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因子对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乐华 刘向平 +3 位作者 王凯红 赵喜华 王兆红 李晓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杜鹃属常绿杜鹃亚属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播种育苗为其有效的引种手段。试验表明:(1)环境温度、物种系统位置对萌发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20℃以下,温度越高萌发越快;材料较多的4个亚组以云锦杜鹃亚组萌发最快,银叶杜鹃亚组、露... 杜鹃属常绿杜鹃亚属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播种育苗为其有效的引种手段。试验表明:(1)环境温度、物种系统位置对萌发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20℃以下,温度越高萌发越快;材料较多的4个亚组以云锦杜鹃亚组萌发最快,银叶杜鹃亚组、露珠杜鹃亚组居中,长序杜鹃亚组最慢。(2)出苗、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与播种基质、物种产地、来源、系统位置等密切相关,出苗率以“腐殖土”基质为高,而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以“腐殖土+苔藓”基质为好;原产华东、华南、华中的种育苗效果总体优于西南种,日本、北美种好于欧洲种;经过驯化的种好于采自原产地的种,3个主要种源地育苗表现为:以本园的种子最佳、云南次之、德国最差;向东部演化的种育苗效果好于向西南演化的种。(3)庐山冷凉湿润的气候较适宜于本亚属杜鹃的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及猝倒病防治是其育苗成败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常绿杜鹃亚属 萌发速度 育苗效果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振兴 杨金梅 +4 位作者 张志斌 朱晓湉 向萍 孙健 何霞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但目前缺乏对其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系统综述。基于此,文章对绞股蓝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抗肿瘤、保护神经等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绞股蓝产地之间的质量比较,及其主要药效成分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机制研究仍较匮乏。提出今后可将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作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明确黄酮的成分结构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基于绞股蓝多成分、多药理活性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探究绞股蓝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规范绞股蓝产地道地性和产品质量标准,以期为绞股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可视化分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山湿地灰化苔草季节生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旭光 鲁顺保 +2 位作者 江玉梅 张志斌 朱笃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以鄱阳湖南矶山湿地灰化苔草为对象,研究了其生物量、株高、鞘高等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季节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灰化苔草各指标的季节生长动态基本一致,皆呈单峰型曲线;灰化苔草的地下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各构件生物量关系为根>... 以鄱阳湖南矶山湿地灰化苔草为对象,研究了其生物量、株高、鞘高等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季节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灰化苔草各指标的季节生长动态基本一致,皆呈单峰型曲线;灰化苔草的地下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各构件生物量关系为根>茎>叶;灰化苔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株高、鞘高呈线性函数关系,利用鞘高和株高可较好地预测灰化苔草种群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化苔草 季节生长动态 南矶山湿地 鄱阳湖
下载PDF
杜鹃花RAPD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喜华 王曼莹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以井冈山杜鹃为材料建立了杜鹃花RAPD反应优化体系 ,用于杜鹃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杜鹃花属植物杜鹃花叶片总DNA ,分别测试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DNA聚合酶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 以井冈山杜鹃为材料建立了杜鹃花RAPD反应优化体系 ,用于杜鹃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杜鹃花属植物杜鹃花叶片总DNA ,分别测试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DNA聚合酶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比较 ,建立了杜鹃花RAPD优化体系 :2 0 μLPCR反应体积 ,10×Taq酶配套缓冲液 (2 μL) ;1UTaq酶 ;模板DNA10ng ;13.32pmol引物 ;2 .12mmol·L- 1 MgCl2 ;dATP、dCTP、dGTP和dTTP各 0 .15mmol·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遗传多样性 优化 CTAB RAPD
下载PDF
杜鹃属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的检定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喜华 张乐华 王曼莹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以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井冈山杜鹃树叶为材料,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碱裂解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实验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最好,其所提到的DNA大小与λDNA(21kb)相似,经检验该法适合杜... 以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井冈山杜鹃树叶为材料,分别采用修改的CTAB法、碱裂解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实验表明,三种方法所提的DNA纯度及产率有差别,从综合结果看,以CTAB法最好,其所提到的DNA大小与λDNA(21kb)相似,经检验该法适合杜鹃花属植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所得DNA不需纯化就可直接用于RAPD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杜鹃 基因组DNA提取 RAPD
下载PDF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颜日明 李希茜 +3 位作者 汪涯 余佳清 张志斌 朱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3-1397,共5页
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齿孔醇(1)、9,12-十八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 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齿孔醇(1)、9,12-十八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十八烷酸-2,3-二羟基丙酯(3)、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4)、竹红菌甲素(5)、竹红菌乙素(6)、痂囊腔菌素B(7)、痂囊腔菌素C(8)和亚油酸(9)。其中化合物1—4、7和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在对石油醚萃取部位的GC-MS分析中,首次在该属真菌中检测到1-甲基-2吡咯烷酮、十五烷酸乙酯、9-十六烯酸乙酯、十六烷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9-十八烯酸乙酯和十八烷酸乙酯7种化合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5对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底泥微生物对环境变量的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思颖 倪才英 +1 位作者 符文昌 王金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以鄱阳湖流域4个支流共6个地点(信江XS1、信江下水湾XS3、饶河RS、饶河内湖RHS、修水SS、赣江GS)的底泥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16 S rRNA基因扩增技术探究底泥微生物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的底泥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大致分... 以鄱阳湖流域4个支流共6个地点(信江XS1、信江下水湾XS3、饶河RS、饶河内湖RHS、修水SS、赣江GS)的底泥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16 S rRNA基因扩增技术探究底泥微生物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的底泥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大致分为4类;底泥的p H值、TOC、TN、TP和重金属含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显著的影响.4条河流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顺序为赣江>信江>修水>饶河,同时发现饶河的Cu、Zn含量在4条河流中最高,这说明高Cu、Zn会对微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的影响;河流与其所对应湖区底泥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比较发现:饶河>饶河内湖,信江下水湾>信江,这种结果顺序的不一致主要是由底泥中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和某些重金属元素胁迫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微生物 16SrRNA 重金属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63的特征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亮行 张帆涛 +5 位作者 聂丽 万令飞 梁剑秋 张雨佳 马羊帅 谢建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1-896,914,共7页
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对于植物至关重要,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叶色突变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研究,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远未被阐明,尤其在水稻当中。目前,已报道的... 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对于植物至关重要,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叶色突变体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研究,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远未被阐明,尤其在水稻当中。目前,已报道的水稻叶色突变体,主要表现为黄化、白化、亮绿、条斑条纹、温敏变色、转绿和转紫等。该研究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粳稻日本晴,获得一份遗传稳定的突变体ygl-63,其整个生育期叶片均表现为黄绿色。通过测定ygl-63和野生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发现,ygl-63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了31.9%、42.2%和34.1%,同时叶绿素a/b值较野生型增加。这表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是导致ygl-63黄绿叶突变性状的主要原因,并且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在成熟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发现ygl-63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减少8.9%和8.5%;千粒重增加10.4%;而株高,穗长和每穗着粒数和野生型相比差异并不显著。通过测量微量元素发现,ygl-63种子中的铁和锌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分别减少85.7%和64.8%。将ygl-63与正常绿色品种明恢63杂交获得F_1和F_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ygl-63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基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到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的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5之间约2.4 cM范围内。该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ygl-63(g)。所得结果为今后对ygl-63(g)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甲基磺酸乙酯 微量营养元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