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昌岩背锡矿田地球化学特征及隐伏矿床预测异常指标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显珍 梅勇文 《江西地质》 1999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在岩背锡矿田,运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锡矿床,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岩背锡矿床的发现和扩大,以及上湾隐伏锡矿床预测,为应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矿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与矿床有关的... 在岩背锡矿田,运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锡矿床,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岩背锡矿床的发现和扩大,以及上湾隐伏锡矿床预测,为应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矿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与矿床有关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隐伏锡矿床预测的异常指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锡矿田 隐伏矿床 异常指标 预测
下载PDF
赣南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金异常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升云 《江西地质》 1998年第4期278-283,共6页
据赣南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组合样分析成果,经过对数概率统计处理,共圈出了金元素异常41处,其中甲类异常20处,乙类异常21处。结合区内地质背景条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异常形态、规模、强度与空间分布特征,指出甲类异常是区内... 据赣南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组合样分析成果,经过对数概率统计处理,共圈出了金元素异常41处,其中甲类异常20处,乙类异常21处。结合区内地质背景条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异常形态、规模、强度与空间分布特征,指出甲类异常是区内寻找金银矿产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金异常 找矿意义 金矿床 银矿床
下载PDF
江西西部煤炭开发环境问题
3
作者 孙健 《江西地质》 1998年第1期70-74,共5页
本文归纳了江西西部煤炭开发的几点环境(地质)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有关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环境地质 防治措施 赣西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南矿带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进文 李旭辉 +5 位作者 裴荣富 梅燕雄 王永磊 屈文俊 黄修保 臧文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7,共7页
首次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武山铜矿南矿带的辉钼矿进行年龄测试,测得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变化于144.0~145.7Ma,等时线年龄为146.4±2.6Ma,与花岗闪长斑岩145±3.9Ma的SISM法年龄值相吻合,表明武山铜矿南矿带成矿与晚侏罗世中... 首次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武山铜矿南矿带的辉钼矿进行年龄测试,测得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变化于144.0~145.7Ma,等时线年龄为146.4±2.6Ma,与花岗闪长斑岩145±3.9Ma的SISM法年龄值相吻合,表明武山铜矿南矿带成矿与晚侏罗世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该矿床北矿带层状、似层状硫化物型矿体曾经历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而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对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即武山铜矿最终形成于晚侏罗世。以矽卡岩型-(似)层状硫化物型矿化为主的武山铜矿稍早于同属九-瑞矿集区、以斑岩型-(似)层状硫化物型矿化为主的城门山铜矿形成,由于其成矿伴随着下扬子地区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事件,成矿时间差很可能是导致两者矿化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武山铜矿及九-瑞矿集区与铜陵、安庆和鄂东南矿集区的成岩成矿时代高度一致,它们是在统一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辉钼矿 成矿年龄 成矿对比 武山铜矿 江西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 被引量:65
5
作者 蒋少涌 孙岩 +5 位作者 孙明志 边立曾 熊永根 杨水源 曹钟清 吴亚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51-2767,共17页
通过矿坑和地表勘察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初步阐述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匹配关系。与矿有关的断裂梳理成海西期陆缘同生断裂,印支期褶皱断裂和燕山晚期负反转断裂三个系统,并以武山铜矿的F1断层对其在三期断裂... 通过矿坑和地表勘察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初步阐述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匹配关系。与矿有关的断裂梳理成海西期陆缘同生断裂,印支期褶皱断裂和燕山晚期负反转断裂三个系统,并以武山铜矿的F1断层对其在三期断裂系统中的交接复合和成矿作用进行了个例描述,综合三个时期的地质勘探和野外及室内观测资料提出一个三阶段的成因模式。即:第一阶段为海西期,此时陆缘伸展、掀斜和裂陷活动引发张性同生断裂,顺层-切层(阶梯状)生长断裂发育。此阶段晚期通过与深构造位的隐伏断裂交接复合可形成海底火山和热液通道,喷流沉积形成层(块)状含铜黄铁矿。第二阶段为印支期,此阶段发育背驼式或叠瓦式构造类型,且逆掩-逆冲构造很可能将第一阶段形成的层状矿体逆向移位上推。第三阶段为燕山晚期,此时发生高角度冲断和区域应力场变更,有利于断裂由压性转为张性,形成负反转构造,断裂扩张,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溶液上升,再次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断裂 叠加成矿 同生断裂 反转构造 九瑞地区
下载PDF
