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荣华 涂晓嵘 +1 位作者 阮彩彪 涂国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9-111,114,共4页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季晚稻施用自制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酶含量和有效NPK含量及水稻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25 kg/hm2复合菌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不仅优于施用120 kg/hm2纯氮+120 kg/hm2氧化钾的...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季晚稻施用自制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酶含量和有效NPK含量及水稻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25 kg/hm2复合菌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不仅优于施用120 kg/hm2纯氮+120 kg/hm2氧化钾的增产效果,而且节约肥料成本870元/hm2。施用复合菌肥后,土壤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速效N、P、K的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微生物 复合茵 双季晚稻 应用研究 Rice Microbial Fertilize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生物复合菌肥 增产效果 土壤酶活性 施用 微生物含量 优势菌群 水稻 对比试验 稻谷产量 氧化钾 酶含量 多功能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爱忠 潘晓华 +2 位作者 吴建富 石庆华 杨上勤 《作物研究》 2011年第1期4-6,10,共4页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而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间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品种熟期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施肥 施氮比例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璐 吴建富 +3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刘宗发 胡金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99-303,共5页
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07—2008年在连续2年双季稻免耕抛栽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翻耕抛栽处理为对照,探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土壤物理性状... 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07—2008年在连续2年双季稻免耕抛栽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翻耕抛栽处理为对照,探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连续免耕2年以后,免耕水稻产量低于翻耕处理,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状变差,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免耕稻田的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提高翻耕处理土壤养分的效果更明显;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施用有机肥后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缓解长期免耕导致的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 免耕抛栽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稻草还田配施催腐菌剂对晚稻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倪国荣 涂国全 +3 位作者 魏赛金 吴建富 石庆华 潘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并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晚稻的单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微生物制剂在稻草全量直接还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稻草还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产量
下载PDF
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3 位作者 石庆华 漆英雪 刘宗发 胡金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2-1139,共8页
于2005~2007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3年6季)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但免耕2年后,采用... 于2005~2007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3年6季)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但免耕2年后,采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能降低免耕稻田的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降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该结果有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水稻 免耕抛栽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双季抛栽条件下连续免耕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3 位作者 王璐 石庆华 刘宗发 胡金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59-3167,共9页
【目的】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5—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翻耕抛栽为对照,探讨稻田连续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土壤容重、... 【目的】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5—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翻耕抛栽为对照,探讨稻田连续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保水性、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稻田免耕1—2年(4季),早、晚稻产量较翻耕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0%和1.87%,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尤其是免耕5年水稻产量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16%和12.56%;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较翻耕相比,容重增幅为1.68%—8.01%,总孔隙度减少0.69%—4.48%,非毛管孔隙度下降15.42%—37.92%;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免耕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论】稻田免耕1—2年(4季)产量与翻耕无显著差异,免耕1年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免耕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双季稻 免耕抛栽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施氮量对免耕抛栽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研究了双季稻免耕抛栽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hm2)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供氮水平下,免耕抛栽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 研究了双季稻免耕抛栽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hm2)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供氮水平下,免耕抛栽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的运转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免耕抛栽早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晚稻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免耕抛秧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3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39,879,共6页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单施化肥与稻草烧灰还田相比,增幅3.4%~4.3%,而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基本持平,却显著低于稻草烧灰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稻草全量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5.93%~7.87%、27.14%~67.55%和11.41%~21.4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双季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82 9*和r=0.98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水稻 产量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下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响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何虎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生长发育 稻草全量还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Ⅱ优明86中稻蓄留再生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2 位作者 王忠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5-632,共8页
选用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明86,研究双季稻区中稻蓄留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发育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4.43万蔸/hm2时,产量最高,较好地发挥了主季群体优势,有利协调个体与群体、主季与再生季的矛盾。主季成穗率与种植... 选用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明86,研究双季稻区中稻蓄留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发育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4.43万蔸/hm2时,产量最高,较好地发挥了主季群体优势,有利协调个体与群体、主季与再生季的矛盾。主季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和茎蘖高峰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成穗率随移栽密度的递减而提高;齐穗以前LAI与种植密度正相关,齐穗后不相关;低密度种植有利于再生芽的发育;腋芽的发育与茎伤流强度显著相关;单蔸成苗数与主季留桩干重极显著相关。主季植株氮素含量、群体氮素总积累量、各器官氮素分配量、百千克稻谷耗氮量随种植密度随种植密度的下降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中稻 再生稻 群体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淦鑫203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启锋 曾勇军 +3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李素佳 易引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以淦鑫203为材料,通过秧龄、密度和施氮量处理研究其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203产量与根系总干重、根系总体积、根系伤流量以及5~15cm根系干重和体积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15cm,20~30cm内围根... 以淦鑫203为材料,通过秧龄、密度和施氮量处理研究其根系生长特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203产量与根系总干重、根系总体积、根系伤流量以及5~15cm根系干重和体积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15cm,20~30cm内围根系(r≤5cm)干重和体积以及10~15cm外围(r≥5cm)根系干重和体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cm内围根系干重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10cm外围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影响淦鑫203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其与齐穗期、乳熟期的根系伤流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根系 产量 产量构成 相关性
下载PDF
生防菌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国荣 潘晓华 +1 位作者 张智平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5-359,共5页
对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对7种细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测定,抗菌活性物质对被检测的大肠杆菌7种细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098~3.130 mg/L;抗菌活性物质分别对水... 对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对7种细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测定,抗菌活性物质对被检测的大肠杆菌7种细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098~3.130 mg/L;抗菌活性物质分别对水稻纹枯病等供试10种病原真菌的EC50为0.39~4.83 mg/L和EC90范围为8.17~28.44 mg/L。实验结果显示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具有广谱和强效的抗菌性,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链霉菌S-221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