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径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中军 丁岳峰 +1 位作者 于钦 李延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1-1306,共6页
使用可控型恒温厌氧发酵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温度(37,52℃)和秸秆粒径(50,100 mm)对猪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52℃时,大秸秆的累积产气量为153.01 L,当发酵温度为37℃时,大秸秆和小秸秆的累积... 使用可控型恒温厌氧发酵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温度(37,52℃)和秸秆粒径(50,100 mm)对猪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52℃时,大秸秆的累积产气量为153.01 L,当发酵温度为37℃时,大秸秆和小秸秆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12.41,99.28 L;各试验组的pH值均在6.5~7.9波动,各试验组的VFAs浓度的变化曲线基本类似;当发酵温度为37℃时,小秸秆和大秸秆的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 760,1 980 mg/L,当发酵温度为52℃时,大秸秆的氨氮浓度均值为1 920 mg/L;各试验组前35 d的日产甲烷量均较低,中后期的日产甲烷量逐渐升高,并且日产甲烷量峰值出现在42~51 d;52℃下大秸秆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72.60 L,37℃下小秸秆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小,为43.22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粒径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沼气
下载PDF
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及残渣甲烷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磊 王宁 +1 位作者 寇巍 邵丽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6-194,共9页
为研究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过程中乙醇产率和乙醇发酵剩余残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7±0.2)℃条件下,利用实验室自制小型厌氧发酵装置,在底物浓度为2%、3%、4%和5%下开展周期为50 d的序批式厌氧发酵实验,探索不... 为研究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过程中乙醇产率和乙醇发酵剩余残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7±0.2)℃条件下,利用实验室自制小型厌氧发酵装置,在底物浓度为2%、3%、4%和5%下开展周期为50 d的序批式厌氧发酵实验,探索不同底物浓度下玉米秸秆发酵乙醇产率和乙醇发酵剩余残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影响显著,当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乙醇产量最大,达到39.04 g;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适合后期厌氧发酵产甲烷的进行,当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乙醇发酵残渣表面纤维结构被破坏最明显,残渣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最早在3 d出现产气峰值,挥发性固体单位甲烷产量为26.82 mL·g^(-1),并且累积产气量最高,挥发性固体单位累积甲烷产量达到270.01 mL·g^(-1),玉米秸秆乙醇发酵残渣还有较高的产气潜能;通过质量平衡分析得到,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生物转化过程中TS和VS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12%和79.07%。该研究可为玉米秸秆乙醇发酵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底物浓度 农林废弃物 乙醇发酵 残渣甲烷发酵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固态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全过程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磊 王宁 +2 位作者 寇巍 刘欢 马粒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05-2710,共6页
在中温(37.0±0.2)℃条件下,通过连续实验将餐厨垃圾在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中运行100 d,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中间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全过程变化,重点研究在不同时期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餐... 在中温(37.0±0.2)℃条件下,通过连续实验将餐厨垃圾在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中运行100 d,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中间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全过程变化,重点研究在不同时期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实验过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适应期、启动期、抑制期、恢复及稳定期;(2)实验初期,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不断上升,在第19 d浓度达到最大值27.22 g·L-1,其中乙酸浓度最高为6.49 g·L-1,正丁酸浓度为6.10 g·L-1,戊酸浓度最低,仅为3.26 g·L-1;抑制期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波动异常,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呈无规律性变化,系统产酸产气平衡遭到破坏;恢复及稳定期,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使其接近7.0,在第75 d时TS含量>20%,达到固态发酵,系统产酸产气基本恢复稳定,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稳定性变化,最终稳定在20~23 g·L-1,其中正丁酸浓度最高,其浓度为5.43 g·L-1,丙酸浓度最低,其浓度为2.01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挥发性脂肪酸 固态发酵 厌氧 全过程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与产气的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磊 高媛 +3 位作者 寇巍 邵丽杰 李润东 张晓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24-3031,共8页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产气的变化关系,采用中温(37.0±0.2)℃连续式发酵,在完全混合CSTR反应器中连续运行100 d,分析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启动、运行、失衡、失衡后恢复及实现固态发酵全过程各参...