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缺血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立文 岳东英 +2 位作者 曾莉 张吉翔 罗忠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皮瓣的动物模型 ,采用直接注射法转移 pcD2 /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于大鼠缺血皮瓣肉膜层 ,术后 7d ,应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单光子发射计...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皮瓣的动物模型 ,采用直接注射法转移 pcD2 /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于大鼠缺血皮瓣肉膜层 ,术后 7d ,应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PECT)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等方法检测皮下血管密度、皮瓣血供和皮瓣成活率。结果 经VEGF基因治疗组的大鼠缺血皮瓣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皮下血管密度增加、血液供应增多和皮瓣成活率显著性增高 (P <0 .0 1)。结论 VEGF基因治疗能够诱导新血管形成、增加血流灌注 ,促进缺血皮瓣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皮瓣 实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ESWL引起腹部脏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庭 孙格非 +2 位作者 谢平 刘帅光 邓顺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74-575,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引起腹腔脏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ESWL术后 2 5例腹腔脏器并发症资料。结果  2 5例损伤包括肝、脾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间隙出血和血肿 (共 8例 ) ,肠壁损伤致局限性肠粘连 ( 10例 ...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引起腹腔脏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ESWL术后 2 5例腹腔脏器并发症资料。结果  2 5例损伤包括肝、脾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间隙出血和血肿 (共 8例 ) ,肠壁损伤致局限性肠粘连 ( 10例 )和肠粘膜损伤出血 ( 7例 )。结论 ESWL可引起腹腔脏器并发症 ,故应控制工作电压、震波次数和两次碎石的间隔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碎石术 出血 肠粘连 尿结石 ESWL
下载PDF
经腹Sugiura全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格非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6-29,共4页
报告食管静脉曲张12例,参照了Sugiura方法施行经腹门奇静脉断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经同数的对比观察,疗效明显优于Hassab手术。年龄18~58岁。11例为肝内型(肝炎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肝硬变;1例属肝外阻塞。10例有出血史,其中5... 报告食管静脉曲张12例,参照了Sugiura方法施行经腹门奇静脉断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经同数的对比观察,疗效明显优于Hassab手术。年龄18~58岁。11例为肝内型(肝炎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肝硬变;1例属肝外阻塞。10例有出血史,其中5例为多次出血。属术后再出血者4例(1例脾肾分流,3例脾切除后)。术后近期死亡2例均为急诊断流(呼吸衰竭与肝衰各1例);余10例经1~3年随访,全部恢复体力,无再出血及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经腹Sugiura全门奇断流术 适应证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报告
4
作者 周小牛 谢扶华 张永模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77-78,共2页
自1916年Kazhelson首先证实脾切除可使循环中血小板值恢复至正常以来,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2~1992年间共收治119例。其中20例行择期脾切除治疗,收效良好,现就其围手期处理报... 自1916年Kazhelson首先证实脾切除可使循环中血小板值恢复至正常以来,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2~1992年间共收治119例。其中20例行择期脾切除治疗,收效良好,现就其围手期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3岁,平均23.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切除 治疗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诊治体会
5
作者 袁晖 孙格非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 疗效研究
下载PDF
下腔静脉直视血管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一例报告
6
作者 吴起才 饶华庚 +2 位作者 黄立 刘晓明 陈干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20,23,共2页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下腔静脉直视血管成形术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皮肤肝穿刺置管胆道减压术
7
作者 曲度 《江西医药》 CAS 1981年第3期44-48,72,共6页
经皮肤肝穿刺置管胆道减压术(PTBD)是一项新颖的诊疗技术。本法用Chibe氏针穿刺置管,对肝胆系统疾患施行造影、减压、给药等收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尤适于恶性或良性胆道梗阻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全文综合了国内外资料,对PTBD的技术操作、适... 经皮肤肝穿刺置管胆道减压术(PTBD)是一项新颖的诊疗技术。本法用Chibe氏针穿刺置管,对肝胆系统疾患施行造影、减压、给药等收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尤适于恶性或良性胆道梗阻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全文综合了国内外资料,对PTBD的技术操作、适应症及其评价和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扼要的叙述,对我省开展此项技术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病人 肝穿刺 PTBD 胆管 胆道梗阻 胆道造影术 穿刺置管 内窥镜逆行 引流导管 胆道良性狭窄 减压术 皮肤 解剖部位
下载PDF
破伤风诊断治疗中的若干因素探讨——(附96例报告)
8
作者 臧礼忠 姚育修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8-60,共3页
