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割油茶树春梢性状与根叶养分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谢双岭 江春艳 +6 位作者 刘洲莹 王毓曼 程离 任志华 张运煜 陈晓 胡冬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的积累,减弱了叶片的生长,同时影响了春季叶片同化物向根系运输,使360°环割下春梢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180°环割后叶片有机营养向根系运输,春梢营养生长未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割 春梢 养分 油茶 相关性
下载PDF
晚松不同外植体腋芽诱导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杨梦丽 高茜茜 +5 位作者 刘苑秋 胡冬南 李佳俊 张志坚 邹贵武 黄国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以一年生晚松实生苗春梢不同部位的茎段和种子萌发的顶芽两种材料为外植体,用浓度为0.1%的升汞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消毒效果较好的外植体作为无菌材料,然后优化最适合腋芽诱导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水平组合。结果表明,0.1%的升汞消... 以一年生晚松实生苗春梢不同部位的茎段和种子萌发的顶芽两种材料为外植体,用浓度为0.1%的升汞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消毒效果较好的外植体作为无菌材料,然后优化最适合腋芽诱导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水平组合。结果表明,0.1%的升汞消毒处理10 min的春梢中部茎段最佳,污染率最低,为0.8%,其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和激素浓度为:MS+2.5 mg/L 6-BA+0.2 mg/L NAA。而种子的最佳消毒时间为4 min,污染率为2.4%,在含有0.7 mg/L NAA和1.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中诱导率最高。本文建立了由春梢茎段和种子诱导腋芽的有效方法,为晚松的快速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松 消毒 春梢 腋芽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亚热带2种针叶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化学计量比对混交的响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芷君 刘苑秋 +5 位作者 方向民 陈伏生 刘晓君 刘鹏溟 袁新月 吴高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针叶林混交阔叶树是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林地养分循环的重要措施,而混交效应受到针叶树种自身特性的影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elliottii)是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针叶树种,但目前2种针叶林对阔叶树混交的响应特征还不清... 针叶林混交阔叶树是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林地养分循环的重要措施,而混交效应受到针叶树种自身特性的影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elliottii)是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针叶树种,但目前2种针叶林对阔叶树混交的响应特征还不清楚。选取马尾松、湿地松纯林以及木荷(Schima superba)补植后形成的马尾松—木荷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剖面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容重、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计算碳氮磷储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比较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异同。混交阔叶树显著增加了马尾松林0—60cm各土层OC含量,而湿地松纯林与其混交林间OC含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混交增加了2种针叶林土壤TN含量。马尾松林混交后0—60cm土层碳储量显著增加95.8%,而混交阔叶树对湿地松林土壤碳储量无显著影响。混交阔叶树后马尾松和湿地松林0—60cm土壤总氮储量分别增加了15.8%和28.4%,但混交对土壤磷储量无显著影响。混交显著增加了马尾松林0—40cm各土层C/N,而降低了湿地松林0—10cm土层C/N。混交阔叶树后马尾松林0—20cm土层C/P和0—10cm土层N/P显著增加,而混交仅增加湿地林0—10cm土层N/P。混交阔叶树增加了针叶林土壤氮储量,但对磷储量无显著影响,同时混交改变了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湿地松林相比,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混交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混交 马尾松林 湿地松林 碳氮磷储量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典型林分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樊星火 葛红艳 +3 位作者 张参参 邓文平 陈伏生 卜文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92,共9页
【目的】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探讨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生态公益林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目的】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探讨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生态公益林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文从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中选取6种处于发育中期阶段的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和针阔混交林) 33块样地,测定其土壤化学性质,并用方差分析(ANOVA)探索林分类型和土壤层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比较同一林分类型内不同土壤层次和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土壤指标进行降维,计算各林分类型的PCA综合得分进而排序土壤肥力状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而p H值、全氮和全磷均无显著变化。同样,除常绿阔叶林A层的有效磷和针阔混交林A层的速效钾分别显著地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外,其余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轴(35.9%)主要代表速效养分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其中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碳的因子载荷值较大;第2主轴(15.4%)主要代表全量养分和p H值的变化;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结论】从保育土壤的角度来看,不同林分类型的肥力状况将为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此外,相对于人工针叶纯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因而建议针对人工针叶林进行补植改造,朝向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方向转变,从而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林分类型 土壤层次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对长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5
