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对选矿废水中Cr(Ⅵ)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吉昀 冯博 +2 位作者 陈燕 刘建英 杨增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将粉煤灰、硅藻土复合焙烧改性后制得吸附剂——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吸附选矿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溶液Cr(Ⅵ)初始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剂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 将粉煤灰、硅藻土复合焙烧改性后制得吸附剂——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吸附选矿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溶液Cr(Ⅵ)初始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剂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硅藻土复合焙烧改性后,材料孔隙增加,比表面积增大;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在溶液Cr(Ⅵ)初始浓度10 mg/L、pH=2、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投加量20 g/L、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6 h条件下,500℃焙烧2 h制得的粉煤灰-硅藻土复合材料对废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硅藻土 含铬废水 焙烧改性 吸附 物理吸附 Cr(Ⅵ)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与神经网络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飞 蔡超 +2 位作者 李小双 孙涛 钱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859-2870,共12页
针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传统的随机选取非滑坡单元存在准确性不高的缺点,提出信息量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上犹县为研究区,首先,基于上犹县滑坡编录与实际调查,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平面曲率、剖... 针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传统的随机选取非滑坡单元存在准确性不高的缺点,提出信息量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上犹县为研究区,首先,基于上犹县滑坡编录与实际调查,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TWI)、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等10个环境因子,其次利用信息量模型对上犹县进行易发性分区,得到上犹县易发性分区图。然后,从信息量模型得出的易发性分区中的低易发区选取非滑坡单元,与滑坡编录中的历史滑坡点组成测试集与训练集,输入神经网络中训练模型,再将上犹县所有栅格输入,预测上犹县栅格的滑坡概率。最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在上犹县栅格滑坡概率进行分类,得到基于信息量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上犹县易发性分区图。由易发性结果表明:单独的信息量模型的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0.7364,历史灾害点位于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的灾害数占总灾害数的55.6%;基于信息量与神经网络模型的AUC=0.7874;历史灾害点位于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的灾害数占总灾害数的85.8%。信息量–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比单独的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精度提高了5.1%;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所涵盖的灾害数占比高30.2%。信息量–神经网络模型有更好的评价精度,并且证明了在信息量模型中的极低易发区选取非滑坡点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信息量模型 神经网络 滑坡易发性 非滑坡单元
原文传递
有色金属硫化矿中伴生金银资源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冯博 朱贤文 +1 位作者 彭金秀 汪惠惠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6,共7页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伴生的金银矿物是贵金属金银资源的重要来源,伴生金银的回收一直是各国选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伴生金银资源主要分布在硫化铜、硫化铜铁及硫化铅锌矿石中,由于共伴生金银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金银捕收剂对矿石的适应能...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伴生的金银矿物是贵金属金银资源的重要来源,伴生金银的回收一直是各国选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伴生金银资源主要分布在硫化铜、硫化铜铁及硫化铅锌矿石中,由于共伴生金银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金银捕收剂对矿石的适应能力不强,导致现有浮选工艺及药剂制度难以满足伴生金银回收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伴生金银的回收效果。在伴生金银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矿石中伴生金银资源的回收特点,选矿工作者通过改进和强化磨矿工艺、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及开发多种新型金银捕收剂,显著提高了有色金属硫化矿中伴生金银资源的选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金银 工艺矿物学 回收 进展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临近采空区多段爆破微差时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贤振 尹丽冰 +3 位作者 刘建伟 康伟权 喻圆圆 胡维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临近采空区多段毫秒微差爆破的微差时间选取直接关乎采空区顶板的稳定性。为了探究临近采空区毫秒延时爆破最优微差间隔时间,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实际生产中选取的微差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将某地下矿山实际开采情况简化为花岗岩介质中采空区... 临近采空区多段毫秒微差爆破的微差时间选取直接关乎采空区顶板的稳定性。为了探究临近采空区毫秒延时爆破最优微差间隔时间,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实际生产中选取的微差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将某地下矿山实际开采情况简化为花岗岩介质中采空区附近2个柱形耦合装药炮孔研究模型,并从计算机模拟的角度,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对微差间隔时间分别为0 ms/m、3 ms/m、5 ms/m、7 ms/m、8 ms/m的毫秒微差爆炸过程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爆炸过程中采空区顶板观测点的振动速度-时间曲线及振速峰值。分析结果表明:微差间隔时间为28 ms,即7 ms/m时干涉减振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微差时间 数值模拟 振速峰值 花岗岩 采空区顶板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对超细全尾砂膏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饶运章 邵亚建 +2 位作者 肖广哲 孙翔 黄永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47-2655,共9页
