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茅根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刘荣华 付丽娜 +3 位作者 陈兰英 任刚 陈石生 陈卓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白茅根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内酯类、糖类、甾体类及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白茅根具有利尿、止血、抗菌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然而,关于白茅根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够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 白茅根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内酯类、糖类、甾体类及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白茅根具有利尿、止血、抗菌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然而,关于白茅根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够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白茅根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白茅根药材、提取物、保健品及药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高良姜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安宁 杨世林 +1 位作者 邹忠梅 徐丽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3-664,共2页
目的对高良姜A lp in ia off icinarum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良姜素(Ⅰ... 目的对高良姜A lp in ia off icinarum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良姜素(Ⅰ)、高良姜素-3-甲醚(Ⅱ)、山柰素-4′-甲醚(Ⅲ)、山柰酚(Ⅳ)、槲皮素(Ⅴ)、乔松素(Ⅵ)、二氢高良姜醇(Ⅶ)、儿茶精(Ⅷ)。结论化合物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黄酮 结构解析
下载PDF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林婷婷 何雁 +3 位作者 肖雄 袁亮 饶小勇 罗晓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浸膏粉 吸湿过程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雷公藤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珏 周志愉 +3 位作者 易剑峰 何颖辉 贾红伟 吕爱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0-232,共3页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肾病、哮喘、肿瘤等。
关键词 雷公藤 免疫调节 综述
下载PDF
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红梅 陈刚 +3 位作者 李文 范雪梅 李志峰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正丁醇层提... 目的研究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正丁醇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eine,1)、3,4-二氢-6,7-二甲氧基异喹诺酮(6,7-di-methoxy-3,4-dihydro-2H-isoquinolin-1-one,2)、8-氧化黄连碱(8-oxocoptisine,3)、小檗碱(berberine,4)、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5)、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acidmethylester,6)、丹参素甲正丁酯(n-butyl 3,4-dihydroxyphenyllactate,7)、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E-3,4-dimethoxycinnamicacid,8)、阿魏酸正丁酯(n-butyl ferulate,9)、5-O-feruloylquinicacidbutylester(10)、4-O—feru—loylquinic acid but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结构鉴定 柱色谱 正丁醇层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修饰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质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翔 张婧 +1 位作者 王东凯 潘卫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9-1226,共8页
以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叶酸-聚乙二醇-聚胆固醇氰基丙烯酸脂(FA-PEG-PCHL)为靶向长循环膜修饰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FA-PEG-PCHL修饰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FA-PDCT-L),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优处方,并通过FT-IR、1H NM... 以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叶酸-聚乙二醇-聚胆固醇氰基丙烯酸脂(FA-PEG-PCHL)为靶向长循环膜修饰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FA-PEG-PCHL修饰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FA-PDCT-L),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优处方,并通过FT-IR、1H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超滤法、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测定仪以及荧光偏振法等考察FA-PDCT-L理化性质。结果显示,所制备FA-PDCT-L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在111.6~126.9 nm内,zeta电位在6.54~14.13 mV内,包封率可达97.8%,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FA-PEG-PCHL可以降低脂质双分子膜的流动性,膜流动性与FA-PEG-PCHL中PEG分子量呈正相关。FA-PDCT-L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无突释现象,随着PEG分子量的降低,24 h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1.1%、27.2%及19.5%,且稳定性良好。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受体靶向的长循环膜修饰脂质体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聚乙二醇-聚胆固醇氰基丙烯酸脂 多烯紫杉醇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 包封率
原文传递
山姜属植物中双苯庚烷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被引量:9
7
作者 安宁 杨世林 +1 位作者 徐丽珍 邹忠梅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6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山姜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概述了其主要成分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及药理学研究概况。
关键词 山姜属 高良姜 云南草蔻 草豆蔻 双苯庚烷类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的含量 被引量:7
8