5
作者 沈芳芳 吴建平 +3 位作者 樊后保 郭晓敏 雷学明 沃奇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77-7487,共11页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试验,分4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a^(-1)。模拟氮沉降13年后,分析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中不同组分(落叶、落枝、落果)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有效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沉降(N1、N2和N3)显著提高了落叶和落枝的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5.27%和32.21%;高水平氮沉降(N3)处理显著降低了落叶和落枝的C/N,平均降幅分别为25.95%和22.32%,但N3增加了落枝和落果N/P,平均增幅分别为38.4%和31.7%;氮沉降对凋落物各组分的C、P和C/P均影响不显著。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均表现为N3>N2>N1>N0,其中NO_3^--N含量更容易受氮沉降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更大的增幅。N2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N1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的速效钾,但氮沉降对速效磷含量没有影响。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凋落物P含量(蒙特卡罗检验,P=0.018)和C/P比值(P=0.037)对土壤有效养分影响显著。凋落物中C/N比值、C/P比值与土壤有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比值越高越不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有效氮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仁 陈伏生 +4 位作者 方向民 万松泽 卜文圣 王辉民 李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39-5750,共12页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用于评估微生物碳(C)、氮(N)和磷(P)养分的需求状况。以往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生态酶化学计量比的角度来探讨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较少。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12块杉...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用于评估微生物碳(C)、氮(N)和磷(P)养分的需求状况。以往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生态酶化学计量比的角度来探讨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较少。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12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3种凋落物处理(凋落物添加(LA);凋落物移除(LR);对照(CK)),通过测定土壤C、N和P水解酶(β-葡糖苷酶(BG)、半纤维素酶(CB)、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LR显著抑制了AP、BG、CB、NAG和LAP活性,同时降低了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氮含量;而LA对以上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表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来影响水解酶的活性。LR和CK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低于全球尺度上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0.62)和ln(NAG+LAP):ln(AP)(0.44),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限制;LA处理的土壤的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高于全球尺度,表明LA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磷限制,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响应的差异表明磷可能是驱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内在联系的关键因子。相关分析表明SMC、SOC和有效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作为表征土壤当前养分有效性状况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可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水解酶活性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少敏 王建伟 +5 位作者 罗汉东 朱丛飞 刘雪 郭晓敏 胡冬南 牛德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2,共9页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枝叶 结果枝叶 叶片特性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江西29个油茶品种始果早期表型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楚天 游璐 +2 位作者 钟琳珊 连鲁楠 胡冬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1,共9页
选取在江西省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29个油茶品种,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重复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结果,探讨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树体... 选取在江西省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29个油茶品种,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重复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结果,探讨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树体、叶片和果实相关性状均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11.09%,平均相对极差达38.08%,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356 5;果实(0.99)与叶片性状重复力(0.95)极显著高于树体性状(0.71),相同选择强度下,对果实性状的选育具有更高的遗传增益;表型性状与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29个油茶品种分为5个大类。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果实性状和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差异由其遗传差异造成,而环境条件对树体性状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相关性,可选取重要指标预测单株(系)产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均能较好区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具有相似表型,表明其遗传距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表型性状 变异
下载PDF
氮磷肥对茶树锌硒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俏 林勇 +3 位作者 胡小飞 吴安琪 叶学敏 陈伏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7-644,共8页
