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长洪 杨卓 +8 位作者 麻树人 刘杨 林一帆 张宁 邵小冬 陈山泉 陆宇平 高文艳 巩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配合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依据体外碎石结果,自拟溶石方,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例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通过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20-50 ml,封闭鼻胆管末端1-2 h后恢复...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配合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依据体外碎石结果,自拟溶石方,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例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通过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20-50 ml,封闭鼻胆管末端1-2 h后恢复正常引流,2次/d,5-7 d后复查B超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果]10例患者中1例结石完全溶解,复查B超胆总管结石消失;9例结石明显变小或裂解。ERCP除1例结石消失直接拔除鼻胆管外,9例复查ERCP检查发现结石均明显变小,其中2例铸形结石分散、裂解成多块。该9例直接行网篮取石均1次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结论]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鼻胆管引流 中药溶石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盛天骄 林一帆 +1 位作者 王长洪 张秀宝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38-64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live abscess)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肝脓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选用国内外多个权威数据库为资料源,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Jadad量表记分法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live abscess)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肝脓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选用国内外多个权威数据库为资料源,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Jadad量表记分法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文献,共计34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03例,对照组141例。由森林图可知OR 5.29,95%CI(1.97,14.15)即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脓肿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时机的分析讨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崔丹阳 林一帆 +5 位作者 王长洪 刘杨 高文艳 盛天骄 李禹廷 吴卓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611-612,共2页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内镜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8例AOSC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77例于入院后6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B组51例于入院后6~24h行ERCP。[结果]A组生命体征及各项检验...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内镜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8例AOSC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77例于入院后6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B组51例于入院后6~24h行ERCP。[结果]A组生命体征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虽生命体征、WBC较术前改善,胆红素较术前下降,但肝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A组较B组术后恢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B组病死率为15.7%。[结论]AOSC手术时机应在6h内,且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治疗 治疗时机
原文传递
化石利胆汤对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成石基因B-UG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盛天骄 林一帆 +6 位作者 巩阳 王立新 王长洪 陆宇平 高文艳 刘杨 季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化石利胆汤对内窥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基因血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ronosyltransferase,B-UGT)的影响。[方法]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窥镜括约... [目的]研究化石利胆汤对内窥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基因血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ronosyltransferase,B-UGT)的影响。[方法]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窥镜括约肌切除术(EST)、机械碎石、网篮球囊取石术等技术取石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予ERCP取石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及化石利胆汤口服,对照组术后只给予常规治疗。术后第1天及服药后第7天、1个月观察患者B-UGT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B-UGT mRNA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无变化(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可以通过调节血中B-UGTmRNA的表达,抑制成石性胆汁的形成,从而起到防治胆结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中药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倩 盛天骄 +1 位作者 林一帆 王长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678-681,共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数据为2010,01-2015,03),以健脾清热...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数据为2010,01-2015,03),以健脾清热化瘀法与中药胃复春及西药的随机对照实验为研究对象,采用Jadad量表记分法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762例CAG患者,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得P=0.30,I2=16%,表示数据具有同质性,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此外合并效应OR=3.45,95%CI:2.33-5.10,合并效应的检验Z=6.21,P〈0.01,显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与胃复春及西药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胃复春及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化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及对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2 位作者 林一帆 于丽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UC的60例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炎康,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MS),疗程为8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治疗组中随机抽取1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病变肠道黏膜中IL2、IL-6、TNF-α表达的变化。对以上观察及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均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炎康治疗组与美沙拉嗪(MS)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肠炎康组与MS组疗效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提示:按照治疗后-治疗前的负秩输出,P均<0.05,说明IL-2、IL-6及TNF-α表达水平在应用肠炎康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康治疗有效,与MS疗效相似,且从细胞因子机制角度得出,肠炎康可较好的抑制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康 疗效观察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1 位作者 林一帆 张建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总结出标准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统计26例UC患者的结肠黏膜的病理类型,归纳出常见的中医体质与结肠黏膜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质调查中以阳虚质(73.08%)与气虚质(61.54%)为最多,其余体质类型相对较少,各体质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4,P=0.000<0.05);其兼夹体质15例(57.69%)(兼夹2种体质2例,3种体质5例,4种体质3例,5种体质5例),单一体质11例(42.31%)。表现为糜烂浅溃疡、炎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黏膜腺体增生、坏死或脱落的5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1,P=0.000<0.05),黏膜腺体增生和隐窝结构改变所占比例较高。5种病理类型的各中医体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各型均以阳虚质为最多,气虚质次之。结论:UC患者以阳虚质与气虚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且以多为兼夹体质。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各病理类型均以阳虚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阳虚质 气虚质 中医体质 病理类型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西医维持治疗的对比研究及101例病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3 位作者 林一帆 张建觅 于丽 王长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维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率的影响并对101例患者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2000年1月~2013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UC的14~87岁的487例住院患者中,在自愿原则下,招募到慢性复发型及慢性持续型患... [目的]比较中、西医维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率的影响并对101例患者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2000年1月~2013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UC的14~87岁的487例住院患者中,在自愿原则下,招募到慢性复发型及慢性持续型患者101例参与随访研究,在排除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性的前提下,将其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维持治疗(中医组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辩证选方用药,西医组则行规范化治疗),比较2种维持治疗期间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导致UC复发的因素。[结果]UC患者中、西医维持治疗的5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医维持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维持治疗。通过对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随访,发现慢性复发型与慢性持续型UC在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时更易发作。[结论]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中医维持治疗在预防UC复发方面较西医维持治疗优势明显。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是复发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 复发因素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