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郭赞斌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8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微型...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8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列矫正情况、磨牙位移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倾角、尖牙宽度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磨牙位移距离相比于对照组更少[(3.84±1.31)vs(5.6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vs 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其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松柏 曾融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用横向颈阔肌皮瓣(PMF)与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SAIF)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舌癌18例、颊癌9例、腭癌3例。随机分成PMF修复组(15例)和SAIF修复组(15例)。观察比较两种肌皮瓣成活率、开口... 目的探讨用横向颈阔肌皮瓣(PMF)与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SAIF)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舌癌18例、颊癌9例、腭癌3例。随机分成PMF修复组(15例)和SAIF修复组(15例)。观察比较两种肌皮瓣成活率、开口度、面部外形及局部复发情况。追踪观察12~18个月。结果 30例患者修复后26例Ⅰ期愈合,3例颈阔肌皮瓣术后坏死,成活率为80%;1例SAIF术后出现坏死,成活率为93.3%。术后约1个月皮瓣上皮开始软化,3个月后上皮角质层大部分脱落,约术后1年,接近正常黏膜。30例患者受区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供区外形良好,开口度正常。2例患者1年后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PMF与SAIF均可以用于修复口腔癌术后中小型缺损,SAIF成活率高于PMF,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口度、面部外形及局部复发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横向颈阔肌皮瓣 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 中小型缺损 重建
原文传递
富含血小板血浆诱导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赞斌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诱导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人工骨粉进行口腔种植骨,观察组患者联合富含血小板血... 目的:观察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诱导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人工骨粉进行口腔种植骨,观察组患者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口腔种植骨,观察两组患者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植骨区域和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良好,未见感染。观察组患者骨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人工骨粉残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吸收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结论: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能够有效诱导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诱导 口腔种植体 骨再生 效果
下载PDF
与非血管化骨同期移植的BMP-钛复合种植体的愈合过程观察
4
作者 莫如昌 李唐新 +1 位作者 郑林卿 王大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BMP-钛复合种植体与非血管化自体骨同期移植后种植体界面的愈合过程及BMP对界面骨融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犬前磨牙区截骨并原位回植,造成非血管化骨移植的动物模型,分别同期植入BMP-钛复合种植体及普通种植体。对术后不... 目的:探讨BMP-钛复合种植体与非血管化自体骨同期移植后种植体界面的愈合过程及BMP对界面骨融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犬前磨牙区截骨并原位回植,造成非血管化骨移植的动物模型,分别同期植入BMP-钛复合种植体及普通种植体。对术后不同时段的种植体界面进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BMP-钛复合种植体植入后2周,界面即可见新骨生成,12同时骨融合基本完成。对照组骨融合过程较实验组延迟4周以上。结论:BMP-钛复合种植体的应用,可使种植体-移植骨界面的骨融合时间明显提前,从而缩短程,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骨移植 种植体 骨形成蛋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反畸形早期矫治效果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莫如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矫治反畸形并观察其恒牙列萌出及咬合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替牙期反患者50例,应用单一或联合方法矫治,并随访进入成年阶段,观察患者在此期间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保持咬... 目的:探讨早期矫治反畸形并观察其恒牙列萌出及咬合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替牙期反患者50例,应用单一或联合方法矫治,并随访进入成年阶段,观察患者在此期间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保持咬合的稳定性。结论:通过早期矫治,主要是在替牙期进行的适当治疗,不仅能使反(尤其是骨性反)的恒牙列在牙弓内正常萌出,而且还能获得长时间的稳定,大大减少复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反[牙合]畸形 咬合关系 稳定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郭赞斌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6-7,共2页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自觉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自觉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且患者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的自觉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可行,利于患者牙齿咀嚼功能的恢复,改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 咀嚼
原文传递
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7
作者 莫如昌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57-57,80,共2页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Branemark种植系统、国产华西医大研制种植系统以及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等种植体在缺失磨牙区植入,并以此为支抗进行牙列矫治,在治疗完成后视情况拔除种植体(钉)或保留种植体进行缺牙...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Branemark种植系统、国产华西医大研制种植系统以及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等种植体在缺失磨牙区植入,并以此为支抗进行牙列矫治,在治疗完成后视情况拔除种植体(钉)或保留种植体进行缺牙区固定修复。结果29例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治疗,而且种植体(钉)无明显松动。结论采用种植支抗配合临床进行正畸治疗,不仅可以起到增加支抗,使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作用,而且还能对缺牙区进行修复,不会对邻牙产生影响。经过治疗及追踪,种植支抗对口颌系统无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牙颌畸形 矫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正畸患者牙体、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姚远 莫如昌 叶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正畸患者牙体、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按照矫治类型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固定...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正畸患者牙体、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按照矫治类型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牙体及牙周健康情况[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LI)、牙石指数(CI)、牙龈指数(GI)、牙周指数(CP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DI、PLI、GI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DI、PLI、CI、GI、CPI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DI、PLI、CI、GI、CPI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更利于患者牙体、牙周健康,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牙周健康 牙周指数 固定矫治器
