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及性视角下我国普惠托育服务的供需匹配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晓 刘越 《人口与社会》 2023年第4期62-75,共14页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积极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关键期。通过引入可及性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在供需...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积极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关键期。通过引入可及性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在供需匹配上面临五大困境,分别为供给与需求失衡,托育服务“欠供”;供给分布不均衡,托育服务“难达”;收费高于预期,托育服务“价高”;缺乏整合型信息平台,服务信息“受阻”;托育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质量“欠佳”。此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配套支持不足、监管缺乏力度的短板。因此,可以基于可及性的五个维度来进一步优化托育服务的供需匹配,分别为:以托幼一体及民办公助为发展导向来提升服务可用性;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成本分摊机制来加强家庭可负担性;以社区为载体形成“十五分钟”托育服务圈来提高服务可达性;推进育儿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来提升服务的可接受性;通过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双管齐下来增强可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服务可及性 育儿负担 生育支持
下载PDF
科技创新视角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OECD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燕儿 周建芳 赵锐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2期25-39,共15页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的24个OECD成员国1965—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人口数量下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的24个OECD成员国1965—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人口数量下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显著抑制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具有调节效应,可以有效减弱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短期型人口负增长情况下,人口数量减少与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但长期型的人口数量减少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压力;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显著。建议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式应对人口负增长、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难题,并从“生育”“养育”两方面着手减缓老龄化的冲击,多举并用,缓解人口负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 劳动力素质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老年人智能产品需求及使用情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1期38-53,共16页
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直接影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南京市江宁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考察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发现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了解度不高。高需求高使用的只有社交类产品如智能手机;高需求低使用的有健... 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直接影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南京市江宁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考察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发现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了解度不高。高需求高使用的只有社交类产品如智能手机;高需求低使用的有健康监测类产品如智能手环和其他健康监测设备、安全预警类产品烟雾报警器、紧急救援类产品智能紧急呼叫设备;低需求低使用的有室内安全监控设备、生活辅助类智能家居设备、记忆辅助类智能药盒、精神娱乐类陪伴机器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知觉行为控制的主观感知对其智能产品使用情况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中的需求并充分尊重其主体性,根据老年人需求及使用情况设计和推广智能产品,多方协作数字赋能老年人,促进养老服务和智能产品融合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产品 智慧养老 积极老龄化 养老服务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芳 公茗 《人口与社会》 2023年第5期13-24,共12页
以洛阳市区302位上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结合老年群体特点及所处社会阶段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占比57.95%)已经出现网络沉迷状况,沉迷表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上网而眼花/腰酸/背痛,或有其它... 以洛阳市区302位上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结合老年群体特点及所处社会阶段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占比57.95%)已经出现网络沉迷状况,沉迷表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上网而眼花/腰酸/背痛,或有其它身体不适”(50.66%)、“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49.01%)、“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48.68%)。从个体、家庭、社会3个层面深入分析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抑郁情况、网络利弊认知、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与老年人网络沉迷状况显著相关。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老年人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增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促进老年人健康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老年人 网络沉迷 代际沟通 家庭约束 社会支持 健康老龄化
下载PDF
互动竞争、地价扭曲与产业结构同质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耀宇 沙勇 王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所以,治理产业结构同质化、推动错位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整理多个宏微观数据库,构建2007—2021年城市层面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所以,治理产业结构同质化、推动错位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整理多个宏微观数据库,构建2007—2021年城市层面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地价“逐底竞争”互动模式对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位数行业分类代码层面,城市产业供地结构的差异性不高,且土地价格偏离指数整体呈负向偏离,说明产业供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地价让利”。实证结果中,空间滞后项的系数绝对值相对较大,说明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受外界影响相对更强。地方政府间以“地价让利”为工具的招商引资竞争越激烈,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越严重。土地价格扭曲在空间维度的互动影响,在时间维度上也存在异质性,城市间工业地价“逐底竞争”的程度减轻,短期会降低产业供地结构差异性,长期则会提高产业供地结构的差异性,总的来看,最终会抑制产业结构同质化。可见,相关的调控政策既要关注个体行为,也要关注地方政府间的互动行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通过协调互动关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竞争 土地供应策略 产业结构 指数测量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阶层偏好、文化资本与情感机器——东方甄选直播现象的数字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潇晓 刘林平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2,179,共11页
