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立才 李艳大 +4 位作者 秦战强 黄俊宝 吴罗发 王康军 周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5期839-844,共6页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中稻 侧深施肥 控释肥 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
下载PDF
农用植保无人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新阳 陈焕金 +3 位作者 韩杰 谢映妹 曹晓林 叶春 《南方农机》 2022年第4期47-49,89,共4页
为比较无人机和人工地面植保在茶园病虫防效、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项目小组通过分析茶园植保机械化现状,比对两种植保机械在茶园的植保作业,在统一试验方法下,分析不同机械植保作业效果,并对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对比。研... 为比较无人机和人工地面植保在茶园病虫防效、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项目小组通过分析茶园植保机械化现状,比对两种植保机械在茶园的植保作业,在统一试验方法下,分析不同机械植保作业效果,并对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茶园害虫,可不受地形限制,防治效果好,能解决病虫害防治劳动强度大、劳力短缺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茶园植保机械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茶园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江西省蔬菜移栽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晋 黄赟 +3 位作者 潘松 翁晓星 钱钰斌 贺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5,共5页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其移栽作业工序较多、工作量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移栽机械的研发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有助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西省蔬菜产业占全国比重较低,其中的移栽机械化率不高,面...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其移栽作业工序较多、工作量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移栽机械的研发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有助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西省蔬菜产业占全国比重较低,其中的移栽机械化率不高,面临适用机型缺乏、农机农艺融合不足、现有技术有待突破和研发投入过少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构建完善的移栽机械化技术体系,对于提高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移栽机 自动移栽 自动取苗
下载PDF
基于RTK-GPS的智能微耕机导航系统 被引量:6
4
作者 药林桃 罗翔 +3 位作者 曹晓林 吴罗发 董力洪 陈立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82,共5页
针对丘陵区田块小、不规则及耕作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RTK-GPS的智能微耕机导航系统,并结合实际作业要求,基于梭形法提出了任意四边形田块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作业区域全覆盖路径规划。同时,阐述了导航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在机具作业过... 针对丘陵区田块小、不规则及耕作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RTK-GPS的智能微耕机导航系统,并结合实际作业要求,基于梭形法提出了任意四边形田块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作业区域全覆盖路径规划。同时,阐述了导航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在机具作业过程中,通过RTK-GPS实时获取微耕机的位姿信息,实时校正机具作业偏差,通过将信号输入继电器,控制气动阀门,实现微耕机离合器的闭合,完成机具智能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微耕机作业过程中,直线行驶时行驶路线与规划路线的横向偏差均值为2cm,拐弯时横向偏差较大,整体来讲路径规划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导航 RTK-GPS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曹中盛 李艳大 +4 位作者 叶春 舒时富 孙滨峰 黄俊宝 吴罗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2,共8页
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 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光谱仪采集早、晚稻冠层反射高光谱数据,分别利用光谱指数法和连续小波变换构建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进行监测,建立双季稻分蘖数光谱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其中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db7(s9,w735)监测早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754,模型检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0.128;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mexh(s6,w714)监测晚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837,模型检验RRMSE为0.112。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分蘖数快速无损监测和群体质量精确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分蘖数 高光谱 小波特征 模型
下载PDF
鲜莲子通芯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松 徐谐庆 +3 位作者 吴罗发 廖禺 王康军 曹志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99,共6页
莲子广泛种植于中国,传统的鲜莲子去芯都是手工加工,费时费力。鲜莲子头尾有别,只有从莲子的头部去芯才能得到完整的莲芯,这给鲜莲子去芯机械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解决鲜莲子去芯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莲子通芯机,利用槽轮机构实现机... 莲子广泛种植于中国,传统的鲜莲子去芯都是手工加工,费时费力。鲜莲子头尾有别,只有从莲子的头部去芯才能得到完整的莲芯,这给鲜莲子去芯机械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解决鲜莲子去芯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莲子通芯机,利用槽轮机构实现机构的间歇运动,通过进料装置进行逐个进料,夹持机构夹紧莲子,磁力牵引装置驱动滚轮旋转使得莲子方向定正,利用色标传感器进行头尾识别,识别后气缸驱动空心针以及集芯管相向运动,从而使得莲子前后夹紧,同时电磁水阀打开,高压水将莲芯完整地冲出到集芯管,完成去芯作业后,机器运转到落料工位自动落料,从而实现进料落料一体化加工,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通芯率、损伤率、吨料电耗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1.0%、2.2%、46.4 kW·h/t、25.3 kg/h。总体来说,该机适用于莲子通芯的机械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莲子 通芯机 色标传感器 头尾识别