下载PDF
口腔牙齿矫正中不同材料矫正器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7
9
作者 姚远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口腔牙齿矫正中不同材料矫正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牙齿矫正器行口腔牙齿矫正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不锈钢结扎丝行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弹力结扎圈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目的比较口腔牙齿矫正中不同材料矫正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牙齿矫正器行口腔牙齿矫正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不锈钢结扎丝行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弹力结扎圈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扎时间为(294.2±4.2)s,拆除时间为(53.5±4.5)s;对照组结扎时间为(188.5±4.1)s,拆除时间为(39.6±5.0)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锈钢结扎丝矫正器进行口腔牙齿矫正,所需时间较长,疗效确切,在临床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材料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牙齿矫正 矫正器 不锈钢结扎丝 弹力结扎圈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义齿修复对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功能与牙周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伟才 蒋静琳 朱淑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义齿治疗对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功能与牙周指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前牙错(牙...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义齿治疗对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功能与牙周指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5例)患者单纯种植义齿修复治疗,给予观察组(36例)患者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均于治疗结束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牙齿咬合评分、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HIP-14)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较对照组(71.43%)显著升高;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齿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牙齿咬合)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牙齿咬合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评分及功能限制、口腔疼痛、社交障碍、心理不适、OHIP-14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吞咽功能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在口腔正畸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治疗更有利于牙齿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牙周指标,并提高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错(牙合)畸形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种植修复 牙齿功能 牙周指数
下载PDF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择期接受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口腔修复前,先进行牙周整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评分以及外观评分,口... 目的探究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择期接受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口腔修复前,先进行牙周整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评分以及外观评分,口腔修复效果,牙龈萎缩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评分为(94.52±3.61)分,外观评分为(96.24±1.24)分;对照组功能评分为(81.69±5.26)分,外观评分为(75.96±6.58)分。观察组功能评分以及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47%(39/5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6%(47/5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牙龈萎缩14例,牙龈萎缩发生率为27.45%;观察组出现牙龈萎缩3例,牙龈萎缩发生率为5.88%。观察组牙龈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口腔修复前,先进行牙周整复术治疗,可全面改善患者口腔情况,积极缓解疼痛感,促进口腔功能恢复,加强口腔美观性,降低牙周萎缩发生率,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整复术 口腔修复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方牵引器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Ⅲ类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远 莫如昌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总结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分析用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方牵引器矫治1 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 ,上颌骨的牙弓宽度 ,矢状及垂直向发育均有显著变化 ,与... 目的 :总结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分析用上颌螺旋扩弓器加前方牵引器矫治1 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 ,上颌骨的牙弓宽度 ,矢状及垂直向发育均有显著变化 ,与下颌骨相协调。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螺旋扩弓器 前方牵引器 上颌骨
下载PDF
小型钛板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13