锌(Zn)和硒(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铝Al,钙Ca,铁Fe,铜Cu,锰Mn)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但茶树吸收Zn、Se能力及氮(N)磷(P)肥影响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过程尚不清楚。以红壤丘陵区福鼎大白茶树为研究对象,开展Zn+Se、Zn+Se+N、Zn+Se+P、Zn... 锌(Zn)和硒(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铝Al,钙Ca,铁Fe,铜Cu,锰Mn)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但茶树吸收Zn、Se能力及氮(N)磷(P)肥影响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过程尚不清楚。以红壤丘陵区福鼎大白茶树为研究对象,开展Zn+Se、Zn+Se+N、Zn+Se+P、Zn+Se+N+P和对照共5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化区组试验,处理第3年春季分茶叶、成熟叶、吸收根、运输根和储藏根采集植物样品,测定其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对N、P、Zn、Se添加的响应具分异性。与对照相比,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含量均显著增加,与Zn+Se相比,施N和/或P肥仅显著提高茶叶和成熟叶Se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吸收根和运输根Al、Fe含量以及储藏根Cu含量;运输根Mn含量表现为Zn+Se+N、Zn+Se+P、Zn+Se+N+P显著高于对照,储藏根Mn含量为Zn+Se+N+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茶树各器官Ca含量对施肥处理无显著响应。此外,茶叶和成熟叶的Zn含量与吸收根显著正相关,而Se含量则与储藏根显著正相关。茶树具有吸收和积累Zn和Se的能力,而施N、P肥有助于提高茶叶Se含量,研究结果为红壤丘陵区培育高品质锌硒茶及营建生态高值茶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磷肥 中微量元素
下载PDF
陈山红心杉根际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根际效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顺 盛可银 +4 位作者 刘喜帅 吴珍花 郭晓敏 肖复明 张文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57-1964,共8页
陈山红心杉(Cunninghania lanceolata)是江西特有树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前关于其植物—土壤关系的研究较少。以不同林龄(5、10、20和40a)陈山红心杉为对象,研究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根际效应。结果表明:根际pH略... 陈山红心杉(Cunninghania lanceolata)是江西特有树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前关于其植物—土壤关系的研究较少。以不同林龄(5、10、20和40a)陈山红心杉为对象,研究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根际效应。结果表明:根际pH略小于非根际,有机碳和氮素总体上大于非根际。随林龄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先降后增;有机碳、全氮和有机氮的根际效应先增后降;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的根际效应先降后趋于平缓;pH和碱解氮的根际效应变化平缓。氮含量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和有机碳的影响为全氮>无机氮>碱解氮;碱解氮和全氮的根际效应分别对pH和有机碳根际效应影响最大。随着林龄的增加,硝态氮的比重高于铵态氮,应注意反硝化作用可能造成的氮素流失,同时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在10 a前后应注意林地有机质和氮素的补充,以防地力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山红心杉 根际效应 有机碳 氮形态
原文传递
混交对亚热带针叶树根际土壤氮矿化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邬子俊 段晓清 +3 位作者 李文卿 陈伏生 刘苑秋 方向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414-8424,共11页
混交阔叶树是退化红壤区针叶林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养分供应和转化是评价混交效应的重要参数,但混交后针叶树根际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选取退化红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纯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 混交阔叶树是退化红壤区针叶林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养分供应和转化是评价混交效应的重要参数,但混交后针叶树根际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选取退化红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纯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纯林及其补植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形成的马-木混交林和湿-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4种林分下针叶树根际土壤,测定速效养分含量、氮矿化速率、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探究混交对针叶树根际土壤氮供应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分析土壤氮矿化和微生物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混交显著增加了针叶树根际土壤铵态氮,矿质氮和有效磷含量,而对硝态氮影响不显著。根际土壤氮矿化以硝化作用为主,混交后针叶树根际土壤氨化速率降低了27.0%,硝化速率增加了55.4%,而最终净氮矿化速率增加了24.1%。两个树种间,马尾松根际土壤矿质氮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湿地松。针叶树根际土壤真菌、丛枝菌根真菌,总微生物生物量及真菌/细菌比在混交后显著增加,且马尾松根际土壤总微生物和真菌生物量分别比湿地松高18.9%和27.0%。同时,针叶树根际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混交后显著增强,且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与微生物指标和酶活性正相关。总的来说,混交阔叶树显著提高了针叶树根际土壤氮供应,以此应对阔叶树混交后带来的养分竞争压力,而马尾松倾向于积极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增加土壤氮矿化以适应外界环境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土壤氮矿化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针阔混交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文冠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申展 马履一 +1 位作者 敖妍 段劼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41-3350,共10页