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产气的变化关系,采用中温(37.0±0.2)℃连续式发酵,在完全混合CSTR反应器中连续运行100 d,分析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启动、运行、失衡、失衡后恢复及实现固态发酵全过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VFAs各成分与产气、pH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实验过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适应期(0~13 d)、启动期(14~30 d)、抑制期(31~50d)、恢复及稳定期(51~100 d).不同时期的容积产气率、VFAs及各参数均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在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全过程中,pH保持在5~7之间,正丁酸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VFAs与pH和容积产气率在初期基本保持反比关系,最终在稳定期达到平衡,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恢复及稳定阶段以NaOH稀碱液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值,在第63 d时pH值上升至6.76,VFAs含量稳定在20~22 g·L^(-1)之间,产气量明显提高;在81 d时TS达到20%以上,系统容积产气量和生物降解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固态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原文传递
有机负荷调控对餐厨垃圾高温固态发酵全过程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磊 于钦 +1 位作者 刘一威 朱鑫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8-2174,共7页
为提高餐厨垃圾沼气工程能源利用效率.本试验采用全混合式连续发酵,通过调控餐厨垃圾高温厌氧发酵过程中OLR变化,探究OLR为0.7、1.2、4.4 kg·m^-3·d^-1下产气性能、pH、SCOD和VFAs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能在0.7 kg·... 为提高餐厨垃圾沼气工程能源利用效率.本试验采用全混合式连续发酵,通过调控餐厨垃圾高温厌氧发酵过程中OLR变化,探究OLR为0.7、1.2、4.4 kg·m^-3·d^-1下产气性能、pH、SCOD和VFAs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能在0.7 kg·m^-3·d^-1下低负荷启动,此阶段产气性能较差,VFAs浓度受正丁酸含量增长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浓度范围.OLR提升至1.2 kg·m^-3·d^-1,正丁酸分解成乙酸速率加快,乙酸浓度比0.7 kg·m^-3·d^-1阶段增长17.36%,发酵液中VFAs积累导致系统酸化抑制产甲烷菌产气性能,外加碱溶液无法调控酸碱平衡.OLR为4.4 kg·m^-3·d^-1时,VFAs浓度增长趋于平稳,调节pH至6.7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随着产甲烷菌活性恢复,沼气产量维持在25 L·d^-1左右,VFAs浓度快速下降并稳定在19.68~21.30 g·L^-1之间.实际沼气工程可控制OLR在0.7 kg·m^-3·d^-1下启动,待发酵系统稳定运行后增加OLR至4.4 kg·m^-3·d^-1同时调节pH到6.7以上,可以达到最佳产沼气工艺.而维持OLR在1.2 kg·m^-3·d^-1更适合获得高浓度V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发酵 餐厨垃圾 挥发性脂肪酸(VFAs) 沼气 有机负荷调控
原文传递
基于Aspen Plus模拟的垃圾衍生燃料富氧燃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延吉 邹科威 +2 位作者 宋政刚 李润东 池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69,共5页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垃圾衍生燃料(RDF)的富氧燃烧模型,对RDF在富氧和空气气氛下的燃烧产物生产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燃烧温度T和过氧系数δ对燃烧产物生成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氛对RDF燃烧后SOx及CO2生成量的影响较小;NOx生成...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垃圾衍生燃料(RDF)的富氧燃烧模型,对RDF在富氧和空气气氛下的燃烧产物生产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燃烧温度T和过氧系数δ对燃烧产物生成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氛对RDF燃烧后SOx及CO2生成量的影响较小;NOx生成量随燃烧温度T的升高和过氧系数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燃烧温度T的升高SO2生成量逐渐增加而SO3生成量相应减少,而随过氧系数δ的增大二者呈现相反趋势;当燃烧温度T高于1 200℃时,CO生成量急剧增加,而当过氧系数δ大于1.0时,CO生成量急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ASPEN Plus模拟 燃烧温度 过氧系数
下载PDF
餐余垃圾中高温高固体厌氧消化过程中的pH和氨氮抑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冯磊 寇宏丽 +1 位作者 张旭东 李润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00-5106,共7页
以餐余垃圾作原料,进行连续式中温和高温高固体厌氧消化120 d。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适应阶段(0~15d),产气速率(GPR)持续上升;启动阶段(中温16~30 d,高温16~36 d),GPR开始下降;抑制阶段(中温31~67 d,高温37~67 d)GRP最小,平均为1.45 L... 以餐余垃圾作原料,进行连续式中温和高温高固体厌氧消化120 d。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适应阶段(0~15d),产气速率(GPR)持续上升;启动阶段(中温16~30 d,高温16~36 d),GPR开始下降;抑制阶段(中温31~67 d,高温37~67 d)GRP最小,平均为1.45 L·d-1和2.09 L·d-1;恢复及稳定阶段(68 d^120 d),GPR回升后达到稳定,平均分别为16.55 L·d-1和19.03 L·d-1。厌氧消化过程中主要存在2种抑制形式:p H抑制和游离氨(FA)抑制,2种温度下厌氧消化抑制情况类似,抑制阶段主要是p H抑制,稳定阶段主要是FA抑制,p H抑制较轻,中温厌氧消化稳定阶段的FA抑制比高温厌氧消化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余垃圾 高固体厌氧消化 pH抑制 游离氨(FA)抑制
原文传递