江西九瑞矿集区成矿与未成矿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特征的异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4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明志 熊永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91-4310,共20页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对层状黄铁矿体的叠加作用对其成矿起了重要作用。区内同时发育有大量与成矿岩体岩性相似的未成矿侵入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找出成矿侵入岩的判别标志和侵入岩成矿与否的原因。本文对区内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的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主量元素分析以及造岩矿物电子探针测试工作,结果显示,九瑞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相对集中,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8.21.8Ma至148.01.0Ma之间,未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9.01.3Ma至149.63.0Ma之间,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基本相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二者的SiO2以及其它9种主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或有很大重叠,表明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主要岩石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通过造岩矿物成份计算了岩浆开始固结的温度和侵位压力,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69℃与未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23℃在误差范围内大体一致,但成矿侵入岩的温度变化范围(580~915℃)明显大于未成矿侵入岩(656~796℃)。侵位压力方面,未成矿侵入岩的压力值(平均5.7kbar)显著大于成矿侵入岩(平均1.4kbar)。因此我们认为,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相比,前者经历了更为显著的减压过程,该过程也许对形成岩浆热液矿床非常重要,可能是产生独立热液相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且能够在岩体内及围岩中造成大量裂隙,为热液循环提供通道。但是,数据同时显示,并非经历了显著减压过程的侵入岩都能够成矿,最终成矿与否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主量元素 矿物化学 温度 压力 氧逸度 中酸性侵入岩 九瑞矿集区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多金属矿石中铁、铜、铅、锌、砷、锑、钼和镉的含量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世龙 吴周丁 +3 位作者 刘小玲 张合良 陈和平 胡小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0-933,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多金属矿石中铁、铜、铅、锌、砷、锑、钼和镉的含量。以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处理多金属矿石样品。选择铁、铜、铅、锌、砷、锑、钼、镉的分析线分别为259.9,324.7,220.3,213.8,18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多金属矿石中铁、铜、铅、锌、砷、锑、钼和镉的含量。以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处理多金属矿石样品。选择铁、铜、铅、锌、砷、锑、钼、镉的分析线分别为259.9,324.7,220.3,213.8,189.0,206.8,202.0,228.8nm。各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21-8.4μg·g^-1之间。方法应用于矿石标准物质(GBW 07162和GBW 07163)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0.4%-2.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多金属矿石 多元素测定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床海底喷流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床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20
8
作者 孔凡斌 蒋少涌 +3 位作者 徐耀明 朱志勇 钱汉东 边立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29-3937,共9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一套产于泥盆系五通组砂岩和石炭系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层间的层状含铜硫化物矿体,对其成因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产出典型层状矿体的武山铜矿为解剖重点,结合区域控矿地质要素、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石中黄铁矿的稀土...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一套产于泥盆系五通组砂岩和石炭系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层间的层状含铜硫化物矿体,对其成因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产出典型层状矿体的武山铜矿为解剖重点,结合区域控矿地质要素、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石中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提出层状矿体是海底喷流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对武山铜矿层状矿体中的胶黄铁矿和黄铁矿、矽卡岩矿体中黄铁矿和脉状矿体中黄铁矿进行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发现,从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层状矿体黄铁矿、到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显示递变规律,即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较平坦型配分曲线;而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曲线。层状矿体黄铁矿的稀土特征则介于两者之间,反映了岩浆热液的叠加作用。根据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及矿石结构构造的研究,可将武山铜矿黄铁矿分为3个期次:I期为微球粒、草莓状、条带状、纹层状沉积型黄铁矿;II期为半自形、自形粒状和港湾状黄铁矿,可见与长英质斑晶、岩屑或晶屑凝灰岩伴生或共生,说明黄铁矿形成与同沉积期火山凝灰岩的密切关系。III期为块状、粗晶状、碎裂状黄铁矿。黄铜矿的形成晚于I、II期黄铁矿,成微粒状、脉状交错穿插或包裹早期球粒状、粒状黄铁矿及长英质矿物。对新发现的灰泥丘构造的详细研究表明,武山铜矿中含矿的灰泥丘与武山外围乌石街出露的不含矿的灰泥丘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前者具有封闭的孔洞系统,而后者为开放的孔洞系统。总之,武山铜矿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及不同类型矿石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证据表明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即海西期海底喷流同生沉积成矿期和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结构构造 稀土元素 海底喷流同生沉积成矿 两期成矿事件 武山铜矿
