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滨娟 李新梅 +2 位作者 胡启良 刘宁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了优化筛选双季稻田绿色高效的复种轮作休耕模式,通过连续2 a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模式2 a的总生物量高出休耕模式以外的其他处... 为了优化筛选双季稻田绿色高效的复种轮作休耕模式,通过连续2 a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模式2 a的总生物量高出休耕模式以外的其他处理31.68%~65.91%。2018-2019年,“油菜-甘蔗||春大豆”和“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全碳的积累,复种轮作模式和休耕模式较连作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积累,以“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表现最好。“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积累。2019年“油菜-甘蔗||春大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达到最大,且分别显著高出其他处理59.46%~84.38%、59.06%~84.47%和52.81%~71.40%(P<0.05),轮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尤其是“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油菜-甘蔗||春大豆”模式表现较好。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复种轮作模式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5种模式中“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复种轮作模式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轮作 休耕 土壤肥力 碳库管理指数 绿色高效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不同复种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滨娟 李新梅 +2 位作者 胡启良 刘宁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01-1510,共10页
为优化并推广双季稻田绿色高效的复种轮作休耕模式,通过连续两年(2018年和2019年)的田间试验,在长江中游地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复种轮作模式[A(CK):紫云英-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B:紫云英-春大豆-秋... 为优化并推广双季稻田绿色高效的复种轮作休耕模式,通过连续两年(2018年和2019年)的田间试验,在长江中游地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复种轮作模式[A(CK):紫云英-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B: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油菜-甘蔗||春大豆;C: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D: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E:休耕→休耕]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处理D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降水表观生物利用率均高于CK处理。3种复种轮作模式(处理B、C、D)年有效积温利用率高出CK处理8.60%~39.78%。两年间,处理D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数、社会效益评价指数均表现最好,分别为0.94、0.97和0.96、1.00;生态效益评价指数则表现为处理B(2018年)和处理C(2019年)较好,分别为0.77和0.73。不同轮作休耕模式的两年综合效益为处理D˃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E。因此,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区“油菜-甘蔗||春大豆→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表现较好,能更好地促进作物生长,可以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轮作 资源利用率 综合效益 稻田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滨娟 袁嘉欣 +3 位作者 胡启良 刘宁 黄瑶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 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稻田 多熟制 资源利用率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红壤旱地棉田覆盖种植对棉花生长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国勤 贺娟芬 +2 位作者 王翠玉 王开磊 杜传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6-342,共7页
此研究通过分析红壤旱地棉田不同覆盖种植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碳氮比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三种不同... 此研究通过分析红壤旱地棉田不同覆盖种植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碳氮比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三种不同覆盖处理即不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中,以秸秆覆盖最优,其覆盖处理下的棉花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均优于其余两个处理,降低日较差温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带来的负面效应,土壤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其次为地膜覆盖,其覆盖条件下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余两个处理,保水效果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可知: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优于不覆盖。其秸秆覆盖是红壤旱地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种植 棉田生态系统 棉花生长 农田环境 红壤旱地
下载PDF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棉田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淑彬 杜传莉 +1 位作者 黄国勤 赵其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7-1692,共6页
通过对棉田进行不同量的稻草覆盖,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量对土壤的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不但能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同时能增强土壤酶活性。棉花种植前和收获后相比,稻草覆盖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 通过对棉田进行不同量的稻草覆盖,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量对土壤的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不但能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同时能增强土壤酶活性。棉花种植前和收获后相比,稻草覆盖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并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棉花种植前和收获后相比呈下降趋势。少量覆盖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中量覆盖放线菌和硝化细菌会有所减少,大量覆盖反而会让部分微生物减少。另外,稻草覆盖处理均有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作用,且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覆盖 土壤肥力 微生物 酶活性 红壤旱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