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鸟旅游游客地方依恋与亲环境行为——以自然共情与环境教育感知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80
1
作者 李文明 殷程强 +3 位作者 唐文跃 李向明 杨东旭 张玉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2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鸟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依恋情感,此情感促进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自然共情和环境教育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在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加强了环境教育感知,地方认同显著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自然共情比环境教育感知更明显地影响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但环境教育感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据此,景区管理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在避免对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产生冲击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与候鸟的接触,同时改进景区内环境教育设施,以促进游客自然共情的产生和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亲环境行为 自然共情 环境教育感知 观鸟旅游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 被引量:72
2
作者 谢花林 程玲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12-2022,共11页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耕地休养生息,推行土地休耕制度,以提高地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土地休耕的三个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退耕高耗水的冬小麦,实...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耕地休养生息,推行土地休耕制度,以提高地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土地休耕的三个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退耕高耗水的冬小麦,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减少地下水用量,修复地下水环境。农户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与经营主体,如何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使其有效地实施冬小麦休耕政策成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素。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机会成本法与Logistic模型对意愿与补偿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北衡水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便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总数、抚养比、农户对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态度、农户对政府实行政策的信任度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正向影响;2)务农工日、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负向影响;3)只考虑冬小麦对地下水影响,不考虑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建议河北衡水地区休耕农户补偿标准为518元/亩(7 770元/hm^2)。最后论文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的补偿政策,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并做好休耕政策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制度 生态补偿 冬小麦休耕 地下水漏斗区 耕地
原文传递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采用亲环境农业技术吗 被引量:67
3
作者 卢华 陈仪静 +1 位作者 胡浩 耿献辉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9,共14页
使用亲环境农业技术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耕地质量和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程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采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mvprobit方法,定量测度了农户购买不同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亲环... 使用亲环境农业技术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耕地质量和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程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采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mvprobit方法,定量测度了农户购买不同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采用亲环境农业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采用的影响差异较大,购买施肥和施药等社会化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用施肥技术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而整地、插秧和收割等机械化服务的影响并不显著。随耕地经营规模扩大,农户购买插秧、整地、收割、施药和施肥等社会化服务和其采用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可能性均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动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施肥施药环节的作用,并对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区别对待,规范其行为,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确定性,防范服务风险,更好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程度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境农业技术 农业社会化服务 统防统治 经营规模
原文传递
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2
4
作者 刘玉珂 金声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采用2005—2016年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面板数据,对其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方法,探索产出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能源结构等因素对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分... 采用2005—2016年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面板数据,对其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方法,探索产出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能源结构等因素对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存在收敛,且收敛于各自的稳态水平,各省之间的差异短时间内不会消失;(2)除能源结构变化对中部六省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之外,其余五个因素对其碳排放均表现为正效应,各效应按累积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产出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3)各因素对中部六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产出规模扩大对湖南能源碳排放拉动作用最大,能源强度下降对湖南能源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变化仅对山西能源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人口规模变化仅对安徽省能源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变动对安徽、河南以及湖北能源碳排放表现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能源碳排放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 经典收敛回归方法
原文传递
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以闽赣湘山区为例 被引量:58
5
作者 谢花林 黄萤乾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8-423,共16页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地块规模,鼓励留村务农劳动力换工,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拓宽农户家庭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IV-Tobit 闽赣湘山区
原文传递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目标与模式 被引量:55
6
作者 谢花林 陈倩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154,共8页
在界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目标与典型模式。①从自然资本的折旧性,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值”目标,典型模式包括生态补偿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损害赔偿制度。②从自然资本的发展性,提出了生态... 在界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目标与典型模式。①从自然资本的折旧性,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值”目标,典型模式包括生态补偿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损害赔偿制度。②从自然资本的发展性,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目标,典型模式包括物质产品交易、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资源配额交易、生态产品融资。③从自然资本的增殖性,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增值”目标,典型模式包括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产业开发、资源整体配置。最后,结合生态产品的物理学和经济学属性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生态资本 典型模式
原文传递
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吗--基于福建丘陵山区农户的微观调查 被引量:46
7
作者 谢花林 欧阳振益 陈倩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6,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时,农户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率要高于仅种植经济作物的概率;(3)户主年龄、土壤肥力、承包地梯田占比、耕地分散程度、机械化程度、村庄到县城的距离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应该在严格把控耕地“非粮化”底线的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通过缓解耕地细碎化,优化细碎化耕种方式的手段促进粮食生产,从而达到稳固粮食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非粮化” 有序PROBIT模型 TOB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38