报告破伤风96例,治愈80例,治愈率83.3%;死亡14例,死亡率14.6%。其中,轻型36例,全部治愈;中型42例,治愈40例,死亡2例;重型18例,治愈6例,死亡12例。重型病例中死亡率高(66.6%)。本组资料提示:好发于农民,以外伤感染占第一位;潜伏期短,... 报告破伤风96例,治愈80例,治愈率83.3%;死亡14例,死亡率14.6%。其中,轻型36例,全部治愈;中型42例,治愈40例,死亡2例;重型18例,治愈6例,死亡12例。重型病例中死亡率高(66.6%)。本组资料提示:好发于农民,以外伤感染占第一位;潜伏期短,就诊时间晚,首次抽搐间距短、频率快者死亡率高。对影响破伤风诊断和治疗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药物疗法 病因学 外伤感染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报告
9
作者 孙格非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18例,乳头癌7例,十二指肠癌2例及肉瘤1例,属良性病变者4例。一期切除者39例。近期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7%。随访34例、其中22例死亡,最长存活6年。手术绝对存活率:1年者36.6%(11/30);3年... 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18例,乳头癌7例,十二指肠癌2例及肉瘤1例,属良性病变者4例。一期切除者39例。近期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7%。随访34例、其中22例死亡,最长存活6年。手术绝对存活率:1年者36.6%(11/30);3年者4.3%(1/23);5年者4.3%(1/23)。介绍了减少胰漏并发症的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肿瘤外科学 胰漏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胃癌生物学特性变迁的初步观察
10
作者 孙明生 姚育修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45-48,共4页
通过对一组胃癌及其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癌采用组织形态学及ABH血型抗原免疫组化(ABC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从胃原发癌至转移癌,有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包括组织类型,核分级和ABH血型抗原表达的变迁。其中生长... 通过对一组胃癌及其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癌采用组织形态学及ABH血型抗原免疫组化(ABC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从胃原发癌至转移癌,有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包括组织类型,核分级和ABH血型抗原表达的变迁。其中生长方式与组织类型的变迁与患者术后存话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而ABH血型抗原表达的变迁不能单独表示胃癌的的恶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抗原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浅谈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1
作者 何炳生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管理学 管理方法 人事管理 激励方法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总PSA水平与游离PSA比值的比较 被引量:74
12
作者 周利群 陈为民 +7 位作者 那彦群 黄有媛 冯陶 郝金瑞 潘柏年 薛兆英 顾方六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水平及游离PSA比值 (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0 3例PCa患者及 810例BPH患者T PSA及F/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BPH患者血清T PSA &l...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水平及游离PSA比值 (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0 3例PCa患者及 810例BPH患者T PSA及F/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BPH患者血清T PSA <4、4~及 >10ng/ml者分别占 71.7%、2 2 .1%、6 .2 % ,PCa患者分别为 10 .7%、17.5 %和 71.8% ,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当F/T值 <0 .16时 ,两组患者血清T PSA <4及 4~ 10ng/ml的例数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但T PSA >10ng/ml的患者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0 .1<P <0 .2 5 )。F/T值为0 .16时 ,鉴别前列腺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 82 .2 % ,敏感性为 72 .4 %。 结论 约 2 8.0 %的BPH与PCa患者血清T PSA水平存在重叠区域 ;当T PSA <10ng/ml时 ,F/T值对BPH与PCa的鉴别有显著性意义 ,此时 0 .16是较合理的F/T临界值 ;当T PSA >10ng/ml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BPH PCa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8
13
作者 周利群 陈为民 +7 位作者 那彦群 黄有媛 冯陶 郝金瑞 潘柏年 薛兆英 顾方六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 PSA、F 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 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 ,检出率 11.3%。 810例BPH患者血T PSA及F PSA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0 1;r =0 .17,P <0 .0 0 1) ,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0 .16 ,P <0 .0 0 1)。T PSA及F PSA每年分别增加约 4 .4 %和 2 .7% ,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 PSA值 4 0岁~为 0~ 1.5ng/ml;5 0岁~为 0~ 3.0ng/ml;6 0岁~为0~ 4 .5ng/ml;70岁~为 0~ 5 .5ng/ml;80岁~为 0~ 8.0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 PSA和F 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特异抗原 年龄因素 诊断
原文传递
褥疮护理观察表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红美 杨建英 黄丽萍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褥疮 观察表 护理
原文传递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33
15
