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
作者 杨丽芸 方朝义 马金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恶化及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多,世界范围内的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恶化及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多,世界范围内的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率,对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现代医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尚无良策,中医药治疗该病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从病因病机、动物模型复制以及临床辨证分型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慢性 模型 动物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艾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瑜 王锐卿 +6 位作者 刘敬萱 张子迪 贾叶娟 吕九亨 石晶 徐晶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比较艾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0例,脱落2例)和针刺组(30例,... 目的:比较艾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0例,脱落2例)和针刺组(30例,脱落2例)。针刺组穴取患侧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行针刺治疗,留针30 min;艾灸组采用艾灸箱于膝关节局部进行治疗,每次60 min,两组治疗均每两天1次,连续4周,共计14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评定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MDA含量及血清SOD活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血清TNF-α、IL-1β及MDA含量均降低(P<0.05);SOD活力均增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血清TNF-α、IL-1β及MDA含量较低(P<0.05);SOD活力较高(P<0.05)。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9.3%(25/28),优于针刺组的42.9%(12/28,P<0.05)。结论:艾灸和针刺治疗均能减轻KOA症状,且艾灸疗效优于针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艾灸 针刺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刺灸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结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贾蕊 邢海娇 +5 位作者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潘丽佳 徐晶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每日予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mg/kg)灌胃,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后间隔1h,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在"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分别予以毫针、电针、艾灸干预治疗,每日1次,治疗15min,共治疗6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升高(P<0.01,P<0.05),VIP蛋白在大鼠结肠肠壁的平滑肌层表达评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降低(P<0.05),VI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毫针组、电针组、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电针组血浆VIP含量降低(P<0.01),艾灸组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降低(P<0.01)。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浆NO、NOS含量及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低于毫针组和艾灸组(P<0.01,P<0.05);血浆VIP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组、艾灸组、毫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艾灸组低于毫针组(P<0.05)和电针组(P<0.01)。结论:3种刺灸方法均对功能性便秘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电针对血浆NO、NOS及VIP含量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毫针 电针 艾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耳针理论学说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敬萱 孙彦辉 +3 位作者 张莘 杜玉茱 贾春生 李晓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3-900,共8页
本文对近20年的国内外耳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比较不同流派耳针的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包括古典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近现代的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8种理论... 本文对近20年的国内外耳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比较不同流派耳针的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包括古典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近现代的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8种理论学说各有其合理性。今后应通过更加严谨的设计,从临床和实验角度探索更具科学性和普适性的耳针理论,为耳针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耳针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理论学说 作用机制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41
5
作者 鲍娜 王琼 +12 位作者 孙彦辉 石晶 李晓峰 徐晶 邢海娇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李俊蕾 杨青青 冯欣欣 贾春生 王建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 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耳穴疗法的病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等运用规律。结果:耳穴疗法适应病症广,在内科疾病中应用频次最高,占48.56%(863/1 777);耳穴刺激方法中以贴压应用最多;耳穴疗法效果显著,外科愈显率最高,达81.41%;内科疾病中使用按压法效果最好,在外科为放血法-贴压,妇科与儿科均为注射法,五官科为放血法,皮肤科为割治法;注射法在所应用科属中疗效显著;除皮肤科,同科属中的放血法与放血法-贴压疗效差异较小;耳穴疗法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结论:耳穴疗法治疗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刺激方法多,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疗法 贴压 刺激方法 针刺角度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不同刺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瑜 贾叶娟 +4 位作者 吕九亨 刘敬萱 张子迪 王锐卿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电针和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28例。针刺组予毫针针刺,取穴为患侧的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每次30 min;电针组予电针... 目的:比较针刺、电针和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28例。针刺组予毫针针刺,取穴为患侧的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每次30 min;电针组予电针治疗,取穴同针刺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次30 min;艾灸组予艾灸箱进行膝关节局部治疗,每次60 min;各组治疗均为每两天1次,连续4周,共14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WOMAC疼痛评分、WOMAC僵硬评分、WOMAC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上述评分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艾灸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有效率分别是39.29%(11/28)、60.71%(17/28)和78.57%(22/28),电针组和艾灸组显著高于针刺组,艾灸组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3种刺灸法均可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症状,艾灸疗效优于电针,电针优于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电针 艾灸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檀占娜 贾春生 +7 位作者 王建岭 李伯英 朱学亮 石晶 孙彦辉 李晓峰 张选平 张莘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灸法应用病种的特点。