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卫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77-2878,共2页
与年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相比,老年ANLL患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因素,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且往往无法耐受常规剂量的联合化疗,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肝肾衰竭等并发症,因此预后相对较差,完全缓解率较低〔1... 与年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相比,老年ANLL患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因素,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且往往无法耐受常规剂量的联合化疗,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肝肾衰竭等并发症,因此预后相对较差,完全缓解率较低〔1〕,因此有必要寻找疗效好且易耐受的针对老年ANLL的诱导缓解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由柔红霉素(DRN)衍生的一种新型蒽环类药物,其抗肿瘤效果、亲脂性以及半衰期显著优于DRN。已有报道表明IDA治疗ANLL可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IDA+Ara-C(IA)方案和DNR+Ara-C(DA)治疗老年ANLL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芳 张睿 +7 位作者 王娟 王建华 许卫星 刘静 尹风雷 蔡秀萍 马洪玉 杨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955-5958,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集2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与回输,随机分为观察组(PC、CIK回输)和对照组(CIK回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采用酶...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集2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与回输,随机分为观察组(PC、CIK回输)和对照组(CIK回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与疗效。结果观察组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K细胞的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均显著低于DC-CIK细胞(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免疫结构受损,DC-CIK免疫功能优于单纯CIK;DC-CIK生成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能力强、杀伤肿瘤细胞效果优;DC-CIK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治疗中发热、发量减少、白细胞数量降低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 抗肿瘤 免疫表型 细胞因子 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娟 陶贞霞 +12 位作者 刘荣英 曹艳丽 许卫星 李静 沈杰 王庆 王瑞环 赵芳 刘春燕 张睿 张敏娟 马洪玉 苏国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1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经IL-4、GM-CSF、TNF-a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DC,悬浮细胞经CD3单抗、γ-干扰素、I...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1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经IL-4、GM-CSF、TNF-a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DC,悬浮细胞经CD3单抗、γ-干扰素、IL-2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CIK细胞。DC分次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CIK细胞静脉输注。结果除1例肝癌骨转移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均提示病变较前好转。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有确切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瑞环 沈杰 +1 位作者 王庆 张敏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 mg/m^2,1次/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375 mg/m^2,1次/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患者Karnofsky(KP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6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6.67%、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S、OS和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生活质量评分
原文传递
《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振江 李红岩 +5 位作者 李吉勇 王凤玲 李洪志 王娟 苏国宏 吴雅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415-2417,共3页
《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诊断为目的 ,创建了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1]。本课程涉及的检验理论知识面广,检验方法诸多,细胞形态难辨认... 《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诊断为目的 ,创建了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1]。本课程涉及的检验理论知识面广,检验方法诸多,细胞形态难辨认,其形态学特征既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检验技术》 课程开发 血液学理论 血液病 诊断
下载PDF
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娟 陶贞霞 +7 位作者 刘荣英 曹艳丽 国虹 蔡秀萍 许卫星 王建华 吴秀然 李海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108-411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集15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CD3单抗、γ-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诱导成CIK细胞,部分CIK细胞静脉输注,部分CIK细胞联合白介... 目的探讨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集15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CD3单抗、γ-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诱导成CIK细胞,部分CIK细胞静脉输注,部分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NK细胞(CD1+6CD5+6双阳性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均提示病变较前好转。结论 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有确切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癌性 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基于医护协作的药品信息化管理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明聪 马晓迎 +3 位作者 贾汝福 王亚飞 潘可丽 胡静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协作的药品信息化管理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0月—2022年3月采用常规透析药品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协作的药品信息化管理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0月—2022年3月采用常规透析药品管理方法,2022年4月—9月采用基于医护协作的信息化透析药品管理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配对χ^(2)检验比较信息化管理前后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及生化指标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52例患者。药品信息化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得分提高(t=32.563,P<0.001);血红蛋白(χ^(2)=11.021,P=0.001)、白蛋白(χ^(2)=8.481,P=0.004)、血钙(χ^(2)=24.735,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χ^(2)=11.529,P=0.001)合格率提升。