下载PDF
江西省设施果树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罗发 黎邹邹 舒时富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36-40,共5页
文章介绍了江西省设施果树品种、地域范围、栽培技术、产量与效益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江西省设施果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设施果树 栽培技术 产量与效益 地域范围 产业现状 江西省 问题与发展 建议
下载PDF
4LZ-4.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罗发 董献华 +2 位作者 张文毅 陈立才 舒时富 《南方农机》 2021年第6期I0001-I0001,1-3,共4页
针对南方丘陵区水田机械化收获效率低、损失率大等问题,改进设计了一种适宜南方水田水稻收获的4LZ-4.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阐述了该机工作原理,对割幅、行走系统、脱粒滚筒、清选筛和操纵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田间性能试... 针对南方丘陵区水田机械化收获效率低、损失率大等问题,改进设计了一种适宜南方水田水稻收获的4LZ-4.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阐述了该机工作原理,对割幅、行走系统、脱粒滚筒、清选筛和操纵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机子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通过性好,转弯半径小;其生产率、含杂率、破碎率、损失率等作业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与同类机型相比较,生产率提高了22.9%,含杂率降低了38.8%,破碎率降低了50%,损失率降低了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田 履带 联合收割机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小猪饮水嘴密封性自动检测设备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松 黎敏 +3 位作者 张凯 胡会成 廖禺 吴罗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75,共8页
为解决小猪饮水嘴密封性测试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一种小猪饮水嘴密封性自动检测设备,实现自动检测小猪饮水嘴的密封性,该设备包括水箱供给装置、自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各型号小猪饮水嘴规格,满足不同型... 为解决小猪饮水嘴密封性测试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一种小猪饮水嘴密封性自动检测设备,实现自动检测小猪饮水嘴的密封性,该设备包括水箱供给装置、自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各型号小猪饮水嘴规格,满足不同型号的产品测试要求,同时水箱供给装置可实现测试水的循环利用,低耗环保。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测试压力范围0~0.6 MPa、测试产品直径范围20~36 mm、压力测量精度±1%F.S、压力控制精度±2%F.S;响应时间5 s、测试工位5个。设备检测效率为4.74个/min,人工检测效率为0.79个/min,较人工提高600%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猪饮水嘴 密封性 自动检测装置 低耗环保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区保护性耕作装备的田间试验与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罗发 王康军 +2 位作者 陈立才 董献华 赖宏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96-201,共6页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双季稻 保护性耕作 履带拖拉机 秸秆还田
下载PDF
温室智能移动平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药林桃 曹晓林 +2 位作者 吴罗发 董力洪 罗翔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3期11-14,共4页
温室智能移动平台主要应用于环境复杂的温室中,因此对其作业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温室智能移动平台根据行进形式主要分为龙门架式、轨道式、履带式、轮式和腿式等,本文主要论述了几种移动平台的常见结构形式,对各... 温室智能移动平台主要应用于环境复杂的温室中,因此对其作业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温室智能移动平台根据行进形式主要分为龙门架式、轨道式、履带式、轮式和腿式等,本文主要论述了几种移动平台的常见结构形式,对各种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温室智能移动平台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智能移动平台 行进形式 研究现状 关键技术 展望
下载PDF
6GFJC-86芋头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松 陈立才 +3 位作者 吴罗发 廖禺 王康军 周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98,共5页
目前,芋头的分选全部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挑选出来的芋头大小不完全统一。为此,对芋头分选机进行了整体设计,侧重于对分选机构等关键部件。分选机构利用分选轴间距的大小,通过辊轴旋转且配合输送机构不断向... 目前,芋头的分选全部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挑选出来的芋头大小不完全统一。为此,对芋头分选机进行了整体设计,侧重于对分选机构等关键部件。分选机构利用分选轴间距的大小,通过辊轴旋转且配合输送机构不断向前传送的机械方式,实现对芋头按尺寸进行大小连续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分级合格率、损伤率、噪声、吨料电耗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6.4%、0.176%、63.4dB(A)、0.164kW·h/t和5500kg/h,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作业质量满足分选要求。该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分选效率高,最大程度保护芋头不受损伤,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尺寸 分选机
下载PDF
基于手持式三维扫描仪的种子快速建模与试验
13
作者 陈道根 吴罗发 +1 位作者 徐谐庆 舒时富 《北京测绘》 2023年第10期1386-1390,共5页
种子外观形态与建模研究是很多研究课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种子颗粒较小,常规扫描建模无法对种子背面扫描建模,现有方法大都采用二次扫描进行缝合拼接,建模过程复杂、建模效率低且拼接操作易引入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一种基于手持... 种子外观形态与建模研究是很多研究课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种子颗粒较小,常规扫描建模无法对种子背面扫描建模,现有方法大都采用二次扫描进行缝合拼接,建模过程复杂、建模效率低且拼接操作易引入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一种基于手持式激光扫描仪的种子三维全貌特征测绘平台,提出了种子快速建模方法,可实现一次性快速测得种子外形全貌特征,无须进行模型拼接等操作,降低了建模难度,提升了建模效率。对茶籽、花生、莲子三种类型的种子进行了建模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最大差值为0.07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38%;花生的最大差值为0.05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15%;莲子的最大差值为0.04 mm,相对误差为0.27%;相对误差均低于0.5%,说明该方法具备较高的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手持式 激光扫描 快速建模
