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条件下3种锦蛇血细胞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冰 陆宇燕 +2 位作者 陶睿 薛伯强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3种蛇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各有不同,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王锦蛇的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除王锦蛇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仅次于淋巴细胞外,其余2种蛇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淋巴细胞。特别的是王锦蛇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均高于其他2种锦蛇的2倍以上,而嗜中性颗粒细胞却只有其他2种锦蛇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蛇 棕黑锦蛇 赤峰锦蛇 王锦蛇 养殖 血细胞 形态学 血液学
下载PDF
人工养殖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螨的治疗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冰 陶思源 +3 位作者 王珊珊 薛伯强 李丕鹏 陆宇燕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为探索养殖条件下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虫——螨的有效治疗途径,选用了高锰酸钾、中药液和印楝素乳液对螨虫进行浸浴处理。结果表明:可将螨虫的死亡进程划分为假死、准死和死亡3个阶段;单个螨虫死亡时间顺序是印楝素<高锰酸钾溶液<中... 为探索养殖条件下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虫——螨的有效治疗途径,选用了高锰酸钾、中药液和印楝素乳液对螨虫进行浸浴处理。结果表明:可将螨虫的死亡进程划分为假死、准死和死亡3个阶段;单个螨虫死亡时间顺序是印楝素<高锰酸钾溶液<中药液<自来水;对大量螨虫群体进行浸浴发现,螨虫有聚团漂浮水面的现象,且幼虫处于虫团的表面,印楝素杀虫时间明显快于中药液,而且大群体存活时间长于小群体、幼虫存活时间长于成虫。在浸浴后的蛇体表涂抹凡士林会更好的灭螨,处理3次后即可基本治愈。试验表明,中药煎剂对蛇类螨虫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较安全的驱除蛇体表寄生虫;印楝素对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螨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为人工养殖的蛇类防治螨虫寄生拓宽了用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寄生螨 高锰酸钾 中药液 印楝素
下载PDF
花背蟾蜍蝌蚪皮肤的结构与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妍 李丕鹏 +4 位作者 崔惠生 段婷婷 王晓旭 王健 陆宇燕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596,共9页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在G19、G22和G26蝌蚪表皮均为1层细胞;G36蝌蚪皮肤细胞形态和层数在背腹部出现了显著的区别;在G41基本完成了表皮2层细胞的构建;G43期完成完整的真皮构建,其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和2种皮肤腺。G46皮肤在厚度、腺体和毛细血管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与成体皮肤结构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蝌蚪在发育过程中皮肤结构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背蟾蜍 蝌蚪 皮肤 变态发育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养殖条件下3种锦蛇甲状腺相关激素和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冰 李丕鹏 +2 位作者 陆宇燕 薛伯强 陶思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764,共7页
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生长情况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关系,本研究在蛇类非冬眠时期的5月、7月和9月,以尾静脉采血获得3种锦蛇的血清,检测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 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生长情况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关系,本研究在蛇类非冬眠时期的5月、7月和9月,以尾静脉采血获得3种锦蛇的血清,检测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并记录观察期间3种蛇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以及进食量。检测结果,王锦蛇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均低于其他2种锦蛇,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除了赤峰锦蛇外,棕黑锦蛇和王锦蛇的甲状腺素(T4)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7月份,与蛇类快速生长的时间相一致。另外,棕黑锦蛇甲状腺素(T4)含量与进食量的相关系数高于赤峰锦蛇和王锦蛇,而其饲料的转化率也高于后两者,其间存在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和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差别,且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与蛇的进食量、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蛇 养殖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
原文传递
北部湾蜓蜥在海南岛的再次发现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天宇 齐硕 +6 位作者 李丕鹏 莫燕妮 王世力 周婷 梁安权 黄明宏 黄祉元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1-524,共4页
2018年8月,在海南省上溪自然保护区发现北部湾蜓蜥(Sphenomorphus tonkinensis)个体1只,鉴定为成年雌性,该记录是北部湾蜓蜥在海南岛的第二个已知分布点。
关键词 北部湾蜓蜥 新分布点 海南 中国
下载PDF
花背蟾蜍与环境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凤娟 李丕鹏 陆宇燕 《蛇志》 2016年第3期260-262,273,共4页
目的分析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总结。方法对花背蟾蜍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收集,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花背蟾蜍及其蝌蚪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 目的分析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总结。方法对花背蟾蜍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收集,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花背蟾蜍及其蝌蚪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精子结构和活性、蝌蚪生长发育和肾脏结构等方面均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物的极敏感性。结论花背蟾蜍可作为我国北方环境检测的首选两栖类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背蟾蜍 分布 生殖行为 环境监测
下载PDF
南海永兴岛的壁虎,兼记二新记录种
7
作者 钱天宇 齐硕 +4 位作者 李丕鹏 陆宇燕 莫燕妮 杨振洲 刘武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2017年12月对南海永兴岛的爬行动物进行了短期调查,发现3种壁虎科Gekkonidae动物,分别是截趾虎Gehyra mutilata、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和疣尾蜥虎H.frenatus。其中,截趾虎和原尾蜥虎为中国南海岛屿的新记录。
关键词 壁虎 南海 岛屿 形态 分布
下载PDF
化肥磷酸二铵对花背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高凤娟 李丕鹏 陆宇燕 《蛇志》 2016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为了探究化肥磷酸二铵对两栖类幼体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为研究对象,用化肥磷酸二铵(DAP)进行染毒培育,并依据Gosner(1960)分期标准,将蝌蚪分为G0实验组和G20实验组,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45g/L、0.135g/L、0.... 目的为了探究化肥磷酸二铵对两栖类幼体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为研究对象,用化肥磷酸二铵(DAP)进行染毒培育,并依据Gosner(1960)分期标准,将蝌蚪分为G0实验组和G20实验组,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45g/L、0.135g/L、0.225g/L的DAP水溶液中,直至蝌蚪完成变态发育,并对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以及发育时程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化肥DAP浓度的升高,孵化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与各侵染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侵染组蝌蚪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G20侵染组明显高于G0侵染组;蝌蚪畸形可分为四大类,侵染组蝌蚪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畸形率随着DA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完成变态发育所用时程,侵染组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化肥磷酸二铵对蝌蚪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及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磷酸二铵 花背蟾蜍 蝌蚪 孵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