结论基于医护协作的药品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患者透析用药依从性及生化指标合格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药品管理 血液透析 依从性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在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丽萍 李永生 +4 位作者 薛重重 王钧 黄成垠 范雅丽 马洪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 骨髓单个核细胞 Coombs分型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监测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髓外浸润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杰 王娟 +7 位作者 潘崚 赵芳 苏国宏 王庆 王瑞环 张敏娟 刘春燕 张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该数值与疾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期、年龄、髓外浸润、染色体异常、肾功能、C-反应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该数值与疾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期、年龄、髓外浸润、染色体异常、肾功能、C-反应蛋白、β2-MG等)的关系及其在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40例M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suPAR表达水平。结果:①无效组与缓解组、进步组血清suPAR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存期<2年组血清suPAR表达高于生存期>2年组(P<0.01);③除血红蛋白数值高低与suPAR数值无相关性外,分期、肾功能异常、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髓外浸润各组血清suPAR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应用logistic回归对诸因素与患者生存期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疾病分期、suPAR表达水平高是导致患者生存期不足2年的独立因素。结论:suPAR水平增高与MM疾病进展、生存期缩短、早期出现髓外浸润等因素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尿激酶型 可溶性 CD87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娟 沈杰 +8 位作者 李增杰 王庆 许卫星 王瑞环 张睿 刘春燕 苏国宏 马洪玉 范雅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表达和疾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6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suPAR水平。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组、未缓解组及复发组的su...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表达和疾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6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suPAR水平。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组、未缓解组及复发组的suPA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和复发组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suPAR水平对判断患者的临床状况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UPAR 预后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NGAL、VEGF、PC及PS表达水平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凤雷 许卫星 +5 位作者 李淑晨 张薇 王娟 马洪玉 赵芳 刘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蛋白C(PC)及血浆蛋白S(PS)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初诊MPN患者40例、... 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蛋白C(PC)及血浆蛋白S(PS)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初诊MPN患者40例、MPN治疗后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初诊组、治疗后组、对照组。观察3组研究对象、不同临床特征MPN患者的NGAL、VEGF、PC及PS表达水平,分析影响MPN患者的NGAL、VEGF、PC及PS表达水平的因素。结果初诊组、治疗后组的NGAL[(18.34±2.11)、(10.49±1.87)ng/mL]、VEGF[(239.29±10.45)、(151.34±9.13)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7±0.45)ng/mL、(78.66±8.35)pg/mL],初诊组、治疗后组的PC[(1794.35±142.49)、(2918.21±85.35)ng/mL]、PS[(43424.64±102.41)、(63467.47±125.48)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65.46±72.98)ng/mL、(94253.32±178.2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栓、有脾大、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10^(9)/L的MPN患者的NGAL、VEGF水平较高,PC、PS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现有无血栓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是影响MPN患者NGAL、VEGF、PC及PS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MPN患者NGAL、VEGF水平较高,PC、PS水平较低,治疗后会改善,且与患者是否合并血栓、血红蛋白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浆蛋白C 血浆蛋白S
下载PDF
CD47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燕 沈杰 王庆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目的通过人白血病干细胞实验探究CD47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CD47基因转染至白血病干细胞;MTT法检测白血病干细胞和CD47高表达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正常白血病干细胞和CD47高表达白血病... 目的通过人白血病干细胞实验探究CD47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CD47基因转染至白血病干细胞;MTT法检测白血病干细胞和CD47高表达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正常白血病干细胞和CD47高表达白血病干细胞PCNA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以及Bcl-2的变化;Annexin/PI流式检测白血病干细胞和CD47转染后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CD47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在CD47转染组高于正常白血病干细胞组(P <0.05);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在CD47转染组低于正常白血病干细胞组(P <0. 05)以及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CD47转染组高于正常白血病干细胞组(P <0. 05);细胞凋亡率在CD47转染组低于正常白血病干细胞组(P <0.05)。结论 CD47能够促进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过度和凋亡失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7 白血病干细胞 增殖 PCNA 凋亡
下载PDF
骨髓活检组织印片辅助血液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钧 薛重重 +4 位作者 杨丽萍 吴雅锋 范雅丽 李智存 李大钧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骨髓活检 印片 血液病 诊断
下载PDF
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23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应用避光精细过滤输液器和静脉留置针,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穿刺部位严格消毒,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静脉炎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54...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应用避光精细过滤输液器和静脉留置针,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穿刺部位严格消毒,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静脉炎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54例患者中发生Ⅰ度静脉炎4例,发生率为7.41%,未发生Ⅱ~Ⅲ度静脉炎。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静脉 两性霉素B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泊沙康唑注射液在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
