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召龙 孙爱国 +2 位作者 郭影 张丽娜 王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予以直肠癌根治术,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33例)和无复发组(40例)。所有患者分别予...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予以直肠癌根治术,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33例)和无复发组(40例)。所有患者分别予以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KI),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复发及转移与弥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MRI和MRI-DKI诊断阳性例数分别为25例和30例,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的3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31,x2=47.572;P<0.05)。复发组MR-DKI定量参数D值、K值均高于无复发组,而ADC值低于无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t=4.151,t=2.401;P<0.05)。MRI和MRI-DKI诊断中对淋巴转移、肝转移及其他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MR-DKI检测对于淋巴转移、肝转移和其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17%、92.24%和90.35%;特异度分别为98.64%、97.33%和96.25%,AUC分别为0.924、0.913和0.895,均高于MRI诊断。结论: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且无辐射可多次检查,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 直肠癌 术后局部复发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双足跟腱黄色瘤的超声、MRI表现与病理对照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国宾 李双标 +2 位作者 戴士林 张伟 孙晓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7-968,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61岁,发现双侧跟腱处肿物40年,肿物逐渐长大,影响外观,行走后自觉肿胀酸楚,来我院就诊。家族中无同类病史记述。查体:双侧跟腱处肿物位于皮下,大小均约10 cm×16 cm,界限不清,表浅静脉无怒张,皮温不... 病例资料 患者,女,61岁,发现双侧跟腱处肿物40年,肿物逐渐长大,影响外观,行走后自觉肿胀酸楚,来我院就诊。家族中无同类病史记述。查体:双侧跟腱处肿物位于皮下,大小均约10 cm×16 cm,界限不清,表浅静脉无怒张,皮温不高,无压痛,质软,活动度可,双侧足踝活动无受限,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趾痛觉灵敏,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5.28 mmol/L,甘油三酯6.7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6 mmol/L,载脂蛋白 B 1.2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黄色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 于代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9-562,共4页
膀胱憩室癌是膀胱憩室内少见的恶性上皮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现通过对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指导临床... 膀胱憩室癌是膀胱憩室内少见的恶性上皮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现通过对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恰当的检查、治疗方法以及制定术后随访策略,改善患者的生存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病理学 憩室 血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序列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肿瘤组织变化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唐竹晓 徐丽娜 +2 位作者 孙召龙 陈雯 李瑞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MRI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序列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中肿瘤组织变化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NAC前行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56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AD... 目的分析MRI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序列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中肿瘤组织变化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NAC前行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56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前后、左右、上下直径、总体积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类型变化。结果NAC治疗后前后、左右、上下直径以及肿瘤总体积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但治疗前后ADC值有所上升,但无明显差异(P>0.05);56例患者NAC治疗前多以TIC曲线以Ⅱ型(12例)、Ⅲ型(44例)为主,治疗后Ⅰ型11例,Ⅱ型14例,Ⅲ型31例,Ⅰ型较之前明显增多,Ⅲ型减少(P<0.05)。结论MRI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序列检查可直观反映出肿瘤NAC治疗后肿瘤形态学改变及TIC曲线变化,在NAC治疗中肿瘤组织变化应用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DWI序列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及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于代友 刘秀梅 +5 位作者 陈雯 冯娜娜 刘红娟 吴月清 王庆海 于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及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接受乳腺X线检查的5 006例女性,依据第四版ACR BI-RADS分类对乳腺密度进行分型,分析年龄分组、乳腺密度分型与乳腺癌间的关系。结果 5 006例受检女性平均年龄(44....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及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接受乳腺X线检查的5 006例女性,依据第四版ACR BI-RADS分类对乳腺密度进行分型,分析年龄分组、乳腺密度分型与乳腺癌间的关系。结果 5 006例受检女性平均年龄(44.22±8.09)岁。乳腺密度类型为脂肪型256例(5.11%),少量型726例(14.51%),多量型3719例(74.29%),致密型305例(6.09%)。不同乳腺密度类型患者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间乳腺密度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诊断乳腺癌184例,平均年龄(51.26±10.15)岁。乳腺密度类型中乳腺癌发生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型10.16%(26/256)、少量腺体型9.09%(66/726)、多量腺体型2.45%(91/3719)、致密腺体型0.33%(1/305)。乳腺癌患者在各年龄组间以及不同乳腺密度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密度 乳腺X线摄影术 乳腺癌 BI-RADS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路凯 兰国宾 戴士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虚拟平扫的诊断效能。结果单期真实扫描辐射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期虚拟扫描(P<0.05),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双能双期扫描(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疑诊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6例;结直肠癌23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CT真实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35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80.00%(12/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24例,淋巴结转移86.67%(13/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4.44%、特异度91.67%、准确率93.33%、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1.67%。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用于诊断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辐射剂量较常规平扫更低,可保证图像质量,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结直肠肿瘤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1例报道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利春 黄凤慧 +4 位作者 苗维 胡方梅 刘杰 戚峰 贾丽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引导进行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结果患者脑干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诊断为真性延髓麻痹。予以...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引导进行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结果患者脑干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诊断为真性延髓麻痹。予以吞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及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良好,因患者病情反复3次,予以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临床疗效显著,随访未再出现病情反复。结论 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出现病情反复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肉毒毒素 环咽肌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耐受性及相关疼痛的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浩 彭鹏 徐丽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3-325,共3页
