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要低估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温进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49-654,共6页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和巨噬细胞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近年研究表明,SMC来源的细胞占As斑块中细胞总数的70%以上。As斑块中的SMC通过自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的增殖、迁移和炎症反应,通过旁分泌激活单核/巨...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和巨噬细胞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近年研究表明,SMC来源的细胞占As斑块中细胞总数的70%以上。As斑块中的SMC通过自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的增殖、迁移和炎症反应,通过旁分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并将其募集到As损伤部位,同时通过其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脂蛋白受体摄取脂质形成泡沫细胞。SMC在As斑块形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进一步深化对SMC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斑块形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氯离子水平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30 d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鹏飞 张云静 +2 位作者 马冬 吴云艳 赵永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0-1339,共10页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快速、有效地识别ATAAD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对其预后分层具有重要意义。血氯离子(Cl^(-))是人体重要的阴离子,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与ATAA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ATAAD患者...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快速、有效地识别ATAAD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对其预后分层具有重要意义。血氯离子(Cl^(-))是人体重要的阴离子,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与ATAA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ATAAD患者入院血Cl^(-)水平与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ATAAD患者血Cl^(-)水平与血钠离子(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孙氏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206例,随访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入院血Cl^(-)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组(血Cl^(-)≤102 mmol/L,n=69)、T2组(102 mmol/L<血Cl^(-)≤106 mmol/L,n=70)、T3组(血Cl^(-)>106 mmol/L,n=67),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资料和术后30 d内的预后结局。绘制入院时血Cl^(-)、血Na^(+)水平对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了分析血Cl^(-)与血Na^(+)的关系,根据血Cl^(-)与血Na^(+)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最佳截断值(107 mmol/L和139 mmol/L)将ATAAD患者分为四组:高血Cl^(-)高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35),高血Cl^(-)低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21),低血Cl^(-)高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41),低血Cl^(-)低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109),比较各组间的全因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血Cl^(-)水平,不同血Cl^(-)+血Na^(+)水平组ATAAD患者累积生存率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血清氯离子 血清钠离子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因死亡 预后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子瑜 耿丹丹 +7 位作者 张润姣 刘清 李一博 王宏方 谢文梦 王文钰 郝佳欣 王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1,共9页
背景:帕金森病以中脑特别是黑质致密部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受损。目前研究受制于细胞异质性,其发病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阐明。近些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逐渐应用于神经退行性... 背景:帕金森病以中脑特别是黑质致密部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受损。目前研究受制于细胞异质性,其发病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阐明。近些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逐渐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对于理解细胞间异质性、疾病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近些年scRNA-seq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为scRNA-seq在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RNA测序,帕金森病,细胞异质性,细胞亚型,多巴胺能神经元,胶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seq,Parkinson Disease,heterogeneity,subtypes,dopaminergic neurons,glial cells”,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scRNA-seq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利用RNA测序对特定细胞群体进行基因表达谱定量的高通量实验技术,从分子水平揭示细胞奥秘。与传统的测序技术相比,scRNA-seq技术通过对细胞转录组进行自动聚类分析,从而揭示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复杂组织中细胞类型多样性和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变化。(2)通过scRNA-seq阐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以及各种细胞亚型的独特功能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分子靶点。(3)利用scRNA-seq分析,提高了研究者对帕金森病胶质细胞反应的了解,从而全面表征了不同的细胞类型群体,并鉴定出与神经变性相关的胶质细胞亚群,绘制了有价值的单细胞图谱,作为未来研究的参考数据。(4)应用scRNA-seq检测胚胎小鼠以及干细胞,将有助于改善细胞治疗的体外分化方案和质量控制,以及评估干细胞衍生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整体细胞质量和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帕金森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异质性 综述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NRSF参与调控癫痫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慧 于佰卉 +5 位作者 王雅琪 陈熠灵 程子豪 马佳蕊 康子硕 张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7-1734,共8页
目的探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NRSF)参与调控癫痫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癫痫患者病灶组织和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癫痫小鼠海马脑区REST/NRS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病毒注... 目的探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NRSF)参与调控癫痫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癫痫患者病灶组织和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癫痫小鼠海马脑区REST/NRS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病毒注射,脑电图记录和行为学方法检测在海马CA1区分别敲低或过表达REST/NRSF后对小鼠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癫痫患者病灶REST/NRSF表达水平相对于脑外伤患者脑组织明显升高;KA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REST/NRSF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Kv7.2、Kv7.3钾通道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脑内注射NMDA兴奋海马脑区小鼠REST/NRSF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海马CA1区敲低REST/NRSF明显升高Kv7.2、Kv7.3钾通道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小鼠脑电图棘波、尖波发放频率以及癫痫发作等级;海马CA1区过表达REST/NRSF明显降低Kv7.2、Kv7.3钾通道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小鼠棘波、尖波发放频率,癫痫症状明显加重。结论小鼠海马脑区REST/NRSF通过转录调控Kv7.2、Kv7.3钾通道参与癫痫疾病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NRSF 癫痫 海马 海人藻酸 Kv7 channel KCNQ gene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神经炎症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雷婷 杨丁丁 +2 位作者 万向东 蔡国洪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目前对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与ASD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与ASD发病密...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目前对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与ASD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与ASD发病密切相关,在ASD小鼠模型以及ASD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并分泌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γ⁃干扰素(IFN⁃γ)的升高。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与ASD发生的相关性,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炎性 小胶质细胞 免疫系统