针对超细全尾砂-水泥胶结膏体充填料浆黏性大、和易性差,其满足充填输送要求时充填体强度低的问题,通过不同掺量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膏体料浆流动度、坍落、泌水率及其充填体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借助XRD能谱分析和电镜扫描(SEM)... 针对超细全尾砂-水泥胶结膏体充填料浆黏性大、和易性差,其满足充填输送要求时充填体强度低的问题,通过不同掺量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膏体料浆流动度、坍落、泌水率及其充填体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借助XRD能谱分析和电镜扫描(SEM)方法,从微观角度揭示减水剂提到充填体强度机理。结果表明:掺量0.5%(质量分数)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可使质量分数为70%~76%膏体充填料浆的流动度、坍落度有效增加;料浆泌水率明显提高,但不会发生严重离析;充填体微观上水泥水化凝胶更多,尾砂颗粒因水化凝胶"包裹"作用形成更大的晶体颗粒,且颗粒分布更为均匀、孔隙更小、结构更为致密,宏观上初期/长期强度显著提高,最高达50%;同时,减水剂掺量小于0.5%为"安全掺量",对充填体强度不会造成劣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膏体充填 超细全尾砂 流动性 充填体强度 微观机制
下载PDF
稀土Ce^(3+)掺杂Bi_2WO_6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春英 朱清江 +3 位作者 谷传涛 石湖泉 张大超 余长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82-2689,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元素Ce3+掺杂Bi2WO6光催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扫描、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吸收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考察其光催化活性...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元素Ce3+掺杂Bi2WO6光催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扫描、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吸收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考察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e3+掺杂量为0.05%时,其结晶度好、颗粒较均匀、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且比表面积比纯Bi2WO6提高近10%以上,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最好;催化剂用量越高、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越低、反应溶液p H值越低、H2O2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Ce/Bi2WO6对罗丹明B的吸附和降解;而阴阳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NO3-、SO42-没有太大的影响;Na+、K+、Ca2+、Mg2+、Cl-的加入均促使的染料的去除;HCO3-抑制了罗丹明B的吸附,但是却促进了光降解.另外,经重复使用3次,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并没有降低,表明稀土Ce3+改性Bi2WO6是一种有效稳定的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Ce/Bi2WO6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瞬时变化异常探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贤振 高祥 +2 位作者 赵奎 刘建伟 刘祥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8-1594,共17页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岩破裂失稳过程中ITVF的特征参数(极差R、峰度K、突变比率MR)存在陡增的突变异常;(2)3指标异常主要集中于峰后破裂阶段,趋于在压力降显现时刻伴随出现,出现频率在88.8%以上;(3)异常原因在于当变形进入塑性–峰后破裂阶段,试件表面破裂加剧发育引起红外温度场突变,一方面使得红外温变速率大幅度向极大或极小值方向迁移,导致R值出现突增异常;另一方面使得ITVF异常值的数量突然增加,引起K,MR发生陡增异常;(4)在延性岩石破裂过程中ITF突变的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研究为探寻岩石灾变的红外异常前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岩石灾变的红外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粉砂岩 红外温变场 统计分布 灾变预警
原文传递
基于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赖明照 王海宁 +1 位作者 刘成敏 汪光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为分析总结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影响通风效果的共性问题,以某大型机械化铁矿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适用多台风机串并联运行的"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简称3DVS)"软件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3DVS软件可以快... 为分析总结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影响通风效果的共性问题,以某大型机械化铁矿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适用多台风机串并联运行的"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简称3DVS)"软件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3DVS软件可以快速地实现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中不同型号多台风机联合作业下的风机选型。采用安装在运输巷道两侧的硐室型风机机站技术能有效解决大压差、大断面运输巷道不安装风门、不掘绕道设置风机机站的关键问题,实现风流有效分配,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其成功应用,不但为多级机站通风方式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持,而且增强了多级机站通风方式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以减少风机机站维护工作量,不影响行人和运输,促进多级机站技术发展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机选型 多级机站 硐室型风机机站 优化改造
