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李鹏川 刘守偈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 岩浆作用 Nd-Hf-O同位素 构造体制
下载PDF
江西于都南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2
作者 张德富 陈希泉 +5 位作者 庞新龙 郭俊刚 任国刚 罗杰 吴德海 华国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是于都县土壤背景值的1.18、1.24、1.69、1.41、5.79、1.25、2.27、1.41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As、Cd污染最严重,是潜在生态风险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超标率达20.7%。地累积指数显示As污染最严重,其次是Hg、Ni、Cd。8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均为0.45~5.14,属强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除Hg外的其他重金属间相关性均较强,而且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Cd、Pb、As主要来源于人为采矿活动,Cr、Ni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地球化学 评价方法 于都
下载PDF
辽宁建昌杜杖子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与成矿关系
3
作者 孟繁敏 聂逢君 +5 位作者 吴德海 严兆彬 曲晓梅 张成勇 陈梦雅 张鑫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75,共18页
辽西地区的五指山-虹螺山多金属成矿带上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体,杜杖子岩体位于成矿带中段,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和对成矿的影响,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相学和... 辽西地区的五指山-虹螺山多金属成矿带上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体,杜杖子岩体位于成矿带中段,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和对成矿的影响,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相学和主微量元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杜杖子岩体成岩年龄为168.5 Ma±0.24 Ma,时代属中侏罗世。岩石具富Si、Al、Na、K,贫Mg、Ca特征,属于岩浆晚期高分异形成的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大,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亏损,铕呈轻微负异常。结合区域构造事件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东部俯冲形成幔源岩浆,幔源岩浆底侵为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提供热量,且与熔融的壳源岩浆混合,岩浆物质成分由中性逐渐向酸性过渡。受岩浆分异程度、酸度和碱度的制约,富含矿质的热液在岩浆期后结晶分异形成Au、Cu-Pb、Zn-Mo成矿系列,矿液通过岩浆上拱造成的围岩裂隙带上升、减压、降温,当达到合适的条件时,矿质析出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杜杖子岩体 辽西
原文传递
辽西大英昌岩体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孟繁敏 聂逢君 +5 位作者 吴德海 严兆彬 曲晓梅 张成勇 陈梦雅 张鑫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6,I0004,共17页
辽西大英昌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在中朝准地台北缘的青龙-锦西断裂带上。通过对大英昌岩体黑云母二长岩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探讨其地质意义。测试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 辽西大英昌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在中朝准地台北缘的青龙-锦西断裂带上。通过对大英昌岩体黑云母二长岩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探讨其地质意义。测试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54.75 Ma±0.48 Ma,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富Si、Al、Fe、Na、K,贫Mg、Ca、Ti、P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属于岩浆晚期形成的高分异铝质-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Ta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Zr、Hf等相对富集,具较弱的铕和铈负异常,说明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发生部分熔融。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持续俯冲并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的幔源岩浆侵入带来热量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捕虏少量的幔源物质,形成了壳幔混合的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岩花岗 锆石U-PB定年 大英昌岩体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广东仁化棉花坑铀矿床萤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蕊 吴德海 +3 位作者 夏菲 华国欢 王宇飞 潘家永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9,I0005,共18页
棉花坑铀矿床产有三类萤石,分别为形成于铀成矿期主成矿阶断的紫黑色萤石、形成于铀成矿期成矿晚阶段的紫色萤石以及形成于铀成矿后期的浅绿色萤石,这三类萤石均属于热液成因。紫黑色萤石和紫色萤石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两者具... 棉花坑铀矿床产有三类萤石,分别为形成于铀成矿期主成矿阶断的紫黑色萤石、形成于铀成矿期成矿晚阶段的紫色萤石以及形成于铀成矿后期的浅绿色萤石,这三类萤石均属于热液成因。紫黑色萤石和紫色萤石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两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而浅绿色萤石的物质来源可能与紫黑色萤石、紫色萤石的物质来源不同。从铀成矿期至铀成矿期后,萤石弱的负Ce异常、明显的负Eu异常和U的含量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特征都指示了成矿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化,成矿流体性质由还原向氧化演化。在研究棉花坑铀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基础上,结合长江铀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类比邻近相似铀矿区成矿流体的研究成果,认为棉花坑铀矿床成矿流体存在多源性,该成矿流体是一种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流体,并不源于富含Ba、U等元素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也并未与其发生较为充分的水-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矿物学 地球化学 热液蚀变 棉花坑铀矿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