固定剂对土壤中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丽莉 李绪谦 +1 位作者 吕峰 可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为了考察固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用天然沸石、FeSO4、MgO质量比为2∶1∶1的物质组合作为固定剂,取一定量风干后的Cr污染棕壤土样,按照5%的比例加入固定剂。在封闭的体系里培养1周后,用Tessier序列提取法... 为了考察固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用天然沸石、FeSO4、MgO质量比为2∶1∶1的物质组合作为固定剂,取一定量风干后的Cr污染棕壤土样,按照5%的比例加入固定剂。在封闭的体系里培养1周后,用Tessier序列提取法提取土壤中添加固定剂前后不同污染程度时各形态的Cr,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残渣态比例最高,固定剂的添加使Cr向稳定的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方向转变,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的比例,从而使Cr的生物利用性和迁移性降低,减小了Cr进入生物链的几率,一定程度保证了土壤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修复 Tesssier提取法 形态变化
下载PDF
危险废物水泥窑共处置过程Pb的热力学平衡?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雷 金宜英 +1 位作者 李润东 聂永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30,共7页
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泥窑煅烧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特性,并与焚烧炉焚烧条件下Pb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对比.采用CHEMKIN计算软件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的原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l和SiO2都对重金属Pb的热力学行为有重... 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泥窑煅烧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特性,并与焚烧炉焚烧条件下Pb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对比.采用CHEMKIN计算软件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的原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l和SiO2都对重金属Pb的热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Cl促进Pb的挥发,而SiO2有利于Pb的固定.在焚烧炉内,在温度高于900 K的条件下氯几乎全部以HCl的形式存在.在水泥窑中,温度低于1 450 K,HCl占氯的比例低于50%,HCl在约1 800 K时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80%.由于水泥生料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后分解产生大量的CaO,使水泥窑内呈现碱性气氛,抑制了HCl气体的生成.水泥窑煅烧过程Pb的固定率为45%,远高于焚烧炉焚烧过程Pb的固定率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水泥 化学形态 热力学
下载PDF
焚烧飞灰水泥窑共处置过程As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雷 金宜英 +1 位作者 聂永丰 李润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7-413,共7页
为了明确焚烧飞灰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As的迁移特性,对大量国外工业水泥窑As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As或Cl输入总量对As迁移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CHEMKIN软件对水泥窑煅烧过程中As的物相进行热力学模拟,并使用水泥回转窑系统的简... 为了明确焚烧飞灰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As的迁移特性,对大量国外工业水泥窑As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As或Cl输入总量对As迁移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CHEMKIN软件对水泥窑煅烧过程中As的物相进行热力学模拟,并使用水泥回转窑系统的简化模型讨论了窑灰循环对As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焚烧飞灰中As的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55%、20.72%和65.33%.焚烧飞灰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Cl对As的物相影响很小,水泥原料煅烧产生的CaO与As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固态Ca3(AsO4)2,从而抑制了As的挥发.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As的一次固定率较高,可达65%,焚烧飞灰替代原料后,窑灰和熟料中的As含量增加缓慢,窑灰循环有助于熟料中As固定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飞灰 水泥窑共处置 迁移 热力学模拟 CHEMKIN 窑灰循环
原文传递
NaOH固态预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磊 李润东 李延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3,共7页
用NaOH对秸秆进行固态化学预处理,以提高秸秆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和负荷率对秸秆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固态预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有明显促进作用,预处理后秸秆的单TS产气量比未处理前提高26.02%~65.43%,反... 用NaOH对秸秆进行固态化学预处理,以提高秸秆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和负荷率对秸秆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固态预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有明显促进作用,预处理后秸秆的单TS产气量比未处理前提高26.02%~65.43%,反应起始时间提前1~2d,反应持续时间缩短1~4d,TS和VS去除率分别提高41.7%和52.4%,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由未处理前的52.1%提高到64.5%,其生物能由19.71MJ/m3提高到24.41MJ/m3,在NaOH添加量为6%时,负荷率为60g/L的秸秆厌氧消化效果最好,单位TS沼气产量最高达到445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秸秆利用 NaOH预处理 固态预处理 厌氧消化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污泥的驯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磊 徐杰 李润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102,108,共6页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37℃条件下,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接种物,分析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SCOD浓度的变...