下载PDF
江西省新余式铁矿中深部铁矿勘查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光荣 姚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5-311,共7页
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位于南华造山带北缘,武功山—北武夷山隆起带西段武功隆起东南侧的神山背斜南翼。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航磁异常,随即开展勘查工作,至80年代末,查明铁矿资源储量5亿多吨。但认为铁矿成因是沉积变质型,在走向上... 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位于南华造山带北缘,武功山—北武夷山隆起带西段武功隆起东南侧的神山背斜南翼。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航磁异常,随即开展勘查工作,至80年代末,查明铁矿资源储量5亿多吨。但认为铁矿成因是沉积变质型,在走向上延伸大于60km,倾向延深小于1km。笔者认真总结了新余式铁矿田矿床成因特征与成矿规律及对典型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形成于优地槽海底火山喷发环境,是火山沉积变质型硅铁建造的铁矿床。因此,铁矿层所在的地层是寻找该类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层形态呈"红绸舞"式,一般具有"浅繁深简"的特征。文中重点对"红绸舞"式褶皱展开研究,认为在矿区内铁矿层次级褶皱具有规律性:平面上每100~300m出现一个"台阶"。"台阶"是由一个背形和一个向形组成,影响垂深40~300m。平面与垂向"台阶"间距规律自北向南,由浅到深,均是由小到大。这组背向形是矿区的二期构造,北西向展布,呈左行雁行排列。二期褶皱是在固流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规模、形态各异、简繁更迭的各种不协调褶皱为特征。其核部铁矿层厚度较大,一般是翼部铁矿层厚度的2~12倍,一般在二期褶皱构造的轴部及转折端附近铁矿体形态复杂,更次一级小褶曲十分发育,其厚度也随之增大,倾向延伸也增大,是铁矿层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矿区所控制的铁矿层延深大于2.6km。在总结区域与矿区铁矿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就矿找矿和寻找有利构造部位相结合"的找矿模式,给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未来边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式铁矿 赣中铁矿田 中深部资源勘查 成矿规律 找矿模式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矿石中硅、铁、铝、钛、钨、锡和钼的含量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世龙 黄启华 +2 位作者 胡小明 吴秀英 易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采用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混合试剂熔融钨矿石样品,用酒石酸-盐酸体系酸化提取制备样品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上述7种元素的含量。选择硅、铁、铝、钛、钨、钼和锡的分析谱线分别为251.61,259.94,396.15,3... 采用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混合试剂熔融钨矿石样品,用酒石酸-盐酸体系酸化提取制备样品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上述7种元素的含量。选择硅、铁、铝、钛、钨、钼和锡的分析谱线分别为251.61,259.94,396.15,334.94,239.71,202.03,189.98nm。7种组分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对应元素的光谱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0 24~0.063 mg·g^-1之间。方法应用于钨矿石标准物质(GBW 07240,GBW07241)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0.48%~5.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钨矿石 元素
下载PDF
江西赣县清溪地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和水稻根系土硒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冰权 沙珉 +3 位作者 谢长瑜 周强强 魏星星 周梵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0-750,共11页
江西赣南地区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该地区稻谷富硒率高,土壤与稻谷富硒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土壤和稻谷硒含量特征和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对赣南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和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赣南地区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该地区稻谷富硒率高,土壤与稻谷富硒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土壤和稻谷硒含量特征和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对赣南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和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县清溪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ICP-MS/OE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734件表层土壤、57组稻谷及配套根系土硒等元素含量及硒形态地球化学指标;系统分析了区内土壤硒含量和分布特征、稻谷硒含量特征,探讨了根系土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以足硒、富硒区为主,土壤硒含量与成土母岩关系密切,不同成土母岩区土壤硒含量规律为:古生代变质岩>中生代花岗岩>新元古代变质岩>中生代陆源碎屑岩>新生代第四系。