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竹簡《唐虞之道》“■”字考釋——兼論上博簡《凡物流形》和天星觀卜筮簡的“繫”字
1
作者 李芳梅 劉洪濤 《简帛》 2022年第2期17-26,共10页
根據古文字中从“■”(“■”之聲符)之字常常被誤釋爲从“東”之字這一現象,文章指出,郭店簡《唐虞之道》有一個舊多釋爲“涷”之字應改釋爲“”,分析爲从“水”“■”聲。《唐虞之道》“”字凡兩見,在6—7號簡文中與“殺”爲對文,在15... 根據古文字中从“■”(“■”之聲符)之字常常被誤釋爲从“東”之字這一現象,文章指出,郭店簡《唐虞之道》有一個舊多釋爲“涷”之字應改釋爲“”,分析爲从“水”“■”聲。《唐虞之道》“”字凡兩見,在6—7號簡文中與“殺”爲對文,在15—17號簡文中與《管子·戒》“不代王”之“代”意義相近,二者皆應讀爲“繼”,訓爲接續、傳續。同時,文章指出上博簡《凡物流形》和天星觀卜筮簡中的“繫”也讀爲“繼”,訓爲接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簡 《唐虞之道》
下载PDF
上博竹書《卉茅之外》補釋
2
作者 李桂森 劉洪濤 《简帛研究》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上博竹書《卉茅之外》“艸茅之閒,役敢乘行”應是反問句,以環境惡劣喻賢才不得任用。“舊位不眷,措足焉寘”義爲不顧念故舊之臣,使民無所措手足。“多貌寡情,民故弗敬”義爲統治者重外表而輕情實,致使民衆做事不敬。“敬戒以持,幹常其... 上博竹書《卉茅之外》“艸茅之閒,役敢乘行”應是反問句,以環境惡劣喻賢才不得任用。“舊位不眷,措足焉寘”義爲不顧念故舊之臣,使民無所措手足。“多貌寡情,民故弗敬”義爲統治者重外表而輕情實,致使民衆做事不敬。“敬戒以持,幹常其若兹”義爲敬戒地持守,邦家最根本之法應該如此。竹書内容多與孔子思想相合,應該是儒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艸茅之閒》 舊位不眷 多貌寡情 儒家
下载PDF
甲骨金文“截”字補釋——兼釋《詩經》中的“截”字 被引量:1
3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 2016年第2期34-40,共7页
甲骨金文有'■'字,原文作■、■、■、■等形,其考釋是古文字學界長期争論的一個問題。由於最近公布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也有此字,再次引起學者們的討論。我在考釋古文字中用作'察'、'淺'、'竊'和&#... 甲骨金文有'■'字,原文作■、■、■、■等形,其考釋是古文字學界長期争論的一個問題。由於最近公布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也有此字,再次引起學者們的討論。我在考釋古文字中用作'察'、'淺'、'竊'和'翦'等的'剗'字時,曾認爲此字應釋爲'截'。[1]現在把這個意見寫出來,供大家參考。需要說明的是,黄盛璋先生已把甲骨金文'■'釋爲'截'字初文,[2]本文只是對黄先生意見的補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問題 竹簡 先生 甲骨 學者 詩經
下载PDF
郭店楚簡《老子》“融成”補義——兼説戰國楚系古文字中的“蟲”字
4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研究》 2022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簡》收録三組《老子》簡,其文字與思想跟出土西漢簡帛及傳世各本《老子》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和内容。本文所研究的相當於今本第二十五章的一段文字,便是其中一例。先把... 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簡》收録三組《老子》簡,其文字與思想跟出土西漢簡帛及傳世各本《老子》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和内容。本文所研究的相當於今本第二十五章的一段文字,便是其中一例。先把郭店簡和出土、傳世各種版本文字釋寫於下,再作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古文字 郭店楚墓 竹簡 楚系
原文传递
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册散札
5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 CSSCI 201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册已於2015年年初公布,[1]筆者在研讀之餘,略有一些心得,現在把其中較有意思的兩條寫出來,向各位專家、同道請教。一、臨《厚父》簡12-13:曰天■司民,氒(厥)■(徵)女(如)厷(肱)之服于人。民弋(式)克苟(敬)■(...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册已於2015年年初公布,[1]筆者在研讀之餘,略有一些心得,現在把其中較有意思的兩條寫出來,向各位專家、同道請教。一、臨《厚父》簡12-13:曰天■司民,氒(厥)■(徵)女(如)厷(肱)之服于人。民弋(式)克苟(敬)■(德),母(毋)湛于酉(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整理者
下载PDF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子路》篇殘簡