8
作者 谢花林 姚干 +1 位作者 何亚芬 张道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926-5937,共12页
生态空间承担着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使命,并为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生态空间服务,是区域土地生态能持续地提供自然空间服务的基本保障。以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基于RS和GI... 生态空间承担着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使命,并为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生态空间服务,是区域土地生态能持续地提供自然空间服务的基本保障。以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基于RS和GIS等相关空间信息技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了相应评价指标,以栅格为单元辨识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键性生态空间。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键性生态空间面积为27751.2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55%,其中底线型生态空间面积为17125.3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三分之一,危机型生态空间面积为4431.1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9%,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为6194.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73%。在现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冲突分析中,有14.29%的耕地、9.31%的建设用地处于关键性生态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性生态空间 空间辨识 生态安全 GIS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不同代际视角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研究——基于江西省兴国县293份农户问卷调查 被引量:29
9
作者 谢花林 黄萤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0,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兴国县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山区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地区有46.1%的农户撂荒耕地,且代际差异每提升一级,耕地撂荒意愿会增加9%;(2)耕地经营规模、耕地块数...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兴国县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山区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地区有46.1%的农户撂荒耕地,且代际差异每提升一级,耕地撂荒意愿会增加9%;(2)耕地经营规模、耕地块数和土地流转是决定新生代农户耕地是否撂荒及撂荒规模的关键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流转、村内撂荒程度和耕地分散程度对中生代农户耕地撂荒意愿作用最大;(3)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所受影响因素最多,且性别和土地流转对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的减缓作用最大。研究结论:在推动耕地要素自由流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不同代际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自身禀赋差距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代际差异 农户 TOB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诊断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吕添贵 孔安妮 汪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350,共8页
为了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PSR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合障碍模型分析了其生态安全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在2009-2018... 为了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PSR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合障碍模型分析了其生态安全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在2009-2018年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生态安全等级各地差距较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障碍度排序结果为响应因素>压力因素>状态因素,且受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生态环境耗水量、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单位土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的综合影响;(3)江西省生态安全划分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区、生态经济改善区和生态安全脆弱区;(4)应从存量用地再开发、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生态环境政策响应方面构建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可见,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等级介于临界安全等级(Ⅱ)较多,距离基本安全等级(Ⅲ)状态仍有较大差距,而通过分析生态安全空间与诊断影响因素可为提升生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示范区 生态安全 PSR模型 障碍模型 江西省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修复——以瑞金市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邬志龙 杨济瑜 谢花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98-4010,共13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方丘陵山区瑞金市为例,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解构瑞金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特...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方丘陵山区瑞金市为例,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解构瑞金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特点,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瑞金市生态源地共有123.22km^(2),占总国土面积5%,主要为重要山林地和水域,环绕中部盆地呈卫星状分布;(2)潜在廊道119条,生态节点72个,在周边山地呈闭合网络状,但中部盆地廊道单一、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瑞金市是典型的高原型阻力面,中部盆地城镇发展区、沟域经济延伸带、西部工矿挖采点生态阻力高、源地辐射弱,应生态预警与重点修复。瑞金市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应宏观统筹、分区推进、精细落实,划分生态修复核心区、生态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生态保护重点区,明确空间管控原则、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围绕“源地-廊道-节点”落实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敏感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空间优化 生态保护修复 南方丘陵山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被引量:24
12
作者 金声甜 肖文海 +1 位作者 杨胜苏 赵丹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6-173,共8页
采用1990、2000、2010及2018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在ArcGIS10.7和GeoDa1.6等软件的支撑下,利用谢高地等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 采用1990、2000、2010及2018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在ArcGIS10.7和GeoDa1.6等软件的支撑下,利用谢高地等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及内部异质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林地、水田、旱地、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河流湖泊面积先减少后大幅度增加,导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②水田、旱地、草地及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均呈逐步减少态势,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根本原因;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呈稳步增加态势,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0年之后大幅度增长,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减少转变为增加的主要原因。③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逐渐增强态势。④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其中高—高集聚区由四川省逐渐扩展到云南省,区域数量逐渐增加;低—低集聚区主要由浙江省转移到江苏省;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长江经济带 生态系统 湿地 气候调节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吕添贵 胡晗 +1 位作者 付舒斐 孔安妮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质性,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生态韧性值较低,而南通、温州等城市生态韧性则有所提升;(2)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2005—2010年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东部低、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15—2020年则呈现“北部高、中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并形成西南部较高水平生态韧性城市带和中部城市生态韧性低值走廊;(3)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全局Moran’s I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4)经济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人口、技术和土地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雯熹 邹金浪 吴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0-2039,共10页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并没有就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影响机制等问题达成共识。该文采用归纳与比较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并没有就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影响机制等问题达成共识。该文采用归纳与比较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研究发现:目前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效率的评价及其影响机制2个方面;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研究完善了效率的理论体系,但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意义具有一定局限性;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更加丰富,但实证研究较多,缺乏理论机制的阐述;未来的研究需要完善城市尤其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体系,重点考虑土地市场化改革、供给侧改革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联系,促进经济转型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评价方法 影响机制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贵州平塘天眼景区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以专业素养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22
