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目的探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FNA治疗,根据是否采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分为未复位组(n=29例)和复位组(n=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未复位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较术后1个月均增加(P<0.05),且复位组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高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后10 d均降低(P<0.05),且复位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较术后1个月均升高(P<0.05),且复位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未复位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用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和下肢功能,安全可靠。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并评价有限动力髋螺钉(Limited dynamic hip screw,L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6具新鲜尸体中12根股骨中上段标本,造成Evans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各6根),分别采用LDHS、...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并评价有限动力髋螺钉(Limited dynamic hip screw,L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6具新鲜尸体中12根股骨中上段标本,造成Evans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各6根),分别采用LDHS、DHS固定,要求将主钉安放在股骨头颈中心,且保持前倾10°-15°。LDHS组和DHS组分别进行股骨固定强度测试、刚度测试、头颈部剪断测试、扭转强度测试和极限载荷测试。结果 LDHS组与DHS组中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在1200N载荷作用下,LDHS组股骨内、外侧固定强度更高,股骨头颈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更高,剪切应变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中,LDHS组最大扭矩较DHS组大,抗扭转刚度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S组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较DH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力学试验表明LDHS不仅在结构设计、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上优于DHS,而且置入后未发生退钉现象。LDHS可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理想的内固定器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并评价有限动力髋螺钉(Limited dynamic hip screw,L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6具新鲜尸体中12根股骨中上段标本,造成Evans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各6根),分别采用LDHS、DHS固定,要求将主钉安放在股骨头颈中心,且保持前倾10°-15°。LDHS组和DHS组分别进行股骨固定强度测试、刚度测试、头颈部剪断测试、扭转强度测试和极限载荷测试。结果 LDHS组与DHS组中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在1200N载荷作用下,LDHS组股骨内、外侧固定强度更高,股骨头颈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更高,剪切应变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中,LDHS组最大扭矩较DHS组大,抗扭转刚度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S组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较DH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力学试验表明LDHS不仅在结构设计、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上优于DHS,而且置入后未发生退钉现象。LDHS可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理想的内固定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