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钟万 黄贤平 梅菊芳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尘肺的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且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有利于将圆形小阴影与血管影区别,提高尘肺的早期鉴别诊断水平。结论鉴于CT及HRCT在尘肺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尘肺的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使得尘肺的诊断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尘肺在CT影像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梅菊芳 黄贤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6期620-622,共3页
目的将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尘肺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尘肺合并肺结核和单纯尘肺患者各5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变形态和病变范围。结果与... 目的将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尘肺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尘肺合并肺结核和单纯尘肺患者各5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变形态和病变范围。结果与单纯尘肺组相比,尘肺合并肺结核组CT影像学检查中病变形态特征表现为斑片、索条、空洞、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更为常见,而实变、合并支扩、合并气胸、纵隔淋巴增大伴/不伴钙化等影像学特征差异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尘肺合并肺结核组的病变的分布范围与单纯尘肺组相比更大。结论尘肺合并尘肺与单纯尘肺的CT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变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尘肺合并尘肺患者肺部病变范围明显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梅菊芳 黄贤平 +3 位作者 曾忠 钟万 吴棒 刘霞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检查、多层...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不同征象检出情况、诊断效能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不易分类型征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4例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变化不明显,18例患者好转,斑片影范围缩小且数量减少,空洞缩小,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减少,28例患者斑片影范围扩大且数量增加,树芽征以及结节影增加,其中9例空洞缩小,19例由结节影、斑片影演变为空洞。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可较准确地判断不同征象,提高临床检出率,诊断的灵敏度较高,在治疗随访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影像表现型 诊断效能 治疗随访
下载PDF
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庆 朱大庆 +2 位作者 赖海斌 黄贤平 袁雄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和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非结核伴胸腔积液患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胸腔积液与外周...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和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非结核伴胸腔积液患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胸腔积液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比观察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检测阳性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采用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准确度为100.00%,明显高于外周血T-SPOT.TB检测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相比,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准确度更高,有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并有效鉴别非结核伴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外周血T-SPOT.TB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活检
下载PDF
胸椎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延斌 许德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880-1881,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胸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结核患者CT资料。结果:28例胸椎结核中,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死骨21例,椎间盘受累6例,椎管狭窄6例,椎旁脓肿23例。结论:CT在胸椎结... 目的:探讨CT对胸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结核患者CT资料。结果:28例胸椎结核中,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死骨21例,椎间盘受累6例,椎管狭窄6例,椎旁脓肿23例。结论:CT在胸椎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MSCT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温延斌 钟万 +2 位作者 黄贤平 梅菊芳 杨沛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06-14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MSCT资料。结果 3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均有肺内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强表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MSCT资料。结果 3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均有肺内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强表现,伴有弥漫磨玻璃样改变28例,地图样表现及碎石路征16例,网织状或网织小结节状改变10例,弥漫粟粒状小结节影8例,斑片状模糊影6例,肺气囊6例,肺外围"月弓征"或"柳叶征"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右侧局限性气胸2例,双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结论 MSCT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孢子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机化性肺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钟万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鉴别诊断 CT诊断 PNEUMONIA 局限性炎症 FOP 后遗症 特异性
原文传递
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贤平 周观林 钟万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增强MIR)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且疑似小肝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增强MI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检查时间和总满意...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增强MIR)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且疑似小肝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增强MI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检查时间和总满意度。结果增强MIR检查操作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IR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诊断方案及结果的满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患者采用增强MIR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虽然检查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能明显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磁共振增强成像 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T与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凌曲平 钟万 杨沛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CT与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进行CT动态增强与MRI检查,并将数字减影血... 目的探究CT与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进行CT动态增强与MRI检查,并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残留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诊断病灶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Kappa值分别为89.71%、100.00%、92.86%、0.929,高于CT动态增强的69.12%、100.00%、78.57%、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MRT比CT动态增强有更准确的结果,能更早检查出复发的病灶,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CT动态增强 MRI检查 病灶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