,0.512,0.892,0.901)。治疗组斑块面积从治疗12个月起,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稳定斑块逐渐增多,不稳定斑块逐渐减少,至治疗18个月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02,0.007)。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总数、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及斑块面积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830,0.595,0.356)。治疗组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20mg/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斑块 血脂 颈动脉彩色超声
原文传递
芳香疗法对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董慈 马丽 +5 位作者 刘少娜 张欣 孙爱 陈海英 王巍 顾平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2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评价芳香疗法对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的影响。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等关于... 目的评价芳香疗法对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的影响。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等关于芳香疗法对于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芳香疗法对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芳香疗法可以改善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的睡眠质量。因此,推荐临床将芳香疗法作为补充疗法,用于改善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芳香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文婷 张忠霞 +5 位作者 陈鸿旭 解冰川 张丽娜 张振清 邵云 顾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将患者分为SSR正常组及SSR障碍组。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 目的探讨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将患者分为SSR正常组及SSR障碍组。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RBD筛查量表(RBDSQ)评定患者RBD症状;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参数。结果与SSR正常组比较,SSR障碍组病程显著延长,H-Y分级及HAMA14、HAMD24、PSQI、SCOPA-AUT、RBDSQ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0.01)。与SSR正常组相比,SSR障碍组患者睡眠效率及非快速眼动期(NREM)-Ⅱ期睡眠百分比显著下降,觉醒指数、NREM-Ⅰ期睡眠百分比、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显著增高(P<0.05~0.01)。SSR障碍组周期性腿动和RBD比率均显著高于SSR正常组(χ^2=4.463,P=0.035;χ^2=8.889,P=0.003)。RBDSQ与SCOPA-AUT评分、NREM-Ⅰ期睡眠百分比、REM期睡眠百分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PLMI和觉醒指数呈正相关(均P<0.01),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效率、NREM-Ⅱ期睡眠百分比、NREM-Ⅲ期睡眠百分比呈负相关(均P<0.01),与总觉醒时间无相关性。结论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容易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客观存在睡眠结构紊乱,RBD发生率高。PD患者RBD的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多导睡眠图 自主神经功能 皮肤交感反应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和情感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铭维 顾平 +4 位作者 马晓伟 李艳敏 王彦永 郭记宏 王惠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9-732,共4页
目的从运动功能、情感障碍方面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rTMS组用1HzrTMS技术治疗20例PD患者共15d。10例与rTMS组相匹配的PD患者接受假刺激治疗15d。rTMS、假刺激治疗前后观察统一PD评定量表... 目的从运动功能、情感障碍方面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rTMS组用1HzrTMS技术治疗20例PD患者共15d。10例与rTMS组相匹配的PD患者接受假刺激治疗15d。rTMS、假刺激治疗前后观察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变化。结果rTMS治疗后20例患者运动功能症状改善良好,UPDRS评分由治疗前的(38.45±17.33)分降至(30.95±17.00)分,降低19.51%,(t=6.780,P〈0.01),UPDRS各项评分下降;HAMD总分由治疗前的(12.15±7.62)分下降到治疗后的(8.75±7.31)分,降低27.98%,(t=5.101,P〈0.01),躯体化、睡眠障碍和阻滞的因子分低于治疗前;HAMA评分无明显改变(t=1.757,P〉0.05)。强直型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假刺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z rTMS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对焦虑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情绪障碍 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心身疾病——精神疾病还是躯体疾病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铭维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心身疾病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决定了其发病、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治疗的易感性。心理因素作用于人脑后,通过一定的生理中介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与应激... 心身疾病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决定了其发病、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治疗的易感性。心理因素作用于人脑后,通过一定的生理中介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与应激及心理神经免疫作用于靶器官发生生理改变,最终导致躯体症状或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 内分泌 免疫 应激 心理神经免疫学
下载PDF
