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与肘外翻不稳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4,共5页
肘关节不稳是指稳定关节的各种结构遭受破坏.使肘关节在正常的屈伸活动外出现了其他平面上的异常活动。肘关节不稳包括肘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在骨科和运动员损伤中较为多见。依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分为:前方不稳定、后外侧旋转不稳... 肘关节不稳是指稳定关节的各种结构遭受破坏.使肘关节在正常的屈伸活动外出现了其他平面上的异常活动。肘关节不稳包括肘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在骨科和运动员损伤中较为多见。依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分为:前方不稳定、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外翻不稳定及内翻不稳定。在这几类肘关节不稳定中,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不稳定 韧带前束损伤 肘外翻 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内侧 肘关节半脱位 旋转不稳定 屈伸活动
下载PDF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1 位作者 杨新明 杨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研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将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按照前束的完整程度分为3组:完整组、部分切断组、完全切断组,测量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 [目的]研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将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按照前束的完整程度分为3组:完整组、部分切断组、完全切断组,测量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及不同程度前束损伤后关节松弛度(关节在极限以内的力或扭矩作用下的活动量或旋转[1])、肱尺关节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结果](1)前束完整组内外翻松弛度及全部切断组内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部分切断组及完全切断组外翻松弛度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束完整组及前束部分切断组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在关节松弛度、肱尺关节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的组间比较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前束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2)关节松弛度与关节内压强呈正相关关系,与关节接触面积呈负相关关系;(3)肘外翻应力试验应在屈肘>30°时进行,如外翻松弛度接近10°考虑MCL前束不完全断裂;如外翻松弛度达15°左右考虑MCL前束完全断裂;(4)前束部分损伤时是治疗肘内侧不稳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内侧副韧带 前束 生物力学 松弛度 压敏胶片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1 位作者 杨新明 杨静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完整及断裂后的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及产生实验误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采用压敏...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完整及断裂后的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及产生实验误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采用压敏胶片(Press-ure Sensitive Film)测量的方法 ,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及断裂后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的关节松弛度、肱尺关节内压强大小和关节接触面积,并按照前束是否完整将标本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2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间关节松弛度、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0°时与其他角度关节松弛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在不同角度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0°时与其他角度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关节松弛度在不同角度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肘外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其断裂后关节的内侧稳定即遭到破坏,关节松弛度增大、关节内压强增大、关节接触面积减小。肘关节在伸直位时,关节接触面积较大,比屈曲时可承受更大轴向及外翻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内侧副韧带 前束 生物力学 松弛度 压敏胶片
下载PDF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1 位作者 杨新明 杨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压敏胶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对照组)及使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后(实验组)肘关节屈曲0、30、60、90°时关节外翻松弛度、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及肘关节内压强。结果两组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组内及组间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肘关节屈曲0°时两组肘关节压强小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及对照组小于实验组(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内肘关节屈曲0°时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大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界面螺钉加人工肌腱重建后可即刻恢复内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外翻稳定性 内侧副韧带 前束 生物力学 关节外翻松弛度
原文传递
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宪勇 杨新明 +3 位作者 胡长波 康聪 张振梁 郝运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性归纳总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67例治疗前行MRI检查,6个月126例复查;12个月113例复查,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75。依据术前MRI影像分型其治疗结果:选择微创14例(A组);153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56例未行内固定(B组),97例采用内固定(C组);各组12个月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的时间点C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MRI影像学分型对微创和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分型 诊断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后路与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布病性脊椎炎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孟宪勇 杨新明 +5 位作者 胡长波 康聪 张振梁 郝运兵 王耀一 章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单纯后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疗效,探讨腰椎布病性脊椎炎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获得完整随访的65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骨破坏情况、脓肿位置、神经...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单纯后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疗效,探讨腰椎布病性脊椎炎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获得完整随访的65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骨破坏情况、脓肿位置、神经损害及影像学分型,35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单纯组),31例行前路病灶清除,同期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植骨术(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ESC、影像学评价、脊柱后凸角(Cobb角)及ASIA评分改善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ESC、脊柱后凸角(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价、VAS评分、ODI评分、ASIA评分比较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清除病灶,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有利于感染控制。单纯后路手术对于椎管内肉芽及脓肿清除效果较好,更适合中后柱病变特别是椎管内神经损害者;而前后路联合手术更适合存在椎体周围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或前柱破坏较大病例。临床中应依据个性化治疗原则,根据感染浸润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的生物力学研究
7
作者 张军成 高石军 +1 位作者 杨新明 杨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6-1216,共1页
尺侧副韧带(MCL)复合体为关节囊的增厚部分,由前束、后束及斜束构成。前束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临床上MCL损伤时应重点修复或重建MCL前束以稳定肘关节。我们采用压敏胶片对肘关节进行应力及受力面积的分析。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 力学研究 MCL损伤 生物 尺侧副韧带 压敏胶片 关节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