直播带货是当代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数字民族志研究方法,对东方甄选直播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首先,东方甄选依靠直播平台的算法技术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其受众有着高度的同质性和中等收入群体特征;其次,依靠文化和知识... 直播带货是当代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数字民族志研究方法,对东方甄选直播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首先,东方甄选依靠直播平台的算法技术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其受众有着高度的同质性和中等收入群体特征;其次,依靠文化和知识的展示,直播迎合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文化偏好,即对文化资本和象征意义的追求,并形成了一种基于阶层品位“区隔”的文化认同;最后,它所塑造的文化认同依赖于有特色的情感劳动,通过价值和道德叙事将受众和主播纳入当代互联网的情感机器中。东方甄选这类直播带货表明,直播经济正在迈入新阶段,一种新的经济样态已然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偏好 文化资本 情感劳动 情感机器 直播带货 中等收入群体
原文传递
土地价格上涨如何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卓 许彩彩 +3 位作者 张耀宇 李秋明 龙开胜 陈利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24,共13页
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加剧的现状,该研究将探讨依靠价格手段倒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路径及作用方向。文章采用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总体和分用途规模两大层面系统刻画土地价格上涨对于城市土... 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加剧的现状,该研究将探讨依靠价格手段倒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路径及作用方向。文章采用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总体和分用途规模两大层面系统刻画土地价格上涨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考察同等规模城市的地方政府在面对价格变动时所产生的策略互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层面:城市土地价格的升高改善了本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对周边地区的效率却产生了抑制作用。分用途-规模层面:①商住用地价格的升高在短期内促进了效率的改善,在长期内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短期内政府间的策略互动主要体现为“虹吸吸应”。长期来看,同等规模的大城市之间主要体现为“示范效应”,中小城市之间则主要体现为“虹吸效应”。②工业用地价格在短期内对于效率的改善并不显著,而在长期则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短期内政府间的策略互动主要体现为“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同等规模的大城市之间主要体现的是“示范效应”,中小城市之间则体现为“虹吸效应”。因此,对于商住用地而言,应继续深化“招拍挂”出让制度以及财税制度改革,避免唯“价高者得”。对于工业用地而言,应将有效的市场化出让机制与有为的政府管理相结合,建立起上中下游精细化、多层次的协同管理体系,确保土地利用效率的长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价格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策略互动
下载PDF
农地确权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经验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丽 张耀宇 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中国农村转移人口规模巨大,但转移速度逐渐放缓,从农地确权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潜力是否消耗殆尽很有必要。基于农地确权的制度实践,该论文旨在解构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特殊性,将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视为包括四类主体(... 中国农村转移人口规模巨大,但转移速度逐渐放缓,从农地确权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潜力是否消耗殆尽很有必要。基于农地确权的制度实践,该论文旨在解构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特殊性,将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视为包括四类主体(农民、农民工、新市民、市民)的三阶段(农村割舍、城市进入、城市融入)进程,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效应和滞后效应,进一步讨论其对劳动力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存在阶段异质性,促进劳动力第二阶段身份转变而阻碍第一阶段产业转移和第三阶段社保转型。然而,农地确权在促进劳动力乡城转移上也有滞后性,确权时间满2年的劳动力家庭参与非农就业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概率分别提高16.9%和1.9%。(2)农地确权在影响劳动力家庭化迁移上具有分位异质性,能够显著提高低分位劳动力家庭的举家迁移比率而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比率。基于此,政策设计重点在于:(1)分阶段、分类型推进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一方面增强农地确权的农村推力,在转移第一、第二阶段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托管、退出机制以供给农民、农民工、新市民转移动力;另一方面增强城市转移拉力,在转移第二、第三阶段减小城市转移阻力,为农民工和新市民创造“留得下”的城市务工与生活环境。(2)根据群体确权时间分类施策。优先解决低分位“两栖型”劳动力家庭确权遗留问题,允许新一代农民工“带土(权)进城”,依托农地确权成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三阶段和四主体 阶段效应 滞后效应 家庭化迁移
下载PDF
发展竞争、土地供应策略互动与城市用地增长——基于252个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耀宇 王博 王誉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57,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发展竞争驱动下产生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策略,从空间维度上展开进一步分析,解析城市土地供应行为中存在着怎样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运用2007—2017年的城市层面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服... 研究目的:针对发展竞争驱动下产生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策略,从空间维度上展开进一步分析,解析城市土地供应行为中存在着怎样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运用2007—2017年的城市层面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服务于发展竞争的土地供应策略,对本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都会产生影响;(2)工业用地价格波动与商住用地价格波动都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3)工业用地价格存在“竞次式”的城市间互动,其价格增长会显著抑制本城市的用地扩张,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4)商住用地价格提升会促进本城市用地扩张,并抑制周边城市用地扩张;(5)作为因变量的城市用地规模,在同省/异省的城市间分别存在着“彼此促进”和“此消彼长”两种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区域协调、用地增长两个方面要紧密结合,针对工业用地价格“竞次式”竞争和商住用地价格高价出让,从城市间关系协调入手进行调控政策的设计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竞争 土地供应策略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卓 许彩彩 +3 位作者 张耀宇 吴永兴 张亚洲 陈利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7-1199,共13页