低频磁刺激对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崔冬生 顾平 +4 位作者 刘力 赵慧新 王彦永 郭记宏 王铭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Magstim220型磁刺激仪分别刺激单纯PC12细胞组(M组)和PC12+神经生长因子(NGF)组(MN组),刺激强度为0.38T、1.14T、1.9T(总强度1.9T),频率为1Hz,每天于10s内... 目的探讨磁刺激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Magstim220型磁刺激仪分别刺激单纯PC12细胞组(M组)和PC12+神经生长因子(NGF)组(MN组),刺激强度为0.38T、1.14T、1.9T(总强度1.9T),频率为1Hz,每天于10s内连续刺激10次,连续刺激9d。每隔1d观察细胞增殖和突起生长的情况,于倒置显微镜下随机取20个视野拍照并计数,于第3天、第6天、第9天留取细胞培养液检测多巴胺水平。结果在1.14T刺激强度下细胞突起显著增加;多巴胺水平在刺激强度为0.38T时达高峰。结论低频磁刺激可促进PC12细胞的分化及多巴胺分泌;1.14T、1.9T刺激强度时联合应用NGF可提高PC12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 多巴胺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症状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静 刘万根 +2 位作者 母春华 王文婷 薛艳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伴有抑郁症状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抑郁症状失眠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米氮平组34例,米氮平7.5~30 mg/d口服;对照组32例,舍曲林50~75 mg/d口服,均每晚1次,疗程为8周。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伴有抑郁症状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抑郁症状失眠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米氮平组34例,米氮平7.5~30 mg/d口服;对照组32例,舍曲林50~75 mg/d口服,均每晚1次,疗程为8周。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抑郁症状及睡眠改善效果;根据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1)HAMD总分比较:在治疗第1周末,米氮平组低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周末,米氮平组HAMD总分虽低于舍曲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QI总分比较:在治疗第1、2、4、8周末,米氮平组均低于舍曲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第1周末,米氮平组有效率78.1%(25/32),舍曲林组有效率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8周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ESS评定:2组间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伴有抑郁的失眠患者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比舍曲林更适合伴有抑郁的失眠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失眠 米氮平 舍曲林
下载PDF
免疫炎症反应与帕金森病的抗炎治疗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士卿 王彦永 王铭维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12-1214,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 炎症 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蛋白及其功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晓伟 马芹颖 +2 位作者 王彦永 顾平 王铭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63-2766,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营养造血细胞,其提供的微环境由其分泌的可溶性物质、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组成,这三者中研究较多并且更有现实意义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物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可以分泌一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营养造血细胞,其提供的微环境由其分泌的可溶性物质、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组成,这三者中研究较多并且更有现实意义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物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可以分泌一些造血功能必须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1、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4、白细胞介素15、白血病抑制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长期支持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还可以分泌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可以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再生,促进损伤脑组织的生存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分泌 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红敏 刘丽娜 +2 位作者 王静 田惠玉 谢冰川 《中国医药》 2022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微小RNA-145(miR-145)、miR-146a、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以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Lp-PLA2、MIF、miR-145和Ba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清Lp-PLA2、MIF、miR-145和Ba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p-PLA2、miR-145和Bax水平低于对照组[(254±43)μg/L比(379±53)μg/L、(5.1±0.7)比(6.8±1.1)、(0.38±0.28)比(0.83±0.51)],血清miR-146a和Bc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1.36±0.15)比(0.91±0.14)、(0.93±0.29)比(0.72±0.17)](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41/43)比79.1%(34/43)](P=0.024)。结论 丁苯酞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清miR-146a、Bcl-2水平,降低血清Lp-PLA2、MIF、miR-145和Bax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丹参川芎嗪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德利 孟莉 +1 位作者 周长浩 张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两组患者在T2和T3的SOD、CAT、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术前(P〈0.05)。(2)异丙酚组SOD在T1~T4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CAT在T1、T2上高于七氟烷组(P〈0.05),GSH-Px活性在T1~T3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3)两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相比,异丙酚麻醉能更好地对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麻醉 氧化性应激 七氟烷 介入手术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孟莉 郑德利 +2 位作者 刘娜 李艳敏 王铭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予常规药物治疗(30例)和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3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予常规药物治疗(30例)和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3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05)、运动功能(P=0.025)和运动并发症(P=0.008)以及PDQUALIF评分(P=0.016)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0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16)、运动功能(P=0.001)和运动并发症(P=0.016)以及PDQUALIF评分(P=0.000)亦低于治疗前。DBS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χ~2=5.109,P=0.000]。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