近年来,女性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输卵管源性不孕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大概占20%~35%^([1])。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目前最常用... 近年来,女性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输卵管源性不孕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大概占20%~35%^([1])。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不孕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由输卵管和子宫引起不孕的原因,指导临床进一步的诊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 造影剂 耐受性
下载PDF
后踝撞击综合征MRI影像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浩 张伟 +4 位作者 李凤陈 陈雯 于代友 郭福庆 刘闯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MRI影像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临床疑诊PAIS病人117例,其中男62例,女55例,年龄17~72岁,平均(40.4±12.2)岁,均行MRI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副三角骨、副... 目的探讨并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MRI影像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临床疑诊PAIS病人117例,其中男62例,女55例,年龄17~72岁,平均(40.4±12.2)岁,均行MRI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副三角骨、副三角骨骨髓水肿、副三角骨囊变或/和硬化、距骨后突过长、距骨后突骨髓水肿、距骨后突囊变或/和硬化、后踝滑膜炎、后踝关节腔积液、距骨后缘骨髓水肿、踇长屈肌腱鞘积液及后踝软组织肿胀共11个影像征象与PAIS诊断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病人中41例(35.0%)经临床确诊为PAIS,其中副三角骨24例,副三角骨骨髓水肿13例,副三角骨囊变或/和硬化3例,距骨后突过长17例,距骨后突骨髓水肿7例,距骨后突囊变或/和硬化1例,后踝滑膜炎38例,后踝关节腔积液40例,距骨后缘骨髓水肿12例,踇长屈肌腱鞘积液14例,后踝软组织肿胀1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副三角骨、副三角骨骨髓水肿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副三角骨骨髓水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为0.302(95%CI:0.108~0.839),P=0.022]。结论副三角骨骨髓水肿是PAIS诊断的影响因素,副三角骨出现骨髓水肿可高度提示病人患有PA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后踝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副三角骨
下载PDF
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浩 陈雯 +2 位作者 李凤陈 于代友 徐丽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憩室癌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界、转移或侵犯以及强化特点、憩室颈部的肿块范围、憩室的数量。结果C...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憩室癌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界、转移或侵犯以及强化特点、憩室颈部的肿块范围、憩室的数量。结果CT表现特征为憩室内结节或肿块,呈宽基底或部分带蒂,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局部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结节或肿块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大部分充填。结论CT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膀胱憩室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憩室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召龙 孙爱国 +2 位作者 郭影 张丽娜 王铁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MRI表现,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较,肿瘤组织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低、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混杂高信号,DWI呈高亮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明显下降,且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8.5%、86.4%、93.9%、76.0%、0.777、13.6%和11.5%;DWI的分别为98.1%、95.5%、98.1%、95.5%、0.938、4.5%和1.9%。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4,DWI的AUC为0.968,DWI的AUC高于常规MRI。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局部复发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双源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的应用
12
作者 兰国宾 戴士林 +4 位作者 路凯 郝泽普 郭福庆 王庆海 冯娜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临床以胃肠道穿孔收治入院患者共124例,期间都先后进行了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双源CT检查,针对两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及定位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临床以胃肠道穿孔收治入院患者共124例,期间都先后进行了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双源CT检查,针对两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及定位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手术证实确诊。124例中82例(66.13%)诊断为胃肠道穿孔,其中胃穿孔36例(43.90%),小肠穿孔30例(24.19%),阑尾炎并穿孔6例(4.84%),结肠穿孔10例(8.06%)。双源CT对胃肠道穿孔诊断敏感度为98.78%、准确率为98.39%,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诊断68.29%的敏感度、72.58%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明显(P<0.05)。双源CT对胃穿孔、小肠穿孔、阑尾炎并穿孔、结肠穿孔检出率高于腹部X线,双源CT对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92.68%明显高于腹部X线的54.88%,差异明显(P<0.05)。结论双源CT对胃肠道穿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定位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腹部X线平片 胃肠道穿孔
下载PDF
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灌注炎性反应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宇 马龙 +1 位作者 崔友祥 孙云川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灌注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科就诊的10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灌注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科就诊的10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降脂、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口服结合头穴透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扫描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的相对值(rCBF、rCBV、rMTT、rTTP)以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CBF、rCBV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rTTP、rMTT值及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08,P=0.038)。结论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灌注患者脑血流情况,有效抑制血管炎性反应并促进血管生成,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 炎性反应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03-1405,共3页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输卵管源性不孕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占20%~35%^([1])。