15
作者 殷程强 李文明 +6 位作者 朱安琪 孙玉琴 凌桂连 匡卫明 唐文跃 张良泉 张玉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2,110,共7页
以贵州平塘天眼景区的天文科普型游客为研究对象,对27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并未直接导致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游客的环境教育感知会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据此,科普型景区... 以贵州平塘天眼景区的天文科普型游客为研究对象,对27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并未直接导致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游客的环境教育感知会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据此,科普型景区管理者可在“游前”对潜在游客普及景区特定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知识)以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素养);重点加强“游中”的环境教育(包括专业性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游客的“游中”专业素养和环境教育感知,进而提升其亲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境行为 专业素养 环境教育感知 天文科普旅游 平塘天眼景区 贵州省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卢华 胡浩 耿献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159,160,共11页
本文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在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购买插秧、整地... 本文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在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购买插秧、整地、收割、施药和施肥服务的农户数会不断增多。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会形成外部约束,降低了插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了施药环节对农业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我国农业政策应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农业生产集体行动,努力实现零散耕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助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施肥施药等环节,应加强规范管理和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农户购买此类环节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 农业技术效率 土地细碎化 地块数
下载PDF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谢花林 温家明 +1 位作者 陈倩茹 何亚芬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9,共18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地球信息科学技术改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式,其强大的数据获取、分析、预测和管理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方法和平台支撑,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 国土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地球信息科学技术改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式,其强大的数据获取、分析、预测和管理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方法和平台支撑,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归纳和对比分析等方法,试图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全流程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和智慧化转型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地理空间数据、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大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②GIS分析方法、地理模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③GIS平台、云计算和城市智能平台等技术方法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转型。随着2021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建立,未来应关注智慧化规划技术和方法在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应用、构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并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地球信息科学 规划编制方法 数据获取 技术体系 规划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原文传递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大数据库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卢华 周应恒 +1 位作者 张培文 耿献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9-68,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理,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定量估计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效果,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理,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定量估计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效果,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结果:(1)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减少农户耕地撂荒,但这种作用主要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较为明显;(2)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其对小农户转出土地有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论:中国应大力推动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降低服务作业成本,健全服务标准和强化合同监管,更好发挥其对减少耕地撂荒的促进作用。鼓励小农户连片作业外包,增强集体行动对提升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的作用,以此减少耕地撂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地流转 经营规模
下载PDF
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省级数据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雯熹 邹金浪 吴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6-1427,共12页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差异化提升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城市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差异化提升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城市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199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分析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并探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②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都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劳动力和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方向均有差异。因此,为更加集约利用土地,需制定差别化的政策,促进不同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生产要素理论 工业化阶段 固定效应回归 异质性影响 中国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习明明 梁晴 傅钰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27,共13页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率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54个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具有动态效应,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率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54个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具有动态效应,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据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省际交界相邻城市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中西部地区相邻城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以“宽带中国”为政策冲击的双重差分估计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表明,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的投入和积累能够克服地理和交通的束缚,更加有利于城市群集聚发展和跨省市的经济区建设,尤其是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经济增长 动态路径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