评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种质的筛选及开发具有关键的作用,分子标记在研究种质遗传变异及种质鉴定方面有很大的价值。文冠果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料能源树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SSR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来自全国1... 评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种质的筛选及开发具有关键的作用,分子标记在研究种质遗传变异及种质鉴定方面有很大的价值。文冠果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料能源树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SSR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来自全国14个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138份文冠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逐步构建出了25份文冠果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选用的23对引物都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出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3.4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1。可见文冠果种质之间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很丰富。以聚类分析结果为基础,逐步构建了文冠果的核心种质25份,为原始种质的20%。其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原始种质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核心种质能充分的代表原始种质资源。这些研究结果为文冠果种质资源的保护、筛选及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沼液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新新 张春林 +3 位作者 游璐 沈晋 王楚天 胡冬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油茶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油茶果实含水率、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等经济性状也有极显著影响,且区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与沼液浓度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沼液稀释浓度的增加,油茶树体株高、地径增幅和干出仁率、种仁出油率、干籽出油率以及鲜果出油率均随之增加,A-2处理达到最大值。冠幅增幅也随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A-4处理达到最大值。沼液浓度对单果质量、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随沼液浓度增加无明显规律。鲜籽含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就产量而言,以沼液浓度A-2和A-3处理最优。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对油茶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最有利的沼液浓度处理是A-2处理,其次为A-3处理。因此,从节约肥料和寻求最佳肥效2个方面考虑,油茶林中施用沼液浓度以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浓度 油茶 营养生长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新新 左继林 +6 位作者 喻苏琴 闫梦 陈乾 周增亮 秦健 程离 胡冬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40,49,共8页
探讨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林地增湿保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成熟林为试材,分别在滴灌和非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的覆盖措施和不覆盖对照,即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 探讨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林地增湿保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成熟林为试材,分别在滴灌和非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的覆盖措施和不覆盖对照,即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黑地膜、滴灌、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共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下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氮素的养分含量,并对各器官养分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可有效促进老叶、新叶、枝条、花和果中氮素养分的稳定和积累,对根中全氮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老叶中全氮含量呈"U"型弧线波动性变化,新叶和枝条呈"L"型变化趋势;根在滴灌条件下呈下降趋势,非滴灌条件下呈"M"型波动性变化;花和果均表现出上升趋势;由养分分配规律可知,老叶、新叶、枝条和根氮素的相对含量随时间推移呈"V"型变化趋势,花呈上升趋势,果较为稳定;综合分析,滴灌+花生秆+稻草和滴灌+生态膜以及滴灌+黑地膜处理的氮素相对含量均较高,且能有效促进树体氮素养分的积累。总体而言,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环保的覆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滴灌 油茶 氮素 养分分配
下载PDF
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对施钾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俊萍 喻苏琴 +7 位作者 游璐 连鲁楠 王翰琨 曾进 程离 秦健 刘小平 胡冬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2011年种植的油茶林为试材,在等养分条件下,2015年设置不施钾K0(N_(92)P_(48)K_0)、低钾K1(N_(92)P_(... [目的]为了解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2011年种植的油茶林为试材,在等养分条件下,2015年设置不施钾K0(N_(92)P_(48)K_0)、低钾K1(N_(92)P_(48)K_(135))、高钾K2(N_(92)P_(48)K_(270)) 3个处理,2016年6月起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的时空分布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K1、K2处理增大了油茶细根根尖数、平均直径、总根长以及总表面积,并且施钾有利于油茶根长密度及净生长速率的增大。不施钾处理(K0)下的油茶细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低钾(K1)处理极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细根的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长密度,而高钾(K2)处理对上层土的细根无显著促进作用。K0处理的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在2016年秋季出现下降趋势,而K1、K2处理明显减缓了其秋季细根形态指标降低的趋势;油茶的平均直径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幅度较大,各处理都在2017年3月出现峰值,K0、K1、K2三个处理下的平均直径峰值分别为0.631、0.750、0.788 mm;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都在2017年5月出现峰值;K1处理下的净生长速率在2017年3月—2017年5月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油茶细根的季节生长节律为春季较高的单峰型,细根直径范围为0.5~0.8 mm;合理适量施钾肥有助于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大细根的吸收面积;施钾肥能够促进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有助于实现养分的高效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细根 微根管 钾肥 生长动态 根长密度
下载PDF