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37℃条件下,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接种物,分析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SCOD浓度的变化,并用驯化后污泥作为接种物对餐厨垃圾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处理,研究不同驯化方式对餐厨垃圾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添加一定量的餐厨垃圾驯化培养后,产气活性有所提高,其中每天投2.5 g实验物料(厌氧污泥接种体占0.5%),培养20 d后的接种体中生物活性最高,平均产气效率达179.5 mL/d,甲烷气体浓度为59.8%,最终降解率为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接种污泥 驯化 厌氧发酵
下载PDF
镉对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昀 可欣 +1 位作者 关连珠 颜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3,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对镉污染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并在第6天达到最大抑制率;同一培养时间内,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两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y=c(...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对镉污染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并在第6天达到最大抑制率;同一培养时间内,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两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y=c(1+ax)/(1+bx)拟合效果较好,说明镉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为部分抑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Km值不变,Vmax和Vmax/Km呈降低趋势,说明镉对土壤脲酶的作用为非竞争型抑制,即抑制作用为部分非竞争型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 酶动力学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基于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的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甲烷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万丽 孙秋双 +3 位作者 杨天华 李润东 张万里 开兴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3-370,共8页
以生物质气化模拟合成气H2/CO/N2为原料气,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制备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反应法(TPR)、热重分析(TG)等表征分析手段,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法和溶胶-... 以生物质气化模拟合成气H2/CO/N2为原料气,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制备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反应法(TPR)、热重分析(TG)等表征分析手段,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温度(250~550℃)及空速GHSV(6000~14000 mL/(g·h))对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DIP-Ni/Al2O3)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SGNi/Al2O3)相比,前者甲烷化性能较好。在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空速为10000 mL/(g·h)条件下,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在400℃时甲烷化性能最佳,且该条件下CO转化率为98.6%,CH4选择性为90.9%。当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温度为400℃时,在实验空速范围内,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均基本稳定在90%,甲烷化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甲烷化 催化剂 NI/AL2O3
下载PDF
稻壳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耀鑫 陈炜 卢红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69,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以DHC-32和CaCl2作为催化剂,研究升温速率、催化剂种类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稻壳热解行为的影响,并采用一级反应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加入量较少时,DHC-32和CaCl2对稻壳热解焦炭产物的生成具... 利用热重分析仪,以DHC-32和CaCl2作为催化剂,研究升温速率、催化剂种类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稻壳热解行为的影响,并采用一级反应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加入量较少时,DHC-32和CaCl2对稻壳热解焦炭产物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随加入比例的提高,稻壳热解活化能逐渐减少。CaCl2对稻壳热解的催化作用优于DHC-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升温速率 催化剂 热解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CSTR反应器鸡粪秸秆共消化产甲烷特性及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旭 冯磊 +2 位作者 甄箫斐 宋佳楠 谷会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12-3323,共12页
