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意与“变脸”:创意产业中民俗主义现象阐释 |
刘爱华
艾亚玮
|
《民俗研究》
CSSCI
|
2012 |
6
|
|
2
|
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 |
刘爱华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3
|
工具理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探析 |
刘爱华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4
|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
刘爱华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5
|
基于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探析 |
王健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1
|
|
6
|
创意时代中国陶瓷首饰开发探究 |
刘爱华
|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7
|
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
刘爱华
|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8
|
乡村振兴语境下民俗旅游景观生产研究——以江西婺源篁岭“晒秋”为例 |
刘爱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9
|
隐括乎雅俗之际:民俗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探微 |
刘爱华
|
《上海文化》
|
2024 |
0 |
|
10
|
“非遗”视域下江西体育民俗生产性保护谫论 |
刘爱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11
|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庐陵文化形成及其衍生演变——以富水河流域为例 |
王健
刘爱华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5
|
|
12
|
乡村振兴语境下毛笔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 |
俞玲
刘爱华
|
《文化产业研究》
|
2023 |
0 |
|
13
|
文化产业视域下海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意开发 |
刘爱华
|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
2016 |
4
|
|
14
|
民俗节庆重构与乡村社会治理——以婺源篁岭“晒秋节”为例 |
刘爱华
俞玲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
4
|
|
15
|
基于生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方式探析——以“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
王健
安玉欣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16
|
手工艺类非遗半市场化属性阐释及保护探析——以文港毛笔作坊为例 |
刘爱华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4
|
|
17
|
东固传统造像技艺及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
王健
章芳芳
廖黎明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4
|
|
18
|
从生活化到景观化: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分析——基于婺源篁岭“晒秋”农俗的个案研究 |
刘爱华
邓冰清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9
|
乡村振兴语境下村落民俗重构与节庆品牌塑造研究--以婺源篁岭晒秋为例 |
刘爱华
韩凤娇
|
《文化产业研究》
|
2022 |
2
|
|
20
|
西汉海昏侯国酒俗文化考略——以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筵席器具为例 |
刘爱华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