根系土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稻谷富硒率为64.91%,稻谷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强(富集系数20.05%),当根系土硒含量≥0.25mg/kg时,水稻富硒率高达70.83%,能够稳定产出优质富硒水稻。硒的赋存形态是影响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总硒含量较低时,水溶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硒的占比高,从而提升了硒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质含量低,对硒吸附能力弱,也是硒生物有效性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认为,赣县清溪地区富硒、足硒土壤开发利用时,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理化指标、硒形态对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利于科学指导天然富硒土地划定和富硒水稻产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9-1632,共14页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sinensis11个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guanyuanensis、C.oriantal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西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下载PDF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余敏 祝爱明 +7 位作者 黄修保 王彪 周作文 元巍 陈平杨 刘耀 高章 杨鸿 《矿产与地质》 2015年第6期766-770,共5页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已显示出其巨大的利用价值.江西作为高热流花岗岩地区(福建、广东、江西)所在的三个省份之一,具有较好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前景,但对于干热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对大地热...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已显示出其巨大的利用价值.江西作为高热流花岗岩地区(福建、广东、江西)所在的三个省份之一,具有较好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前景,但对于干热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对大地热流基本特征、岩浆岩分布规律、江西地热资源形成规律、盖层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划分了泰和南康、贵溪乐安、南丰会昌、万载宜春、全南龙南5个干热岩勘查远景区;再运用体积法,对江西5个干热岩勘查远景区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估算全省3-10km 深处干热岩地热资源总计15.07×10^20J,合5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江西省2015年能源(控制)消耗总量的767倍,5.5-7.5km 干热岩资源量为5.91×10^20J,热储目标温度为150℃-250℃,占3-10km 干热岩资源总量的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热资源 潜力评估 江西
下载PDF
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辉 曾书明 《江西地质》 2000年第4期271-275,共5页
五宝山钴矿床是江西省新类型钴矿床。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 ,并初步总结出“五宝山式”层控热液蚀变钴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其特征可概括为5个方面 :陆块边缘接合过渡带 ;深、大断裂与裂谷多期次... 五宝山钴矿床是江西省新类型钴矿床。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 ,并初步总结出“五宝山式”层控热液蚀变钴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其特征可概括为5个方面 :陆块边缘接合过渡带 ;深、大断裂与裂谷多期次活动带 ;超铁镁质岩浆强烈活动与大规模喷溢 ;有利的赋矿地层及岩性 ;地质界面控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矿床 成矿模型 江西 地质 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下载PDF
江西省上高县七宝山铅锌铁钴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学平 周建廷 范爱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48-256,共9页
江西省上高县七宝山铅锌铁钴矿床为一个半隐伏矿床,矿体均产于高岽山背斜的北西翼F1逆掩断层的下盘。面积为0.33km2。矿化具一定分带性,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分别赋存于棋子桥—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及黄龙组中。岩层和构造是该矿区金... 江西省上高县七宝山铅锌铁钴矿床为一个半隐伏矿床,矿体均产于高岽山背斜的北西翼F1逆掩断层的下盘。面积为0.33km2。矿化具一定分带性,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分别赋存于棋子桥—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及黄龙组中。岩层和构造是该矿区金属工业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本矿区的热液作用,也是主要条件。矿床形成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在沉积成岩阶段中,成矿物质初始富集,局部矿体已成雏形。在后期改造阶段中,伴随印支、燕山运动,地温增高,地下热水循环作用加强,成矿元素经迁移,沿断层上侵,在有利空间,叠加富集、改造同生层状矿体或贫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铅锌铁钴矿床 上高县 江西省
下载PDF
数学形态滤波在音频大地电磁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汤磊 汤洪志 +1 位作者 韩雪平 刘俊峰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4期533-538,共6页
大地电磁去噪方法种类多,且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引入汤井田教授的一种新方法——数学形态滤波法,它是依据形态学原理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在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仿真实验设计一个加噪的正弦曲线,... 大地电磁去噪方法种类多,且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引入汤井田教授的一种新方法——数学形态滤波法,它是依据形态学原理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在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仿真实验设计一个加噪的正弦曲线,通过经腐蚀运算、膨胀运算、开闭运算、闭开运算和经形态滤波后分析曲线特征,之后对比经组合广义形态滤波在同一结构元素不同长度、同一长度不同结构元素滤波效果,最后将组合广义形态滤波引进到实测的音频大地电磁数据中,对比其滤波前和滤波后的视电阻率曲线,结果表明形态滤波能有效抑制音频大地电磁法中大尺度干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 形态滤波 组合广义形态滤波