作者 袁金斌 魏玲 +4 位作者 张敏 陈海芳 杨武亮 杨世林 王发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建立枳壳中4种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以甲醇-水(含2%的冰醋酸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检测波长为283nm,川陈皮素... 目的:建立枳壳中4种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以甲醇-水(含2%的冰醋酸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检测波长为283nm,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的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4个成分均能获得基线分离,其平均回收率在96.7%~102.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枳壳原药材、饮片和炮制品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可作为枳壳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柚皮苷 新橙皮苷 川陈皮素 红橘素 高效 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丰城鸡血藤中刺芒柄花素的大鼠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亚丽 熊贤兵 +3 位作者 苏丹 宋永贵 张凌 杨世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571-3575,共5页
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刺芒柄花素含量,分别考察刺芒柄花素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刺芒柄花素肠吸收的影响,得出丰城鸡血藤中刺芒柄花素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灌流液中刺芒... 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刺芒柄花素含量,分别考察刺芒柄花素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刺芒柄花素肠吸收的影响,得出丰城鸡血藤中刺芒柄花素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灌流液中刺芒柄花素质量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K a)和表观吸收系数(P app)均无显著性影响;刺芒柄花素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 a和P app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但其K a显著大于在结肠处的值(P<0.05),小肠段和结肠段的P app无显著性差异;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刺芒柄花素在各肠段的K a和P a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刺芒柄花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段的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刺芒柄花素可能是P-糖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芒柄花素 单向肠灌流 重量法 吸收速率常数 表观吸收系数
原文传递
叶酸受体靶向多烯紫杉醇膜修饰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翔 张婧 +1 位作者 王东凯 潘卫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2-1147,共6页
研究叶酸受体靶向多烯紫杉醇膜修饰脂质体(FA-PDCT-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FA-PDCT-L并利用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测定仪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CCK-8法检测多烯紫杉醇注射液(DCT-I)、未修饰DCT脂质体(DCT-L)和FA-... 研究叶酸受体靶向多烯紫杉醇膜修饰脂质体(FA-PDCT-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FA-PDCT-L并利用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测定仪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CCK-8法检测多烯紫杉醇注射液(DCT-I)、未修饰DCT脂质体(DCT-L)和FA-PDCT-L在不同孵育时间对MCF-7及A549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行体外溶血性实验;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DCT-I、DCT-L、FA-PDCT-L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g.kg 1.d 1尾静脉注射给药,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PDCT-L对MCF-7和A549的IC50值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DCT-I组及DCT-L组,且在体外4 h内未见溶血现象。与对照组相比,DCT-I、DCT-L和FA-PDCT-L组小鼠瘤重均减少,其中FA-PDCT-L的作用最为显著,抑瘤率为79.03%(P<0.05);FA-PDCT-L生存曲线和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高于DCT-I和DCT-L。该研究表明FA-PDCT-L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DCT的优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靶向多烯紫杉醇膜修饰脂质体 生长抑制 溶血 荷瘤 生存周期
原文传递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NMR归属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翠仙 杨金燕 +4 位作者 林朝展 赵钟祥 冯育林 曾陇梅 祝晨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Arn. 三萜皂苷 NMR全归属
下载PDF
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永贵 冯育林 +6 位作者 欧阳辉 张武岗 李志锋 苏丹 黄何松 李翔 杨世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优选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活血化瘀作用脂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丹酚酸B为水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考察不同的提取、纯化方式,并优选出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 目的:优选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活血化瘀作用脂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丹酚酸B为水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考察不同的提取、纯化方式,并优选出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中脂溶性的总丹参酮有效组分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最佳工艺为6倍量的乙醇以5mL·min-1·Kg-1的速度渗漉提取;水沉法纯化,最佳条件为20倍生药材量的水进行沉淀。丹参中水溶性的总酚酸有效组分采用水提法,对丹参渗漉醇提后的药渣进行水提取,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大孔树脂纯化,最佳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0.5g生药/mL样品以1mL·min-1的流速吸附,最大上样体积为60mL,再以10倍药材量,流速1mL·min-1的30%乙醇洗脱。