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料搜集、同化系统、数值模式、检验评估四个方面介绍了东亚区域大气再分析技术研究及资料建设取得的进展。就观测资料而言,搜集了常规地面和探空、飞机观测、GPS、雷达、风廓线、卫星导风、野外试验等观测资料。其中未参加国际交换...从资料搜集、同化系统、数值模式、检验评估四个方面介绍了东亚区域大气再分析技术研究及资料建设取得的进展。就观测资料而言,搜集了常规地面和探空、飞机观测、GPS、雷达、风廓线、卫星导风、野外试验等观测资料。其中未参加国际交换的地面、探空资料、雷达等观测资料是本再分析资料构建的特色之一。针对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GSI)同化系统,开展了该系统的本地化移植,并改进了GSI雷达径向风同化算子。对于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ARW)模式,采用多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开展了批量个例和长时间模拟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优化了模式的配置。检验评估系统采用NCAR模式评估系统MET。目前,再分析系统搭建及优化已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再分析系统初步具有在全球再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区域再分析资料性能的能力,可将本再分析系统用于今后再分析数据的研制。展开更多
文摘从资料搜集、同化系统、数值模式、检验评估四个方面介绍了东亚区域大气再分析技术研究及资料建设取得的进展。就观测资料而言,搜集了常规地面和探空、飞机观测、GPS、雷达、风廓线、卫星导风、野外试验等观测资料。其中未参加国际交换的地面、探空资料、雷达等观测资料是本再分析资料构建的特色之一。针对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GSI)同化系统,开展了该系统的本地化移植,并改进了GSI雷达径向风同化算子。对于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ARW)模式,采用多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开展了批量个例和长时间模拟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优化了模式的配置。检验评估系统采用NCAR模式评估系统MET。目前,再分析系统搭建及优化已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再分析系统初步具有在全球再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区域再分析资料性能的能力,可将本再分析系统用于今后再分析数据的研制。
文摘利用常规气象站每6 h一次的降水资料和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Final operational analysis(FNL)资料,运用局地经向环流诊断方程对2010年6月17—20日江西的罕见持续性暴雨的两阶段降雨过程作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潜热加热是造成两阶段暴雨最为重要的原因,且在第二阶段激发的上升运动明显强于第一阶段;经向温度平流、经向西风动量平流和边界条件对两阶段暴雨过程都有一定的正贡献;平均温度垂直输送和纬向西风动量平流在第一阶段为负贡献,在第二阶段转为正贡献。结合对应天气形势分析发现:500 h Pa青藏高原东南侧浅槽的生成、东移、加深,与减弱东南移的切断低涡合并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深厚低压槽(暴雨区位于槽前)是第二阶段潜热加热激发的上升运动较第一阶段强的主要原因;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入口)反气旋切变侧的辐合下沉(辐散抽吸)是平均西风动量纬向平流在第一(二)阶段中为(负)正贡献的主要原因;平均温度由低层向高层(高层向低层)输送是造成平均温度垂直输送在第一(二)阶段中为负(正)贡献的主要原因;中低层暖平流激发的上升运动是平均温度平流在两阶段降雨过程中起正贡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