下载PDF
江西省泰和县梅岗含锂卤水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敏娟 胡立 +1 位作者 黄小年 韩雪平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11期61-64,82,共5页
近年来,随着卤水提锂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卤水提锂的生产工艺日趋完善,卤水提锂将逐步成为开发生产锂盐的重要途径,卤水矿的勘查及开发利用将逐渐得到重视。江西省泰和县梅岗高盐富锂型地下卤水矿富含NaCl和LiCl,w(NaCl)为278 146~308... 近年来,随着卤水提锂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卤水提锂的生产工艺日趋完善,卤水提锂将逐步成为开发生产锂盐的重要途径,卤水矿的勘查及开发利用将逐渐得到重视。江西省泰和县梅岗高盐富锂型地下卤水矿富含NaCl和LiCl,w(NaCl)为278 146~308 362 mg/L,含量最高值约为工业品位的2.6倍;w(LiCl)为611~1 136 mg/L,含量最高值约为工业品位的3.8倍,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在归纳总结该矿区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卤水矿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泰和县梅岗含锂卤水矿位于吉泰盆地东侧,产于白垩系地层中,其形成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2)矿区卤水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上统周田组第1段红层中部,含盐系地层可划分为7层,其中,第3层和第6层为富锂饱和卤水的直接赋矿层位;(3)梅岗卤水矿的成因类型属陆源碎屑-化学岩型盐类沉积卤水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4)矿区汇水盆地内的矿物岩石化学风化产物为成盐卤水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梅岗卤水主体为沉积卤水深循环水及玄武岩活动补充锂的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区内含锂卤水矿的开发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强化卤水锂资源开发、卤水锂资源开发中需注重综合利用、加强二次锂盐开发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卤水矿 卤水提锂 沉积环境 矿床成因 沉积卤水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开发利用前景
下载PDF
江西丰城董家——尚庄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冰权 周梵 +1 位作者 尹国胜 冯昌和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江西丰城董家—尚庄土地质量评估是在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K、Ca、Fe、Mn、Na、As、Cd、Se、F、I、p H及有机质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土地... 江西丰城董家—尚庄土地质量评估是在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K、Ca、Fe、Mn、Na、As、Cd、Se、F、I、p H及有机质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土地面积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0.2%、74.9%、9.3%、15.6%,反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分等有明显差异。优良以上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的75.1%,大面积分布于研究区,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良好等级的土地位于研究区中部,适宜发展一般性农业,应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等土地分布于研究区东部铁路沿线及赣江冲积平原,应避免种植粮食、蔬菜等食用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评估 江西丰城
下载PDF
江西省新余铁矿田区域成矿控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思路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琪 胡立 徐力千 《四川有色金属》 2012年第4期16-25,共10页
新余铁矿田是江西最主要的钢铁原料基地,本文在综合分析良山铁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新余铁矿田区域成矿规律及控矿地质条件,提出了主攻已知矿区外围及深部,开辟赋矿向形(斜)构造勘查区,重新查证神山背斜北侧北磁异常带的找矿思路。
关键词 新余铁矿田 区域成矿规律 找矿思路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气温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焦永清 李永鹏 +1 位作者 杨军义 李东颖 《矿山测量》 2016年第2期69-70,79,共3页
文中利用Arc GIS软件,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样条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1982年全国68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年均气温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每种插值方法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给定数据的年均气温插值而言,普通克里格法效果最... 文中利用Arc GIS软件,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样条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1982年全国68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年均气温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每种插值方法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给定数据的年均气温插值而言,普通克里格法效果最好。该研究采用效果较好的普通克里格法生成了陕西省年均气温的预测表面模型,并分析了陕西省年均气温的空间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年均气温预测 插值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