下载PDF
RBM6通过GSK-3β/β-catenin调节途径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发挥抗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展 瞿长宝 +4 位作者 张勇 王亚轩 黎玮 温进坤 刘凯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916,共8页
RNA结合模体蛋白(RBM)家族几乎在所有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以前的研究表明,RB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表达下调,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进而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RBM5氨基酸序... RNA结合模体蛋白(RBM)家族几乎在所有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以前的研究表明,RB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表达下调,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进而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RBM5氨基酸序列与其同源的RBM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RBM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利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等技术,研究发现,RBM6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所检测的2个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均显著下调,并且其下调程度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呈正相关。MTS检测细胞增殖的结果显示,RBM6过表达导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也表明,RBM6过表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1)。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表明,在RBM6过表达的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数由对照组的17.17±3.27增加到44.00±8.04(P<0.05)。RBM6抗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T24细胞中过表达RBM6后,β-联蛋白(β-catenin)和G1/S-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D1,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65%和79%,对应的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60%和73%;反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mRNA表达水平升高约1.9倍,对应蛋白质水平升高约1.8倍。重要的是,糖原合酶激酶3 beta(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磷酸化水平升高约2.4倍。细胞过表达β-联蛋白促进细胞增殖(P<0.05),而利用小分子化合物LY294002促进GSK-3β磷酸化后,抑制细胞增殖(P<0.05)。综上所述,RBM6通过GSK-3β/β-catenin调节途径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发挥抗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干预该调节途径可能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RNA结合模体蛋白6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中GABA能神经元对慢性痛的调控
7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白占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慢性痛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下载PDF
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通过激活其1型受体增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
8
作者 马宏宇 郭鑫淇 +5 位作者 赵绮悦 杨沛芸 朱怀冰 关玥 张翼 马会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在高血压期间,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导致交感传出活动增加、血压升高。然而,PVN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动脉血压与肾交感神经活动记录、CRISPR/C... 在高血压期间,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导致交感传出活动增加、血压升高。然而,PVN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动脉血压与肾交感神经活动记录、CRISPR/Cas9技术与脑片膜片钳技术,旨在探讨下丘脑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对PVN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Wistar-Kyoto (WKY)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 PVN CR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此外,PVN局部给予外源性CRF可显著增强WKY大鼠肾交感神经活动,升高心率与动脉血压。相反,敲低SHRs室旁核高表达的CRF可抑制内源性CRF表达,并导致PVN前交感神经元膜电位超极化,降低电流诱发的动作电位频率,而给予外源性CRF可逆转这一效应。用含CRF受体1 (CRF receptor 1, CRFR1)阻断剂NBI-35965与CRF受体2(CRFreceptor2,CRFR2)阻断剂Antisauvagine-30的人工脑脊液灌流大鼠脑片后发现,阻断CRFR1而非CRFR2能够使SHRsPVN前交感神经元膜电位超极化,并抑制电流诱发的动作电位,但阻断CRFR1或CRFR2对WKY大鼠PVN前交感神经元膜电位和电流诱发的动作电位均无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SHRs下丘脑PVN CRF神经元CRF释放增加,通过激活CRFR1导致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选择性神经损伤小鼠不同阶段情感障碍与运动功能评估
9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30、60 d利用von Frey丝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检测,利用步态分析以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在术后30 d和60 d进行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以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T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抑郁样行为。结果:小鼠在SNI术后产生长期稳定的机械痛敏现象,术后60 d产生稳定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而绝望相关的抑郁样行为比快感缺失相关的抑郁样行为出现更早,在术后30 d即可出现。SNI模型小鼠出现长期稳定的步态行为异常,且运动功能恢复缓慢。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评估SNI术后不同时期疼痛状态、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选择性神经损伤 步态分析 情感障碍 小鼠
下载PDF
环状RNA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宏方 耿丹丹 +3 位作者 张润姣 刘清 李一博 王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内源性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反向剪接共价闭合环化而形成。近年来,已鉴定出多种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细胞类型特异性的circRNA。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内源性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反向剪接共价闭合环化而形成。近年来,已鉴定出多种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细胞类型特异性的circRNA。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了AD病理进程的发生发展,如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神经元分化和炎症损伤、氧化应激、自噬以及突触可塑性。我们就circRNA在AD病理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circRNA在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11
作者 张曼莉 佟飞 +4 位作者 张曼娜 陈慧 王霞 赵昆 温进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62-568,共7页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AngⅡ处理体外培养的VSMC,再用DHEA处理VSMC,MTS、细胞计数检测DHEA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AngⅡ处理体外培养的VSMC,再用DHEA处理VSMC,MTS、细胞计数检测DHEA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检测DHEA对AngⅡ诱导的VSM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rüppel样因子5(KLF5)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HEA对AngⅡ诱导的VSMC的培养基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浓度的影响。用小干扰RNA(siRNA)内源性敲低iNOS,Western blot检测VSMC中PCNA的表达。结果 MTS和细胞计数结果显示,DHEA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DHEA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中PCNA、KLF5和iNOS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DHEA显著减少AngⅡ处理的VSMC培养基中ONOO^-的浓度(P<0.05)。内源性敲低iNOS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EA对AngⅡ诱导的PCNA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DHEA可能通过抑制iNOS产生的ONOO^-,使KLF5的表达下调,进而发挥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血管紧张素Ⅱ Krüppel样因子5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