结果:灸法治疗各科病种共193个,内科最多(72个),占所有病种的37%;在2 516篇文献中,灸法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多(1 107次),占各科总频次的44%,其中治疗面瘫和癃闭最多,频次分别为139次和108次,其次是外科、妇科;疗效分析显示,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儿科、外科和皮肤科疗效最优,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应用频次及总体疗效的双重考虑,将应用频次≥10次,有效率大于所在科属平均有效率的病种进行统计并列为灸法的优势病种,共有29种。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明显;灸法应用于内、外科的寒性疾病居多,证型虚实夹杂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皮肤科的热性疾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数据挖掘 临床病证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腕踝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临床应用特点 被引量:34
8
作者 杨克 杜玉茱 +8 位作者 石晶 王建岭 孙彦辉 邢海娇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搜集的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腕踝针疗法的适宜病种,为腕踝针疗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从1975年1月1日至20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搜集的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腕踝针疗法的适宜病种,为腕踝针疗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从197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关于腕踝针疗法的期刊文献和《实用腕踝针疗法》和《微针系统诊疗学》中的医案资料。以搜集到的期刊、医案中报道的腕踝针治疗疾病种类为依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腕踝针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腕踝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所纳入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中,其治疗疾病范围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期刊文献中临床应用疾病种类达83种,其中又以外科伤筋及漏肩风的临床应用最为多见,其应用频次分别为34次和24次;整理分析期刊文献数据所得腕踝针疗法总有效率为内科92.74%、外科91.39%、妇科91.51%、皮肤科90.88%、儿科96.20%、五官科89.05%、精神科88.78%。腕踝针疗法医案文献中涉及疾病118种,其治疗疾病以疼痛、痹症较多,蛇串疮也为常见病种,精神科疾病应用腕踝针疗法较多,疾病以焦虑症、狂躁症多见。结论:腕踝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且疗效上佳,其临床应用范围以外科、内科(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皮肤科(以带状疱疹多见)疾病最为多见,此外,五官科、妇科、儿科、精神科等疾病的治疗也涉及腕踝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疗法 数据挖掘 优势病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眼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天玉 邢海娇 +8 位作者 徐媛媛 石晶 王建岭 孙彦辉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眼针实践录》和《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的眼针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针刺方法、行针手法、选穴原则、疗效。结果:眼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所收集178篇期刊文献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42种疾病,以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19种),其次是头面躯体痛证(7种)。眼科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有效率均在91%以上;在纳入的期刊文献中,循经取穴使用146次,看眼取穴使用14次,病位取穴使用153次;进针方法以眶外横刺法为主(81篇),留针时长以15~30min较多,多采用刮动针柄法行针(34篇),总治疗频次以11~20次居多。医案部分涉及疾病53种,内科病种最多(37种),以中风后遗症(34次)和面瘫(11次)最为多见;取穴原则以看眼取穴为主(129篇),进针方法多采用眶外横刺法(102篇),留针时长不一;痊愈率均在90%以上,其余为显效。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的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内科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急慢性痛证的应用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临床疗效 应用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头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琼 邢海娇 +12 位作者 鲍娜 孔令娟 贾叶娟 杨克 孙彦辉 王建岭 石晶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贾春生 李仁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疗法 数据挖掘 临床疗效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 被引量:33
11
作者 温静 王锐卿 +7 位作者 刘敬萱 张子迪 吴慧慧 韩鹏 张莘 高飞 贾春生 邢海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312篇文献,提取出343条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处方,共涉及113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998次。处方配穴原则以左右配穴为主,其次为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和本经配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膻中-足三里。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膻中、期门、三阴交、太冲、足三里、肩井、乳根、屋翳、内关、阿是穴、丰隆、关元、太溪、天宗、肝俞、合谷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处方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交会穴使用最多,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胸部、背部和下肢部,遵循局部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脏腑辨证原则,临证中注重刺灸法效应特异性,针刺方向多朝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增生症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原文传递
头针不同流派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子迪 王锐卿 +6 位作者 刘敬萱 孙彦辉 李晓峰 张莘 张选平 贾春生 邢海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9-814,共6页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头针各流派相关书籍,对近60年与头针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比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云鹏头针、焦顺发头针、朱明清头针等10个头针流派的理论基础、选穴部位、临床优势病种等,以期为治疗不同疾病提...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头针各流派相关书籍,对近60年与头针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比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云鹏头针、焦顺发头针、朱明清头针等10个头针流派的理论基础、选穴部位、临床优势病种等,以期为治疗不同疾病提供头针疗法的最佳刺激部位、全息象、针刺手法、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减少临床选穴(区)的盲目性。