6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有一篇《成王爲城濮之行》,[1]網友"海天游踨"指出:"乙本簡3的拼合恐有問題,下段殘簡’■言乎?君子才(宀/昏耳)■’,書手與《民之父母》《武王踐阼》《顔淵問於孔子》同一人,要歸回《顔淵問於孔...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有一篇《成王爲城濮之行》,[1]網友"海天游踨"指出:"乙本簡3的拼合恐有問題,下段殘簡’■言乎?君子才(宀/昏耳)■’,書手與《民之父母》《武王踐阼》《顔淵問於孔子》同一人,要歸回《顔淵問於孔子》。"[2]網友"不求甚解"也指出:"乙本第3簡下段不屬於此篇,其字體跟此篇文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
下载PDF
句法性構式“V_(1)多少V_(2)多少”的來源及句法創新
7
作者 顧紹通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77-92,共16页
"V_(1)多少V_(2)多少"的核心意義是按照實際量或任意量對某一事物進行處置。最早出現於明代,到了清代有了較大發展。從語法化過程來看,從最初表示兩個相對自由的並列關係句發展成爲具有事理邏1的順承關係句,最後再形成一個不... "V_(1)多少V_(2)多少"的核心意義是按照實際量或任意量對某一事物進行處置。最早出現於明代,到了清代有了較大發展。從語法化過程來看,從最初表示兩個相對自由的並列關係句發展成爲具有事理邏1的順承關係句,最後再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結構。具有順承、條件關係的前後分句結構相同以及賓語中心語語義同指是促發結構緊縮的誘因,句法成分的省略和句法結構的緊縮是"V_(1)多少V_(2)多少"形成的主要機制。結構相同的同賓雙小句的省略與緊縮也會導致句法創新。在口語中"V_(1)多少V_(2)多少"語速、重音的不同會使語義發生很大的變化。具體來說,當"少"不輕讀時,表示V_(2)按照"多少"的實際量對事物進行處置;當"少"輕讀時,表示V_(2)按"多少"的無限量對事物進行處置,具有明顯的非現實性和誇張意味,帶有主觀性。在書面語中,則要結合語境來體會這一結構的具體意義。具體使用中,還會有很多變式,表達不同的結構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1)多少V_(2)多少” 跨層結構 語法化 句法創新
原文传递
先秦楚國的須■複氏 被引量:3
8
作者 劉洪濤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50,共8页
《左傳》昭公十三年楚國人名"須務牟",舊皆認爲"須"是氏,名"務牟"。本文根據民國時期公布的戰國楚國銅器須■生鼎蓋銘文中人名"須■生"和最近發表的戰國楚系姓名私印人名"須■加",認... 《左傳》昭公十三年楚國人名"須務牟",舊皆認爲"須"是氏,名"務牟"。本文根據民國時期公布的戰國楚國銅器須■生鼎蓋銘文中人名"須■生"和最近發表的戰國楚系姓名私印人名"須■加",認爲"須務"就是"須■",是一個過去未曾發現的複氏。這三個人都是先秦楚國人,説明須■氏很可能是先秦楚國的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須務 須■ 楚國複氏
下载PDF
羊角戈銘新釋
9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羊角戈銘文雖然只有七字,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正確解讀。文章指出,“羊角之辛”是人名,也就是羊角戈的器主。其中“羊角”是氏名,是以地名爲氏,“辛”是私名,“之”是用在人名之間的結構助詞。作爲地名的“羊角”,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 羊角戈銘文雖然只有七字,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正確解讀。文章指出,“羊角之辛”是人名,也就是羊角戈的器主。其中“羊角”是氏名,是以地名爲氏,“辛”是私名,“之”是用在人名之間的結構助詞。作爲地名的“羊角”,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至二十七年,本是春秋衛地,後被齊國占有。羊角戈銘文是齊國文字,因此其鑄造時間爲齊國占有羊角之後,器主羊角之辛應爲齊國大夫分封於羊角者,或其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角戈銘文 羊角之辛 以地名爲氏 人名結構
下载PDF
右中■鼎銘文補釋
10
作者 劉洪濤 李桂森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82-89,共8页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爲'《銘圖》')著録的1950號戰國晚期右中■鼎銘文共計10字(見圖1),編者吴鎮烽先生所作釋文如下:右督(■、府)■,小所十賜。(蓋銘)右■(■、府)■。(器銘)[1]@件銘文曾經著録於吴鎮烽先生...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爲'《銘圖》')著録的1950號戰國晚期右中■鼎銘文共計10字(見圖1),編者吴鎮烽先生所作釋文如下:右督(■、府)■,小所十賜。(蓋銘)右■(■、府)■。(器銘)[1]@件銘文曾經著録於吴鎮烽先生所編電子資料《商周金文資料通鑒》,編爲2442號,郭永秉先生據之討論,把'右'下一字改釋爲'中',指出銘文的國别屬燕,[1]都是非常正確的。在郭先生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再對銘文作一些補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先生 《集成》
下载PDF
説“弘”——兼説甲骨金文所謂“弘”只能釋爲“強”
11
作者 劉洪濤 李桂森 《文献语言学》 2022年第1期118-125,236,共9页
