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便秘的影响
1
作者 钱冬花 徐志清 +2 位作者 陈玲飞 曾清妤 潘治瑕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入住江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8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穴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入住江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8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根据中医证候积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克里夫兰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评定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克里夫兰临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两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5.706,P<0.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有效增加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的排便频率,改善其便秘症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结直肠癌 化疗 便秘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诊断应用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晓 江峰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043-2045,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诊断应用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96例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早期食管癌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外周血DKK-1、...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诊断应用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96例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早期食管癌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以及早期食管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水平、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结果 与早期食管癌组比,健康组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水平均降低;与Ⅰ期比,Ⅱ期患者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水平均升高;外周血CEA、CA125、CA19-9、CYFRA-21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 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相比于单一应用外周血DKK-1、CEA、CYFRA21-1、NSE诊断,联合诊断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能更高,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标记物 联合检测 诊断
下载PDF
1例多西他赛致迟发性皮肤反应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6期187-188,共2页
目的主要研究多西他赛迟发性皮肤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7月收治的1例患者,在使用多西他赛6d后皮肤发生迟发性反应,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给予硝酸银软膏外搽及桐叶烧伤油换药等处理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与患... 目的主要研究多西他赛迟发性皮肤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7月收治的1例患者,在使用多西他赛6d后皮肤发生迟发性反应,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给予硝酸银软膏外搽及桐叶烧伤油换药等处理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与患者加大沟通,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医患紧张纠纷等。结果8d后迟发性皮肤反应症状完全愈合出院。结论对多西他赛致迟发性皮肤反应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不仅能控制患者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扩散,也能消除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更多同类患者就医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迟发性皮肤反应 患者 护理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对胃癌患者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5
作者 周佳 阮淑芳 +4 位作者 张志娟 袁兰 熊川 谌瑶瑶 陈玲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3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调整(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11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调整(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11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3周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显著提升,观察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54%)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49%,相比对照组的69.64%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PDCA循环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胃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 胃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下载PDF
氯喹联合含顺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波 熊淑萍 +3 位作者 沈小花 钟华强 万以叶 张慧卿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氯喹联合含顺铂双药化疗方案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晚期阴性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41例。在顺铂联合氟尿啶啶类双药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氯喹(250 mg/天口服,d1... 目的探讨氯喹联合含顺铂双药化疗方案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晚期阴性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41例。在顺铂联合氟尿啶啶类双药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氯喹(250 mg/天口服,d1~d14),观察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接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7例、联合卡培他滨方案24例、联合替吉奥方案10例。41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获CR 1例、PR 21例、SD 16例和PD 3例,有效率为53.7%,疾病控制率为92.7%。全组中位随访18.4个月,中位OS为12.9(95%CI:11.6~14.1)个月,中位PFS为7.3(95%CI:6.2~8.4)个月。联合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和替吉奥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3 (95%CI:9.2~15.4)个月、13.6 (95%CI:11.6~15.6)个月和9.6 (95%CI:4.0~15.1)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80.5%)、呕吐(78.0%)、白细胞减少(41.5%)、嗜睡(39.0%)、手足综合征(22.0%)和皮疹(22.0%),以1~2级为主。结论氯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疗效较好,安全性可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氯喹 顺铂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萍乡市赣西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 目的观察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萍乡市赣西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内镜下套扎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使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美拉唑的疗效显著,可迅速止血,改善肝功能,加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套扎 奥美拉唑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下载PDF
手套式粗盐袋热敷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中的研究
8
作者 李玲 魏丽丽 +2 位作者 李菊萍 江美芳 王艳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282-1285,1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使用手套式粗盐袋热敷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江西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住院的化疗患者200例,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FOLFOX化...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使用手套式粗盐袋热敷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江西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住院的化疗患者200例,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手套式粗盐袋热敷疗法,比较两组在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和化疗药物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问卷20(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IPN 20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套式粗盐袋热敷能预防及降低奥沙利铂所产生的周围神经损伤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奥沙利铂 不良反应 手套式盐袋 热敷
下载PDF
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妍 廖丽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6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伴重度癌痛的癌症患者60例,依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酸吗啡缓释...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伴重度癌痛的癌症患者60例,依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比较用药7 d后2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控制时间、24 h后爆发痛次数、平均药物剂量)差异、疼痛缓解有效度、不良反应(便秘、厌食、嗜睡、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时间、24 h后爆发痛次数、平均药物剂量均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 67%,高于对照组的80. 00%(χ^(2)=4. 043,P=0. 04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后,2组生活质量(精神、日常生活、食欲、睡眠)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1)。结论 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癌痛 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硫酸吗啡缓释片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辉 万以叶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3期393-395,497,F0003,共5页
目的 GC蛋白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对肿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GC蛋白对结肠癌的形成进展影响并不清楚,本文探讨结肠癌中的GC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中GC蛋白的表... 目的 GC蛋白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对肿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GC蛋白对结肠癌的形成进展影响并不清楚,本文探讨结肠癌中的GC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中GC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GC蛋白表达量最高的SW11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干扰组(GC-siRNA组),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 siRNA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运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SW1116中GC蛋白的表达,分别对各组细胞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运用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运用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观察沉默GC基因对SW1116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 GC在大肠癌细胞中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细胞株CCD18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480 vs.CCD18Co,P=0.003;SW620 vs.CCD18Co,P<0.01;SW116 vs.CCD18Co,P<0.01),其中SW1116细胞表达最高(RQ值4.3±3.5);沉默SW1116细胞GC基因后,相比两对照组,GC-siRNA组细胞活性率在转染后48 h和72 h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P=0.034;48 h,P=0.009);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GC-siRNA组迁移过纤维膜细胞数为(51.6±9.4)个,阴性对照组(182.1±16.1)个,空白对照组(174.3±22.8)个,迁移能力减低(P<0.01);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凋亡率为(28.5±5.9)%,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5.6±2.1)%和空白对照组(6.1±2.3)%,细胞诱导凋亡增加(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结肠癌细胞中的GC蛋白表达后,细胞的增殖减慢,迁移能力减低,凋亡诱导增加,GC基因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与进展相关,或可作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GC蛋白 SIRNA
原文传递
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护理在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佳 张志娟 彭富贵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护理在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循证护理的40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 目的探讨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护理在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循证护理的40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护理的43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生命质量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命质量量表(QLQ-CC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联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化疗 便携式输液泵 循证护理 生命质量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舒适干预模式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阮淑芳 张志娟 +1 位作者 袁兰 周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联合舒适干预模式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进行,共纳入江西省肿瘤医院120例接受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联合舒适干预模式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进行,共纳入江西省肿瘤医院120例接受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揿针疗法联合舒适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功能状态[卡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疲乏状况(中文版Piper疲乏评估量表)、依从性情况及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问卷(EORTC-QLQ-C30)]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恶心呕吐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iper疲劳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舒适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升功能状态,减轻疲乏状况,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显著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化疗 恶心呕吐 揿针疗法 舒适干预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