15
作者 孙爱宁 夏瑞祥 +8 位作者 张义成 张晓红 张凤 王娟 俞康 李振宇 张伟华 葛峥 郭海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注射液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国10家医院血液血液病中心6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受试者,分为A组20例,B组45例。A组受试者第1~10 d给予泊沙康唑注射液300 mg(第1...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注射液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国10家医院血液血液病中心6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受试者,分为A组20例,B组45例。A组受试者第1~10 d给予泊沙康唑注射液300 mg(第1 d,bid;第2~10 d,qd);第11~28 d能耐受口服的受试者转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给药200 mg,tid。B组第1~5 d给予泊沙康唑注射液300 mg(第1 d,bid;第2~5 d,qd);第6~28 d,能耐受口服的受试者转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200 mg,tid。观察PK指标、安全性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58例PK数据集(A组17例、B组41例)中,有57例的受试者静脉给药第3 d的C_(min)值在500~2500 ng·mL^(-1)之间;A组、B组转为口服混悬液后,口服混悬液的C_(min)值变异比静脉注射液的更大[CV:30.60%~49.95%(静脉);25.21%~87.42%(口服)];A组静脉给药后第10 d的T_(max)与原研产品研究结果类似,C_(max)、C_(min)、C_(avg)和AUC_(0-24 h)略高于原研产品研究结果。泊沙康唑的暴露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关联,与原研结论基本一致。结论泊沙康唑注射液疗效肯定,安全可靠,PK参数与原研一致,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的预防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药代动力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国产与进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对照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国宏 许卫星 +11 位作者 李静 王庆 沈杰 王瑞环 王娟 张睿 刘春燕 董桐俊 赵芳 张敏娟 李大钧 李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8-1130,共3页
为评估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果,选择2001/2005收治的2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男11例,女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根据患者对药... 为评估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果,选择2001/2005收治的2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男11例,女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根据患者对药价承受能力分为2组: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组、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组,每组各10例,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动员外,其他均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动员,当白细胞降至低谷开始回升时加国产与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升至5×109L-1以上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两者在给药剂量、用药天数,采集干细胞质量、造血功能重建及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员
下载PDF
硼替佐米调控内质网应激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杰 王瑞环 苏国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细胞株Molt-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硼替佐米(0、100、200和400 nmol/L)处理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后,运用MTT法测定Molt-4细胞...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细胞株Molt-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硼替佐米(0、100、200和400 nmol/L)处理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后,运用MTT法测定Molt-4细胞活力;使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Bax以及Bip mRNA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ax以及Bip蛋白水平。结果:100、200和400 nmol/L的硼替佐米处理Molt-4细胞24 h后,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100、200和400 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细胞24 h后,Molt-4细胞核发生固缩或裂解。硼替佐米(100、200和400 nmol/L)处理细胞24 h后,Molt-4细胞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可显著上调Bi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硼替佐米可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它调控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CD47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国宏 赵玉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1634,共4页
CD47分子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与整合素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相结合,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SIRP-α相... CD47分子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与整合素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相结合,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SIRP-α相互作用,传递抑制性调节信号,参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病,且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CD47的结构及免疫调节功能、CD47在肿瘤治疗中的机制、CD47与恶性血液病以及CD47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7 信号调节蛋白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卫星 王娟 +8 位作者 沈杰 王庆 赵芳 王瑞环 李静 马洪玉 苏国宏 范雅丽 李大钧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1〉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综合征 白细胞上升速率
原文传递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钧 薛重重 +3 位作者 杨丽萍 范雅丽 吴雅锋 李大钧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97-98,共2页
观察43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vWF:Ag、GMP-140、t-PA:A、PAI:A及PAgT的改变,结果血浆GMP-140及VWF:Ag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ITP时存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功能增强;PAgT低于正常组,表明血小... 观察43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vWF:Ag、GMP-140、t-PA:A、PAI:A及PAgT的改变,结果血浆GMP-140及VWF:Ag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ITP时存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功能增强;PAgT低于正常组,表明血小板聚集性下降。纤溶活性指标:t-PA:A降低,PAI:A升高且呈正相关,表明慢性ITP时有纤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ITP 血小板功能 纤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