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附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波 黄万龙 +3 位作者 钟富军 邓峰华 黄涛 熊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颅内压监测的时间为5~8d,平均(6.7±1.4)d,未发生颅内感染以及监测导管放置导致的大出血。... 目的 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颅内压监测的时间为5~8d,平均(6.7±1.4)d,未发生颅内感染以及监测导管放置导致的大出血。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4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指导药物治疗,减少术后并发征,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晓华 沈雄飞 +4 位作者 揭南辉 曾波 袁鹏 聂艳良 钟富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9期39-41,共3页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虽操作简单,但常常会因引流管阀门压力选择不当而引发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需要再...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虽操作简单,但常常会因引流管阀门压力选择不当而引发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或更换分流装置.而可调压式分流管可通过体外非损伤性磁性装置调节设定开放压力,能够根据手术后影像学及病情变化调节患者分流管开放压力,从而避免因为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而再次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10-2012-12应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装置治疗脑积水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分流 可调压式分流管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晓华 钟富军 +1 位作者 黄万龙 曾波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22-23,62,共3页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20例,行血管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20例,行血管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85%(17/20),对照组为50%(1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为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痊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 痊愈 并发症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晓华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止血、脱水剂、抗生素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止血、脱水剂、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患者ICP监测结果,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 d后ICP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2.29±0.16)vs(3.88±0.15)],[(2.29±0.16)vs(3.5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 d后脑血流动力学值Vs、Vm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6.35±6.69)vs(82.11±6.64)]cm/s、[(86.35±6.69)vs(80.01±5.66)]cm/s,[(62.97±5.66)vs(46.49±4.99)]cm/s、[(62.97±5.66)vs(47.02±5.33)]cm/s,PI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0.56±0.13)vs(0.67±0.14)],[(0.56±0.13)vs(0.6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47例,生存率为78.33%,对照组生存37例,生存率为6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ICP值和脑血流动力学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血流动力学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曾波 黄万龙 +3 位作者 熊叶 梅海英 李超平 林心润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自发性SAH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真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结果 3DDSA检查真阳性率96.9%,高于3D-CT... 目的探讨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自发性SAH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真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结果 3DDSA检查真阳性率96.9%,高于3D-CTA(87.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假阴性率为7.7%,3DCTA为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为Ⅲ级的比例为92.1%,高于行3D-CTA检查结果(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图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3D-CTA高,显示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3D-CT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揭南辉 钟富军 《当代医学》 2017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行早期气管切开及术后全面治疗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其救治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3~5 d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行早期气管切开及术后全面治疗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其救治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3~5 d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患者接受开颅术后即刻对气管切开术加以实施并给予全面地术后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出血治疗临床总有效为52例(86.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为42例(70%),行早期气管切开救治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感染率分别为19例(31.7%)与38例(63.3%),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时间上,观察组患者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行早期气管切开及术后全面治疗不仅能有效提升治愈率,且感染率低,接受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气管切开 高血压性脑出血 效果 观察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波 黄万龙 +1 位作者 钟富军 邓锋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2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30例行持续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时期收治的30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因复查头颅CT发现血肿形成或扩大而... 目的观察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30例行持续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时期收治的30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因复查头颅CT发现血肿形成或扩大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首次复查时距离入院的时间,以及比较2组住院治疗期间,各种并发症、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预后等。结果 2组相比,观察组CT复查时距离入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脑梗死发生率相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中行持续ICP监测,能早期掌握手术时间,及时改变治疗策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雄飞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小骨窗开颅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小骨窗开颅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穿刺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术,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微创穿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好转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揭南辉 钟富军 《当代医学》 2017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好转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采取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 目的分析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好转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采取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好转36例好转率为60.0%,对于观察组中患者,临床经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治疗后,好转52例好转率为86.7%,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提升好转率,降低死亡率,较对照组比较产生积极影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纳洛酮配合显微手术治疗,不仅提升临床手术疗效,好转率高,还可降低术后死亡率,产生积极影响,发挥积极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纳洛酮 死亡率 好转率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致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XDR-Ab或DRAB导致的...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致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XDR-Ab或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总清除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及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及PCT分别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对照组的16.13%(5/31)(P<0.05)。结论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XDR-Ab或DRAB致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治疗结果
下载PDF
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安华 吕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2期40-41,共2页
总结了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200例需要长期补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包括选择适宜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封管方法及置管前后的护理等。认为Y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穿刺和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 总结了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200例需要长期补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包括选择适宜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封管方法及置管前后的护理等。认为Y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穿刺和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患者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也利于保持输液通畅、保护血管、配合多次用药,方便了各种抢救与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静脉留置针 神经外科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可调压分流管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创伤后脑积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2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可调压分流管行腰大池腹腔分流(LP)治疗创伤后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创伤后脑积水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采取LP治疗(LP组),10例采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VP)治疗(VP组),治疗后1年内,比较2组患者... 目的观察可调压分流管行腰大池腹腔分流(LP)治疗创伤后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创伤后脑积水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采取LP治疗(LP组),10例采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VP)治疗(VP组),治疗后1年内,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年内,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P组(P<0.05)。结论LP治疗创伤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较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压分流管 腰大池腹腔分流 脑室腹腔分流 创伤后脑积水
下载PDF
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雄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8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30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诊断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30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保守治疗,其余26例患者进行手...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30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诊断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30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保守治疗,其余2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例在治疗中死亡。接受治疗的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病患者治疗预后的情况比较良好,患者一旦确诊,必须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出现病情恶化,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对患者成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脑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保守治疗与内镜治疗手术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内镜治疗手术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内镜治疗手术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治疗。比较2组预后情况、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1.9%(χ~2=7.585,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5.0%(χ~2=6.335,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其他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实际治疗期间,合理使用内镜治疗手术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点高血压性脑出血 保守治疗 内镜治疗 效果
下载PDF
HBO联合Valpar职业评估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袁鹏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8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Valpar职业评估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高压氧(HBO...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Valpar职业评估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alpar职业评估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oCA)、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2.49±1.51)分vs(18.25±1.52)分];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65.78±7.58)分vs(52.49±7.6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O联合Valpar职业评估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Valpar职业评估 脑外伤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16
作者 曾波 黄万龙 +3 位作者 钟富军 揭南辉 曾晓华 熊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时期行内科治疗的29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时期行内科治疗的29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58.6%),高于治疗组的11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5例(17.2%),高于对照组3例(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治疗有效14例(48.3%),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26例(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有效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比行内科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5期175-175,共1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病房管理较差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对病房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病房管理较差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对病房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地管理病房,提高护理质量。结果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病房管理能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改善了病区环境,患者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病房管理 应用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70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雄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8期43-43,共1页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40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40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治疗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