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瘢痕组织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洪涛 梁剑虹 +6 位作者 齐杰 严笠 曹蕊 刘艳杰 李雯 吕炳鑫 段丹青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两药药效进行比较,观测两药的作用特点。方法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两药对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向对数生长期的...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两药药效进行比较,观测两药的作用特点。方法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两药对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向对数生长期的患者病理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150、100、50、10、0μmol/L),分别在用药后24、72、120h进行MTT法检测,将吸光度值(A值)换算为生长抑制率,根据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时间点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均显示很强的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但作用特点各有不同,维拉帕米在早期作用强于尼卡地平(P〈0.05)。而随时间延长,在3~5d时反而减弱,而尼卡地平则显示出较好的时间依赖性,在5d时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维拉帕米(P〈0.05)。结论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效不同,为两药联合应用治疗瘢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尼卡地平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洪涛 梁剑虹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病理性产物,是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细胞因子三者过度失衡,使细胞外基质增生而形成瘢痕,从而导致人体外形的破坏和功能障碍。目前,虽然治疗瘢痕的方法和药物很多,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本文根...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病理性产物,是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细胞因子三者过度失衡,使细胞外基质增生而形成瘢痕,从而导致人体外形的破坏和功能障碍。目前,虽然治疗瘢痕的方法和药物很多,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本文根据Lee等报道的有关钙离子拈抗剂治疗瘢痕的资料,对其作用机理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为寻求治疗瘢痕提供一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细胞因子 瘢痕 钙离子拈抗剂 治疗
下载PDF
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3
作者 杨洪涛 梁剑虹 +6 位作者 齐杰 李红霞 严笠 曹蕊 刘艳杰 李雯 吕炳鑫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同时对两种药物疗效进行比较,讨论两种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向对数生长期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两种药液,培...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同时对两种药物疗效进行比较,讨论两种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向对数生长期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两种药液,培养48小时后进行羟脯氨酸比色试验,并将OD值依公式换算成羟脯氨酸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组随着用药浓度的提高,细胞形态变化越来越明显,两种成纤维细胞显示出类似的形态学特点;与对照组比较,两药均可以降低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且随用药浓度增加,羟脯氨酸含量进一步下降,高(100μmol/L)低(10μmol/L)浓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药作用特点也有所不同。结论:维拉帕米和尼卡地平均可降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胶原含量,抑制胶原合成,对于增生性瘢痕,尼卡地平抑制作用略强于维拉帕米,而对于瘢痕疙瘩,则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略强于尼卡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尼卡地平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
下载PDF
掌腱膜挛缩症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洪涛 牛桂莉 齐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Dupuytren氏挛缩或Dupuytren氏病,是以进行性掌腱膜纤维组织短缩、增厚为特征,进而逐渐发生手指及关节屈曲畸形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手部功能,且有报道该病患者癌症死亡率也较高。
关键词 掌腱膜挛缩症 危险因素 病因学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皮瓣修复足拇趾电击伤创面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洪涛 齐杰 +4 位作者 李雯 蔺利剑 苏伟海 生孟军 王旭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皮瓣修复足拇趾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足拇趾电击伤创面患者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6.0 cm,均位于足拇趾末节及内侧(胫侧)。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皮瓣修复,皮瓣...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皮瓣修复足拇趾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足拇趾电击伤创面患者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6.0 cm,均位于足拇趾末节及内侧(胫侧)。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2.5 cm^3.0 cm×6.0 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3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足拇趾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存在;足背供区直接缝合1例,中厚皮片植皮修复4例,外观满意。结论足背内侧的皮神经内侧支皮瓣是修复足拇趾电击伤创面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 足背内侧 皮神经 电击伤创面 足拇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