根據對古文字資料的考察,可知弘大之“弘”在商周時期借用“厷”字表示,後加聲旁“弓”形成兩聲字“㢬”,雖然流行於楚系文字,但可能早到西周時期即已出現;秦系文字作“弘”,應是“㢬”的省體。《説文》“宏、宖”應是“弘”形聲結構的異... 根據對古文字資料的考察,可知弘大之“弘”在商周時期借用“厷”字表示,後加聲旁“弓”形成兩聲字“㢬”,雖然流行於楚系文字,但可能早到西周時期即已出現;秦系文字作“弘”,應是“㢬”的省體。《説文》“宏、宖”應是“弘”形聲結構的異體。“弘”字本從“厶”,不從“口”,因此甲骨金文中從“弓”從“口”之字不能釋爲“弘”,只能釋爲“強”,“弘、強”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楚系古文字中的“■(蠅)”字 被引量:1
12
作者 劉洪濤 《简帛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0-22,共13页
楚系古文字中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從文字的系統性和對相關古文字資料的解讀兩個方面,可證其字是“蠅”字。“■”字上部所从之“黽”是“蠅”字象形初文之變,下部所从“甘”旁是附加的區别符號,是“■(蠅)”字區别於“黽”“龜”... 楚系古文字中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從文字的系統性和對相關古文字資料的解讀兩個方面,可證其字是“蠅”字。“■”字上部所从之“黽”是“蠅”字象形初文之變,下部所从“甘”旁是附加的區别符號,是“■(蠅)”字區别於“黽”“龜”等形近之字的重要標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區别符號
下载PDF
《太平經》字詞校釋四則
13
作者 張文冠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2期334-342,共9页
道教的早期經典《太平經》,文字颇多訛誤,語詞亦有费解之處,當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常有分歧,凡此皆需予以校訂辨析。文章對《太平經》中的'瞑怒'、'伭'、'投擗'、'愚'等字詞詳加考辨,以辨證歧誤,疏通文意。
关键词 太平經 字詞 校釋
原文传递
晋系文字中的“楙”
14
作者 劉洪濤 《简帛》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晋系文字中有一個下部从"木",上部作箭頭形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其中以釋"柔"在字形上最有根據。但是古文字中"矛"有不同來源,例如"楙"所从之"矛"是戈矛之"矛","柔&qu... 晋系文字中有一個下部从"木",上部作箭頭形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其中以釋"柔"在字形上最有根據。但是古文字中"矛"有不同來源,例如"楙"所从之"矛"是戈矛之"矛","柔"所从之"矛"本象柔軟枝條之形,"敄"所从之"矛"本象人披髮之形,本是不同的字,因而讀音也有所不同。它們的形體在戰國文字中才逐漸混同,但也有一定的區别。根據晋系文字所謂"柔"作"袤"字的聲符等,可知其讀音是"矛",而不是"柔",因此其字應分析爲从"木""矛"聲,是"楙"字的異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文字 不同來源
下载PDF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15
作者 劉洪濤 《简帛》 2019年第2期61-81,共21页
本文根據郭店竹簡《窮達以時》關於百里奚的記載,還原了百里奚史事的本來面貌,並通過對相關記載的徹底梳理,釐清了有關史事的演化軌迹。通過百里奚史事演化過程的考證,本文指出文獻中經常有因爲對句子結構産生誤解或對其中某些字詞産生... 本文根據郭店竹簡《窮達以時》關於百里奚的記載,還原了百里奚史事的本來面貌,並通過對相關記載的徹底梳理,釐清了有關史事的演化軌迹。通過百里奚史事演化過程的考證,本文指出文獻中經常有因爲對句子結構産生誤解或對其中某些字詞産生誤讀而使相同記載産生歧異的現象,應該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窮達以時》 百里奚 轉■五羊 爲敀牧牛 史事歧異
下载PDF
戰國官印“陽都邑伺徙餉之璽”考釋
16
作者 劉洪濤 《出土文献》 CSSCI 2018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古璽彙編》重新著録的0198號印是一枚典型的齊國官印,[1]據傳出自山東沂水,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下面先把印文揭示於下,再略作一些考證。印文前三字爲'昜都邑'。清人宋書升認爲'昜'是地名,讀爲'陽',即《春秋... 《古璽彙編》重新著録的0198號印是一枚典型的齊國官印,[1]據傳出自山東沂水,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下面先把印文揭示於下,再略作一些考證。印文前三字爲'昜都邑'。清人宋書升認爲'昜'是地名,讀爲'陽',即《春秋》閔公二年'齊人遷陽'之'陽',亦即《漢書·地理志下》城陽國之陽都,顔師古注引應劭曰'齊人遷陽,故陽國是',在山東沂州府沂水縣境(今山東省沂水縣南)。[2]朱德熙先生釋出'都'字,認爲'昜都'才是地名,讀爲'陽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振武
下载PDF
據居延漢簡校讀《孫子》一例
17
作者 劉洪濤 張紅 《简帛》 2018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在居延漢簡《孫子·地形》殘文基礎上,根據押韻、避諱和文義等,本文把今本《孫子·地形》'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横,曰亂'一段文字校改爲'將弱而毋常,教道不明,吏卒不莊,陳兵縱横,曰亂'。
关键词 居延漢簡 《孫子》 押韻 避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