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意与“变脸”:创意产业中民俗主义现象阐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爱华 艾亚玮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88-96,共9页
在今天,创意产业在各国迅猛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民族文化基层的民俗文化,在创意设计中往往承担着胚体的作用,民俗元素经过剪辑、重构,融入现代科技,从而形成类型多样、新颖独特的创意产品。对于这样一种民俗主义现... 在今天,创意产业在各国迅猛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民族文化基层的民俗文化,在创意设计中往往承担着胚体的作用,民俗元素经过剪辑、重构,融入现代科技,从而形成类型多样、新颖独特的创意产品。对于这样一种民俗主义现象,民俗学界并未予以足够的关注。无疑,它不是日常生活本身,而是一种艺术加工,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变脸"。但这种"变脸"并不是虚构,而是一种艺术真实,并且仍源自民俗文化本身,因而对于创意产业中的民俗主义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加以排斥,而要正视并进行相应研究。对于仍处于边缘地位的民俗学来说,这或许是其融入主流学术、发挥更大价值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民俗主义 变脸 发展契机
原文传递
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爱华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愁文化进一步被激活,推动着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的发展。当下乡愁文化的凸显,不是偶然现象,折射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背景下现代人的心灵迷失和精神失落。这就要求回归"人"本身,关注普通大众...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愁文化进一步被激活,推动着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的发展。当下乡愁文化的凸显,不是偶然现象,折射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背景下现代人的心灵迷失和精神失落。这就要求回归"人"本身,关注普通大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民俗文化的旨趣是一致的。因此,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积极融入人性维度,观照现代人的生活世界,是安放"乡愁"、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城镇化 民俗文化 生活世界 路径
原文传递
工具理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爱华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工具理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但是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使其逐步跨越价值理性的"藩篱",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非遗1保护实践中,工具理性思维... 工具理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但是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使其逐步跨越价值理性的"藩篱",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非遗1保护实践中,工具理性思维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名利观念萦绕盘旋,开发、产业化"阔步前行",保护工作困境重重,如文化生态变迁迅速、碎片化现象突出、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参与明显不足等。导致非遗保护诸多困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具体来说又包括国家发展战略的误读、现代性的膨胀、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主体的消解、民间文化教育的缺位等。因而,追本溯源,深入反思非遗保护中的工具理性主义现象,重构本土现代性的民族文化,才能使非遗保护回到应遵循的正确轨道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工具理性 保护困境 民族文化 路径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爱华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6,共8页
在城镇化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1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化,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人本身,... 在城镇化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1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化,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人本身,在本质上与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发挥是对立统一的。因而,努力激活或发挥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有效利用文化生态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机制、创意资源机制、身体技术机制和心理认同机制等反哺的潜在维度,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关注农民市民化,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文化生态,因势利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民俗文化反哺 效能 维度
原文传递
基于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健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15,28,共5页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江西乃至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不断,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手工制瓷文化生态延续至今,薪火相传。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部分...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江西乃至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不断,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手工制瓷文化生态延续至今,薪火相传。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部分工序发生改变,瓷业习俗逐渐淡化。针对危机,提出从生产性保护入手,完善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文化生态环境。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来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活态传承,以期达到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手工制瓷 文化生态 生产性保护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创意时代中国陶瓷首饰开发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爱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96,共6页
陶瓷首饰产业在欧美和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陶瓷首饰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但在国内,陶瓷首饰产业才刚刚起步,陶瓷首饰还存在诸如设计缺乏创意、样式陈旧单一、市场规模狭小、制作工艺粗糙、受众认同较低等问... 陶瓷首饰产业在欧美和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陶瓷首饰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但在国内,陶瓷首饰产业才刚刚起步,陶瓷首饰还存在诸如设计缺乏创意、样式陈旧单一、市场规模狭小、制作工艺粗糙、受众认同较低等问题。因而,全面分析陶瓷首饰产业发展现状,凸显其材质、环保、保健、时尚、文化等价值,从宣传、设计、管理、市场、人才、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是推动我国陶瓷首饰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首饰 现状 创意 市场开发 路径
下载PDF
