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互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任明诗 丁羽 +1 位作者 李子涵 刘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2-827,共6页
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骨骼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失衡会导致系列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可调节破骨细胞的募集、附着、增殖和分化等,从而影响骨吸收;而破骨细胞来源的活性物质也... 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骨骼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失衡会导致系列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可调节破骨细胞的募集、附着、增殖和分化等,从而影响骨吸收;而破骨细胞来源的活性物质也可调节成骨细胞的形成、生存、分化和矿化等,影响骨形成。该文总结目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分析其作用,为药物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活性物质 相互作用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杜仲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兰兰 张宇静 +4 位作者 任明诗 傅芸瑛 陈泽彬 陈明 刘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杜仲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戊酸雌二醇,0.09 mg·kg^(-1))、谷胱甘肽组(36 mg·kg^(-1))以及杜仲汤低、中、高剂量组(0.54、1.08、2.16 g... 目的探讨杜仲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戊酸雌二醇,0.09 mg·kg^(-1))、谷胱甘肽组(36 mg·kg^(-1))以及杜仲汤低、中、高剂量组(0.54、1.08、2.16 g·kg^(-1))。去卵巢模型大鼠复制成功后,按照设定剂量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200 d。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保护素(OPG)含量;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胫骨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OPG、一型胶原(COL1)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GSH、OPG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1);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不完整,出现明显断裂,小梁数稀疏且明显变薄;骨组织中BMP-2、OPG、CO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BMP-2、RUNX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杜仲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结构明显改善,骨小梁变粗,数量增加,骨组织中BMP-2、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杜仲汤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OPG水平显著升高(P<0.01);杜仲汤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TRACP水平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CO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杜仲汤低、中剂量组大鼠的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杜仲汤中、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杜仲汤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保护骨小梁完整性,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杜仲汤 去卵巢大鼠 氧化应激 骨形成
原文传递
芒果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巢素珍 周年 +5 位作者 石心怡 周怡丽 夏俊杰 刘波 任明诗 李子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84-3290,共7页
目的旨在利用同型半胱氨酸(Hcy)构建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脂向分化模型,剖析Hcy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具体作用,对Hcy诱导的BMSCs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进行干预,探究芒果苷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旨在利用同型半胱氨酸(Hcy)构建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脂向分化模型,剖析Hcy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具体作用,对Hcy诱导的BMSCs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进行干预,探究芒果苷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提取分离rBMSCs,将培养至一定代数状态良好的rBMSCs置于含不同浓度Hcy(0.125、0.250、0.5、1、2、4 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建立rBMSCs脂向分化模型。随后,对实验组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37.5、75、150μmol/L)进行干预。培养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进行以下检测:运用油红O染液半定量方法检测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以评估脂向分化程度;采用ρNPP法精准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变化,以评估骨向分化程度。结果芒果苷在体外能显著上调BMP-2、ColⅠ的表达,升高ALP水平,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Hcy则通过增加脂质累积,促进rBMSCs的脂向分化;与此同时,Hcy还下调BMP-2与ColⅠ的表达,降低胞内ALP水平,从而抑制rBMSCs的骨向分化。然而,上述与Hcy相关的效应能够被芒果苷成功扭转。结论芒果苷在体外能够显著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而Hcy可抑制rBMSCs骨向分化并促进其脂向分化,芒果苷具有扭转该效应的能力,说明芒果苷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方面具有一定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芒果苷 同型半胱氨酸 骨向分化 脂向分化
下载PDF
二仙汤含药血清通过BK通道对H_(2)O_(2)诱导的MC3T3-E1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明诗 丁羽 +7 位作者 李子涵 吴雨蒙 黄思敏 罗兰兰 张宇静 施旻 夏循礼 刘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22-2529,共8页