基于实际工程通过控制有机负荷对不同配比鸡粪和玉米秸秆(VS比分别为1∶0、5∶2、1∶1)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分析了不同VS比变化对水解酶活性及微生物动态群落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鸡粪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当VS比为1∶1时... 基于实际工程通过控制有机负荷对不同配比鸡粪和玉米秸秆(VS比分别为1∶0、5∶2、1∶1)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分析了不同VS比变化对水解酶活性及微生物动态群落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鸡粪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当VS比为1∶1时,碳氮比(C/N)为17,此时甲烷日产量峰值为31.46 L,累计产甲烷量为940.96 L,产甲烷效果最好,为最优配比;对比3组实验秸秆表面结构降解情况,C3(VS比=1∶1)组各水解酶活性均高于C1(VS比=1∶0)和C2(VS比=5∶2)组,且Megasphaera和Bacteroides作为纤维素酶主要分泌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纤维素酶活性峰值达到258.94 U·mL^(-1),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有效降解;秸秆含量增加提高了水解细菌多样性,降低了古菌多样性,Lactobacillus属于Bacteroidetes门,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在C2和C3组丰度较高,能够作为水解产酸阶段的优势菌属;C3组产甲烷古菌丰度变化较为稳定,在实验中期以食氢产甲烷菌为主,优势菌属主要有Methanosphaera和Methanobrevibacter,实验后期以食乙酸产甲烷菌为主,优势菌属主要为Methanosaeta、Methanospirillum和Methanoreg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秸秆 共消化 产气特性 酶活性 菌群变化
原文传递
牛粪单级干发酵产气中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磊 李润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74-2378,共5页
在中温37℃条件下,以牛粪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单级干发酵技术对其进行180d产气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产气速率、TS、pH值及氨氮浓度变化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启动阶段、稳定阶段、抑制阶段和恢复阶段,各阶段产气速率、pH值及氨氮... 在中温37℃条件下,以牛粪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单级干发酵技术对其进行180d产气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产气速率、TS、pH值及氨氮浓度变化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启动阶段、稳定阶段、抑制阶段和恢复阶段,各阶段产气速率、pH值及氨氮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在启动阶段系统pH降至5.5左右,酸化现象明显,采用NaOH溶液调节每日回流渗滤液的方法解决酸化问题;(3)在稳定阶段系统平均产气速率为55.37L·d-1,牛粪产气潜能(以VS计)为79.9L·kg-1,HRT为40~20d,系统未出现酸化现象;(4)中试运行至第90d后出现严重的氨氮抑制现象,此时氨氮浓度达2500mg·L-1以上,产气速率下降至23.1L·d-1,只有高峰期的40.2%,采用稀释回流液的方法,30d后氨氮浓度降低至1689mg·L-1,产气速率为45.5L·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干发酵 中试 酸化 氨氮抑制
下载PDF
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耀鑫 陈炜 蔡文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20,共6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反应温度、脱灰预处理、催化剂等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解液体产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未经处理的原样热解液体产率低于水洗、酸洗试样的...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反应温度、脱灰预处理、催化剂等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解液体产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未经处理的原样热解液体产率低于水洗、酸洗试样的相应产率;与酸洗玉米秸秆相比,催化剂的添加降低了其液体产物产率;反应温度对生物油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影响不明显;经脱灰处理后的试样热解制取的生物油中一些小分子物质含量降低,酸洗试样添加Na2CO3后,其热解生物油中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热解 生物油 反应温度 催化剂 酸洗 脱灰
下载PDF
盐碱化土壤处理含铬酸性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绪谦 郭丽莉 +1 位作者 李红艳 吕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25,共6页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化土壤 改良 含铬酸性废水 处理
原文传递
有机垃圾组分种群增长及修正一级产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磊 寇宏丽 李润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5-1750,共6页
以米饭、鸡蛋清、生菜、肥肉馅为原料,分别代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实验,并用种群增长模型和修正一级产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脂肪的厌氧消化过程用修正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其余物料用Logistic方程... 以米饭、鸡蛋清、生菜、肥肉馅为原料,分别代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实验,并用种群增长模型和修正一级产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脂肪的厌氧消化过程用修正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其余物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脂肪的延滞期最长,为13 d,其次是蛋白质、纤维素,其值分别为8.72 d、6.24 d,淀粉的延滞期接近零.同时,建立了修正一级产气模型,并在延滞期之后用其模拟4种有机物厌氧消化产气过程,发现淀粉水解过程更趋向于遵循圆柱形颗粒模型,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水解过程更趋向于片状颗粒模型,淀粉和蛋白质的水解产气速度较快,脂肪稍慢,纤维素最慢;在延滞期内蛋白质和纤维素累积沼气产率都遵循零级水解动力学,脂肪的累积沼气产率遵循三次函数模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整个实验周期的产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组分 种群增长方程 修正一级产气模型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