下载PDF
萤石常温浮选药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9
作者 曹志明 严群 +1 位作者 钟志刚 朱贤文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7,共7页
难处理萤石矿常温浮选是选矿的难点之一。萤石常温(15℃)浮选药剂研究包括不同类型萤石矿浮选药剂应用现状、萤石浮选捕收剂的改性研发、萤石新型常温(15℃)捕收剂,萤石高效脉石抑制剂的研究。本文基于萤石矿与含钙脉石及硅酸盐脉石浮... 难处理萤石矿常温浮选是选矿的难点之一。萤石常温(15℃)浮选药剂研究包括不同类型萤石矿浮选药剂应用现状、萤石浮选捕收剂的改性研发、萤石新型常温(15℃)捕收剂,萤石高效脉石抑制剂的研究。本文基于萤石矿与含钙脉石及硅酸盐脉石浮选分离困难、传统的油酸及其改性产物作为萤石浮选捕收剂的局限性等现状,为了实现萤石资源更好地开发与利用,总述了萤石矿的分类及其常规浮选药剂方案,重点分述了萤石新型常温(15℃)浮选捕收剂种类及捕收性能、油酸低温浮选药剂改性研究、萤石浮选调整剂及其作用机理,以及萤石常温浮选捕收剂应具备的适宜的极性基团,能够在萤石表面的吸附能力优于脉石,受温度影响较小,融点应较油酸低,抗硬水,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保持其溶解度和分散能力等基本性能;最后指出了萤石选矿的难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常温浮选 捕收剂 改性 调整剂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声发射特性及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勇 何文 +3 位作者 朱志成 刘贤俊 刘浩 谢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0-676,710,共7页
通过水泥胶结分级尾砂充填体单轴抗压声发射试验,研究分析了整个充填体压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能率、声发射b值、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的声发射活动并不明显,直到加载至应力峰值时,声发射活动显... 通过水泥胶结分级尾砂充填体单轴抗压声发射试验,研究分析了整个充填体压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能率、声发射b值、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的声发射活动并不明显,直到加载至应力峰值时,声发射活动显著增强。同时分析表明:声发射b值和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曲线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破坏前其曲线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临近破坏时声发射b值和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都下降到最低值。利用声发射b值和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能较好地描述充填体在单轴抗压破坏时裂隙的产生、扩展至完全破坏情况,将声发射b值和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两者结合作为现场监测充填体稳定性的指标,可为矿山现场安全监测提供比单一声发射参数更为有效的依据。最后根据声发射累计能率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充填体压缩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方程,进而得到了单轴压缩条件下充填体的损伤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声发射b值 分形维数 安全监测 损伤变量
下载PDF
精确化磨矿对产品粒度分布及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瑜 杨昊 +3 位作者 邹春林 吴彩斌 石志中 毛文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7,共5页
针对柿竹园脆性多金属矿磨矿中存在的过粉碎、低效率等问题,在矿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精确化磨矿理论准确计算出介质的大小、配比及磨矿工艺参数。与原有磨矿制度相比,精确化磨矿使得二段溢流产品中细度增加了4.05个百分点、过粉碎减... 针对柿竹园脆性多金属矿磨矿中存在的过粉碎、低效率等问题,在矿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精确化磨矿理论准确计算出介质的大小、配比及磨矿工艺参数。与原有磨矿制度相比,精确化磨矿使得二段溢流产品中细度增加了4.05个百分点、过粉碎减少3.32个百分点、易选粒级增加了6.1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使后续钨、钼、铋浮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了钢球单耗下降0.12kg/t、磨机电耗下降0.45kW·h/t,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化磨矿 磨矿产品质量 节能降耗 合格粒级 过粉碎
原文传递
含水率对红砂岩特征应力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奎 冉珊瑚 +2 位作者 曾鹏 杨道学 腾天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908,共10页
为了探讨含水率对红砂岩特征应力及声发射响应特征的影响,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压力试验机和PCI-II AE win型声发射系统开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红砂岩试件单轴压缩试验。对水侵蚀作用下红砂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及特征应力演化机制进行了分... 为了探讨含水率对红砂岩特征应力及声发射响应特征的影响,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压力试验机和PCI-II AE win型声发射系统开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红砂岩试件单轴压缩试验。