下载PDF
潮州市芥蓝优质高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
14
作者 赵新阳 谢映妹 +5 位作者 陈婕 卓静 陈焕金 曾传佳 曹晓林 林锐永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3期7-11,共5页
针对潮州市蔬菜种植机械化率低、劳动成本高的现状,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为促进潮州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推进特色农机装备技术应用,引进芥蓝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将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精整起垄机、履带自走式高床作... 针对潮州市蔬菜种植机械化率低、劳动成本高的现状,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为促进潮州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推进特色农机装备技术应用,引进芥蓝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将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精整起垄机、履带自走式高床作业机等农机装备和先进技术投入芥蓝生产中,开展芥蓝优质高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精准化作业,促成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试验结果表明,结合芥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芥蓝品种,经种子筛选、基质培养、苗床管理等严格程序,培育出叶片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秧苗整齐、无病虫草害的蔬菜苗,进行严格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实现芥蓝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在芥蓝关键生产环节中,使用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精整起垄机、履带自走式高床作业机等装备,可以提高优质高产芥蓝种植作业的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机械化 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 精整起垄机 履带自走式高床作业机
下载PDF
4LZ-6.5B型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廖禺 王杰 +4 位作者 李飚 周运成 张文 吴罗发 潘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85-89,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纵轴流收割机粮仓布局不合理、整机重心不稳等缺点,设计了4LZ-6.5B型纵轴流轮式收割机,通过骑跨式的粮仓布局,增大了粮仓的贮存空间,同时使收割机具有稳定的重心,提高了收割谷物的效率和安全性能。介绍了机具的工作原理,对... 为了解决现有纵轴流收割机粮仓布局不合理、整机重心不稳等缺点,设计了4LZ-6.5B型纵轴流轮式收割机,通过骑跨式的粮仓布局,增大了粮仓的贮存空间,同时使收割机具有稳定的重心,提高了收割谷物的效率和安全性能。介绍了机具的工作原理,对粮仓、导草装置、割台装置、动力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确定了粮仓和导草装置的结构型式,确定了割副的宽度和动力配置。试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在田间收获性能稳定,安全性能高,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与小麦收获相比,该机水稻收获的总损失率降低了0.48个百分点,破碎率降低了0.08个百分点,含杂率降低了0.3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仓 导草装置 割台装置 动力装置 纵轴流 收割机 试验
下载PDF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春 刘莹 +3 位作者 李艳大 曹中盛 张丽娜 刘继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4,共10页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7和0.924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图像 氮营养 RGB颜色空间 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监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艳大 叶春 +5 位作者 曹中盛 孙滨峰 舒时富 黄俊宝 田永超 何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0-3050,共11页
为了验证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监测双季稻氮素营养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构建基于CGMD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LNC)和氮积累量(LNA)的监测模型。选用8个不同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利用CGMD采集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 为了验证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监测双季稻氮素营养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构建基于CGMD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LNC)和氮积累量(LNA)的监测模型。选用8个不同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利用CGMD采集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同步利用ASD FH2高光谱仪采集冠层光谱反射率,并计算DVI、NDVI和RVI;通过比较CGMD和ASD FH2采集的冠层植被指数变化特征,验证CGMD的测量精度,构建基于CGMD的LNC和LNA监测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早、晚稻LNC、LNA、DVI、NDVI和RV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GMD与ASD FH2采集的DVI、NDVI和RVI间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50、0.9436和0.9433,表明CGMD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替代ASD FH2采集冠层植被指数。基于CGMD的3个冠层植被指数相比,NDVI_(CGMD)与LNC的相关性最高,RVI_(CGMD)与LNA的相关性最高;基于NDVI_(CGMD)的指数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LNC,模型R^2为0.8581~0.9318,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2%、4.0%~8.5%和0.9041~0.9854;基于RVI_(CGMD)的幂函数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LNA,模型R^2为0.8684~0.9577,模型检验的RMSE、RRMSE和r分别为0.37~0.89 g·m^(-2)、6.7%~20.4%和0.9191~0.9851。