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剑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给予全部患者相同的对症治疗,急性期给予扩血管、改善脑...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给予全部患者相同的对症治疗,急性期给予扩血管、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方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异常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患者改善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单纯中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温肺开窍散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奇 康昭河 +6 位作者 刘晓春 刘毅 贺小飞 许小林 邓军华 司马贞华 王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究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组,于干预前后评估2组患者中... 目的 探究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组,于干预前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次症单项积分、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干预后,中药组中医次症单项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均低于穴位贴敷组患者(P<0.05)。结论 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实施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机体血清因子水平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变应性鼻炎 肺经伏热证 穴位贴敷 温肺开窍散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才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中眩晕患者病因及诊治情况。方法时间以2018年1—12月为准,回顾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75例眩晕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引起眩晕的病因,并从中医内科角度分析患者的证型情况。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的发病率最高,20...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中眩晕患者病因及诊治情况。方法时间以2018年1—12月为准,回顾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75例眩晕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引起眩晕的病因,并从中医内科角度分析患者的证型情况。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的发病率最高,20~29岁发病最少;病因分析得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性眩晕、脑梗死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情况最多,脑梗死情况最少。从中医内科角度,眩晕分型中痰湿中阻证型数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好转出院。结论眩晕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痰湿中阻证居多,治疗要注重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 眩晕 病因分析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才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目的评价中医内科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以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以中医内科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疗效和... 目的评价中医内科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以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以中医内科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疗效和安全性不如观察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偏头痛患者中医药治疗的实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 辨证论治 偏头痛 氟桂利嗪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剑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0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个数...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类风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沉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疼痛,还能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剑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法,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中医学的辨证施治,针对各型患者进行针对性方剂治疗,对照组则使用统一治疗方法,均使用...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法,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中医学的辨证施治,针对各型患者进行针对性方剂治疗,对照组则使用统一治疗方法,均使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驥0.05),观察组治愈率达到5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χ2=5.208,P=0.022),观察组无效率仅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χ2=9.940,P=0.002)。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施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风
下载PDF
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刘毅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1期149-150,153,共3页
目的观察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疼痛、肿胀、僵硬)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总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sne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汤 膝骨性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8
作者 周位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在慢性腹泻型结肠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9例慢性腹泻型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在慢性腹泻型结肠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9例慢性腹泻型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接受中医分型论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详细记录及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5,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8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076,P<0.05)。结论在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分型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型 结肠炎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