作者 林松柏 林云雁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4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应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98处颌面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占97.6%。2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夹板部分外露,取出后伤口愈合良好。62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应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98处颌面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占97.6%。2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夹板部分外露,取出后伤口愈合良好。62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占75.6%;20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后须加用颌间牵引1~4周,才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75例术后张口度〉3.7cm,占91.5%。3个月后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小型钛板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错畸形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远 莫如昌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87-688,共2页
目的 :探讨“2× 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应用“2× 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错牙合共 4类 30例病例 ,并随访 1~ 2年。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 2~ 10个月的矫治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随访表明 ,疗... 目的 :探讨“2× 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应用“2× 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错牙合共 4类 30例病例 ,并随访 1~ 2年。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 2~ 10个月的矫治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随访表明 ,疗效稳定 ,未见复发。结论 :“2× 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具有疗效明显、治疗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错He “2×4”矫治技术
下载PDF
邻面去釉技术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评价邻面去釉技术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边缘病例"或Bolton指数不调病例共24例进行矫治,比较效果。结果2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简化、疗程缩短、疗效稳定。结论邻面去釉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是不可忽略的治疗手... 目的评价邻面去釉技术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边缘病例"或Bolton指数不调病例共24例进行矫治,比较效果。结果2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简化、疗程缩短、疗效稳定。结论邻面去釉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是不可忽略的治疗手段,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邻面去釉 BOLTON指数
下载PDF
早期矫治与恒牙咬合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如昌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牙矫治对恒牙列萌出及咬合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替牙期错患者60例,应用单一或联合方法矫治,并随访进入成年阶段,观察患者在此期间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保持咬合的稳定性... 目的:探讨早期牙矫治对恒牙列萌出及咬合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替牙期错患者60例,应用单一或联合方法矫治,并随访进入成年阶段,观察患者在此期间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保持咬合的稳定性。结论:通过早期矫治,主要是在替牙期进行的适当治疗,不仅能使恒牙在牙弓内正常萌出,而且还能获得长时间的稳定,大大减少复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恒牙萌出 咬合关系 稳定
下载PDF
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振元 《海峡药学》 202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40例亚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洛环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40例亚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洛环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PL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另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PLI、PD、PLA、CRP、TNF-α及IL-6水平改善更为明显(P<0.05)。此外,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较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替硝唑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下颌骨部分缺损的修复研究
18
作者 林松柏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比较自体肋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下颌骨体部或颏部节断性缺损患者进行Ⅰ期修复,其中8例用自体肋骨修复,10例用自体髂骨修复,7例用同种异体骨修复。结果2例用肋骨修复后伤口出现感染并瘘管... 目的比较自体肋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下颌骨体部或颏部节断性缺损患者进行Ⅰ期修复,其中8例用自体肋骨修复,10例用自体髂骨修复,7例用同种异体骨修复。结果2例用肋骨修复后伤口出现感染并瘘管形成,抗炎、冲洗、碘仿纱条填塞治疗2个月后伤口愈合;2例用同种异体骨修复后出现排斥反应,需取出同种异体骨;其余21例均Ⅰ期愈合。结论下颌骨部分缺损后若能选择合适的植骨方法,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下颌骨 同种异体骨 肋骨 髂骨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
19
作者 姚远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接受正畸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对照组采用口外...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接受正畸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正畸成功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前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切斜度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稳定性显著,应加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口腔正畸 治疗效果 稳定性
下载PDF
牙周翻瓣术辅助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疗效
20
作者 卢伟才 赵自强 朱淑兴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目的为降低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髓、牙周病变,研究牙周翻瓣术辅助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牙周... 目的为降低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髓、牙周病变,研究牙周翻瓣术辅助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牙周、牙髓的基础治疗,指导患者注意口腔清洁,对照组进行根管治疗(RCT),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牙周翻瓣术。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5)。治疗前,两组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40、6.506,P<0.05)。治疗前,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染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结论牙周翻瓣术辅助治疗相比单纯的RCT治疗能够提高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疗效,下调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细菌感染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牙周综合征 牙周翻瓣术 根管治疗 龈沟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