与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利用CGMD可便捷准确地获取早、晚稻的LNC和LNA,在双季稻丰产高效栽培和氮肥精确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叶片氮含量 叶片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氮素水平下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截获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艳大 黄俊宝 +5 位作者 叶春 舒时富 孙滨峰 陈立才 王康军 曹中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5-1385,共11页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叶长和叶基角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早、晚稻孕穗期的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和向上累积LAI大于抽穗后12d,分层LAI呈冠层中部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分布特征,最大分层LAI出现在0.58相对高度处;冠层上中部分层LAI和向上累积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向上累积LAI随相对高度呈S型曲线分布,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描述(R^2>0.99);早、晚稻孕穗期的冠层IPAR大于抽穗后12d,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表现为正午较小,早晚较大;株型紧凑的早、晚稻品种,冠层IPAR低;冠层IPAR与向下累积LAI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IPAR=a (1-e^-b×LAI)定量描述(R^2>0.88);冠层内IPAR 的三维空间分布表现为冠层上中部水平面上IPAR较低,光斑变化大,冠层下部水平面上IPAR较高,光斑变化较平缓,同一冠层高度水平面上的IPAR呈不均匀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株型 光合有效辐射 光截获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监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中盛 李艳大 +5 位作者 黄俊宝 叶春 孙滨峰 舒时富 朱艳 何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目的】为探究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可行性,明确利用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LAI的最佳时期,构建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LAI监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不同品种和施氮量的水稻田间试验,于分蘖... 【目的】为探究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可行性,明确利用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LAI的最佳时期,构建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LAI监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不同品种和施氮量的水稻田间试验,于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水稻LAI,同步使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水稻无人机数码影像并提取颜色指数及纹理特征,分析其在不同生育时期与水稻LAI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定量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无人机数码影像中颜色指数及纹理特征与水稻LAI之间的相关性在生育前期(分蘖期+拔节期)最高,高于所有单生育期、生育后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可确定为监测的最佳时期;在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当中,纹理特征方差(Variance,VAR)在监测水稻生育前期LAI时表现最优,可构建监测模型LAI=1.1656×exp^((0.0174×VAR))实现监测,模型构建时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7980,模型检验时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和偏差(bias,θ)分别为0.1658和0.1306。【结论】与人工测量LAI相比,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LAI监测方法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在水稻长势快速准确监测和丰产高效栽培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面积指数 无人机 数码影像 纹理特征 监测模型
下载PDF
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植被指数及适宜波段带宽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中盛 李艳大 +5 位作者 黄俊宝 孙滨峰 叶春 舒时富 吴罗发 田永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为推动光谱遥感在快速无损监测花生生长中的应用,明确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最优植被指数及适宜的核心波段带宽。设置2个花生品种、4个施氮水平的花生田间试验,在不同生育... 为推动光谱遥感在快速无损监测花生生长中的应用,明确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最优植被指数及适宜的核心波段带宽。设置2个花生品种、4个施氮水平的花生田间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成熟期)用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 HandHeld 2型野外高光谱辐射仪,采集325~1075 nm范围冠层反射光谱,筛选敏感植被指数,并研究核心波段带宽对其监测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GB)时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花生LAI和AGB敏感的植被指数均为归一化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即NDRE(λ_(790),λ_(720))。进一步分析这一指数的监测精度随波段带宽的变化,发现监测LAI时,核心波段带宽(bandwidth,b)在(λ_(790):1~33 nm,λ_(720):41~59 nm)范围内时能使NDRE(λ_(790),λ_(720))保持较高监测精度,其中带宽组合(λ_(790):33 nm,λ_(720):53 nm)的带宽和值最大,对核心波段带宽的要求最低,利用其构建监测模型时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7482,利用独立试验数据检验模型时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RRMSE)为13.88%。监测花生AGB时,核心波段带宽在(λ_(790):1~101 nm,λ_(720):19~101 nm)范围内时能使NDRE(λ_(790),λ_(720))保持较高的监测精度,其中带宽和值最大的核心波段带宽组合为(λ_(790):89 nm,λ_(720):89 nm),其建模R^(2)为0.7103,检验RRMSE为20.42%。综上,在花生整个生长进程中,可用上述两个具有不同核心波段带宽的植被指数NDRE(λ_(790)-b_(33),λ_(720)-b_(53))和NDRE(λ_(790)-b_(89),λ_(720)-b_(89))分别对LAI和AGB进行监测,监测模型为LAI=0.0296×exp^((14.365×NDRE))和AGB=0.6240×exp^((20.222×NDRE))。在核心波段适宜带宽上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花生长势光谱监测设备研发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长势 叶面积指数 地上部生物量 植被指数 波段带宽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