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爱华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5,158,共10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民间文艺发生急剧变迁,在“裹挟”下不断前行。源于民间文艺的包容性,它在自我哺育过程中也不断反哺精英文艺及通俗文艺。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民文艺”的这三种形态日益渗透融合,彼此关联更为紧密,处于融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民间文艺发生急剧变迁,在“裹挟”下不断前行。源于民间文艺的包容性,它在自我哺育过程中也不断反哺精英文艺及通俗文艺。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民文艺”的这三种形态日益渗透融合,彼此关联更为紧密,处于融通互哺状态。因此,应对生成语境的重构,民间文艺可从坚持“人民性”导向,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积极参与跨界融合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遵循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推动文艺形态交融互鉴,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 精英文艺 反哺 互哺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语境下民俗旅游景观生产研究——以江西婺源篁岭“晒秋”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爱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5,共9页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篁岭“晒秋”的景观生产,构建出始生景观或元景观、衍生景观和泛化景观的一套景观体系,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发展,活化、丰富了民俗文化呈现形式,促进了民俗文化传播、传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驱动了乡村文...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篁岭“晒秋”的景观生产,构建出始生景观或元景观、衍生景观和泛化景观的一套景观体系,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发展,活化、丰富了民俗文化呈现形式,促进了民俗文化传播、传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驱动了乡村文化振兴。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反哺当地,促进了景村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共同体的重构、重建。当然,在强化民俗旅游景观生产的同时,也应警惕消费主义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篁岭“晒秋” 民俗旅游 景观生产 乡村共同体
下载PDF
隐括乎雅俗之际:民俗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探微
9
作者 刘爱华 《上海文化》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雅俗观是民间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的一个重要呈现维度和衡量标志,纵观中国文艺史或文学史,经历了重俗尊雅、尚雅鄙俗等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生态急剧变迁的今天,我们应秉持动态平衡的雅俗观,坚持雅俗合流、雅俗共赏、雅俗互融。换句话... 雅俗观是民间文艺与精英文艺关系的一个重要呈现维度和衡量标志,纵观中国文艺史或文学史,经历了重俗尊雅、尚雅鄙俗等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生态急剧变迁的今天,我们应秉持动态平衡的雅俗观,坚持雅俗合流、雅俗共赏、雅俗互融。换句话说,一方面应以俗为基,认识到民间文艺是精英文艺创作之源,另一方面也应以雅为枝,认识到精英文艺是民间文艺发展之翼,只有辩证统一看待两者关系,促进其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才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观 民间文艺 精英文艺 辩证统一 文艺生态
原文传递
“非遗”视域下江西体育民俗生产性保护谫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爱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江西体育民俗资源丰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体育民俗是一种生活文化,又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既要视体育民俗为一种生活习俗,又要视其为一种生产力或资本,因此,生产性保护便成为其最适宜的保护方式。这种保护简而... 江西体育民俗资源丰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体育民俗是一种生活文化,又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既要视体育民俗为一种生活习俗,又要视其为一种生产力或资本,因此,生产性保护便成为其最适宜的保护方式。这种保护简而言之就是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保护"是前提与基础,"发展"是方法与途径。具体到江西体育民俗的生产性保护,就是要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立足保护江西体育民俗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多元化的灵活发展措施,提升江西体育民俗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体育民俗 生产性保护 产业化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庐陵文化形成及其衍生演变——以富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健 刘爱华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从生态学、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庐陵地区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互融性、聚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青原区富水河流域尤为明显,其文化生态及其生态链的传递关系和类文化的传播、衍生路径较为清晰,值得学界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庐陵文化 富水河流域庐陵文化 形成与演变
下载PDF
乡村振兴语境下毛笔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
12
作者 俞玲 刘爱华 《文化产业研究》 2023年第2期340-356,共17页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和现实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毛笔产业发展,既是其产业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赋能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语境下我国毛笔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和现实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毛笔产业发展,既是其产业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赋能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语境下我国毛笔产业发展现状,对毛笔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强调应深挖其符号价值,构建更为完备的毛笔产业链,并以文港毛笔、侯店毛笔、汝阳刘毛笔为例,分析了毛笔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实践。尽管由于书画生态的急剧变迁,毛笔产业整体形势并不乐观,但部分毛笔产区仍具有强劲生命力,表明有效提升产业链层次和竞争力,紧跟市场需求,融入现代审美,重视创意设计,突出其符号价值,提升毛笔整体价值,对于毛笔文化赓续传承、毛笔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毛笔价值 产业链 符号价值
下载PDF
文化产业视域下海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意开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华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42-53,共12页
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仅因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墓园结构、墓群及海昏侯国城址。国家文物局要求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推进其发掘和保护,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海昏侯国遗... 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仅因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墓园结构、墓群及海昏侯国城址。国家文物局要求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推进其发掘和保护,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院等也在拟建之列,因而,海昏文化发展不应仅仅停留于'博物馆式'的静态研究,而应将传承、传播与开发结合起来,以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为契机,加强传统与时尚的结合,积极做好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开发,强化其现实服务功能,让海昏文化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海昏文化 创意开发 服务功能
下载PDF