对水侵蚀作用下红砂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及特征应力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探究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声发射(宽、窄频带)时间序列模式的演化规律,同时基于累计声发射事件数与统计力学理论构建了红砂岩的损伤演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P波波速随着含水率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临界值时,P波波速会降到最低值;(2)窄频带接收传感器接收的声发射信号与红砂岩内部颗粒间的摩擦作用息息相关,而宽频带接收传感器接收的声发射信号与红砂岩内部裂纹演化存在着内在联系;(3)水对声发射事件率(宽频带)在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影响相对较为显著,对特征应力与强度的比值影响甚微,但对各阶段应变百分比作用效果相对较为明显,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红砂岩试件的失效模式由脆性破坏逐渐向延展性破坏转变;(4)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声发射事件率(窄频带)活跃期呈现后移的变化趋势,干燥、自然与饱和状态下岩石试件声发射模式分别为主震型、前震–主震–后震型和群震型;(5)基于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宽、窄频带)与统计力学理论构建的损伤演化模型可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红砂岩试件的损伤过程分为4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及损伤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特征应力 响应频带 声发射模式 损伤系数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飞 郭顺 +1 位作者 熊如宗 钟连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54-60,共7页
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依托,结合修水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概况,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量、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坡向和人类工程活动等8项指标,构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 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依托,结合修水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概况,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量、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坡向和人类工程活动等8项指标,构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评价结果基本与野外调查结果相吻合,为修水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权重指标
下载PDF
高浓度充填料浆流变特性及其管道输送阻力损失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亮 罗涛 +3 位作者 朱志成 刘浩 许杨东 陈忠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01-304,共4页
针对矿山充填系统设计中输送物料的合理配比、管道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高精度BROOKFIELD R/S+SST软固体测试仪,通过试验得到不同组别料浆的剪切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图,进而求得料浆相应粘度系数η和动态屈服应力τ0,再... 针对矿山充填系统设计中输送物料的合理配比、管道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高精度BROOKFIELD R/S+SST软固体测试仪,通过试验得到不同组别料浆的剪切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图,进而求得料浆相应粘度系数η和动态屈服应力τ0,再根据浆体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不同流量料浆在不同的管径输送时的沿程阻力损失。结果表明,灰砂比1∶4、浓度70%的料浆以流量90m3/h在管径D3=180mm输送时的单位沿程阻力值最小,其值为471.968Pa/m,可为矿山充填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特性 屈服应力 黏度系数 沿程阻力 充填
下载PDF
基于R/S分析与V/S分析的滑坡变形趋势判断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邬长福 涂志刚 +1 位作者 万佳威 罗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4,107,共5页
鉴于滑坡变形趋势判断及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以茅坪滑坡为例,将监测数据的累计变形和变形速率两时间序列作为基本资料,采用R/S分析与V/S分析对滑坡的变形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R/S分析法计算滑坡监测过程中的Hurst指数,评价Hurst指数与滑... 鉴于滑坡变形趋势判断及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以茅坪滑坡为例,将监测数据的累计变形和变形速率两时间序列作为基本资料,采用R/S分析与V/S分析对滑坡的变形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R/S分析法计算滑坡监测过程中的Hurst指数,评价Hurst指数与滑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变形趋势分析方面,两时间序列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V/S分析的稳健性高于R/S分析,且R/S分析的短期敏感性更高;在稳定性评价方面,虽然两种稳定性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均可得知滑坡的稳定性较高,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趋势 稳定性 R/S分析 V/S分析 HURST指数
下载PDF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艾光华 徐晓衣 +1 位作者 邬海滨 邱仙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8,81,共6页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WO_3品位为0.35%,矿石结构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伴生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复杂难选低品位白钨矿。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WO_3品位为0.35%,矿石结构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伴生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复杂难选低品位白钨矿。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矿浆调整剂,Pb(NO_3)_2为白钨矿活化剂,Na_2SiO_3+Al_2(SO_4)_3为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苯甲羟肟酸(GYB)+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GYR)为白钨的组合捕收剂,经过"一粗三精二扫"的常温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白钨粗精矿;在白钨粗精矿中加入水玻璃和硫化钠,将矿浆温度调至90℃,矿浆浓度浓缩至55%,搅拌1 h,再经过"一粗四精二扫"的加温精选闭路流程,最终获得WO_3品位为61.89%,回收率为63.83%的白钨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常温粗选 加温精选 组合抑制剂 组合捕收剂