众多头针流派各有特点,应通过严密的科学研究找出临床中头针最佳治疗方案,促进流派间的融合,使头针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临床使用头针提供参考,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头针疗法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疗法 学术流派 针刺方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谷氨酸、钙离子含量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茜 张闯 +10 位作者 张佳音 张会珍 李晓峰 肖红玲 孙彦辉 邢海娇 许晓康 梁玉磊 张莘 张晓琪 李爱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Glu)、钙离子(Ca^(2+))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及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反复阻断双...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Glu)、钙离子(Ca^(2+))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及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反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加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VD模型大鼠。电针组电针"大椎""百会"和双侧"后三里""膈俞",每次10min,每日1次,连续15d。观察各组大鼠跳台学习记忆成绩,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海马组织Glu及Ca^(2+)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MDA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卒中指数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Glu、Ca^(2+)含量及NMDAR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显著提高(P<0.01),Glu、Ca^(2+)含量及NMDA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lu-NMDAR的神经兴奋毒性,减轻细胞内Ca^(2+)负荷,对抗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血管性痴呆 海马 学习记忆能力 谷氨酸 钙离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不同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学亮 檀占娜 +9 位作者 李伯英 王建岭 石晶 孙彦辉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9-883,共5页
目的:挖掘不同灸法对常见病症的特异性效果以及临床应用病种,比较不同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和疗效方面的特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灸法文献数据库,对近60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 目的:挖掘不同灸法对常见病症的特异性效果以及临床应用病种,比较不同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和疗效方面的特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灸法文献数据库,对近60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灸法在临床治疗各种病种方面的优势。结果:1在2 516篇文献中,艾条灸、艾炷灸、温灸器灸在内科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730次、278次、102次,温针灸在外科出现频次最高为70次。2在皮肤科中,艾炷灸痊愈率最高,为75%;在五官科中,温针灸、温灸器灸痊愈率最高,均为49%;在内科、外科中,温针灸的痊愈率均最高,分别为53%、58%;在妇科中,温灸器灸痊愈率最高,为59%;在儿科中,艾炷灸痊愈率最高,为80%。3病种频次≥20次的优势病种:艾条灸为24个、艾炷灸5个、温针灸2个、温灸器灸1个;4种艾灸方法病种频次最高且具有一定文献研究价值的病种依次为面瘫、泄泻、腰腿痛、鹤膝风。4温针灸治疗泄泻、腰腿痛、鹤膝风较其他3种灸法痊愈率高,温灸器灸治疗面瘫较其他3种灸法痊愈率高。结论:通过对不同灸法科属应用频次、痊愈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以及优势病种疗效的对比研究,艾条灸、艾炷灸和温灸器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属常见病症的治疗中。温针灸通过针刺和艾草燃烧的温热刺激作用于机体,针对一些病因较复杂的疾病疗效区别于其他3种灸法,可以优先应用于因经络闭阻、气滞瘀阻引起的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艾炷灸 温针灸 温灸器 数据挖掘 优势病种
原文传递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静 王丽娜 +2 位作者 肖红玲 李霞 杨继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中脑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对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及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中脑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对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及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1)、电针组(n=11)和西药组(n=11)。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制备P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百会""三阴交""太冲"穴电针10min,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美多巴混悬液灌胃(1.67mg/kg)。治疗后行酶法测定右脑中脑黑质SOD、GSH-Px活力,比色定量分析法测定GSH、MDA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左脑中脑黑质TH,TUNEL法检测DA能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SOD、GSH、GSH-Px均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MDA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SOD、GSH、GSH-Px均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MDA均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SOD、GSH-Px均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细胞形态较规则,体积较正常,核仁较明显,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密集;西药组改善差于电针组,优于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H改善明显,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神经元胞体轮廓及突起清晰;西药组改善差于电针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DA能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提高PD大鼠中脑黑质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抑制DA能神经细胞凋亡来治疗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丙二醛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能神经元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探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配伍规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韩鹏 温静 +6 位作者 吴慧慧 王锐卿 石晶 邢海娇 张晓琪 贾春生 李晓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配伍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疗与研究偏头痛的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近10年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文献,根据...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配伍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疗与研究偏头痛的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近10年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腧穴的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配伍规律及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结果:最终筛选出57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提取1091条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处方,涉及230个腧穴,腧穴的总频次为7902次。所使用腧穴以足少阳胆经为主,其中风池的累积运用频次最高。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支持度最高的是风池-太阳;置信度最高的是太阳-头维、风池-百会、风池-头维。