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被引量:337
1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可得性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劳动力结构与企业生产率——破解“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之谜 被引量:229
2
作者 何小钢 梁权熙 王善骝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80,共16页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互补理论阐释人力资本结构提升ICT生产率效应的微观机制:高技能劳动力能有效匹配ICT应用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结构变革,而长期雇员则提升了企业对ICT应...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互补理论阐释人力资本结构提升ICT生产率效应的微观机制:高技能劳动力能有效匹配ICT应用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结构变革,而长期雇员则提升了企业对ICT应用导致的生产柔性与分工深化的适应能力,强化ICT生产率效应。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城市共11999家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ICT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结构角度验证中国企业突破'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可行路径。实证研究发现,高技能员工和长期雇佣员工均与ICT形成互补效应,能够显著提升ICT的生产率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并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互补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程序化任务密度更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显著增强的特征,并且规模越大的企业互补效应越强。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是企业能否更好地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转型路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生产率悖论 劳动力结构 互补机制理论 高质量增长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创新的最优规制结构研究——基于研发支持与环境规制的双重互动效应 被引量:80
3
作者 何小钢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53,共10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文依据中国普遍存在研发补贴的特征事实,构建了研发支持(补贴)与环境规制政策双重互动的绿色技术创新诱发机制模型,研究了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市场化应... 绿色技术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文依据中国普遍存在研发补贴的特征事实,构建了研发支持(补贴)与环境规制政策双重互动的绿色技术创新诱发机制模型,研究了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市场化应用的政策选择与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研发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具有不同的绩效,而且同一政策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诱发也具有异质性效应。研发政策与环境规制政策存在显著的互动效应,研发支持政策能够透过绿色创新降低减排成本,进而推动企业遵从环境规制,只有二者结合使用并形成互补耦合,才能有效激发绿色创新。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绿色创新水平的政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研发政策 互动效应
原文传递
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 被引量:76
4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1 位作者 吕大国 符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4,共19页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竞争 创造性 破坏性 R&D投入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2
5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2,共14页
本文结合TOPSIS理想解思想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7年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并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存在明显... 本文结合TOPSIS理想解思想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7年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并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技术效率的恶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引进战略没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R&D对技术效率的改善有正向影响,但其技术进步效应不强;R&D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较低,外资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改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差异 FDI 自主研发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创业: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67
6
作者 冯大威 高梦桃 周利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103,共13页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匹配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创业概率;从雇员规模和创业动机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只对选择"自雇型&q...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匹配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创业概率;从雇员规模和创业动机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只对选择"自雇型"和"生存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影响"雇主型"和"机会型"创业;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创业活动的雇员规模和收入。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居民创业行为,同时也要优化创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创业 社会资本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比较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63
7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6,共10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系统聚类
原文传递
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区域劳动力市场? 被引量:64
8
作者 戴觅 张轶凡 黄炜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9,共14页
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 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前产业结构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关税削减指标并对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工资增长相对较慢。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工资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约1%。(2)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部门,不可贸易品部门受影响相对较小。(3)低技能工人工资受到冲击较大。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分别下降1.2%和0.4%。因此技能溢价在关税削减程度大的城市出现更快的增长。本文结论意味着中国"入世"的过程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调整成本和分配效应。居住在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并受雇于可贸易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是受关税削减冲击最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进一步开放进口,降低关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关税削减 工资 技能溢价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之谜的一个解释 被引量:63
9
作者 吕大国 耿强 +1 位作者 简泽 卢任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53,共18页
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异质... 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和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导致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分类集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差异,而非市场规模差异。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低生产率企业首先向外迁移,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东部地区的高生产率企业也会向外迁移,生产率差距将开始缩小。随后,本文使用大规模微观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距 生产率差距 新新经济地理理论 市场规模 劳动力成本
原文传递
高质量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 被引量:59
10
作者 何小钢 罗奇 陈锦玲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共17页
人力资本能否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1999年"高校扩招"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人力资本扩张有效地促进了... 人力资本能否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1999年"高校扩招"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人力资本扩张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且该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强,这一结论在考虑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主要源于人力资本提升了收入水平和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人力资本扩张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东部城市、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更为突出。研究表明,投资高质量人力资本可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人才红利"有望取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增长提供新动能,这对新时期稳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高校扩招 产业结构升级 高质量增长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绿色创新效应吗 被引量:56
11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凌鸿程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32,共16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响应新发展理念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也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共生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响应新发展理念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也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共生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考察了媒体关注作为绿色治理环境中的外部规制与规范合法性压力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区分企业绿色专利申请与绿色专利授权后促进效应依然存在;第二,媒体关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不管是政策导向型媒体关注还是市场导向型媒体关注,在制度合法性压力下都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且政策导向型媒体关注的调节效应更强;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第四,企业社会责任在强高管激励、强制性社会责任披露环境、大规模企业以及市场化制度环境更强的样本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绿色技术创新 媒体关注 合法性 环保投资