探讨二仙汤(Erxian Decoction,EXD)含药血清通过BK通道(BK channel)对氧化应激的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构建H_(2)O_(2)诱导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使用3 mmol·L^(-1)的氯化四乙基铵(tetraethylamine chloride,TEA... 探讨二仙汤(Erxian Decoction,EXD)含药血清通过BK通道(BK channel)对氧化应激的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构建H_(2)O_(2)诱导MC3T3-E1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使用3 mmol·L^(-1)的氯化四乙基铵(tetraethylamine chloride,TEA)阻断MC3T3-E1细胞BK通道。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EXD组、TEA组和TEA+EXD组。MC3T3-E1细胞按照分组分别处理2 d后,加入700μmol·L^(-1)H_(2)O_(2)继续培养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法检测细胞ALP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茜素红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矿化区域。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细胞增殖活性和ALP活力显著降低,BK通道α亚基(BK channelαsubunit,BKα)、一型胶原(collagenⅠ,CO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表达水平下降,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BMP2和OPG mRNA表达水平降低,钙结节面积显著缩小;EXD含药血清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和ALP活力,上调BKα、COL1、BMP2、OPG和磷酸化的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蛋白表达,促进RUNX2、BMP2和OPG mRNA表达,增大钙结节面积;而TEA阻断BK通道后,EXD含药血清促进BKα、COL1、BMP2、OPG和磷酸化Akt、FoxO1蛋白表达,提高RUNX2、BMP2和OPG mRNA表达,增大钙结节面积的作用被逆转。EXD含药血清能改善氧化应激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其机制与调控BK通道以及下游Akt/Fox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氧化应激 BK通道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 骨形成
原文传递
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经FN1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子涵 孙煜昕 +5 位作者 任明诗 罗兰兰 张宇静 夏循礼 罗晶 刘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蛋白的变化及其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对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血清外泌体2.5、5μg/mL组、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2.5、5、10μg/m... 目的:探讨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蛋白的变化及其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对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血清外泌体2.5、5μg/mL组、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2.5、5、10μg/mL组。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观察成骨细胞ALP;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矿化结节;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清外泌体进行差异性蛋白分析。采用纤连蛋白(FN1)联合空白血清外泌体(3 nmol/L纤连蛋白+5μg/mL、12 nmol/L纤连蛋白+5μg/mL)处理成骨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ALP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FN1对成骨细胞中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外泌体2.5μg/mL组相比,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组成骨细胞的增殖、ALP染色程度和茜素红染色程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从血清外泌体中共鉴定到256个蛋白,其中96个蛋白属于ExoCarta外泌体蛋白质数据库。差异统计分析显示有29个蛋白表达有明显变化(P<0.05)。针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差异蛋白质相关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氧化还原、细胞外泌体、PI3K/AKT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过程。显著差异性蛋白主要包括FN1、白蛋白(ALB)、血清对氧磷酶/芳基酯酶1(PON1)和簇蛋白(CLU)等。与空白血清外泌体5μg/mL组相比,纤连蛋白联合空白血清外泌体组(3 nmol/L纤连蛋白+5μg/mL、12 nmol/L纤连蛋白+5μg/mL)成骨细胞ALP活力显著升高(P<0.01),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二仙汤含药血清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与血清外泌体中的蛋白变化有关,FN1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纤连蛋白
原文传递
复方丁香挥发油对UV致小鼠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丁羽 吴毅 +2 位作者 任明诗 李子涵 刘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5-1391,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成分,并将复方丁香挥发油涂于KM小鼠背部去毛处,以UVA/UVB联合照射50天,通过皮肤表观评价、HE和Masson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皮肤中Ⅰ型胶原和MMP-3蛋白的表达,对其抗光老化作用进...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成分,并将复方丁香挥发油涂于KM小鼠背部去毛处,以UVA/UVB联合照射50天,通过皮肤表观评价、HE和Masson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皮肤中Ⅰ型胶原和MMP-3蛋白的表达,对其抗光老化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复方丁香挥发油主要以丁香酚(31.96%)、(E)-藁本内酯(20.56%)、咖啡因(12.72%)等成分为主,能显著改善UV致小鼠光老化皮肤外观和组织结构,增加胶原纤维,并可上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下调MMP-3蛋白表达。总之,复方丁香挥发油可改善紫外线致小鼠皮肤皱纹、粗糙,抑制光老化皮肤胶原降解,促进皮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光老化
下载PDF
葛根对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
7
作者 张丽 黄思敏 +6 位作者 孙煜昕 李海龙 黄丽萍 李文宏 刘荣华 朱卫丰 刘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对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4 mg·kg^(-1))组及葛根低、中、高剂量组(0.79、1.58、3.15 g·kg^(-1)),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日1... 目的探讨葛根对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4 mg·kg^(-1))组及葛根低、中、高剂量组(0.79、1.58、3.15 g·kg^(-1)),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0 d。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缺血大鼠Ⅱ导联心电图参数;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缺血面积;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显著上升(P<0.01),心肌缺血区面积显著增大(P<0.01),血清AST、LDH、CK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心肌损伤明显加重,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均明显降低(P<0.01),心肌缺血区面积显著减少(P<0.01),血清AST、LDH、CK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心肌损伤明显减轻,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根对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凋亡信号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结扎法 凋亡 BAX蛋白 BCL-2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