基于EOF和MK趋势分析的赣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志明 廖凯涛 +4 位作者 郭利平 陈秀龙 刘翠平 焦玉章 曹建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233,249,共12页
[目的]研究赣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不同等级降雨的年际、年内和空间变化规律,并揭示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大雨和暴雨的高发时段和集中分布区域。[方法]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和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等... [目的]研究赣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不同等级降雨的年际、年内和空间变化规律,并揭示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大雨和暴雨的高发时段和集中分布区域。[方法]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和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全流域和上中下游降水量以及不同等级降水进行了分类与统计研究。[结果](1)对赣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发现,降雨的高值中心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宁都和石城地区,以此为起点向南北两个方向逐渐递减;大雨和暴雨的高值中心也主要位于流域东部及其偏南地区,由此向南北递减;中雨和小雨的高值中心则与之相反,主要位于流域西部及其偏南地区。(2)赣江流域降水的年际趋势变化显示,流域整体降水量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仅3个站点和下游区域的降雨量有显著增加趋势;不同等级降雨中,小雨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中雨整体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下游除外),大雨和暴雨在全流域及其不同分区都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3)不同等级降雨的年内变化显示,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发生于汛期,中雨和大雨为主要降水类型;6月降水最多,尤其是暴雨量显著大于其他月份,12月降雨量最少。[结论]赣江流域降水呈现出小雨中雨减少,大雨暴雨显著增加的两极分化现象,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以石城和瑞金为起点的流域东南部地区在主汛期(尤其是6月)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等级降雨 时空分布 EOF分析 MK非参数检验 赣江流域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强 谢君毅 +5 位作者 牛芸 袁希 方海富 马丽丽 郑诗禹 郭晓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磷肥 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渗透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赣南不同草地类型区土壤粒径分布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龙焱 马丽丽 +7 位作者 郭晓敏 杨明 叶选 罗英 陈亚东 王洪江 吴平发 牛德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32,共11页
【目的】研究赣南不同草地类型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特征,为该地区草地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按不同区域进行样地设置,采用典型抽样法对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进行调查,测定土壤粒径特征及全量养分指标,... 【目的】研究赣南不同草地类型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特征,为该地区草地植物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按不同区域进行样地设置,采用典型抽样法对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进行调查,测定土壤粒径特征及全量养分指标,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分形维数D值。【结果】(1)赣南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土壤颗粒主要以粉粒(30.05%)、细砂粒(23.27%)、中砂粒(17.35%)为主;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值在2.9010~2.9786,处于中上水平;(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粉粒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与粗砂粒、极粗砂粒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3)随着土层加深,粒径<50μm的土壤颗粒含量增加,粒径>500μm的颗粒含量减少;土壤分形维数D值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不明显;(4)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中中砂粒和粗砂粒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分形维数、黏粒、粉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赣南地区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值较高,土壤结构均匀,有利于草地植物的正常生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草地植物的灌丛化,因此在对赣南地区草地植物保护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土壤粒径分布及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新新 左继林 +3 位作者 喻苏琴 王楚天 连鲁楠 胡冬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油茶 抽梢期 树体养分
下载PDF
我国山苍子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霞 陈尚钘 +2 位作者 汪加魏 王习政 刘娟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3期292-298,共7页
山苍子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香料和生物能源树种,其果实富含的柠檬醛等萜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调香剂和化工基础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加快山苍子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在综述山苍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生物学特性、良... 山苍子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香料和生物能源树种,其果实富含的柠檬醛等萜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调香剂和化工基础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加快山苍子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在综述山苍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生物学特性、良种选育、分子生物学、育苗和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山苍子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良种选育及扩繁技术滞后等,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遗传改良 栽培 研究进展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