对于子宫的解剖异常、宫腔及输卵管病变等方面的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输卵管源性不孕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占20%~35%^([1])。对于子宫的解剖异常、宫腔及输卵管病变等方面的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2])。传统的造影剂是碘化油,它是一种植物油与碘结合的复方制剂,它刺激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HSG 不良反应 造影剂 假阳性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阻塞 反应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相关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浩 于代友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在不孕症原因的检查中,对子宫和输卵管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是目前临床上评价子宫和输卵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安全、简单快捷、动态观察、适时抓拍、图像清晰... 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在不孕症原因的检查中,对子宫和输卵管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是目前临床上评价子宫和输卵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安全、简单快捷、动态观察、适时抓拍、图像清晰,同时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HSG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者是检查过程中产生的疼痛,疼痛不仅影响检查的质量和结果,而且关系到检查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探讨HSG检查过程中相关疼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缓解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及个性化治疗。合理的个性化方案的选择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本文就HSG检查中相关疼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缓解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疼痛 缓解
下载PDF
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16
作者 路凯 马宇 +5 位作者 马龙 崔友祥 孙云川 李培党 孙晓庆 胡方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入组病人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CTP),测量并计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参数,即rCBV、rCBF、rMTT、rTTP值;采集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行血管活性物水平检测,包含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CTP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CBV、CB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TT、TTP、rMT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活性物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TXB2、An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改善MCA狭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促进早期新血管形成,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丁苯酞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MRI与X线片在后踝撞击综合征及关节软骨退变早期中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 陈雯 +2 位作者 李凤陈 郝泽普 马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目的:比较MRI PD-FS序列与X线片在后踝撞击综合征及关节软骨退变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后踝疼痛,同时有MRI及X线资料的患者85例,其中双侧发病14例,共计99个踝关节影像资料。其中32例经临床确诊为后踝撞击综合征,... 目的:比较MRI PD-FS序列与X线片在后踝撞击综合征及关节软骨退变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后踝疼痛,同时有MRI及X线资料的患者85例,其中双侧发病14例,共计99个踝关节影像资料。其中32例经临床确诊为后踝撞击综合征,且其中28例行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关节软骨退变早期19例和未退变9例。比较PD-FS序列与X线对后踝撞击综合征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PD-FS序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9.2%、80.6%、81.8%,X线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56.3%、66.2%、57.4%。PD-FS序列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片。结论:在后踝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PD-FS序列具有特征性表现,且准确度、敏感度均显著高于X线片,MRI可作为临床后踝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撞击综合证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早期退变 X线成像
下载PDF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迪 李丽 +3 位作者 徐湘江 张健 冯子南 龚汶 《人民军医》 2017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参胶囊)辅助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AP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胰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参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参胶囊)辅助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AP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胰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参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肠道气体容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问、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气体容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参胶囊治疗SAP,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原文传递
磁共振SWI和QMS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怡群 温杰 张东锐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35-39,44,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测量神经核团的铁含量,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PD)的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WI与QSM序列扫描,测量其感兴趣... 目的: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测量神经核团的铁含量,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PD)的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WI与QSM序列扫描,测量其感兴趣区的相位值、磁敏感值,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D组黑质的相位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组黑质和壳核的磁敏感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WI相比,QSM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内的神经核团,在进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铁含量测量方面也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 QSM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低灌注侧支循环及认知功能
20
作者 马宇 路凯 +2 位作者 马龙 崔友祥 孙云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低灌注区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低灌注区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48例/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每种口服1片/d,连服4周;研究组增加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观测患区及对称非患病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患区灌注参数与对称非患区灌注参数比值,即rCBV、rCBF、rMTT、rTTP;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并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BV、CBF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MTT、TTP、rCBV、rCBF、rMTT、rTTP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远端侧支循环开放,提高脑血流量,上调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丁苯酞 大脑中动脉狭窄 侧支开放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