结论:优选最佳工艺得到的丹参活血化瘀有效部位中总丹参酮和总酚酸含量均较高,且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类 酚酸类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辅酶Q_(10)膜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上皮细胞SRA 01/04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婧 李翔 +3 位作者 王思玲 廖正根 韩锡镇 倪斌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制备辅酶Q10(Coenzyme Q10)膜修饰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SRA 01/04凋亡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制N-三甲基壳聚糖(TMC)为膜修饰材料,乙醇注入法制备TMC修饰辅酶Q10脂质体(TMC-CoQ10-LP),以药物包封率为指标... 目的:制备辅酶Q10(Coenzyme Q10)膜修饰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SRA 01/04凋亡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制N-三甲基壳聚糖(TMC)为膜修饰材料,乙醇注入法制备TMC修饰辅酶Q10脂质体(TMC-CoQ10-LP),以药物包封率为指标,磷脂用量(A)、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B)、磷脂与药物质量比(C)及制备温度(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考察优化处方制得制剂的理化性质;将对数生长期的HLECsSRA 01/04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38μmol/L)、高(76μmol/L)浓度CoQ10给药组,采用MTT法考察制剂对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结果:最优处方为A2%,B4∶1,C10∶1,D50℃;脂质体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呈双峰分布,Zeta电位为24.5mV,包封率可达98%;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CoQ10给药组细胞活力分别提高(20.1±6.47)%、(60.6±18.4)%,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为23.67%、18.35%。结论:本脂质体制备方法简便、处方重现性好、包封率稳定;与低浓度制剂比较,高浓度制剂的抗凋亡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三甲基壳聚糖 辅酶Q10 膜修饰脂质体 制备 包封率 抗凋亡作用
原文传递
黄槿抗炎活性部位的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银丰 李志锋 +3 位作者 张彩云 魏娜 毛彩霓 张小坡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7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黄槿抗炎活性部位。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药材,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黄槿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黄槿70%乙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二甲苯所... 目的研究黄槿抗炎活性部位。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药材,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黄槿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黄槿70%乙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正丁醇萃取物与生理盐水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槿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并初步确定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槿 抗炎 活性部位
下载PDF
基于传热学原理研究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耀坤 何雁 +2 位作者 黄恺 杜焰 冯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传热学原理,探求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影响因数及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在干燥方法、... 目的: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传热学原理,探求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影响因数及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在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本文量化了中药材干燥过程,建立起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建立起干燥条件参数:热传导参数C、热辐射参数D、为热交换参数E,用于评价干燥设备的干燥性能;建立起干燥物性参数:孔隙率Φ、比热Cp、药材表面积S等,用于评价药材可干燥能力。结论:加强中药材干燥基础理论的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干燥方法、设备及工艺参数,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干燥 数学模型 Clausius—Clapeyron方程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分离提纯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明珍 欧阳辉 +5 位作者 梁起栋 李志峰 李翔 黄何松 冯育林 杨世林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取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术内酯Ⅰ进行分离提纯,并用薄层、HPLC法对对照品纯度进行检测,采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术药材中分... 目的:研究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取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术内酯Ⅰ进行分离提纯,并用薄层、HPLC法对对照品纯度进行检测,采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纯白术内酯I对照品,经纯度检测,质量分数达98%以上。结论:本项实验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简单可行,所得到的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符合中药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以作为药材及其成药的质量控制用对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术内酯Ⅰ 对照品
下载PDF
双麻茶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何秀菊 游剑 李高同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对双麻茶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研究。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双麻茶小鼠经口MTD﹥20 g/kg.bw,属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 目的:对双麻茶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研究。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双麻茶小鼠经口MTD﹥20 g/kg.bw,属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表明该样品无致突变作用,对雄性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结论:双麻茶属无毒级物质,对体细胞无致诱变及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麻茶 毒理学安全性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