合理的土地要素配置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科学研判土地面临的稀缺瓶颈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先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可行广义... 合理的土地要素配置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科学研判土地面临的稀缺瓶颈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先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系统考察了城市土地稀缺度的时空演变、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支撑高质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稀缺度呈现出“提速期”和“振落期”两个阶段,上中下游的具体增幅分别为26.9%、13.2%和9.5%;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稀缺度的高值范围逐渐减少,中低值区域逐渐增多。(2)城市土地稀缺度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范围变化突出,但集聚效应并不显著。(3)不同区域影响城市土地稀缺度的主导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稀缺,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环保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长江经济带应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力度,通过高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以破除政策约束下的要素稀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稀缺 长江经济带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建芳 梁志佳 许昕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家庭养老能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发展,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构建出由自我养老能力、配偶养老能力和子女养老能力组成的3个准则指标,共有9个子准则指标和17个观测指标构成的... 家庭养老能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发展,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构建出由自我养老能力、配偶养老能力和子女养老能力组成的3个准则指标,共有9个子准则指标和17个观测指标构成的家庭养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U检验、H检验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555、0.288和0.157。家庭养老能力的得分为0.433±0.091,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分维度得分分别为0.121±0.056、0.066±0.019和0.245±0.069,均呈现右偏分布,子女养老能力维度失分最多,自我养老能力维度差异性最大。女性、农村和西部地区老人的家庭养老能力显著弱于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老人。低龄老人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显著较高,但子女养老能力也显著低于高龄老人。中国家庭养老能力居前三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和安徽省居后三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养老能力总体得分不高,自我养老能力与子女养老能力之间呈现“互补”态势。家庭养老能力分布呈现性别、城乡和区域差异性。养老服务体系需基于当前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老能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复相关系数法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及发展路径
12
作者 周建芳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我国家庭正面临着照料人力减少和照料成本增加的双重现实困境,以社区为基础的“在地化”弹性服务既是家庭照料面临的共同刚需,也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需方基础。“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家庭和谐和国家人口安全的共... 我国家庭正面临着照料人力减少和照料成本增加的双重现实困境,以社区为基础的“在地化”弹性服务既是家庭照料面临的共同刚需,也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需方基础。“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家庭和谐和国家人口安全的共同目标和服务资源可共享的“供方”协同发展前提。当前我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面临着多部门协同机制基本建成但有待落实、资源相对失衡且各自独立发展、“在地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双低的局面。应从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和全家庭的视角,推动不同政策主体形成合力,完善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协同机制、打造代际共融型“在地化”服务示范样本、建立社区智慧家庭协同服务平台、营造协同发展的“家庭友好型”社会支持性环境和加强“一老一小”家庭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实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老一小” 养老服务体系 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家庭照料
下载PDF
中国市域建设用地资源稀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互动关系变迁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陈卓 张耀宇 +2 位作者 康庆 李敏 陈利根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78,共11页
文章基于规模和技术双重视角,在系统分析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利用效率的互动机理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空间、时间两个尺度考察2008—2020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稀缺度与土地规模/技术效率的... 文章基于规模和技术双重视角,在系统分析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利用效率的互动机理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空间、时间两个尺度考察2008—2020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稀缺度与土地规模/技术效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空间互动方面,土地稀缺度与土地技术效率之间的空间关系从正相关逐步转变为负相关,而与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则从负相关逐步转变为正相关。②时间互动方面,土地技术效率对土地稀缺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土地规模效率对中西部的冲击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就具体贡献度而言,土地稀缺度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冲击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通过弱化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制定差别化的效率提升政策以及完善相应的城市扩张约束机制,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稀缺 土地技术效率 土地规模效率 土地城市化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