下载PDF
三点弯曲作用下不同粒径组成的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奎 周永涛 +1 位作者 曾鹏 卢春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07-3114,共8页
为探讨粒径组成对三点弯曲受拉破坏材料的声发射(AE)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了4种粒径的类岩石材料试件,分别进行三点弯曲声发射试验,分析了各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性。研究表明:类岩石材料的三点弯曲荷载-位移曲线经历非线... 为探讨粒径组成对三点弯曲受拉破坏材料的声发射(AE)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了4种粒径的类岩石材料试件,分别进行三点弯曲声发射试验,分析了各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性。研究表明:类岩石材料的三点弯曲荷载-位移曲线经历非线性和近似线性2个阶段;随着粒径的减小,峰值荷载和到达峰值荷载时的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均呈增大趋势,声发射累计撞击数与声发射累计能量的比值r的最大值也呈减小趋势,说明粒径越小产生相对高能量的声发射事件越多,振铃计数的关联维数D值变化幅度呈减小趋势,同时,到达最低点时的相对荷载水平越高。r值升高后再次降低到持续的低值阶段为孕育主破裂阶段,可将D值的最低值作为主破裂前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材料 不同粒径 三点弯曲 声发射 关联维数 破裂前兆
下载PDF
高浓度充填料浆流变特性及其管道输送模拟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亮 罗涛 +2 位作者 许杨东 陈忠熙 刘杰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1,共6页
针对矿山充填系统设计中物料的合理配比、管道参数等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软固体测试仪,通过试验得到不同组别高浓度充填料浆的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图,进而求得料浆相应粘度系数η和屈服应力τ0,再采用ANSYS软件对料浆在管道中的... 针对矿山充填系统设计中物料的合理配比、管道参数等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软固体测试仪,通过试验得到不同组别高浓度充填料浆的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图,进而求得料浆相应粘度系数η和屈服应力τ0,再采用ANSYS软件对料浆在管道中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物料质量浓度为72%、管内径D2=150 mm的输送条件能保证料浆管流输送中沿程最大流速、出口处最大流速和入口处压力值均较小,矿山据此进行充填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充填 流变特性 黏度系数 管道输送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单轴循环冲击下弱风化花岗岩的损伤演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雷 刘连生 +2 位作者 李仕杰 杨道学 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2,共10页
为研究爆破应力波作用下弱风化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机理,利用直径50 mm的改进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开展以不同速度对花岗岩进行单次和等速循环冲击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中,用能量法确定的损伤阈值,可用于循... 为研究爆破应力波作用下弱风化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机理,利用直径50 mm的改进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开展以不同速度对花岗岩进行单次和等速循环冲击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中,用能量法确定的损伤阈值,可用于循环冲击实验中;不同应变率下弱风化岩石裂纹扩展阶段存在应力松弛平台,且随应变率升高而愈发明显,峰值应力与应变率呈正相关。等速循环冲击中,最大应力、应变与冲击速度呈正相关,与岩样累积冲击总次数呈负相关;损伤演化具有3个阶段呈倒S形,由其构建的双参数损伤演化模型拟合效果理想,且具有物理意义;利用模型中的参数α和β可计算中值点处的损伤度和相对循环次数,且与冲击速度正相关;不同损伤变量计算的损伤演化模型不同,合理定义损伤变量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风化花岗岩 循环冲击 损伤阈值 演化模型
下载PDF
高温循环后花岗岩孔隙结构与物理力学特性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古启雄 黄震 +3 位作者 钟文 李仕杰 吴云 巫宇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0-1465,共16页
探究高温循环下岩石内部孔隙演化及其对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核废料地质处置、地热开发等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分析高温循环对花岗岩孔隙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25... 探究高温循环下岩石内部孔隙演化及其对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核废料地质处置、地热开发等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分析高温循环对花岗岩孔隙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25℃~800℃高温循环下花岗岩的表面特征、质量、体积、纵波波速、抗拉强度、孔隙度、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等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花岗岩的表面裂纹、色差、质量损失率、体积膨胀率、纵波波速衰减率不断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减小,当T>500℃后,花岗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显著,在5次热循环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更加明显。(2)高温能够促进花岗岩孔隙发育,岩石内部微、小孔隙逐渐生长并连通形成中、大孔隙,造成岩石孔隙连通性增强,且热循环会进一步增加孔隙结构之间的连通性,导致中孔和大孔占比上升,孔隙率进一步增大。(3)高温循环下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劣化与其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质量损失率和体积膨胀率随等效平均孔隙半径的增大呈线性增加,纵波波速和抗拉强度随等效平均孔隙半径的增大呈指数型增加。(4)高温下花岗岩会发生脱水、石英相变、矿物氧化、化学键断裂等物理化学反应,导致矿物颗粒产生沿晶裂纹、穿晶裂纹以及剥离缺陷,尤其在573℃石英相变后岩石结构损伤更为显著。(5)热循环将造成岩石疲劳损伤,高温循环产生的交变热应力促进了微裂纹的增加和扩展,造成花岗岩损伤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花岗岩 热循环 孔隙结构 孔隙度 抗拉强度 物理力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