作者 黄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黄立1972年2月至1994年10月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共156例,其中男104例,女52例。年龄7~67岁,其中20~40岁者86例(53%)。包括胸腺类瘤57例(胸腺瘤45例,...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黄立1972年2月至1994年10月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共156例,其中男104例,女52例。年龄7~67岁,其中20~40岁者86例(53%)。包括胸腺类瘤57例(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涛 邹志森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比较Pue处理对再灌注血ET 1、NO和ALT水平 ,肝组织中MDA、细胞总钙含量和SOD活性 ,以及肝组织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Pue处理可使血NO...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比较Pue处理对再灌注血ET 1、NO和ALT水平 ,肝组织中MDA、细胞总钙含量和SOD活性 ,以及肝组织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Pue处理可使血NO含量、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增高 ;而血ET 1、ALT含量及肝组织MDA、细胞总钙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也明显减轻。Pue保护效应与剂量大小明显相关。结论 :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药物预适应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内C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药理实验
下载PDF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并发症与对策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怀亮 周鸿斌 +3 位作者 文航 金松柏 夏焱森 彭轼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报告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27例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情况。结果:27 例中,输尿管穿孔11 例,1 例为上段穿孔形成尿囊肿,经抗炎,尿囊肿消失;另1例下段...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报告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27例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情况。结果:27 例中,输尿管穿孔11 例,1 例为上段穿孔形成尿囊肿,经抗炎,尿囊肿消失;另1例下段穿孔后,碎石外溢至输尿管旁而永久留存;除2例行开放手术外,其余均置入双J管而治愈。输尿管下段断裂1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愈。输尿管黏膜脱套2 例,经置入双J管后治愈。输尿管狭窄4例,经手术切开留置双J管治愈。感染性浓肾1例,经检查患肾无功能后,行患肾切除术。败血症2例经抗生素治愈。术后长时间血尿6例,经止血治疗,调整双J管位置后治愈。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轻柔和熟练的操作,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激光 并发症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宋书欣 邓志锋 +2 位作者 汪泱 赖贤良 李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y 再灌注 间质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揭志刚 谢小平 +4 位作者 秦克旺 刘逸 李正荣 戴安邦 姚育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41例GIST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核分裂数及手术的切除程度与该病预后的关系。结果GIST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117、CD34和波形蛋白(vi...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41例GIST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核分裂数及手术的切除程度与该病预后的关系。结果GIST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117、CD34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比较高,分别为92.7%、82.9%和78.0%。生长在小肠的GIST比生长在胃和结直肠者预后差(P<0.05);肿瘤直径大于5cm患者的预后较小于或等于5cm的差(3年生存率为54%比72%,P<0.05);核分裂大于5/50HPF者预后较小于或等于5/50HPF者差(P<0.05);行不完全性切除手术者比行完全性切除者预后差(P<0.05)。结论完全性手术切除肿瘤能明显提高GIST患者的预后。生长在小肠的肿瘤、肿瘤直径大于5cm和核分裂大于5/50HPF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2000-2003年 GIST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直径 回顾性分析 CD117 3年生存率 表达情况 生长部位 切除程度 核分裂数 病理切片 波形蛋白 CD34 不完全性 手术切除 肿瘤预后 预后差 患者 表达比
原文传递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洪涛 汪阳 +3 位作者 蒋丽萍 高子云 辜斌 迟海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经动脉或池内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并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经动脉或池内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并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后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出现痉挛。在脑血管痉挛后,动脉给予heptanol对急、慢性脑血管痉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预先枕大池注入heptanol再注血,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痉挛不明显(P>0.05),heptanol枕大池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急、慢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形态学检查发现,对照组第7d的基底动脉光镜见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内弹力膜波纹状,平滑肌细胞分布稀疏等。动脉给药组和池内给药组也有类似变化,但范围局限、程度轻。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能有效抑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痉挛,体内试验表明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其阻断剂heptanol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 阻断剂 1-庚醇 脑血管痉挛 动物实验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