通过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发现风池、太阳、率谷、太冲、百会、阿是穴等17个腧穴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核心节点腧穴。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处方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部,特定穴多选用五输穴、原穴以及八脉交会穴,在选穴和腧穴配伍方面注重远近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腹针疗法应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吕九亨 王建岭 +8 位作者 潘丽佳 徐晶 石晶 张莘 张选平 邢海娇 王恺笛 杜玉茱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针对现有腹针疗法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期得到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规律及优势病种,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基于课题组建立的腹针疗法数据库平台,针对纳入研究的腹针疗法文献信息,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 目的:针对现有腹针疗法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期得到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规律及优势病种,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基于课题组建立的腹针疗法数据库平台,针对纳入研究的腹针疗法文献信息,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与提取。结果:纳入研究文献788篇,涉及临床6个科属,具体包含病种96个,以内科病种频次最多,为45个,占46.87%,外科病种频次为18个,占18.75%。涉及病种中又以颈椎病、腰腿痛和中风后遗症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84次、77次和67次。治疗组除腹针疗法外,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共519项,占65.86%,涉及疗法频次552次。其中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多,涉及频次135次,占24.46%;中药内服应用频次81次,占14.67%;艾灸应用频次80次,占14.49%。腹针疗法在各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中以外科疾病总有效率最高,为95.1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范围广泛,尤以颈椎病应用最多,且疗效较佳。腹针疗法有其独特疗法特点与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适当采用相应配合疗法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疗法 数据挖掘 病谱 疗法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伯英 贾春生 +8 位作者 王建岭 檀占娜 朱学亮 石晶 孙彦辉 李晓峰 张选平 张莘 徐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灸法和火针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建立灸法和火针疗法期刊文献数据库,针对近60年来与灸法和火针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灸... 目的:探讨灸法和火针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建立灸法和火针疗法期刊文献数据库,针对近60年来与灸法和火针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灸法和火针疗法于各科应用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筛选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性的病种,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各科属应用病种及临床应用的优势。结果:1灸法以内科、外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43.6%、28.1%;火针以外科、皮肤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53.7%、23.8%。2通过对两种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上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妇科临床应用病种中,治疗涉及灸法的26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在儿科病种中,涉及灸法治疗的22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可见妇科、儿科两种疗法在病种的临床应用上差异较其他4个科属显著。3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仅灸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不寐、痞满、虚劳;外科为脉痹、落枕、疝气;皮肤科为瘾疹、皮痹、皮肤癌;妇科为胎位不正、不孕、经闭;儿科为小儿腹泻、小儿食积、小儿腹痛;五官科为睑废、视物不清、燥证。仅火针疗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麻木、冷症、急性肾绞痛;外科为脂瘤、软组织损伤、皮肤乳头状瘤;皮肤科为腋臭、雀斑、丹毒;妇科为子宫肌瘤;儿科为婴幼儿脐息肉;五官科为耳郭假性囊肿、聚星障、痰包。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应用较多,火针疗法在外科和皮肤科应用较多,且在妇科和儿科的临床应用中,灸法的应用较火针更加广泛。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灸法更多应用于以虚证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种,火针多应用于局部症状较明显的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火针疗法 临床应用病种 差异性病种 数据挖掘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规律与特点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杜玉茱 贾春生 +4 位作者 王建岭 石晶 张晓旭 刘新 岗卫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针对CNKI、万方、SinoMed、、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下载、筛选及所需信息的录...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针对CNKI、万方、SinoMed、、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下载、筛选及所需信息的录入,利用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运用OLAP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期刊论文230篇,纳入痤疮病例以肺经风热型频次最高,为56次,占24.78%;放血针具以三棱针应用频次最高,为168次,占71.79%;放血部位采用腧穴的研究中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穴位最多,以大椎及背俞穴应用频次最高,采用耳穴的研究则以耳尖及耳背静脉应用频次最高。放血量多描述为少许;治疗组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166项,占72.17%,其中以中药内服、毫针刺法及耳穴贴压应用频次较多;治疗频次以3日1次(每周2次)和2日1次(每周3次)居多,且两者疗程多为10次/疗程,总治疗次数也多为20次。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痤疮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背俞穴最为常用,且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多数研究为配合其它疗法使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刺络放血 数据挖掘 规律与特点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腧穴配伍规律的复杂网络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瑞涵 薛平聚 +2 位作者 邢海娇 贾春生 石晶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0,87,共7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近20年临床观察类文献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近20年临床观察类文献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KOA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核心腧穴节点和配伍关系,利用Gephi0.9.2软件展示复杂网络示意图。结果:最终提取针灸处方444条,单穴处方为6条(1.35%),多穴处方为438条(98.65%),共涉及11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3389次。其中内膝眼使用频次最高(354次,10.45%),其次为犊鼻、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等穴。腧穴归经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五输穴使用最多,其次为交会穴和下合穴。结论:针灸治疗KOA的腧穴配伍规律是以下肢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配穴方式以表里经配穴为主,尤其注重脾经与胃经腧穴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