原文传递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绿色增长转型——基于中国33个行业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56
12
作者 何小钢 王自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62,共13页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转型需要依赖技术进步。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与Kalman Filter的测度模型,测算了中国33个行业的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并对行业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总体...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转型需要依赖技术进步。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与Kalman Filter的测度模型,测算了中国33个行业的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并对行业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总体上,行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能源消耗,高能耗特征明显。市场化滞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受到市场规模效应影响而呈现出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技术与设备轻型化行业受能源价格影响,表现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特性与投资周期差异导致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相比重工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的波动次数更多、波幅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宏观环境波动和要素价格扭曲等非市场化因素导致中国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较大、波动更频繁。保持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的相对稳定,对于稳定企业预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价格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 绿色增长转型 状态空间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2
13
作者 郭馨梅 张健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8,共5页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研究,得出以下五种主要模式: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模式,以步步高为代表的"实体店(为主)+网上商城(为辅)"模式,以阿里与银泰合资、合作为代表的"电商...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研究,得出以下五种主要模式: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模式,以步步高为代表的"实体店(为主)+网上商城(为辅)"模式,以阿里与银泰合资、合作为代表的"电商+百货店"模式,以天虹为代表的"实体店+网上商城+微信+微店"模式,以及以京东为代表的"网上商城+便利店"模式。这五种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是试图解决消费者体验、网络支付、数据分析和物流配送等问题。基于此,为进一步推进零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应打造便捷性、社交性、体验性强的购物空间和平台;培养金牌零售管理专业团队;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优化企业供应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线上线下 实体店 网上商城 微店
下载PDF
中国跨企业的资本配置扭曲:金融摩擦还是信贷配置的制度偏向 被引量:47
14
作者 简泽 徐扬 +2 位作者 吕大国 卢任 李晓萍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41,共18页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企业过少地使用了资本。微观层面的资本扭曲引起了资本、劳动和产出的配置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偏离,进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和产业组织的扭曲。进一步的计算试验发现,资本扭曲引起的企业间的资源错配造成了总量层面实质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最后,在控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除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外,资本扭曲还内生于金融部门信贷配置的非市场化,尤其是银行信贷配置对国有企业的偏向。这些结果表明,推进金融部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优化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组织和改善实体经济微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不完全 资本扭曲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原文传递
社会信任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吗? 被引量:45
15
作者 凌鸿程 孙怡龙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12-1920,共9页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是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显著提...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是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说明社会信任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在于,社会信任不仅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还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非正式制度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39
16
作者 何小钢 朱国悦 冯大威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16,共19页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通过资本-劳动替代效应、工资率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提高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和劳动者议价能力,有助于缓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机器人 替代效应 工资率效应 生产率效应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41
17
作者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4-555,共12页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创新抉择更具挑战性,企业是否会以创新作为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动荡性下的行为选择以及相应的内在机理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沪深A股...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创新抉择更具挑战性,企业是否会以创新作为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动荡性下的行为选择以及相应的内在机理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竞争逻辑的视角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发明专利)的影响更为显著,体现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工具效应得到支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在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创新之间的战略竞争工具(寻租工具)效应进一步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战略竞争工具价值,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外部运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提供更大的利益相关方网络资源提供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创新 竞争工具 寻租效应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业高度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以中国第二产业为例 被引量:41
18
作者 卢福财 罗瑞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6,共11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一国产业高度不再仅仅反映在各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比例结构方面,更重要地体现在一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环节高度上。为有效反映一国产业高度,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产业就业人均产值之比构建人均GDP增值指数...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一国产业高度不再仅仅反映在各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比例结构方面,更重要地体现在一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环节高度上。为有效反映一国产业高度,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产业就业人均产值之比构建人均GDP增值指数,代表中国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环节高低,采用中国和美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业高度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第二产业人力资源是第二产业产业内分工高度的直接影响原因。人力资源质量因子对产业内分工高度起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源数量因子对产业内分工高度起反向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产业高度 人力资源 人均GDP增值指数
原文传递
机器人、工作任务与就业极化效应——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37
19
作者 何小钢 刘叩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71,共2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常规任务 就业极化 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文祥 史言信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7,共11页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并非由于产业生命周期运动,而是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显著的阶段性过剩,而产能过剩的实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金融和环保等体制缺陷对产业投资的不当干预,导致了光伏产业投资的"潮涌现象"。能源...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并非由于产业生命周期运动,而是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显著的阶段性过剩,而产能过剩的实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金融和环保等体制缺陷对产业投资的不当干预,导致了光伏产业投资的"潮涌现象"。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价值应该成为我国扶持光伏产业的基本动机。基于"市场失灵"这一内在逻辑的所谓"光伏新政"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也不可能产生合意的效果。首先,应加紧制定具体、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激励光伏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培育国内光伏市场;其次,对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体制缺陷应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屡屡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最后,政府对产业的经济性管制应严格限于存在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领域,避免管制的泛化和政府管制权力的无边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能过剩 潮涌现象 体制缺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