民俗节庆重构与乡村社会治理——以婺源篁岭“晒秋节”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爱华 俞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3-88,共6页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社会稳定。篁岭"晒秋节"的重构,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旅游发展,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篁岭 晒秋节 民俗节庆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基于生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方式探析——以“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健 安玉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文化生态保护方式的选择是个困扰学界的难题。"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并实践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其主要经验是根据存续状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旺盛型、衰退型、濒危型区别保护,以节庆展示对内加强文化认同对... 文化生态保护方式的选择是个困扰学界的难题。"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并实践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其主要经验是根据存续状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旺盛型、衰退型、濒危型区别保护,以节庆展示对内加强文化认同对外弘扬文化魅力。同时,合理进行旅游开发,通过生产性方式推动"非遗"保护,使两者实现双向共赢。因而,某种意义上来说,合理的市场化手段是阶段性文化生态保护策略选择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链 食物链上的衍生文化 人地关系动态平衡 婺源
下载PDF
手工艺类非遗半市场化属性阐释及保护探析——以文港毛笔作坊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爱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的困境,源自生产方式的改变。毛笔制作技艺是和小农经济相伴生的,具有鲜明的传统性,但同时,它和商品经济又有扯不断的纠葛,它的产品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才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可以说,贯穿笔坊生产始终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矛...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的困境,源自生产方式的改变。毛笔制作技艺是和小农经济相伴生的,具有鲜明的传统性,但同时,它和商品经济又有扯不断的纠葛,它的产品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才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可以说,贯穿笔坊生产始终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随着社会突生性的转型,这种矛盾日益加剧,成为笔坊生产的隐形"镣铐",因而,只有辩证地调适两者关系,笔坊生产才能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港毛笔 半市场化 传统 现代 镣铐
下载PDF
东固传统造像技艺及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健 章芳芳 廖黎明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东固传统造像技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传承性、可塑性、复合性,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神像造像和开光仪式两个部分,这项技艺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东固是富水河的上游,与兴国、泰和、永丰三县交界,富水河流域在宗教、民俗方面与传统造像有紧密的... 东固传统造像技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传承性、可塑性、复合性,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神像造像和开光仪式两个部分,这项技艺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东固是富水河的上游,与兴国、泰和、永丰三县交界,富水河流域在宗教、民俗方面与传统造像有紧密的关联。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富水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保护性开发研究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固传统造像 传承与特征 价值与文化影响 生产性保护
下载PDF
从生活化到景观化: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分析——基于婺源篁岭“晒秋”农俗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爱华 邓冰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6-70,共15页
村落民俗是传统村落的生活面相和灵魂归宿,保护村落民俗,应保护其文化生态和生活形态。生活化,是村落民俗保护的一种理念,但也是一种理想化想象。婺源篁岭因“晒秋”而闻名,其“晒秋”农俗是独特地形地貌的产物。古村的开发,让其重获“... 村落民俗是传统村落的生活面相和灵魂归宿,保护村落民俗,应保护其文化生态和生活形态。生活化,是村落民俗保护的一种理念,但也是一种理想化想象。婺源篁岭因“晒秋”而闻名,其“晒秋”农俗是独特地形地貌的产物。古村的开发,让其重获“生机”,也使其成为被设计、被展示、被欣赏的景观的一部分,成为景区的亮点和特色。也就是说,景观化成为村落民俗的重要呈现形式,也成为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当然,它还存在去语境化、商品化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论证,也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其“本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篁岭 晒秋 生活化 景观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语境下村落民俗重构与节庆品牌塑造研究--以婺源篁岭晒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爱华 韩凤娇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2期276-291,共16页
近年来,乡村发展备受关注,村落民俗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符号载体和经济要素。婺源篁岭积极挖掘并重构本地独有的晒秋农俗,使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成为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节庆品牌。当然,在旅游凝视下,其景观生产痕迹明显,... 近年来,乡村发展备受关注,村落民俗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符号载体和经济要素。婺源篁岭积极挖掘并重构本地独有的晒秋农俗,使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成为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节庆品牌。当然,在旅游凝视下,其景观生产痕迹明显,而导致其问题的“症结”在于城乡巨大差异性。因此,建构旅游市场新型文化关系,推动主客体进行真正的对话,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关注、尊重作为主体的村民,在保护村落民俗的基础上,激活其生命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无疑是当前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篁岭晒秋 村落民俗 节庆品牌 景观生产
下载PDF
西汉海昏侯国酒俗文化考略——以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筵席器具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爱华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6-22,共7页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筵席器具,反映了西汉上层贵族雅致的饮食文化,而“酒”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主要体现在:一是造酒的酒器,如大型青铜蒸馏器,其结构完整复杂,体型硕大,包括天锅、地锅、导引管和馏口,反映了西汉比较成...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筵席器具,反映了西汉上层贵族雅致的饮食文化,而“酒”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主要体现在:一是造酒的酒器,如大型青铜蒸馏器,其结构完整复杂,体型硕大,包括天锅、地锅、导引管和馏口,反映了西汉比较成熟的酿酒工艺;二是储酒的酒具,如龙盘凤碗、耳杯、樽、卮等漆器,玉耳杯等玉器,还有青铜钫、青铜缶、青铜壶等青铜器,尤其是凤纹提梁卣,凸显了主人的尊贵身份;三是佐酒的酒具,如体现西汉分食制的染炉、席镇、温鼎以及雅乐活动的整套铁编磬、琴、瑟、排箫等乐器,较完整地反映了西汉贵族社会的佐酒之礼,举手投足、行卧坐立乃至赏乐均应“不逾矩”,遵守宴饮俗制。这批珍贵的筵席器具,以“酒”为媒,突出地展示了西汉酒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生动地勾勒出西汉上层贵族社会的民俗生活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海昏侯墓 筵席器具 酒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