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成兴 李晓平 +3 位作者 赵景林 李尚仁 谭群英 何耀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24-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50例马蹄形肛周脓肿病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分别经括约肌间入路及传统入路行脓肿切开引流。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50例马蹄形肛周脓肿病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分别经括约肌间入路及传统入路行脓肿切开引流。比较两组病例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肛门形态、脓肿复发率、肛瘘成瘘率及复杂肛瘘占比。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耗时、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肛门形态、肛瘘成瘘率及复杂肛瘘占比结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病例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脓肿复发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比传统入路,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入路 马蹄形 肛周脓肿 肛瘘 疗效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耀明 王成兴 +1 位作者 梁伟俊 赵景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100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分别行改良LIFT手...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100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分别行改良LIFT手术、常规肛瘘切除及挂线术。比较两组病例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肛门形态及肛瘘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肛门形态方面,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瘘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比常规肛瘘切除及挂线术,改良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疗效
下载PDF
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胃周血管移位征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黎佩君 王秋实 +3 位作者 黄飚 龙晚生 兰勇 林伟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探讨MSCT上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起源于胃或其周围器官组织的外生型肿瘤73例(胃起源肿瘤39例,胃周围器官组织起源肿瘤34例),观察识别肿瘤优势... 目的:探讨MSCT上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起源于胃或其周围器官组织的外生型肿瘤73例(胃起源肿瘤39例,胃周围器官组织起源肿瘤34例),观察识别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同时测量肿瘤最大径及动静脉期CT值,记录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结果:病变边缘胃周血管显示"内移位"中,非胃肿瘤组(20/22)明显多于胃源性肿瘤组(2/22),显示"外移位"中,胃源性肿瘤组(26/30)明显多于非胃肿瘤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源性肿瘤组优势供血动脉多来源于胃动脉系统,非胃肿瘤组优势供血动脉多来源于其它动脉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肿瘤的最大径、动静脉期CT值、术前血清CE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源性肿瘤组术前血清CA19-9水平低于非胃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据MSCT肿瘤优势供血动脉以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可辅助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改良横向入路法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在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耀明 谭群英 +4 位作者 梁伟俊 王成兴 李尚仁 李晓平 赵景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横向入路法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在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进行结肠脾曲松解的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病例101例,根据结肠脾曲松解方式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改良横向入路法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在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进行结肠脾曲松解的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病例101例,根据结肠脾曲松解方式的不同分为中间人路组52例,改良横向入路组49例,对比两组病例术中并发症(包括胰腺的损伤,横结肠系膜贯通损伤及脾脏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松解结肠脾曲耗费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C反应蛋白数值,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改良横向入路组术中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间人路组(0比11.5%,P=0.042),游离结肠脾曲耗费时间更短[(24.61±3.74)min比(27.67±5.99)min,P=0.003],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数值、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出院天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横向入路方法游离结肠脾曲,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曲 乙状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镜
下载PDF
粪便脱落细胞Gankyrin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兴 李晓平 +3 位作者 赵景林 李尚仁 谭群英 何耀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粪便脱落细胞Gankyrin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0例CRC患者为随访组,其肿瘤组织(T)、粪便脱落细胞(S1)及癌旁>10 cm处黏膜组织(N1),并取5... 目的研究粪便脱落细胞Gankyrin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0例CRC患者为随访组,其肿瘤组织(T)、粪便脱落细胞(S1)及癌旁>10 cm处黏膜组织(N1),并取50例肠镜检查为阴性结果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粪便脱落细胞(S2)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N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ankyrin蛋白在T及N1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ankyrin蛋白表达与CRC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CRC预后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nkyrin蛋白在T、S1、N1、S2及N2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T及N1中Gankyr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4%(64/100)及36%(36/100),T中Ganky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蛋白的表达量与CR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相关(均P<0.05);Gankyrin蛋白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时间显著低于Gankyrin蛋白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中的Gankyrin蛋白表达量与S1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1较N1、S2及N2中的Ganky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Gankyrin蛋白在CRC中呈高表达,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Gankyrin蛋白的表达对CR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粪便脱落细胞 Gankyrin蛋白 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